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3176600000004

第4章 汉文帝皇后窦氏干政及三朝(1)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先后干政文帝、景帝、武帝前期三朝。她出身微贱,也并非册立皇后之后生子,而是通过生下刘启、母以子贵被册立为皇后的。她推崇黄老思想,在对人方面尽管没有刘邦吕后的阴毒,却也有自己的一套。她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皇帝位不传子而传弟的先例。另外,她虽然眼睛失明了,但在她干政的时期,景帝、武帝分别废过太子,这不能不说多少与窦氏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文帝、景帝时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应当说窦氏也是有贡献的。

(1)文帝时期,基本坚守妇道

吕雉及吕氏家族当政十五年,阴毒至极,把刘邦的八个儿子杀了四个。代王刘恒本分老实,从不参与国家大事,封国地点又偏僻,加之其母薄夫人为人小心,从没有与吕雉结怨,所以母子得以幸存。

吕后病死时,刘邦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代王刘恒了。陈平、周勃铲除吕氏家族后,众臣经过一番权衡,决定将刘邦的嫔妃薄夫人所生的、二十二岁的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文帝。

在刘恒称帝之前,他的结发正妻即代王妃王氏便死了,而且她所生的四个儿子在刘恒称帝不久也相继病死,所以文帝刘恒没有嫡子。王氏死后,窦氏便成了代王妃。

其实,窦氏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宫女,出身微贱,在刘邦当皇帝时没有被其临幸。刘邦死后,吕雉将未被刘邦临幸的宫女分别赐给了诸侯王,每王五人。窦氏等五人被赐给了刘邦之子代王刘恒。

据史书记载,窦氏出宫时年纪尚小,而且妩媚动人,可人喜爱。自成为代王刘恒的王妃后,深得刘恒的喜欢,所以不断被刘恒临幸,没过几年,窦氏便生了一女,取名刘嫖。后来又连续生下了两个男孩儿,分别取名刘启、刘武。

在帝位稳定后,大臣们开始关注国家之根本——皇太子问题和皇后问题。既然没有“嫡”了,于是就关注“长”。在刘恒的诸子中,最大的就是窦氏所生的刘启,所以十岁的刘启顺利地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窦氏所生的女儿刘嫖也被封为馆陶长公主;二儿子刘武被封为代王,过了两年,又改封为地点富足的淮阳王。三个孩子的未来有了着落,是窦氏的最大慰藉。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大多数朝代均以“嫡长”为继承的主要方式,但实际上皇后和皇太子是分开说的。立皇太子虽然以皇后所生的儿子为主,但并不是说皇后生的儿子必须立为皇太子。也就是说,刘启虽然被立为皇太子,刘恒也没有了皇后,但皇后的凤冠并不一定落在刘启的母亲窦氏头上。通过母以子贵而尊为皇太后的比比皆是,可是通过母以子贵被册立为皇后的却不多。窦氏则算是很幸运的一位。

在解决了皇太子问题后,一些大臣便催促文帝立皇后。文帝不过有两种选择,一是立皇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氏为皇后;二是另择皇后。刘恒虽也有多个嫔妃,但他本人对女色并无偏重,加之他对窦氏印象不错,又考虑到立皇太子母有利于皇室的一脉相承。且窦氏本人虽然是出身微贱,但并没有什么劣迹,于是窦氏被立为皇后。这似乎大出汉室国戚的意料之外,他们没想到刘邦昔日不宠幸的女子,日后会成为汉室的皇后。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窦氏被封为皇后之后,文帝刘恒也按惯例封已经死去多年的窦氏父母为安成侯、安成侯夫人。窦氏有兄弟两个。哥哥窦长君便继承了安成侯位,也算是贵族了。但他非常明智,从不颐指气使地以皇亲国戚自居。

窦氏的弟弟窦少君早年被人贩子拐卖,不知去向。窦氏封后不久,便有个名叫窦少君的人上书,自称是窦氏的弟弟。

文帝派人召那人入京审查。那个人清晰地说出了窦氏家早年的情况以及原来的家庭地址。于是,窦皇后出面亲自考察。

那人回忆了与姐姐相处的日子。他满怀深情地说道:“姐姐选入宫前,还为我洗澡、喂饭。我们在驿站和她分别,然后姐姐才被带走的。”

念旧重情的窦氏此时已经不能自持,她抱着那人痛哭起来,认定此人便是弟弟窦少君。文帝刘恒重重地赏赐了窦少君。

窦少君虽然一介平民,但懂得克己,谦逊有礼。文帝对窦氏一家非常赞赏,后来一直对他们不错,而且政治上也非常信任他们,许多政治方面的事情也找窦氏商量。

这一时期,窦氏的干政主要表现在对文帝的影响方面。

文帝沿用惠帝以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统治国家,这对于汉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窦氏作为皇后,主动率领皇太子刘启以及本家兄弟,努力学习黄老思想,这也为她日后的干政打下了基础。

不过,窦氏的身体不济,在一场大病后眼睛失明,逐渐被文帝冷淡。在帝王之家,不管是皇后还是嫔妃,总有一天是要失宠于皇帝的,如果不能耐住寂寞,那将是危险的。出于对皇太子的未来,及本家兄弟荣华富贵的考虑,失宠后的窦氏仍然恪守妇道,对于文帝的一些大政方针,还是愿意参与的。

(2)景帝时期,试图改变皇位继承体制

公元前157年,即文帝后元七年,执政二十三年的汉文帝病逝,三十二岁的皇太子刘启即皇帝位,是为景帝。窦氏则成为了皇太后。

提起景帝,是不能不提平定七国之乱的。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继承帝位,他就是汉文帝。他的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刘启当时只有九岁,活泼好动,很喜欢玩一种叫做博红的游戏。这种游戏就像现在棋类智力游戏,有棋盘和棋子,也要分出输赢。当时这种游戏很盛行。

司马迁在《史记·吴王刘濞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汉文帝执政的时候,有一次,吴国的太子来就都,在皇宫里与皇太子刘启一起喝酒、玩博戏。吴国太子与刘启都是小孩子,又都是王室子弟,所以都比较争强好胜,谁也不肯服输。在玩的时候就发生了争执。吴太子性格比较蛮横,平时说一不二,霸道惯了,根本没把皇太子刘启放在眼里,所以对刘启说话很没礼貌。皇太子刘启哪里受过这等气,他抓起博戏用的棋盘就朝吴国扔了过去,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击中了要害,把吴国太子给打死了!

吴国太子的遗体被送回吴国安葬。

吴王刘濞异常悲愤。悲的是自己的儿子活蹦乱跳地去了京都,回来时却是冷冰冰的尸体。他愤的是:自己是高祖刘邦的亲侄子,跟皇帝是刘氏同宗一脉相承。自己的儿子既然死在了长安,那就葬在长安罢了,何必再千里迢迢地送回吴国来安葬?

从此以后,怀恨在心的吴王刘濞不再遵循藩臣的礼节,并且称病不上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派使节到朝廷去应付一下。

文帝自然明白刘濞不守臣礼的原因。但他还想证实一下。有一次,吴王刘濞派使者前来觐见时,他马上把吴使抓起来质问。

吴国的使者诚实地回答说:“吴王的确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朝廷多次审讯吴国派来的使者,吴王怕皇上怪罪,心中非常惶恐,所以才说是身体有病不能上朝。请求陛下原谅吴王以前的过失,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汉文帝听后,想了想,就放了吴国的使者,又赐给吴王倚几与手杖,说:“既然吴王的年纪已经很老了,以后就可以不用上朝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等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时,曾经以博戏的棋盘打死吴国太子的刘启已经当了皇帝,就是汉景帝。当时,吴王刘濞已经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了。

汉景帝刘启的执政思路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有很大不同。汉景帝“外尚无为而内崇刑名,好嫉恨,刻薄寡恩”。对于诸侯王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不听朝廷调遣,他心中早已经非常不满。即位之后,他重用晁错,修改法令,推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步步把诸侯的封地收回到进行手中,以“尊天子而安宗庙”。

当时,各个诸侯国中,要数吴国的国力最强盛。吴王刘濞虽已经六十二岁了,但姜还是老的辣!他的管理经验、作战经验都不容小视,又和景帝有杀子之仇。因此,得到景帝将“削夺诸侯封地收归中央”这个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旧仇新恨一起迸发,他马上联合楚王等其他六个刘氏同姓王,商定要共同起兵。

景帝三年正月,吴王的军队渡过了淮河,与楚王的军队会合。吴王又派使者给其他诸侯王送信,号召各路诸侯一起发兵,并许以高官厚禄。很快,吴楚联军西破棘壁,攻入梁国。梁国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国。梁国被攻破后,吴楚军一路攻杀,势如破竹,很快就与胶西、胶东等几位诸侯王合军一处,一起包围了齐国。

七王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长安。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带军队前去阻止吴楚联军。任命曲周侯郦寄为大将,率领部队攻打赵军,最终将七国全部平定。

景帝四年,因为窦氏非常思念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梁王刘武。景帝便召宣刘武入朝觐见。

景帝非常热情地款待了这位同母弟弟,奏请窦氏以及皇亲国戚一同赴宴。在宴席间,刘启喝到兴致盎然时,对刘武随口说道:“朕千秋万岁以后,把帝位传给你如何?你干不干?”

当时景帝虽然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但他才二十六岁,还没有急于立皇太子,所以这样的玩笑说出来异常敏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实际上,景帝说完后,已经觉得失言,但覆水难收,不能收回了。刘武当然喜不胜收,但他还算理智,没有敢发表言论。可皇太后窦氏则不然,不仅听后特别高兴,而且还当了真。因为她平时就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所以连声称好。

在景帝刘启非常尴尬的情况下,窦氏的亲侄子、非常明事理的窦婴看出了刘启的心思,于是端起一杯酒,来到景帝面前,大声说道:“皇位父子相传,这是汉家的祖制,不能轻易破坏,皇帝怎么能传给梁王呢?”他又转身对众人说道,“这不过是皇上的一句玩笑,来!我们喝酒吧。”

窦婴的话解了景帝的围,但也得罪了窦氏和刘武。过了好几天,气急败坏的窦氏仍然愤恨难平,她下令把窦婴从皇亲国戚的名单上除名,使他成为平民。同时也迈出了政策上干政之外,又试图改变皇位继承制的愚蠢的一步。让窦氏没有想到的是,日后窦婴得到了景帝的儿子武帝的重用,还官拜丞相。当然这是后话了。

事实上,景帝的一句玩笑不仅窦氏当了真,同时也使公卿大臣非常不满,他们纷纷上疏予以制止,这使窦氏的对立面陡然增加。大臣们看到,景帝必须及早立皇太子,只有这样才能使窦氏、刘武或者窦氏家族死心,于是他们连续上疏,以国家根本为理由,不断进谏,要求册立皇太子。

景帝立即抓住这一时机,表示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册立皇太子。他为了不使母亲过于伤心,还曾为此事见窦氏,但窦氏坚决不从,并表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皇帝不应说话反悔”。此时,景帝也不顾窦氏的反应了,在经过一番权衡后,立儿子刘荣为皇太子。

窦氏为此愤愤不平,总是找理由难为皇帝。景帝心疼母亲,也就忍了,在许多国事上听命于她。渐渐地哄得窦氏的心情有了好转。可是,谁也没想到,是景帝自己再次挑起了窦氏的这根筋。

就在景帝刘启立刘荣为皇太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景帝又想废太子。窦氏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一些,也是极力说服景帝废了皇太子,她还拿汉家天下说事情,搞得景帝无可奈何、心烦意乱。于是,追求完美的景帝下令废了皇太子刘荣。实际上,窦氏并没有忘掉让小儿子继皇位的事情。她看到刘荣被废后,再次找到景帝,要求立刘武为皇太弟。她态度强硬,也不给皇帝留面子,常常把话说得很重,使景帝很没有面子。

大臣们又开始反击窦氏。有个叫袁盎的大臣上疏认为窦氏的说法不妥,并且据理力争,态度极为鲜明,为了国家根本,不惜得罪窦氏和刘武。景帝刘启非常感动。

公元前150年,景帝刘启改立儿子刘彻——就是日后非常有作为的汉武帝——为皇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空。

梁王刘武听说袁盎从中作梗后非常憎恨袁盎,气急败坏地派刺客去刺杀他。景帝龙颜大怒,敕令追拿凶手。刘武着实吓个半死,怕事情败露后景帝不饶他,弄不好会满门抄斩。于是他迫令刺客自杀,又托姐姐馆陶长公主到景帝处斡旋。

本来气愤之极的景帝是要把事情搞清的,无奈窦太后立即出面干预,她以死相威胁,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把梁王无罪释放。但从心里面,对窦太后、梁王刘武等一干亲属的感情日渐淡薄。

此事六年后的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整日哭泣,认为是景帝刘启杀了她的小儿子。尽管刘启念及母子感情,多次向她解释,可是窦太后铁了心肠,不改观点。孝顺的景帝看着已经失明多年的母亲如此伤心,心里也很难受。他想了很多主意,试图安慰母亲,都是无功而返。正愁没了办法的时候,他的姐姐馆陶长公主为他出了个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刘武的五个女儿也给封地。这样,刘武的一个王变成了五个王。

其实,这个主意并不高明,可是,仁孝的景帝居然采纳了,最重要的是窦太后也真的满意了。唉!皇帝自有皇帝的苦啊!

景帝当政的时候,在秦朝遭到禁锢的儒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渐渐地与窦太后推崇的黄老思想相抗衡,这是窦太后所不容的。

其实,景帝对儒学并没有什么反感,所以才有了两种思想的对抗局面。而窦太后坚决维护黄老思想的统治地位,她不许儿子在执政思想方面有什么动摇,于是开始打击儒学思想。

有一次,有一个叫辕固生的人,当着窦太后的面说了不少驳斥黄老思想的话,结果窦太后大怒,下令将辕固生扔进野猪圈,让他与野猪搏斗,杀鸡儆猴,给一些人脸色看。

仁慈的景帝没有坐视不管,他暗中派人将一把短剑扔进猪圈,辕固生刺死野猪,才保了性命。事后不久,景帝还把辕固生外放京师,给了一官半职。

除了窦太后干政令景帝非常苦恼外,薄太后对景帝婚姻的干涉,也令景帝痛苦不堪。

薄太后是刘邦的妃子,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即位后,尊薄姬为太后,史称薄皇太后。刘启当太子时,就到了大婚的年龄,薄太后出于巩固、维护薄氏外戚势力的目的,便把自己娘家一个远房亲亲戚的女儿小薄氏许配给刘启为妃。小薄氏虽然天生丽质,可刘启并不喜欢她。但他又不敢违抗祖母的命令,只好立小薄氏为皇太子妃。在众多的妃子中,薄妃的地位最高,然而,皇太子刘启却很少临幸她,所以她也没能生有子嗣。

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后,他尊生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虽然他非常不喜欢的薄妃,但却只能顺从祖母的意思,立了薄妃为皇后。

作为薄太后巩固薄氏外戚势力的牺牲品,小薄氏的命运是悲惨的,无论是做皇太子妃,还是做皇后,她始终没有得到景帝的喜爱,常年独守空房,无数次独自饮泣,薄太后对此也无计可施。

小薄氏做皇后的第六年,其靠山薄太后病死了。薄太后尸骨未寒,薄皇后便被废黜,打入别宫。这件事情也有窦氏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