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要有分寸
3185900000011

第11章 做事有计划,有选择(3)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所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舍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干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擅长并热爱的职位,从而使自身的长处被合理运用,这才是智者所为。人生是短暂的,世界上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每个人总会有自己不会做或不擅长做的事情。聪明人绕开短处,经营长处,把智慧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从而使自己很容易在人生的赛场上领先别人,领跑大众;而愚蠢的人则总是抛弃长处,经营短处,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方面,结果是永远落在别人后面,或者永远在泥沼中跋涉,永远与成功无缘。

托马斯·沃斯一直觉得生存在父亲的阴影下很压抑,他父亲是IBM公司的常任首脑。而他自己只是名平凡的学生,甚至要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IBM的销售课程。他在《父亲、儿子和公司》一书中写道:“我没有个性,从没获得过成功。”

然而,当沃斯开始上飞行课时,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好棒的感觉!”他说,“我擅长于飞行,仿佛我天生就有这种本领。我把一切都投入到这疯狂的追求中,并由此获得了许多自信心。”谁也没想到,这个成功又引发了更大的成功。在二战中,源于他做飞行员的丰富经验,沃斯成了美国空军的一名长官。

他并不是才华横溢的人,沃斯承认。但他发现他有“一个有条理的头脑和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即:能抓住重要信息,并把它传递给周围的人”。沃斯后来成了IBM的总经理,并把这家公司带进了电脑时代。在15年的时间里,他差不多让IBM的收入增长了10倍。

一个人的“成就”主要来自他对自己擅长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努力,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你便会发现,在他们的身上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据一份调查显示,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从而迈进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永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的生活。

大学毕业的小顾,刚开始为找工作奔波了好长一段时间,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学中文专业的他便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言语木讷、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后来小顾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之后,小顾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职位,终因各种原因被迫离职跳槽。经过这么多挫折后,小顾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应聘到一家刊物做了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小顾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令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做自己喜欢做和最想做的事,是人生的成功点所在。因为,你自己喜欢做和最想做的事,就是你的兴趣所在,这里面蕴藏着你的天赋,并且做起来也能充满信心和激情。最主要的是,你愿意去做,只要愿意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一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我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会为他们骄傲的。”

作为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一把吉他就是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他工作到每一处,都要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从被他感染的听众那里来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

黑人的一番话让神父又想起5年前他曾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是一位富翁,住在里士本区,他的忏悔竟然和这位黑人流浪汉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经过白天的经历和对那位富翁的回忆,让泰莱神父陷入了思索。当晚,他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到钱。”

后来,泰莱神父的这两条生活信条,被许多美国人信奉——的确,人生如此,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了。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更容易取得成就。高居全球首富榜首多年的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数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干的事,简直无处容身。莫里哀和伏尔泰都是失败的律师,但前者成了杰出的文学家,而后者成了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卡莱尔说:“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信运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著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洛威尔说:“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举不胜举。”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条件必须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你可以立志做大老板,做大文学家,但绝对不要躺在那里等待。要选择好职业,首先要问问你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吧,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5.凡事要有选择的去做事

一位老人与一个青年一起来到一个池塘边钓鱼。不一会儿,老人便钓到了好几条大鱼,而青年却一无所获。青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一起钓鱼,却有这么大的差别,青年来到老人的身边,向他请教钓鱼的秘诀。

老人一边将鱼饵挂在鱼钩上,一边轻声对青年说:“如果你确定要钓什么鱼,你就要准备着做一系列的选择。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你能否钓到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能否钓到大鱼。”

老人将鱼钩准确而且有力地抛向水面,然后坐下来看着说:“也许,钓鱼更应该靠运气,因为其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时,却不一定会成功。但钓鱼不是傻瓜游戏,而更像是在玩21点扑克牌。你对具体的栖息地、游戏规则、用饵诱鱼和概率、鱼的数量、鱼饵的多少好坏、天气状况等相关的情况越是了解,你钓到大鱼的机会便会越多。”

老人接着说:“选择池塘在钓鱼中极为重要,在这个池塘中钓鱼,是经过了反复地选择之后我才决定的,而你却是非常盲目地选择。虽然我们碰巧遇到了一起,但是我们之间的区别却如此明显。我永远都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而你却是随机的,也许你会有好机会,但是机遇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你的身边,真正的成功需要靠经验的积累与理智的选择。”

说着,老人的鱼又上钩了,又是一条大鱼。

老人微微一笑,说:“你知道吗?为了选择一块好的鱼塘进行钓鱼,我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去了解水深情况与水中的藻类繁殖情况。也许你认为钓鱼只不过是一种娱乐,似乎应该更轻松些。但是,如果我们选错了池塘,拿着鱼竿傻傻地坐在池塘边,那还不如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呢!我们也许没必要将钓鱼当成一种体育比赛,但是想要钓到大鱼却必须多用一些心思。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旦你形成了这种态度,你就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思考的乐趣。”

“选定了池塘,接下来你应该聘请一名教练。”老人继续说,“许多人宁愿选择做一个失败者,也不愿意选择依靠他人的帮助,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如果你能立即接受你是无知的事实,闭上自己的嘴巴耐心学习,那你的钓鱼技术就会迅速提高。”

“最后,选择一个位置。与人有层次一样,鱼也有层次之分,当一个地方的鱼钓完了,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位置。但这种调整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位置会有鱼。鱼是游动的,机会也是在变化的。也许我们选对了一个好区域,并且选对了一个好池塘,但是我们却在一个只有小鱼的浅水区徘徊,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变换位置来寻找大鱼,并且在其饥饿的时候投下鱼饵,将其钓上来。”

老人的话让青年若有所思。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钓鱼极为相似,我们的一生总是被各种各样的选择所充斥着:儿时,我们选择不同的玩具与游戏;上学时,我们选择接受不同的知识与爱好,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人生理想;在踏入社会之后,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更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伴侣……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呈现为被动状,所以我们往往无法感觉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一旦我们的人生为自己所把握,我们便可以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大到选择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小到选择下一顿饭要吃什么,不同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是怎样的,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如何。

福布斯二世曾说:“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做。”

热情做事,有所作为,更要远离喧嚣,有所不为。正是因为有所为,才会更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同时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合理的辩证关系。在具体工作中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在人际交往中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耐得住寂寞,舍得去浮华,少一些应酬,不要在那些乱七八糟、子虚乌有的东西上下功夫,在一些客套场上你高我低、你强我弱的东西上作计较;在学习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既要学习掌握那些对一生健康成长有益的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又要抓紧学习一些对当前工作有帮助、成才有帮助的知识,不能好高骛远。在创造工作成绩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做那些对工作有益、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利的事情,而不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眼前的虚假成绩。

一位大学教授曾经讲过他的一段故事:

在他担任一所著名大学的系主任之后,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机构邀请他在他们的年度会议上发表论文。他以为这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会,于是就答应下来,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准备。但发表会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出席会议的总共四个人。经过这次教训,他便下定决心不再轻易答应任何事情。不久之后,同一个机构又请他将当时发表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刊登在他们没有人看的期刊上。他拒绝了。

这个教授是对的。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就像将没人听或读过的论文列在履历表上一样,你只是对无用功沾沾自喜罢了。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掉你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一项活动上的资源无法再用在其他的活动上,不值得做的事所用的每一项资源都可以被用在其他有用的事情上,影响到你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甚至会产生危害极大的惯性。社会学家韦伯曾经说过,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当你做那些不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太多的时候,你便会对它们产生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却往往是错误的。

著名剧作家尼尔·西蒙每决定是否将一个构想写成剧本之前都会问自己,答案如果是:“这会是一个好剧本,但需花费一两年的时间。”西蒙就不会写,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太过于浪费时间。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没有西蒙的理智,他们往往一直要到人生走了一大段路后,才开始问这样的问题。造成这种事情出现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年轻时并不了解计划一旦开始,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更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那些不值得做的事会浪费掉许多有限的时间。也许你会在面临选择时极为困惑,那时请运用尼尔·西蒙的话问问自己:“如果我将这个构想的潜能发展到最好,是不是真的值得?”如果答案是“不”的话,千万别去做。

所以,珍惜现在,好好审视每一件你要做的事情,哪些必须要做,哪些可以束之高阁,只有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6.不要看不起你平凡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欧美国家,敬业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几乎每一个年轻人在得到一份工作之后,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尊重与热爱自己的职业。其理由非常简单:工作是每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基石所在,失去了这样的基石,你的生活便会失去保障,你的人生梦想大厦便无从谈起。即使你是一个极为杰出的艺术家,有着杰出的才华,不必受雇于任何团体,但是在貌似自由的生活面前,你也一样需要工作,也得辛勤地去养活自己。做好你自己的工作,这是人类无法逃脱的职责,而这一职责从石器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在一个需要创造、需要行动、需要激情的年代中,毫无疑问,人们有必要为那些从来不向命运屈服的伟大敬业者而呐喊欢呼。正如同卡耐基先生所说的一样,敬业者改变的不止是个人与团队的命运,许多时候,他们改变的是我们周遭的生活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