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要有分寸
3185900000027

第27章 求人办事,口吐莲花(2)

一位领导见势头不对,便马上将话茬接了过来,想要将气氛缓和一下。按常理来说,他应该先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但是他却反反复复地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将本来应该避而不谈的沉重话题又作了一番重复与引申,使得本来已经非常尴尬的局面变得更加尴尬了。

退休老教师不该作无谓的比照,青年教师不该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浇油,那位领导人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即说话一定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一种拙劣表现。人总是会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便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去说话,这样才可以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我们经常会说:“言多必失。”其意思便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面自然便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特别是在不同的场合中,如果你一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便很可能会中伤或者伤害到其中的某个人,而这自然会让你招惹上祸端。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与个人的成就荣辱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言行不可不慎。有些人生来口齿伶俐,在交际场合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是如果在人多的场合下,一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非常难以补救的。所以,在人多的场合下尽量少讲话。否则倘若因为言行不慎而使他人下不了台,或者自己把事情弄糟,那是最为不合算的事情。

在一次公开的宴会上,某人在酒桌上向邻座的人讲起了某校校长的秘密,同时还表现出了对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带有攻击性言语的话语。

说完后,有位太太问他说:“先生,你是否认识我是谁?”

“还没有请教贵姓。”他回答说。

“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立即窘住了,场面一度变得极为尴尬。

这位太太非常有教养,并没有对他的行为进行当面的指责,但是这位先生的口无遮拦却给他人留下了一个极坏的印象。这便是说话不分场合的下场:你怎么知道听自己说坏话的人一定就是个可以交心的人呢?在公众场合说一些只有私下里可以提及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不合适的行为,更何况是在一个公开的宴会上。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到长沙做嘉宾,主持一个义演节目,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

这样的话便极为失体了,如果这位歌星是在私下的场合中,对“娘屋里”的人说说私情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在义演这种本身极为严肃的场合中讲这样的话,说的又是极为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选打分的问题。如此的偏重“情感”而疏于“理智”的话语,人们不禁会问道:“作为评委,你的公正何在?”这样的话显然与主持人的身份极为不符。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之下都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没有考虑周全的话,最好少说甚至不说。说话注意分寸,便要做到慎言、忌口,同时也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地点与说话的对象,不可乱说一通,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与形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字一个也不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在面对各种事情时游刃有余。

4.投其所好,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

与人交谈、求人办事的最佳途径,就是投其所好。如果你懂得投其所好,说的话便可以深入人心;如果反其所好的话,便很容易招来对方的厌恶,给自己带来麻烦。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如果不能善用机会,投其所好地找出话题,就不能使沟通更为有效地进行,如果无法进行良好沟通话,合作便会成为空谈。

每一个拜访过西奥多·罗斯福的人,都会因他知识渊博而感到惊讶。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还是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他是怎么办到的呢?很简单。每当要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就开夜车,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因为罗斯福知道,正如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杜维诺先生一直试着把自己的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接连4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并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尽管做的这一切,他还是失败了。

杜维诺先生说:“接着,在研究过为人处世之后,我决心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

“我发现他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他不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因此,这次我见到他的时候,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我得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

“虽然我一点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人4年,一心想得到他的生意——如果我不是最后用心去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的是什么话,那我至今仍然只能缠着他。”

投其所好,从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开始,你的话才会在对方的心中产生正面的积极作用,他人也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投其所好,也是一种可以深刻了解他人、并与之愉快相处的办法。投其所好,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是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人们常常说:“人事鬼事都能办,千难万难都不难,人话鬼话都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便是指的此种道理。

战国时期,张仪是一个出了名的口才天才,他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位同乡跑到楚国去求富贵。因找不到登龙途径,在楚国潦倒起来,生活异常困难,同去的人挨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地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就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享受不到什么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吧,再等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穿不尽,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

那时候,楚王正宠爱着的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张仪那天见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悦。

张仪就说:“我到这里相当久了,大王还没有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到那边碰碰运气!”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些离开,便一口答应。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眼向他扫一扫,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楚王一感染,肌肉立即放松,眼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地说,还做起手势向楚王解释,“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蛋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娇滴滴,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一席话引起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了,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地区,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小娃们,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的名贵土特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感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因此,张仪又捞了一把。

张仪要向楚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哪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

“行,行!”楚王客气地叫人赐酒给张仪。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装模作样地再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可以,不成问题,只要你能早日完成任务!”

楚王看在“土特产”份上,特别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已把大王欺骗了,真是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什么呢!那你不必启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间就根本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呢,是不是?”

从此,楚王对张仪的态度就有大大的改观,张仪也落得安静。

张仪的成功,主要摸透了楚王的心理,一是楚王的好色心理,这可以从极端宠幸南后和郑袖上看出来,二是楚王的虚荣心理。男人总想把世界最美丽的女人据为己有,从楚王宠幸南后和郑袖的程度上来看,无疑是认为她们是天下最美丽的,先满足第一心理,再满足第二心理,前后呼应,张仪投其所好的策略真是妙不可言。

柯达胶卷为它的发明者乔治·伊斯曼带来了财富,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想建造一所音乐学院以及一座剧院来纪念母亲。纽约座椅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爱德莫生希望能取得这份生意订单。当爱德莫生被带进办公室,伊斯曼正低头翻阅一些文件,他抬起头,摘下眼镜,走到爱德莫生面前说道:“你早,能让我给你帮什么忙吗?”

爱德莫生说:“你的办公室真漂亮,如果我有这么棒的办公室,我会尽心尽力的,你知道,我是个经营木材生意的人,但在我一生中,还从没有见过这么雅致的装潢。”

伊斯曼道:“噢,要不是你提醒,我还不觉得,这办公室确实不错,当我每一次使用时,心里高兴极了,现在因为事情比较忙,我几乎没空慢慢欣赏这个优美的建筑,只是习惯性地每天坐着办公。”

爱德莫生环视整个屋子,摸着窗框说:“这是橡木做的吧。”伊斯曼回答:“是啊!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我朋友特地为我挑选的。”然后,伊斯曼还带他参观每一项设计,并谦虚地请他也为社会谋点福利,兴办一些学校或救济儿童,还拿了一些纪念照片给他看。

爱德莫生乘机引发他过去的雄心,伊斯曼认真地说起他童年时的往事:母亲为了伊斯曼上学替人帮佣,小时候贫困的痛苦使他下定决心要努力赚钱,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全心投入于实验中,最后终于发明了胶卷。爱德莫生在早上10点15分与伊斯曼见面,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了……鼓舞和赞赏,激发对方谈话欲望,不知不觉度过了很长时间。

最后,伊斯曼对爱德莫生说道:“我最后一次到日本时,买了些椅子回家,椅子在阳台上被晒褪了颜色,于是我又买了些油漆自己上色。你愿意来看看我那些椅子吗?那就到我家吃午饭吧,我拿给你看。”

午饭后,伊斯曼先生把从日本买回来的椅子拿给爱德莫生先生看。其实那些椅子并不贵,然而,他太自豪了,因为油漆是他自己刷的。

这个价值9万美元的订单,最后自然被爱德莫生争取到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总之,在与别人交谈时,就必须去迎合他的兴趣,投其所好。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打动他,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

5.幽人一默,打破尴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慎揭了他人缺陷或被他人揭了自己的短处,做了错事被人发现或发现别人做了错事,自己或他人遭遇窘迫手足无措,自己未能践朋友之约或朋友未践自己之约……凡此种种都是不可避免的尴尬,面红耳赤下不了场。尴尬不仅使人难堪,而且还能消磨人的意志与勇气,使人变得畏首畏尾。面对这种场合,若暂且放弃常规思维,处之以幽默,也许能事半功倍、如汤沃雪,瞬间即将尴尬化解得一干二净。

自嘲也是幽默的一种,自嘲是一种极深的艺术,它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与自我帮助,同时也是对人生挫折与逆境的积极乐观态度。自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随遇而安,放弃可望而不可即的,对自己进行重新的设计,追求新的目标。懂得自嘲者往往可以与他人更愉快地相处,更受人欢迎。

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受到了他人的过分嘲讽时,都可以顺着他人的思路通过自嘲来进行化解。同时也应不忘记抓住对方的弱点,反守为攻,攻其不备。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拿捏到位、反应敏捷,并且拿捏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被记者围攻。记者问道,总统对于您与莱温斯基小姐绯闻的报道有什么评价?克林顿从容不迫地答道,取笑我的话已经被世人说尽了,再也没人能说出新鲜的了。

克林顿的语言既尖锐又圆润,在自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反攻对方,一下子把球抛到了记者的手中,而他的弦外之音便非常明显:你们哪个有本事便说出点新花样?我洗耳恭听。果然记者们顿时全部语塞。克林顿的回答便是自嘲之范例。试想一下,如果克林顿赤裸裸告诉众位记者说,拒绝回答他们的提问,或者表现出抵触的情绪,必然会招致媒体驳难四起,引发起一轮更猛烈的进攻,那样的话自己便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中。在这里,他仅仅是略施小技,便把记者们从语言上打输了。幽默帮助克林顿渡过了难关。

在著名演讲家罗勃特·欧尔本的一次演讲中,一位听众无理地指责他,说他对某一个问题所发表的见解是极为愚笨、毫不出色的。罗勃特·欧尔本是这样回答的:“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次我上街,一辆汽车尖叫一声,然后在我面前刹住,开车的那位先生甜甜一笑,对我说:‘我是为了保护动物而刹车的——你这笨驴!’”全场听众捧腹大笑,不能不为他的睿智所折服,罗勃特·欧尔本不仅利用自己的自嘲成功地转移了听众们的注意力,而且还以退为进,使得听众们更加喜欢他的率真与幽默了,当然,他的这次演讲也与从前一样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