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过客浓香近
31777400000182

第182章 衣锦还乡18分家大使重担

刷碗的声音停了,文香进来,还是撸着袖子露着半个胳膊。文茹把眼睁了一条缝见文香那个倒霉样子懒得看,又闭上了眼。

“二姐——”

“闭嘴,我把衣服拿回去。”文茹声音不大却冷冷的。

文香应了一声,又回去刷碗,到嘴的肉又没了。

文父文母又叮嘱文茹注意这样注意那样,文茹听明白了。文父想要回财政大权,却要文茹出面说,而且是不要伤了文丞的心说,还要说是文茹自己的意思,以免伤了文家父子的和气。所以需要文茹拿出件衣服贿赂文丞的枕边人。

“你们自己说吧,我说不好。”文茹蔫蔫的说。

“你这孩子,只能你说。你哥结婚了,我和你爹准备和他分家,你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走,去镇上把卡办回来,你得回来看我们分家。”文母说。

“分家?哥不是已经去了新房吗?还分什么?”文茹睁开眼。

“一是你这个寄回来的钱,说好了,以后我管;二是欠的债6300,让他俩自己还;三是每年必需交给我和你妈100块钱的养老,还有油10斤,面100斤……”文父说的巨细,头头是道。

文茹瞪着眼听着:“爹,你是怎么记住的?”文茹才明白,比起自己的翻存折,父亲才是大神,真是小巫见大巫。文父给了文母一个眼色,文母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

文香的笔迹,细致的罗列了各个季节文丞该交的公粮,包括副产品,柴草……时间、数量都有。三大节日必需上供的东西也有,例如:端午要有两把鸡蛋、两把面条;中秋要有两包月饼;春节要送两斤肉,除了必需品,还备注其他礼物随孝心。

“茹,你看看还有没有漏的?”文母问文茹。

文茹吃惊的摇着头,“这能记住吗?爹,不如折成钱——”

“那哪行,你这孩子,我是他爹,就要吃儿子的东西。你看看还有漏的没?没有你抄两份。你中午走?一会去把你大伯和三叔还有村长叫来做个见证,他们和你哥都签上名,摁上手印。”文父说。

“大伯他们是充当公证人是吧?我也要在这上摁手印吗?”文茹想起自己和家里从来都是口头约定,原来哥哥比自己还不受信任,想笑。

“三个公证人,你哥还有我都摁上手印就行了。你抄两份,给你哥带走一份,这是契。”文父刚升任成公公,蛮得意的表情。

“一定要这样吗爹,你也没让我写这种东西,和哥说一下就行了,不写了吧。”文茹说。

“你哪行?你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对了,你也写一张,你签上名摁上手印。就你那天电话里说的那些,你写下来,不过不用让别人知道。”有了文茹的提醒,文父对文茹也不放心。但文茹是女儿,交贡要靠自愿,所以没法找人光明正大的公证。

文母去翻文香的纸和笔,又把拿下去的小桌拿回来让文茹抄两份,再自己写一份保证书。文茹还没来及拒绝,文丞带着新媳妇回来了。

“丞啊,你妹有话对你说。婉儿吃回来啦?快上来坐。怎么你爹给你起这么个小名,这叫着也别嘴。大名也别嘴,小名也别扭,倒是好记,盘子碗的,快上来坐。你爹怎么不叫你碟子,要是你爹再多生几个,名字倒好起了,一溜排下去,锅碗瓢盆……是不是呀?

哈哈,怎么起这么个名,你听听我家的孩子名,一听就威风……你爹要是多生几个碗,你家就发了。碗,碗——”文母看着新媳妇心情大好,挺直了腰很有个婆婆的样子。炕头上的文父也坐的直了些。

文丞进来了,春风满面。新嫂子一直在外屋,文茹歪着身子,也只看到了红衣襟。母亲一直是卑微的,可今天,母亲升职了。她很好奇新嫂子听了母亲这番话是什么表情。文丞也笑嘻嘻的,他疼媳妇,但他没听出母亲这话伤人。

“总比‘如夫人’强吧。”外屋一个年轻的声音冰冷又刺耳。

文茹小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在依稀懂事的时候别人都叫她‘丞他妹’,而父母叫她一声丫头、死丫头或是什么都不用叫,她也知道是叫她。

文茹的名字是一个相面先生起的,单字一个‘如’,那人说文茹是个做有钱人家小老婆的命,也就是‘如夫人’。上了学的文茹特别恨这个‘如夫人’,报身份证的时候擅自给加了个草字头。

文茹叹了一口气,推开纸笔,又倚回墙上。看来自己这个小老婆命真是声名远扬。文丞高高兴兴的看着新娘,还是没听出媳妇反攻对妹妹造成的伤害。

可文父文母脸都耷了下来,当然不是为女儿报不平,只是权威第一天就受到了挑衅,所以不舒服。“行了,你妹有话对你说。茹,你开始说吧。”文父又装起了旱烟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