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3176600000009

第9章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干政丢汉室(3)

第二天,成帝让中黄门勒严把许美人生的皇子送到赵合德的宫殿里。他和赵合德先是抱着孩子看了半天,随后,他们把孩子用包裹包好,让宫女送出去埋掉。

又一个小生命消失了,成帝纵容赵氏姐妹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尤其第二个皇子,算是他亲手所杀,可见他已经没有了人性。

赵氏姐妹有了成帝的默许,更加明目张胆地惑乱后宫、摧残嫔妃,以至“生子者被杀,堕胎者无数”。成帝从此再没有孩子了。

绥和元年(前8),各地的藩王进京见驾。因为皇帝立谁为储君的问题,藩王们开始了明争暗斗。其中,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胜算最大。

定陶王刘欣的祖母傅昭仪很会走门路,她给赵飞燕送来不少的财宝。赵飞燕一想,自己生不出儿子,将来总得有个依靠。于是,欢欢喜喜的收了财宝,并常在成帝面前说刘欣的好话。

绥和二年,赵飞燕的枕头风终于吹成功了。成帝立刘欣为皇太子。赵家姐妹本就专宠,又有太子撑腰,更不可一世了。

俗话说:物极必反,盛及必衰。”绥和二年三月十八日,成帝宿在赵合德的宫殿里。天快亮的时候,成帝起床准备上朝,却突然昏倒,连话也说不出来了,随即驾崩。

成帝一向身体健壮,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暴死呢?一时间,各种说法在宫廷内外传开了。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说法,皇帝死在赵合德宫里却是不争的事实。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大司马大将军王莽追查成帝死因。赵飞燕姐妹一向骄横,宫里人没有不恨她们的。成帝一死,皇宫人等群起而攻之,矛头直指合德。合德知道没人能救得了自己,只得自杀。

成帝驾崩,赵飞燕无依无靠了。好在哀帝刘欣即位后,感念她推荐为太子,立了功,对她礼仪相待,还尊她为皇太后,并封她的弟赵钦为新成侯。

不久,朝中大臣纷纷上奏,揭发赵氏姐妹残害成帝妃嫔与子嗣等事。哀帝虽然知道都是事实,但不想为难赵飞燕,只把赵钦削职发配,算是敷衍过去。

哀帝登基后,朝政更加混乱了。哀帝的祖母傅氏家族和母亲丁氏家族的两姓外戚,与在朝掌权的王氏外戚,开始了争权夺利的一场混战。

赵飞燕因为刘欣的关第,选择帮助傅、丁外戚。但她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失算了。仅仅六年后,也就是元寿二年(前1),年轻的哀帝居然就驾崩了。

王氏外戚扶持九岁的平帝刘衍登上了帝位。从此,王氏外戚取得了绝对朝政把持权!他们开始大张旗鼓地讨伐敌人。站错了队的赵飞燕当然不能幸免。

不久,王氏外戚又翻出了“残害皇子”的旧账,削去赵飞燕的皇太后封号,将她幽禁在北宫。随即又废为庶人,让她去为夫君成帝守陵。至此,

赵飞燕彻底绝望,她选择了自杀。

(3)关于哀帝一朝

绥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年,“执政”了二十六年的成帝驾崩。他一生也没有摆脱母后王政君的精神束缚,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成帝一生没有后代成人,驾崩前,继承人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前面说过,元帝有三子地位比较高,一是成帝刘骜,二是傅昭仪生的刘康,三是冯昭仪生的刘兴。当年傅昭仪及其子刘康对成帝的地位冲击很大,王政君当不会忘记,但是作为一名母后,她还是显示出了对刘家血脉的关切和尊重。她本可以用“掉包”等卑劣手法,满足自己的掌权欲望,可王政君没有那么做,这说明她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还是能以大局为重的,也是非常大度的。

经过与王家人的密商,王政君没有选择年富力强的刘康,因为那样不好控制,而是最终选择了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一方面保持了刘家的血脉,同时亦不会丧失对政权的控制权。

刘欣即位时十八岁,是为哀帝。他执政六年,既算是少年天子,又是一个短命皇帝。

应当说,选择了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让定陶王刘康也非常感动。他知道,朝廷在王政君王家人的控制之下,自己不可能施加什么影响,如果不甘寂寞,定会惹出杀身之祸,同时儿子的皇帝位也会丧失,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沉默,同时更加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告诫自己的儿子刘欣,应如何顺应王家人的干政。

哀帝即位后,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虽然她已经老迈,又失去了唯一的亲骨肉刘骜,但以她为首的王家人仍然抓住朝廷的权柄不放。刘欣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贵,与王政君家族在权益分配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太皇太后王政君不得不让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

刘欣真是个不争气的皇帝,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公开自己是同性恋的皇帝。

早在十五六岁时,还是定陶王的刘欣就由祖母做主,娶了堂姑傅氏为妃。

刘欣被立为皇太子后。王妃傅氏被封为皇太子妃,与刘欣一起住进了皇宫。

哀帝刘欣即位后,傅氏自然被封为皇后。但是,她虽成了高贵的皇后,哀帝却始终不喜欢她。她哪里知道,整个后宫里,最受她的夫君——当朝天子宠爱的竟然是个男人。

汉哀帝刚即位时,就听说过太子舍人董贤这个名字。当时董贤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因为容貌美丽,他常常沾沾自喜、顾镜自怜。宫中的侍臣都认为他年少无知,不让他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所以,哀帝只听过他的名字,从没见过他。

后来,董贤升任为侍郎。有一天,轮到侍郎董贤传报时辰。哀帝正在殿中批阅,突然看见一个打扮成了男人模样的美貌宫女,心中感觉有趣,就召那宫女进入殿里来。等问了姓氏,哀帝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难道,你就是素有美貌之称的舍人董贤?”

哀帝嘴里这样问时,心中却正想入非非。他想,一个男子能有此美丽的姿色,真算是绝代“佳人”了,就是后宫的数千真女人在他面前也相形见绌了。于是,哀帝让董贤坐到自己的腿上,和他亲密地交谈起来,并马上封董贤为黄门郎,让他从此跟随在自己的左右,随时侍奉。

(4)关于平帝一朝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又将军政大权交给王莽,让他重登大司马的宝座。

王莽和太皇太后商量后,最终确定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衍为帝,是为平帝。九岁的孩子怎么能掌管国家呢?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继续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继续依赖王莽。

这个时候,王莽已经不是若干年前那个恭谨小子了。他通过政治经验的积累,逐渐产生了“代替汉家王朝,由自己创建王氏天下”的野心。这与王政君尊重刘家天下,只是自己谋求权力相比有本质的不同。

于是,王莽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他开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甚至包括王家人也被他排挤;同时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笼络人心。

事实上,王莽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平帝,而是有恩于他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实话说,开始的时候,王莽不敢招惹太皇太后,因为王政君虽然年迈,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王莽只好用计谋,采取暗招夺她的权。

王莽指使亲信上书,说太皇太后是至尊之体,不适合过分操劳,一些小事情就不必事事过问了。太皇太后不知有诈,相反还觉得孩儿们懂事,于是下诏,以后唯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情完全由王莽了断。

王莽首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当了皇后,自己成了“老丈竿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平帝渐渐长大了,公元5年,王莽觉察到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专权非常不满,于是决定毒死平帝。对权力无限向往的王莽已经顾不得女儿的幸福了,因为他只要权力。

(5)关于刘婴朝和王莽朝

王莽废了平帝,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由,不拥立年龄都较大的刘家五十三位诸侯王,最后,他看中了广成侯刘显的年仅两岁的儿子刘婴。不过,求权心切的王莽要将皇帝位给自己留着,他舍不得把皇帝位给这个孩子,于是为刘婴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称“孺子”。谁都知道孺子就是皇帝,可王莽就是不让这么叫。

孺子上台,王莽也从后台前移,粉墨登场,名曰“摄皇帝”。

孺子的设立,不仅打乱了汉朝的朝纲,得罪了执政多年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同时也葬送了自己女儿的幸福,可王莽在所不惜。

此时,王政君已经近八十高龄,实在没有气力与王莽论争。在这种情况下,她感到无奈和羞耻,满朝都知道王莽是她挖掘和培养起来的,现在,王莽却这样对待她、这样对待汉朝。王政君在任用王莽之后,对许多王家人渐渐疏远,加上王莽的排挤,太皇太后已经无人可用了。执政经验丰富的王政君知道,摄皇帝只是第一步,王莽最终是要当皇帝的。

公元8年,王莽终于将刘婴废黜,贬为安定公,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坐上了龙椅。然后,他去拜见太皇太后王政君,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如今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未央宫前殿隆重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朝贺。他还给王政君留了点儿面子,因为她的名字还有点儿效力,所以奉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只是去掉了汉朝的称号。

王莽称帝后,觉得只有掌管汉朝皇帝玉玺,才算得上真正取代了刘氏天下。于是他派王舜去长乐宫向王政君索要“汉传国玺”。王政君大怒,指着王舜骂道:“你蒙受汉室皇恩,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家势单力薄之机,帮王莽篡位。像你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家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汉传国玺随我下葬,他王莽休想得到。”她把汉玺扔在地上,“你们兄弟早晚会得到灭族的报应!”

王莽还算理智,他再也没有难为王政君,只是将这个对他有恩的老太太撇在一边,不闻不问。这样,王政君在悲愤、忧愁中又活了五年,公元13年死去,享年八十四岁。王莽还算冷静,他差人将王政君的尸体同生前并不疼爱她的元帝合葬,这也算是收买人心的举动吧。

王政君作为女人,干预朝政半个世纪,但可悲的是,她把夫君留下的江山给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