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3176700000117

第117章 职场厚黑学(3)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但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办事,听说陈轸还常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大王您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再同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秦王自然很生气,马上传令召见陈轸。一见面,秦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一听,感觉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王。但他很快明白了,这里面话中有话,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王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于是慢条斯理地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他并没有马上回答秦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从前,殷高宗的儿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后母,因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儿子;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对吴王忠心耿耿,以至于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俗话说,出卖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邻居争着要,这就说明他们是好仆好妾,因为邻里人了解他们才买;一个女子出嫁,如果同乡的小伙子争着要娶她,这就说明她是个好女子,因为同乡的人了解她。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但又想起张仪讲的泄密的事,便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我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王一听,却糊涂了,望着陈轸发愣。

但陈轸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据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却被那个妾大骂了一顿。他又去勾引那个年轻些的妾,年轻的妾对他很友好。后来,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勾引他的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这个人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现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二,而对那些勾引他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楚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那么,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王听陈轸这么一说,不仅消除了疑虑,而且更加信任陈轸,给予他更优厚的待遇。

陈轸遭遇张仪这样的小人时,并不与张仪发生正面冲突,而是用巧妙的一席话,既击破了谗言,又保全了自己,而且还没有加深张仪对自己的进一步忌恨,可谓收到了“一箭双雕”的神奇功效。试想,如果陈轸公然与张仪撕破脸皮,进而对簿公堂,只会中了张仪的奸计——因为在本已心存怀疑的秦王面前,无论他如何强辩都只会越描越黑。因此,对待谗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迎头去“硬碰”,而是用巧言妙语去击破它。正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是这个道理。

不动声色打打太极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以柔克刚的太极推手能把对方的劲道化解于无形。避其锋芒、旁敲侧击,看似平静的回答能起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1.有意曲解

曲解含讽即在词语的含义上做文章,也在词语的转义上做文章。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辩论。

在辩论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缺乏精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争中加以利用的。”

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最后,选民们接纳了里根。蒙代尔在电视辩论中只是说“里根年龄大,不宜担此重任”,并没有说自己“年轻,不成熟”。里根的奇招就在于对蒙代尔的有意曲解进行嘲讽。表面是说不会利用对手“年轻、不成熟”的情况,实际正是在于揭露对手“年轻、不成熟”的情况,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终于达到赢得辩论且赢得选民的目的。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他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亦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了。威尔逊深感震惊和悲痛,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然而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客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正沉浸在好友议员去世悲痛中的威尔逊,突然接到迫不及待地想顶替死者担任议员的政客的电话,便有意曲解“位置”一词,将政治家觊觎的“议员位置”转义为“殡仪馆的位置”,用诙谐的幽默,表达了对这位新泽西州政客的反感与嘲讽。

2.模糊语言,似答未答

南齐时,有位著名书法家叫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颇深。

当时南齐太祖萧道成也擅长书法,且自命不凡,不乐意自己的书法逊于臣子。

一天,齐太祖提出要与王僧虔比试书法。写毕,齐太祖傲然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

王僧虔既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愿得罪皇帝。他眉头一皱,说:“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

太祖听了,只好一笑了之。

皇帝要比书法,而且还问谁好,这本身就是一个出奇的、难以回答的问题。

谁第一、谁第二,对于一个争强好胜的人,特别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皇帝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乃至要命的问题。如实说自己第一吧,开罪皇帝难免不起祸端;说皇帝第一吧,又有慑于皇权、趋炎附势之嫌。

“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对奇问作奇答,似回答实未答,模糊应对,出奇制胜。

所以,就连皇帝也只好“一笑置之”。

3.笑声中表达观点

这在针锋相对的论辩中具有奇妙的功效,不仅可增强说服力,巧妙地反驳对方,而且会赢得听众的兴趣和赞同。论辩当然主要是为了探求真理,但也是为了比赛技巧和口才,所以它应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观众很想从双方的论辩中获得愉悦。因此,高明的论辩者应该满足观众的心理欲求,尽力使自己的语言机智幽默、妙趣横生,以便获得最佳效果。

在1988年度亚洲大学生论辩会上,复旦大学队和对方论辩“庞大的人口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负担”时,有个队员笑着说:“广播局现在在外面准备了两百人的茶点,如果现在的人数急剧增加到一千人的话,那我可能就吃不着了。”这话引起观众满堂笑声,报以热烈鼓掌。

论辩中很需要这一类反应机敏的幽默语言。它不仅能以调侃、轻松的态度反驳对方,活跃气氛,而且能在观众和评委面前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如、才华横溢的自我形象。但须注意幽默不同于滑稽,也不同于讽刺,而是一种言简意赅、饶有情趣的传递艺术和豁达而机敏的做人的风度。

1990年亚辩赛中,南京大学队与澳门东亚大学队对垒。南大队的战略要“避虚就实”,准备的实证资料比较多,因此很容易造成论辩风格上过于严肃的情况。针对这一点,他们在赛前设想了一些生动、诙谐的语句,在赛场上达到了挥洒自如、机智幽默的境界。如他们在说明了新加坡在1985年经济衰退时召开了有1000多位学者参加的“经济对策研讨会”后,马上接上一句:“如果儒家思想真有对方所说的功效,那么他们召开的不就应该是儒家思想研讨会了吗?”在指出四小龙都奉行“出口导向战略”时,连带着加一句:“如果儒家思想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成长,那么其他国家只要多进口几本《论语》、《孟子》,保证人手一册,经济快速成长不就十拿九稳、万事大吉了吗?”这些话引起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还有,当时对方指出:“儒家思想提倡‘返本以开新’,它本身是发展的啊!”南大队马上接着说:“它是发展的,不过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发展的——孔子说‘男女授受不亲’,孟子发展了,提出‘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可是这种发展还是无助于经济快速成长啊!”对方又指出:“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和齐家虽然不能推动经济成长,可是它也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啊!”南大队员则不紧不慢地反驳道:“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儒家所谓的天下大治吧。按照孔子的说法,无非是行周代的礼法、乘商代的车子、戴夏代的帽子,再来上一段尧舜时代的歌舞,这怎么能带来经济快速成长呢?”一阵掌声过后,这位队员又说:“据我们所知,新加坡用的是公元历法,爱乘的是奔驰和三菱牌轿车,并且没有戴帽子的习惯,这怎么能说是儒家的天下大治呢?”一席话博得了台下一片掌声和笑声。凡此种种,都对这场论辩取胜起了不少的作用。

在决赛中,复旦队的一个队员讲:“‘父母在,不远游’,这是纯粹的儒家思想吧?如果照此办理,我们还会来到新加坡吗?”这句话寓哲理于谈笑之间,效果甚佳。但台湾大学队立刻反击道:“对方同学不要断章取义。《论语》中的下句是:‘游必有方。’”这时,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显然对复旦队不利,但复旦队又不能不作答复。这时复旦队一个队员反应机敏,“就地取材”说:“至于‘游必有方’嘛,游来游去不要成为乌节路上的游离少年啊!”乌节路是新加坡的商业繁华街,游离少年是对那些不服管教的少年的总称。因为当地观众对这些十分熟悉,这句“就地取材”的话既切中要害,又幽默风趣,因而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显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奇妙作用。

4.动作代替语言

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置言语,此技巧多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愿多说的论辩当中。

当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他,请总统谈谈四次连任的感想。罗斯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很客气地请记者吃“三明治”。记者得此殊荣,便高兴地吃了下去。总统微微笑着请他再吃一块。他觉得这是总统的诚意,盛情难却,就又吃了一块。当他刚想请总统谈谈时,不料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他有些受宠若惊。虽然肚子里已不需要了,但还是勉强把它吃了。这时罗斯福才微笑着对记者说:“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于这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因为你刚才已感觉到了。”此谋运用得当,可收出其不意、高人一筹的效果,减少了许多纠缠不清的语言麻烦。英国人约瑟夫·艾迪生讲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把人的智力平面展开,智者与愚人的智力之间,我们仅能见极微小的差异。这差异在于前者懂得如何选择谈话的材料,而后者只是把他的想法点滴不漏地转为言语。”大语不言的高明处就在于它能把表达意思的动作作为“谈话的材料”,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点滴不漏地转变为言语。

美国总统林肯早年当律师时,有一次作为被告的代理人出庭,他发现原告律师在法庭上将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多小时。他站起来,先把外衣脱了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再将外衣脱下,再喝一口水……这样的动作反复进行了五六次,旁听群众见此状况,立即明白了林肯的用意,突然爆发出一阵会意的大笑,接着林肯才发表他的辩词。林肯用这些重复的动作,狠狠地回敬了对方律师论据的不足,胜过千言万语,使自己先胜一筹,处于优势。

运用这一谋略,可在论辩中控制论辩对象,赢得论辩的胜利。美国大律师赫梅尔在接受一家保险公司的委托,调查一起保险赔偿案件时,发现原告所称他的肩膀被摔下来的升降机轴打伤,至今右臂仍抬不起来的事实有诈。赫梅尔就在法庭上巧妙地运用这一谋略,机智地戳穿了原告的谎言。他说:“请给陪审员们看看,你的右臂现在能举多高?”赫梅尔要求原告举起受伤的右臂,原告慢慢地将手臂举到齐耳的高度,显得很费劲的样子,以示不能举得更高了。“那么,你在受伤前能举多高呢?”赫梅尔突然出其不意地问。原告不由自主地将手臂举过了头顶。这一下,引得旁听的群众哄堂大笑。陪审员们醒悟过来:原告第一次举手是假的!

美国一位大学校长运用实际表演法作报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次集会时,校长面容严肃,戴方帽、穿礼服地登上台,只讲了几句开场白,就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写着什么,然后把笔记本丢在地上。又掏出香蕉吃,把皮随手扔掉。接着是嚼糖果、花生,最后竟把泡泡糖的渣也吐在台上,还用脚踩了踩。

在学生们再也看不下去时,校长开口了:

“各位同学,大家已经看清楚什么是不道德了。从现在起,我们要共同维护校园的整洁。报告完毕。”

某厂正在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这时,一位女选手走上台。“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女选手嗓音甜润,吐字清晰。

突然,她停止了演讲,走下讲台,径直向会场外走去。台下的听众面面相觑,先是小声议论,继而喧声四起。

几分钟后,她才慢腾腾回到台上,面对被激怒了的听众们,充满激情地说:

“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就不应该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人们沉默了一会儿,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同事相处要多个心眼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很难处理。同事之间存在着各种合作和竞争的矛盾,十分微妙而复杂。职场厚黑学认为,要让自己在职场之中成功立足,既要与同事很好地相处,同时又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最为重要的是要小心谨慎,有时还要运用一些必要的厚黑之道。和同事相处,不可小心眼,但是也必须多个心眼;绝不可意气用事,必须冷静一些、理智一些。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住在职场中的主动权,都是十分有益的。必须尽可能地把脸皮磨厚,利用厚脸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即使对方有意攻击和指责自己,必要时也要忍耐下来。唐朝武则天时,尽管很多唐朝宗室和唐室的股肱大臣都被武则天加害,但还是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才,且能保存自己,娄师德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是有着“台辅之气”的文臣,而且是当时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将领,是不可多得的文武能臣。武则天倍加赏识,曾经将其升至宰相,又委以全权处理边境事务的重任。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娄师德不但成功明哲保身,而且还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国于己都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