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的人生江湖
3185800000014

第14章 人心所向,身处乱世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1)

从古至今,江山从来都不是凭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打下的,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无数默默无闻地为他出谋划策的坚实后盾。马云在陷阱重重的”江湖“之中,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归功于他善于用自身的魅力得到众人心。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到众人拥护的他,自然也就有了”笑傲江湖“的资本。

绝不做亏待员工的自私”大老板“

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马云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曾经在点评一位选手的时候说道:“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会讲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纵观古今中外,不管是治国,还是管理企业,向来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个恒久不变的真理任谁也无法否认或者改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企业的壮大需要人才,人类的进步更需要人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已经升级成为众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核心力量。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虽然不难寻找,但想要留住真正的人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领导者如果不了解自己员工的心里所想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那么这样的企业注定是无法生存的。在留住人才方面,即便是目前正处于良好发展势头的阿里巴巴,也下了大力气去努力营造良好的员工氛围。

马云一直都认为企业做得越大,讲话也要越实在,而且要更多地关注细节。一个真正优秀的CEO,所讲的东西也一定要切合实际的问题。马云对阿里巴巴所有CEO的要求和建议就是:目标一定要明确,不仅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要明白自己的员工想要什么。

说到底,不管是商场上的竞争,还是其他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马云曾对在创业过程中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的林立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市场的推广员,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员。你带着50几个人,业务做得不错,并且越做越好,但是50个人后来却变成了不到30个人,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这就是因为你能带着大家打天下,却不会关注自己员工的需求,所以我才说你是一个优秀的CEO但却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可见,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地发展壮大,除了要培养人才之外,还要真正地实现人才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

人才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是否能够充分地挖掘并利用人才,是每个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私营企业都是求才若渴的,到处都需要有实力的人才。然而企业想要留住人才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企业老总抱怨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轻易就离开自己。其实每一位优秀的人才势必会以事业为重点,以良好的事业发展为开端,然而作为生存保障的薪水也是他们所必需的。所以企业更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企业是否真的对他们的付出给予了应得的回报呢?

一直在科技方面遥遥领先的美国,和他们对人才的重视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马云就曾在一次公司的集体会议上,为所有的员工讲过一个关于人才的真实案例:曾经有一位荷兰的研究生研制出了一种电子笔记本以及一套辅助设备能够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所拍摄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而美国的一个大型企业收到消息之后,也迅速地派人和那个研究生进行联系,并以优惠的待遇作为条件,想方设法地说服他到美国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而荷兰的一些公司得知后也千方百计地要留住这个研究生。于是,双方在薪水上一加再加,弄得不可开交。最后,狡猾的美国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等荷兰的公司决定加多少薪水之后,他们就许以五倍的高薪。就这样,这位研究生最终在高薪的诱惑下,连人带产品一起被请到了美国。

企业想要留住自己的人才,无外乎用三种手段: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为人才搭好事业的平台,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给予最真诚的情感三种方法,无疑已经是大家公认的留住人才最好的手段,而且在各大企业都被普遍地运用。如果只使用而不关心人才的物质利益,或者论资排辈压制贤者,那么他们也只能选择跳槽去另谋出路了。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在和其他企业之间竞争的时候占尽优势,并能够迅速地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其实就是善用人才战略。马云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始终认为对人才,就一定要给他们与付出成正比的物质利益,他们才会乐意竭尽全力地为你服务。正如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能慧眼识得人才是不够的,还要给人才以很高的礼遇才行。”

马云所说的“雷锋”,其实也就是人才。在他看来,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管本领有多高,但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不能让雷锋穿带补丁的衣服上街去。企业不仅要让所有的“雷锋”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而且还要以事业为根本、以待遇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以制度为保障来留住人才。在企业获得成功的时候,一定要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留住人才,使企业不断得到发展!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已属不易,而想要开创出更多属于自己的市场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努力,那肯定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那些能够慧眼识英才,并礼贤有才之士,真正地将人才纳为己用,才能长久地在才能商场立于不败之地。阿里巴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有马云那样从不怕他人超越,而且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才施展才华的领导者,才能让人才体会到像鱼儿回到海里,鸟儿飞到蓝天的喜悦,从而心甘情愿地为阿里巴巴效命。

尊重内行,外行也可以领导内行

我只会干两件事,一是浏览网页,二是收发电子邮件,其他的一窍不通。我连如何在电脑上看VCD都不会弄。

--马云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凭借眼光与非凡的管理才能、成为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内地企业家、“互联网之父”马云的大名,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中国的Mr.Internet.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其实只是一个既不懂IT、也不懂网络的电脑盲。这种说法虽有些骇人听闻,然而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就有人曾大胆地评论马云,称他是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上的一个数学“弱智”、“网盲”,当然有更多的人则称他为“不懂互联网的网络精英”、“不懂网络的网络英雄”……

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是1995年到美国出差时,回国之前到西雅图去看一个朋友,在朋友的公司他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的魅力,并深深地被吸引。除此之外,马云还发现互联网中隐藏着无可限量的商业前景,于是在回国后便做了中国最早“吃螃蟹”的人,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就这样,一个不懂网络的英语专业学生,凭着无知无畏的勇气闯进中国互联网。但直到现在,马云却依然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

据说曾有一位记者到马云的办公室做客,当时双方聊的话题需要在电脑上调出一个资料,结果马云倒腾了半天,愣是没弄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好打电话求助自己的秘书帮忙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秘书进来之后,不到十秒钟就解决了,那位记者朋友疑惑地凑过去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Word文档而已。难道这个在中国大名鼎鼎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竟然连最简单的Office软件操作都不会吗?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对自己的电脑知识水平,马云从来都是直言不讳的:“我只会干两件事,一是浏览网页,二是收发电子邮件,其他的一窍不通。我连如何在电脑上看VCD都不会弄。”而且他还觉得自己“不求上进”、就一直保持这种“菜鸟”级的水平也挺好。所以,当马云终于学会打字时,全公司的人都兴奋不已,仿佛他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很多人都忍不住猜疑,让一个不懂专业知识的门外汉对着一群专业人士指手画脚难道不会出乱子吗?外行真的可以领导内行吗?对此马云肯定地回答:“Yes!”而且连曾任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也曾在《对话》节目中对马云有颇高的评价:“外行也是可以领导内行的,但前提是你要尊重内行,如果自己不懂又没有自知之明,那就麻烦了,而马云在这方面恰恰做得非常到位。”

那么多的网络精英都甘愿效忠于马云这个门外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马云从来都不会因为别人懂得比他多而心生妒忌,而这不仅是一种心胸,也是一种自信。所以,他这样一个不懂网络的将领,才能带领着一群IT界的精锐部队在互联网中闯出了一番名堂,并从当初带领着17个兵闯荡江湖,成为现在率领18000余名员工成为电子商务界的龙头老大,而且他的领导魅力也从未因为他不懂网络而有所减少。

马云对互联网一窍不通,但他却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并认为阿里巴巴里精通网络的人比比皆是,他不懂也没太大关系。而且马云还表示,当别人告诉他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是怎么回事时,他会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并且很崇拜他。

作为一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别人看来马云应该是很有威望的,至少每个员工都会很尊敬他。然而马云需要的似乎并不是这个,更多的时候,反而是马云会更尊重自己团队的队员们。而且在他看来如果一个领导者只是唯我独尊,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而且员工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没有用武之地时,积极性就会大受影响。那么再怎么有实力的公司也一定会很快垮下来。而这也正是因为作为CEO的马云不懂技术,也不精于技术,所以才更懂得尊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不论你是内行,还是外行,做到尊重内行,让手下的内行心情舒畅、各尽其能,这才是领导者的明智之举,也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

在阿里巴巴内部,和那群绝顶聪明的技术天才相比之下,马云更多的时候充当的都是“傻瓜”的角色。但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傻瓜”CEO居然能将“傻”用在了对公司的管理上,而且还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在马云看来,外行领导内行不仅可行,而且还有它独特的优势所在。

共同创业,不靠控股压制人的“马大侠”

一个CEO最后要取得的决定权不是人,是他讲的理念思想、战略战术是不是确实有理。所有人都觉得你说得有理,他们就会跟着你。我不希望我手下的所有同事是奴隶,是因为我控制了51%以上的股权,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这没有意义。

--马云

在中国的企业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些企业领导者因为担心自己的权利被稀释,所以高喊MBO(管理层收购),结果股权和权利的确是增强了,但是他们在员工和公众中的影响力却没有任何的变化,甚至会落得个骂名;而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从来都不控股,甚至还会主动的减持自己的股份,施行全员持股,反而却使他们成为公司中绝对的精神领袖、灵魂人物,并用一种独立于股权之外的力量领导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马云无疑就属于后者,堪称是阿里巴巴当之无愧的领袖、灵魂人物!

马云的智慧和远见是众所周知的,而他最成功的地方其实是懂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从第一天创办阿里巴巴开始,他就从没想过要用控股的方式来控制这个阿里巴巴。他始终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就应该用智慧、胸怀、眼光来管理、领导企业,而不是靠控股压制员工。而且他也曾多次公开对所有人表示:“就我手中的股份,我是不足以驾驭的,因为我并没有控股,我拥有的股份大概也只有10%的比例。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事实上,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一个股东或者任何一方投资者控制这个公司。我觉得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靠的是智慧。”

其实,作为一个CEO究竟该不该控股,控股究竟有多大意义并不是绝对的。一个公司想要在商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把公司的股权分散,这样其他的股东和员工才会对公司更有信心、有干劲,因为他们明白自己不是在为他人打工,而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至于控股的问题,马云就从来没有考虑过。

阿里巴巴创立后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马云就当众表示并强调自己不控股、不控制企业的思想和理念。他第一天就和所有的同事讲好要给他们签股票证书,并幽默地对他们说:“这张证书签回去交给你老婆,然后忘了它。如果你脑子里老是记着这些东西,你的事业不会成功,人也不会开心。老是想上市,老是想股票,这时你就问问,自己的工作是否开心,对自己的成长是否有利。但三五年、五六年、七八年以后,如果我们万一上市了,你说老婆我交给你的那张东西呢?”

阿里巴巴创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马云为了使公司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选择了融资。当时,软银、高盛等五家风险投资公司共携带2500万美元入股,其中仅软银就投资了2000万美元,持有阿里巴巴30%的股份。虽然马云与他的创业团队仍处于控股地位,但是其股份已经被稀释了。

2005年,阿里巴巴成功收购了雅虎中国,因为雅虎陪嫁了10亿美元的巨资,持有阿里巴巴40%的权益,并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马云等创业者的股份再次进一步被稀释,但阿里巴巴公司却因此获得了使用雅虎拥有的新技术的权利。

马云虽然很希望得到更多投资商的资助,但是他却更希望投资商能够尽量少控股,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哪天会不会又突然想出什么大家难以接受的怪点子。而且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控股不如让员工也从中获利,因为所有的阿里人都是曾经一起跟他患难与共的朋友,而提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马云也一直将朋友作为事业的中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赢得了那么多合作伙伴的敬佩与信任,并收获了人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