书城体育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3206800000003

第3章 泰拳基本功与技巧(1)

泰拳拳桩泰拳的拳桩即泰拳的搏击戒备姿势。这种戒备姿势是拳手进攻和防守最有利的开始姿势。正确的拳桩姿势可使拳手起动灵活,出击快速有力,身体重心稳固,暴露面积较少,有利于防守和反击。戒备姿势是拳手在发动进攻之前和结束后必须保持的姿态。它在泰拳中又叫“拳桩”。

一、拳桩的基本姿势两拳一前一后,高与肩平,拳手擅用右手时使左手在前,谓之“左先锋手”;相反,则谓之“右先锋手”。肘屈,与身体距离约10厘米,上身直且腹部稍内收,头略低下,下颌内收,有保护咽喉要害之意。

两脚适度并立,间距约比肩宽,左脚前踏半步,使身体略侧偏,右脚置后横放,形成一定角度,两膝微屈。

身体重量平均分于两脚,以前脚掌触动,迎击或发招时应迅速调动身体重心于两脚。

目光注视对手的眼睛和前胸,视野还需兼顾对方的全身上下。

以上是拳桩姿势的基本要求,也是练习泰拳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二、拳桩的实战要素头颈姿势头稍向下低,紧收下颌,合唇闭齿,两眼注视对手,面部表情要沉静自若。颈部舒展,自然竖直,精神集中,用鼻呼吸。

两手置于胸前中线双方拳手相对,无论姿势如何,两手要尽量置放于胸前所虚设的中线上。这样摆放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拳手摆放两手于身体中线上等于设置了障碍,对方要想用直拳或腿踢进攻,便增加了攻击的难度;另一优点是对手要想攻击有效,进攻时必须要绕过拳手的手臂,经过上方、下方或者左右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拳手就能较容易地判断对手的进攻意图,瞬间采取有效的防御或反击策略。故而两手摆放于胸前中线既有利于进攻也有利于防守。

两手要能弯曲一定的角度搏击中两手是进攻和防守的主要武器。手臂必先弯曲,才能伸直。拳手在实战中手臂的弯曲是绝对的,而瞬间的伸直则是相对的。拳师们认为手臂伸出后必须快速弯曲收回,以利于再次出击和防守。两臂弯曲最好的角度应在90°左右。保持这种角度可以借劲于出击的拳臂,并且利于收回防守对手的突袭。拳桩的摆放,切忌两手乱摆或放下,以免暴露空当。一手发招出击,另一手在做好防守的同时还要做好攻击的准备,以求左右两手交替使用,攻不露形,守不露式。

两手沉于两肋侧两手肘自然下垂,沉于两肋侧,注意不能贴靠肋部,这样可以保证两手动作始终灵活。两手下沉的同时,肘关节略微后引,上臂自然垂下,两拳就迎着相对了,有利于进攻和防守。

非到万不得已时,两肘始终沉于两肋侧旁。如果抬起两肘,会暴露两肋破绽,令对方乘虚而入。如果两肘张开,会使打出的拳力减小,发劲也不顺畅。两肘置放正确,可使身体力量贯注上肢,周身劲力完整。

躯干自然含蓄躯干即身体姿势,是以两手两腿的位置来确定的。如果两脚平行站立,身体就是正对着前方的。若是两脚前后站立,身体则是侧身站立的。

搏击之前,躯干姿势始终保持侧身,胸部稍含,收腹,敛臀。处于这种姿势,在承受击打时可以减轻些痛觉,或者含胸成为防御姿势时,可使对方击打落空。含胸收腹的姿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在运用高超的技术时随动作变化而灵活伸缩,以助拳势劲力。腰部松展自然,随动作变化而富有弹性,主宰上下肢动作。

两脚距离适宜平稳在泰拳搏击时两脚始终前后站立,间距略比肩宽,左右间隔20~25厘米,两腿稍屈,两脚稍内扣,全脚掌着地。这种站立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问,可以使左右腿法在搏击中灵活变通,并且使对手无法判断我方腿脚的变化。

两脚姿势正确合理,动作就会敏捷,落脚稳固,促进胯、膝、脚的紧密配合,利于下肢沉实稳定。移位变势时,周身进退腾挪完整一致,膝关节松活自然,加大或缩小步幅落势稳健,拳招富有弹性。

泰拳拳桩姿势正确与否,决定着发招攻击动作的灵活性,并常常关系到战局的成败。掌握正确的拳桩姿势,尤其是能够圆通运用,对于提高泰拳的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拳桩的圆通运用泰拳的圆通运用,是在熟练掌握拳桩的基础上,依据拳手自身的个性和特点灵活地变通拳桩的应用方法。

泰拳中的“三宫步”也称为马步,这种三宫步法是拳手以拳桩配合步法的整体的运行技术。19世纪后期,泰南名拳师銮库玛即精于三宫步技术。到后来的“玫瑰园”时代的拳师銮威讪努那功所授三宫步法堪称正宗,其功架、法理与銮库玛相同,以致后人认为三宫步法可能同出一个门派。过去的拳师极为重视马步的功法运用,马步练至一定功夫时,可使拳师的精神与气劲达到合一境界。

在实战中,拳手发招要击中对手而又不被对手击中,就必须依靠拳桩变势来控制自己,同时又能控制对手。基本的拳桩变化的协调能使拳手有效避开对手攻击并适时进行反击。处于拳桩时,脚要能在移动中轻轻着地,这样可以自然地放松自己身体的有关关节和肌肉,脚跟也得以放松,从脚部的关节传至臀部和腰部。只有在变换动作转体或摆动时,才能中断放松动作。拳手不管选用哪种拳桩,都应能较好地保持自身平衡,使自己尽量处于随时可以进攻和防守的状态,尽最不让自己的薄弱之处暴露在外。

以下是部分泰拳拳桩嘲通运用姿势。

拳桩标准姿势亦即戒备姿势,是初习泰拳者必须练习的姿势,上一节已作介绍,此处不赘述。

2.三宫步单足吊马式

三宫步单足吊马式为泰拳的精妙独特之技艺。此式可攻可守,它是从基本拳桩姿势提膝所持的一种攻防兼备的姿势。对方进攻时,单足提膝可以施以脚踹或踏踢对方前脚,遏制对方进攻,紧接着复以后腿攻击。此法在泰语中称之为“制军”招术。凭单足吊马式主动进攻,虚足可以快速磴踢对方腹部丹田,接着追以拳和脚连续攻击,谓之“冲杀”技。

3.西洋拳击姿势

西洋拳击姿势是擅用拳肘招术的拳手所习姿势,它与拳桩标准姿势相似,唯后脚抬离地面,两脚横向距离稍宽些。

拳击时头部略下含低些,两手经常握成拳。

高三体式高三体式拳桩,以左肩侧身向前方,两脚间距同肩宽,左脚内扣约45°,两腿稍屈,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稍偏于右脚,两臂弯曲向左侧前伸,左手前臂弯曲大于90°,右手前臂弯曲小于90°,两手半握拳或自然张开,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含胸蓄腰,下颌内收,目视前方。

5.虚步合掌式和任何一种拳桩一样,善于左腿攻击者以左脚在前站立;相反,则以右脚在前站立。虚步合掌式左肢在前时,重心偏于右脚,左脚虚点触地,两臂腋下交叉成合抱状;左臂自然伸直下坠于左大腿内侧,右臂弯曲于胸前,右手成掌顺势自然斜立在左肩前;左手护裆、腹,右手护面、胸部。

6.自由格斗式自由格斗式是泰拳拳师比较推崇的一种格斗式,它是在拳师苦练拳桩技术后,熟练地自由发挥拳艺于搏击中的有效手段。采用这种拳桩时,两脚前后站立,左右距离适当,两腿微屈,放松肌肉,把握身体敏锐的弹性,下颌内收,前手高举至前额处,后手屈举至头侧太阳穴部位,侧身向前方,重心落在两腿之间。

泰拳拳桩确有其精妙独到之处,拳手熟练掌握后,可以有效地从拳桩发起进攻或进行防守。两脚马步站立,精神与气力融为一体,加上自信的态度,使得拳手可以高效发挥拳技的搏击技巧。拳桩姿势除了以上介绍的以外,还有一些如蹲踞型的虎踞式,或以自然站立准备随时发动攻击的进攻型格斗式

等等。

泰拳的步法泰拳拳手在掌握拳桩姿势时,希望做到以拳桩向前或向后移动而不失平衡,使自己具有能够在自如的进攻或防守中运送身体的技能,则要牵涉到步法的运用。

拳手在学习和训练中能够熟练地运用适合自己的基本泰拳姿势,需要做到在两脚不动时身体却可以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的各种原地攻击和防守技术,同时又不能失去平衡,这就突出了泰拳技艺的两脚位置运用的能力。具备了两脚运用步法的能力,意味着拳手已经获得了控制身体平衡的基本能力,达到这一水平,拳手可以进一步学习新的泰拳技术,包括各种攻击和防守动作、前后的直线运动、左右迂回运动的步法。

步法是泰拳中非常重要的运动技术,实战中双方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拳手唯有以快速的步伐移动才有可能抓住战机,占据优势。同时,为了避开对手的攻击,也必须运用快速的脚步移动来摆脱对手。

泰拳的步法强调拳手在掌握基本步法的基础上的个人发挥。许多著名拳师都有自己的个人特性和风格,还在基本步法的基础上创造出很多移动技巧。这些著名的步法有疾冲步、跳跃步、闪步等。但初学者一开始不必模仿这些步法技巧,因为任何类型的新式步法和基本的步伐运转及平衡能力大体相似。拳手在掌握了几种基本的步法后,随着练习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泰拳步法在基本运足法的技术上分为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旋绕步、换步等。

基本运足方法基本运足路线在泰拳中是以拳桩向四个方向移动的路线。这四个方向是前移、后移、左侧移和右侧移。无论拳桩向何方向移动,均应在打算移动的方向线上先动前脚,另一脚紧随着完成动作,恢复马步。

以左锋手为例,从拳桩开始运足。前进时必须以左先右后,如果后退则以右先左后。侧向移动时,向左移时左先右后,向右移时则右先左后。泰拳的基本运足法是学习泰拳步法时的最基本的进步运足方法,只有首先熟练了基本运足法,才能运足做各种步法移动。

掌握了基本的运足方法,拳手就可以学会调校拳桩马步的幅度和角度,而为其他步法的疾进、急退、斜进、斜退等打好基础,之后拳手就可以做连续的运足法以适应复杂的移步动作。

1.前进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前进步动作。左脚先向前踏出一步,右脚紧跟,以前脚掌蹬地向前迈出一步,随后保持原拳桩姿势,两眼注视前方。

【练习】

前进步是步法中最基本的移动技术,一般用来配合拳法和腿法的前进打踢,在与对手对峙时保持适宜的距离,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从基本拳桩姿势练习前进步,左脚前移,右脚跟上,两脚要保持原来拳桩的姿势和距离。身体重心在移动后落于两腿之间。

前进步作为主动进攻对方的步法,在练习中要控制步伐的大小,可以练习连续的进步。

拳手可在两脚上系一根橡皮筋协助练习,以促进两脚移动轻灵敏捷。

【要点】

两脚擦地向前踏滑而出;以拳桩姿势保持防守姿态;适度的身体放松;始终保持脚的弹性。

后退步

【动作】

右拳桩开始做后退步动作。左脚前掌蹬地,右脚擦地向后退一步,左脚随之后退,随即恢复拳桩防守姿势。

【练习】

从基本步法动作开始练习,应学会动作做完后迅速恢复原来的拳桩防守姿势。

做动作时身体姿势不能忽高忽低,这样会破坏身体重心,有违于:身体平衡的保持。要注意不要使用跳跃移动的步法。

【要点】

后滑时右脚略提起;左脚短促地弹劲;退后防守;两眼注视前方;保持紧接着再做动作的意识。

左右侧上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左侧上步动作。左脚向左侧前方横向擦地上步‘右脚蹬地随即跟上,并保持拳桩防守姿势,两眼注视前方。

由拳桩开始做右侧上步动作。右脚提起向右侧前方横向擦地踏滑而出,并利用左脚蹬地的弹力推动右脚向右侧滑动,完成之后保持拳桩姿势。

【练习】

左右侧上步实际上分为左侧上步和右侧上步两种。左右侧上步是在前进步的基础上的灵活变化的步法。这种步法的变化很多,需要脚步灵活善变,以适应实战之需。

和其他步法一样,左右侧上步也是从单独的步法练习开始,由拳桩防守结束。

练习中,向左侧上步时先提起左脚,向右侧上步时先移动右脚,并须用另一脚的弹力促使动作快速完成。

【要点】

左、右滑步时控制身体重心;以先移动脚的脚掌外缘着地;尽量避免幅度过大的移动;横向向前使身体重心平稳的移动。

冲刺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冲刺步动作。左脚稍微提起,右脚用短而快的弹劲向后蹬地,紧接着左脚向前冲刺前进一步,右脚立即跟进,保持原来的距离防守。

【练习】

冲刺步是借鉴西方拳击长距离出拳攻击的一种步法。泰拳中这种步法主要用于发拳攻击对手,用冲刺步法以蹬地快速向前滑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用冲刺步法可使身体向前滑动50~70厘米。

练习这种步法,在滑进时身体重心是向前微移的,以增加冲击急进的速度。

初练这种步法,先做正确的移动动作,不要过多考虑速度,待动作熟练后,再做加快速度的练习。

【要点】

做动作时,先以在前的脚稍微提起;利用疾冲的惯性急进;右脚应随时处于待发状态;做完动作随即恢复防守状态。

后滑并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后滑并步动作。右脚先向后滑出一步,左脚紧接着向后回撤靠拢,脚一触地即用力蹬踏,右脚快速向后滑步,左脚再跟上,两眼注视前方。

【练习】

西方拳击中有类似的步法。这种步法可以从较远的距离采用直拳攻击对手,或在对方扑过来的时候快速地后退并步,配合左手直拳迎击对方。

练习时先以右脚滑退一步,左脚再跟上。每次练习完毕都要保持拳桩防守的习惯。

此步法熟练后,泰拳强调实战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

初练这种步法拳手多会感到不那么得心应手,动作也较迟缓,但一定要有耐心,习练日久,情况自会有所不同。

【要点】

右脚滑退第一步时,步幅不能过大;左脚滑退第一步的落地动作也是第二步的蹬地动作,要连贯,不可分为两步做;移动时保持自身平衡;随时做好预防各种意外情况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法;切不可两脚全脚掌着地移动;使脚掌能做出灵巧的动作。

撤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撤步动作。左脚由拳桩姿势经右脚内侧后撤一步,变换成右手在前的拳桩防守姿势,两眼注视前方。

【练习】

步法的练习要符合实战的需要,并力求简捷、高效,从难从严进行训练。

步法训练一般都由拳手单独进行,或者在教练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步法技术。熟练后,即可向实用方向努力。

练习时,除了进行一般步法练习,拳手还可以选择跑步、跳绳、闪躲等训练方式,以提高步法移动的耐久力和灵敏性。

训练时间可自行安排,也可按教练要求去做。

撤步的运用技巧体现在当拳手采用一种左手在前的拳桩时突然改变方式,以右手在前迎击对手,这种方法有防守上的意义。

【要点】

移位变势时两腿要微屈;适度放松身体,以利快速动作;为减少身体动作的迟缓,前脚稍展开;两脚不能死板地踏在地上;无论使用左式还是右式,均要随时保持谨慎和警觉。

左右闪步

【动作】

由拳桩开始做左闪步动作。以右脚掌为轴时,左脚向左移动一步,身体突然向左转并改变方向,右脚迅速向右后移动,恢复拳桩防守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