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3176700000102

第102章 厚黑为人(3)

刘邦的三军统帅韩信,忠心耿耿、无时无刻地为他效犬马之力。打败项羽之后,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韩信成为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有权势者。他的军队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废黜他。可是,韩信忘不了是刘邦使他摆脱了钻人裤裆的耻辱,给予他做一位大将军的机会。他不愿自己陷入一场同多年恩人之间的生死决斗之中。与此同时,宫廷中别的密谋推翻刘邦的人也与韩信套近乎。

当刘邦邀请韩信进宫赴宴时,韩信将疑虑抛在脑后,离开了自己安全的军营。这种信任的结果是,韩信一进宫,这位皇帝就把他剁成了肉酱。

在战争年代,萧何的工作是跟在军队的后面,负责治理被征服的领土。最终胜利之后,刘邦让他当宰相。萧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治国人才。他创立了通过一套系统的权限和职责来治理政务的规章制度。这种官僚管理机制,至今仍然为世界范围内的各国政府所使用。

由于萧何治国有效而且公正,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刘邦对此提心吊胆、忧心忡忡。这位皇帝找了个借口,将他打入大牢,直到他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精神潦倒,再也构不成威胁的人时,才把他放出来。

刘邦老兄逃起命来是不管不顾家里人的。这一习惯在当了汉王之后还没改回来,有一回到项羽老家彭城抓了一堆美女后,以多打少反被长途奔袭而来的项羽杀得片甲不留。逃命时竟然从车上把自己两个儿女推下车去以让车驾跑得更快——这两个孩子一个是鲁元公主,一个是汉惠帝。这么一套作风,也只有出身市井的刘邦能干得出来,确实有气魄。当时他多大了?五十左右的人了!

易中天说刘邦上台是“出身差、运气好”,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在谈到“杀县令”后推他为头儿举旗反秦时,易中天认为萧何、曹参是文人,不敢带头,“刘季,反正是一个浑小子、愣头青,出了事他担着”。此论倒未必——此时刘邦在沛县的名声绝对不是像易中天先生说的那样——只是个浑小子、愣头青,相反,他在当地的影响力绝对不一般。

当时刘邦手上已经有几百号人马——这可不是一般“亭长”所能有的啊!再者,县令都怕刘邦“恐其有变,乃闭城固守”,一个县里怎么也会有公安局、派出所等武装力量吧,正是因为觉得这些武装打不过刘邦的人马,才关起门来自保。而这时,萧何等人早已经跳到刘邦那头,和自己对着干了——那刘邦只是个无赖等级的黑社会吗?

从年龄上看,刘邦去世于公元前195年,这时候离陈胜吴广起义的公元前209年只有14年时间。他生于公元前256年,起义时已经48岁。这在古代已经算是比较老的了,接近半百(即使按生于公元前247年来算,也已经有38岁)。从小就在乡里混,一直混到这么大了,加上有老丈人撑着,角色比“贺钱万”时又要牛许多。

从交际圈方面来说说,《汉书》的“张耳列传”里,我们看到这么九个字:“高祖为布衣时,尝从耳游”,张耳是个什么角色呢?汉书这么记载:“秦灭魏,购求耳千金”,就是说,秦灭魏后,发现张耳与信陵君有旧(信陵君,战国四公子,政治、军事才能杰出),就出赏金一千要张耳的脑袋,不是一般的角色。刘邦“从耳游”,由此足见刘邦的交际圈绝不是普通的无赖之人,至少,他在和这些朋友交往的时候,知识、办事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汉书·楚元王传》里头记载了这样一事:刘邦还没起事前,“常避事”,也就是说常到别的地方避一避,避什么呢?显然是这黑社会头子犯了事,官府追查,出去避风声了,应该不是小小市井无赖所做的小事情,比如吃白食打欠条啥的,这类小事对刘邦来说应该不至于出去避难。避到哪儿呢?原来是避到他大哥家里去了。他大哥已经死了,大嫂对小叔子经常带一大帮人来吃喝很是不爽,于是有一次就假装说东西已经吃完了,这样就把刘邦的一帮朋友们给“赶”走了。后来刘邦发现嫂子是在骗他,心里留下了疤痕。

在当上皇帝后,惟独不封他大哥的儿子。老爹出来说话,刘邦解释说:我不是不想封大哥的儿子,只是他老娘实在是不配为长者。所谓“长者”,就是指嫂子应该对自己宽容一些。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邦身上的“骨”气。这一点也是混黑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不是无赖之人所有的。

贪婪凶狠的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他性格粗野、勇猛而有智谋。年轻时曾游历羌族各部,与羌人各豪帅结交为友。后来回乡务农,豪帅有来投奔的,董卓便杀掉耕牛相款待,与他们欢宴为乐。豪帅为其美意所感动,回去聚敛了千余头牲口送给他,从此以“健侠”知名远近。凉州地方官任用他为州兵马掾,经常巡行边寨,追捕盗贼。

后来,董卓靠镇压羌人和黄巾起义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先是提拔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成了地方上最高的军政长官。灵帝时,命为中郎将、破虏将军、前将军。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征他到朝廷任少府,他不愿放弃手中兵权,寻找借口,不肯就职。

灵帝死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愈演愈烈。外戚大将军何进杀掉宦官头蹇硕。

为了铲除宦官势力,还密召董卓入京。正在这时,宦官杀死何进,豪族地主袁绍举兵发动政变,将宦官一网打尽。于是,董卓带兵进入洛阳。

董卓刚进洛阳时,步骑兵加在一起不过三千人,自嫌兵少,怕不能为众人所服,先后吞并了何进兄弟和执金吾丁原的军队,专擅东汉朝政。他废除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逼走袁绍等人。迁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不久,又晋升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封母为池阳君,设官置员。

当时的洛阳城中,达官贵戚的住宅一家连着一家,金银财宝无数,家家殷实富足。董卓把士兵撒出去,破门而入,奸淫掠取妇女,抢劫财物,管这叫“搜牢”。只搅得满城人心惶惶,朝不保夕。到何皇后下葬的时候,打开灵帝陵墓,董卓将其中埋藏的奇珍异宝,尽数席卷而去。还奸淫公主,掠取宫人为妻,滥施刑罚,稍有触犯,必死无疑。百官群僚,人人自危。

董卓军的烧杀抢掠,激起了朝野内外的一致反对,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贼。这时,黄巾的余部郭太等人又在西河白波谷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有十余万之众。董卓派遣中郎将牛辅去镇压,不能退。又得知东方兵起,董卓怕腹背受敌,便毒杀弘农王,挟迫献帝迁都长安,同时将洛阳城中数百万口人赶到长安。老百姓在前边走,董军在后边驱赶,人们挤在狭窄的路上,互相践踏,死尸积满道路。董卓则屯留在毕圭苑中,一把火把宫庙、官府、民居烧个精光,二百里之内不见活口,一片废墟。还派吕布掘开各朝皇帝陵及公卿以下的祖坟,没收其全部珍宝。

这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领豫州各郡地方兵讨伐董卓。董卓先派部将徐荣、李蒙四处抢掠。徐荣偶然在梁地与孙坚遭遇,与孙坚交战,打败孙坚,活捉颍川太守李珉,把他扔进汤锅煮死。董卓俘获的义兵士卒,都用布匹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头朝下地立在地上,用滚烫的热油把他们灌死。

董卓登临相位,贪心仍不能得到满足。他授意朝廷派光禄勋奉皇帝之命拜自己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于是率人回到长安。百官在路上迎拜,董卓便僭越皇帝车骑、服饰,乘坐用黄金装饰的车,青色的华盖,车箱长六尺,宽八尺,当时人称之为“竿摩车”,是说董卓的服饰与天子差不多。并任命弟弟董珉为左将军,封鄂侯,侄儿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个个手握兵权。于是,董氏宗族内外,并居高位。他的子孙虽然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男的都要封侯,女的为邑君。

董卓数次与百官置酒高会,纵情淫乐。为防不测,便在长安东面建筑堡垒用来自己居住。又在郡县修建坞堡,高厚七丈,号称“万岁坞”。里面储备的粮食足够吃用三十年。他不无自豪地说:“事成,可以拥有天下;不成,守此足可以了却终生。”一次,董卓巡行坞堡,公卿以下在横门外为他饯行。董卓叫人布设帐幔,在里面饮酒。为杀鸡给猴看,命手下人把诱降来的北地造反者数百人,当众杀掉。先割掉他们的舌头,再砍断手脚,然后抠出眼珠,扔进大锅中活活煮死。有还没死的,在杯案间挣命地爬滚,其状惨不忍睹。与会者吓得六神无主,心惊肉跳,手中的筷子和勺都吓掉了,可董卓泰然自若,照饮不误。

诸将言语稍有差错,二话不用说,立斩于前。

这时,太史观察气数,说要有一位大臣被杀。董卓心里有鬼,怕遭天谴,便指使人诬告卫尉张温与袁术暗中勾结,在街面上把他活活打死,充当自己的替罪羊。很久以前,张温率军驻屯美阳,令董卓与边章等人与黄巾军开战,无功而还,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别别扭扭地不马上去见,后来虽然去了,却又出口不逊。当时,孙坚做张温的参军,劝张温杀掉董卓。张温说:“董卓威名远扬,我要依靠他向西进军。”孙坚说:“明公亲率王师,威震天下,为什么要依赖于董卓呢?”孙坚说:“古时的名将,以权威治军,未有不临阵斩将以显示权威的。所以有齐将军司马穰斩监军庄贾、晋大夫魏绛斩晋侯弟弟杨干的事。今天若放过董卓,损害自己的威权,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啦!”张温当时没有听孙坚的话,但董卓却记恨在心,如今被董卓借故杀死,不幸为孙坚所言中。

越骑校尉伍孚,对董卓的凶残狠毒气愤不过,下决心要亲手杀了他,便在上朝时怀揣佩刀见董卓。伍孚说完事辞去,董卓起身送到阁门,把手搭在伍孚的背上,伍孚趁势抽出佩刀行刺他,但没能刺中。董卓奋力挣扎才逃脱,急喊左右的人抓住并杀死伍孚,还破口大骂他:“你这个贼子要造反不成!”伍孚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不能在街市上将你这个奸贼五马分尸,以谢天下!”话未说完,倒地而死。

这期间,司徒王允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正密谋除掉董卓。有人在一块布上写个“吕”字,背着行走于市,一边走一边唱道:“这是布啊!这是布啊!”有密探将此事报告董卓,董卓不警觉,不知道“布”字指的是吕布。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献帝大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身穿朝服登车,忽然间马受惊狂奔,车陷在泥淖中,弄得满身是泥,又返回家中换上衣服。

他的少夫人以为不吉利,劝他不要上朝,董卓不听,仍去上朝了。于是布兵夹道,从壁垒到宫殿,左边是步兵,右边是骑兵,里三层外三层,令吕布等护卫前后。这之前,王允与士孙瑞将此事密奏皇上,皇上让士孙瑞起草诏书交给吕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吕布率同心同德的勇士十余人,穿上卫士的衣服在北掖门内等待董卓来。董卓刚到,马惊吓得不行,像是怕什么东西要掉头回走。吕布劝董卓往前走,于是就进了北掖门。这时李肃从人群里窜出来,用戟刺杀董卓,董卓衣服里边穿着铠甲,只伤了胳膊掉下车去,左右环顾,没好气地大叫道:“吕布在哪儿?”吕布道:“奉御旨讨伐贼臣。”董卓大骂说:“你这个狗娘养的,竟敢如此放肆!”吕布应声持矛刺杀董卓,挥刀砍死了他。主簿田仪和董卓的奴仆上前扑尸。吕布又杀死他们。这时,全军上下皆呼万岁,黎民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长安城中仕女卖掉珠玉衣饰买酒肉相庆贺的,满街都是。

董卓死后,朝廷派皇甫嵩攻打留守在郡坞的董卓的弟弟董珉,杀了董氏兄弟的母亲、妻子和男女老少,满门抄斩,又把董卓的尸首摆在大街上示众。那时天气刚转热,董卓一向很胖,肥油流了一地,看守尸体的官吏点火放在董卓的肚脐眼里,像点灯一样,照亮远近,如此着了一整天。袁绍的门生又把董氏的尸体收拢在一起,烧成灰扬在道上。坞堡中藏有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堆如小山。

心狠手辣的赵高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登上了皇帝之位,史称秦二世。二世皇帝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天,二世待腻味了,召赵高进宫来商量点事。他问赵高:“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好像六匹骏马拉着车子,撒欢儿地跑过门缝似的,转瞬即逝,太没意思了。如今,我已君临天下,天老大我老二,别的都不在乎,只想随心所欲,尽情享受,长保天下,极尽天年。你有何高见?请慢慢道来。”赵高闻听此言,正求之不得,借机以售其奸:“陛下说的都是大实话。这是英明的君主所愿意实行的,昏聩的君主所严令禁止的。臣今掏出肺腑之言,甘冒杀身之祸,希望陛下留心听着点。昔日沙丘废嫡立庶之谋,诸公子及各位大臣都对此心存疑虑,诸公子都是陛下的亲兄弟,大臣又是先帝安排的。如今陛下即位不久,这帮人都口服心不服,怕是要变为祸乱。蒙恬虽然死了,但他弟弟蒙毅率兵在外,是个很大的威胁。我每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就怕不能寿终正寝。陛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您的快乐呢?”

二世一听,有点懵了,赶紧问道:“那怎么办才行呢?”赵高说:“依我之见,应该制定严刑峻法,实行有罪者连坐,以至于满门抄斩,借此消灭大臣而疏远骨肉;另一方面,要极力使穷人富起来、卑贱的人显贵起来。把先帝那些元老大臣斩尽杀绝,重新安置提拔陛下亲信的人而亲近他们。这样打击一大批,抬举一大批,新人沾光得了好处,必然感恩戴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乐了。”

胡亥对赵高的这套办法十分欣赏,完全赞同,便着手制定更加严苛的法律。于是对群臣及诸公子罗织罪名,然后交由赵高审讯定罪。先杀了赵高最痛恨的蒙毅等文臣武将,接着把十二个公子拉到咸阳街市上枭首示众,十个公主在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被五马分尸,其状惨不忍睹。财产没收充公,被株连者不计其数。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将闾仰天长叹,大呼冤枉,兄弟三人皆流泪痛哭,拔剑自杀。公子高想逃走,又怕株连三族,只好上书二世,要求为秦始皇陪葬。胡亥见奏书大悦,召赵高让他看,并说:“要求得还挺急呢。”赵高得意地说:“人臣忧虑如何死法尚且来不及,哪有闲工夫谋划政变的事呢!”胡亥准许公子高的请求,赐钱十万将公子高葬在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墓,这算是格外开恩了。

朝廷大臣和公室诸子已被打杀殆尽,下一个该轮到谁了呢?请往下看——

赵高害死李斯后,取而代之当了丞相。秦二世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赵高全权处理。赵高的贪心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想挑起天下大乱,于乱中夺取最高政权。他唯恐群臣不服,想先试探一下。一天,赵高牵来一头鹿进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这分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就挨个问左右的大臣,有的缄口不言,有的说是马以逢迎赵高。而说鹿的人就倒霉了,赵高在暗中将他们逐一杀戮。过后,群臣都惧怕赵高,再也不敢不顺着他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