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3176600000014

第14章 汉安帝皇后阎姬执政一年遭废黜

汉安帝十三岁即位,一直生活在邓太后及其家族的阴影下。公元121年,邓太后病逝,二十八岁的安帝总算可以亲政了。在安帝死后,他的皇后阎姬及其家族临朝执政。可惜,他们所选的少帝只活了二百三十四天便死了。正当他们欲再次选择小皇帝时,刘保在宦官的簇拥下登基。汉朝的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而阎后就此下台,遭到虐待,很快死去。

(1)大家闺秀入宫升皇后

汉朝到了安帝时,已经基本形成了拥立小皇帝,而由皇太后、太皇太后临朝执政的局面。阎姬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由一个大家闺秀晋升为皇后的。

阎姬是河南荥阳人,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祖父的二十个妹妹先后成为汉明帝刘庄的贵人,而阎家也就此成为皇亲国戚。一家出了这么多嫔妃,这在哪个朝代也是不多见的。只可惜,这二十个贵人中没能出一个皇后、皇太后,因此这也是阎家的痛处。许多阎氏家族中的女性,都渴望着有一天能成为汉代的皇后。

同许多皇后、嫔妃一样,阎姬出落得妖艳妩媚、美丽动人。当然她还有与其他皇后、嫔妃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热情奔放,但又不失自然的高雅,这在皇宫中是不多见的。另外,阎姬喜欢读书,这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

在被邓绥家族拥立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二年,十四岁的安帝在邓家的主持下开始选嫔妃。这时,阎家再次送女子参选,阎姬就在其列。一方面,阎家与宫廷保持着良好的人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阎姬各个方面条件的确出色。这样,阎姬被选入宫。

任何一个女子进得宫去,都会被皇宫的浩大气派、皇帝的高深以及繁琐的礼仪所震撼,她们几乎人人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这神秘宫殿的真正主人,母仪天下。阎姬亦是如此,这并不令人奇怪。

阎姬进宫是邓家主持的还是安帝看中的,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不过,从种种迹象表明,邓家在安帝执政之初是非常谦谨的,即使是按照中国传统的“父母为子定婚”的礼仪,由邓家选送阎姬,他们也会征求安帝的意见。那么年仅十几岁的安帝能有多少这方面的经验,那是另外一回时儿了。

当时,安帝刚刚在邓家的簇拥下进宫做皇帝,这个懵懂少年,没有了宫廷外嬉戏玩耍的日子,似乎已经很苦闷,加上正处于邓家给其上规矩的时候,安帝感到非常压抑,这时,热情奔放、性格开朗的阎姬的出现,的确给安帝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从心底里羡慕阎姬的“自由”。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子,又知道阎姬是为他而生、为他进宫,安帝必然喜欢阎姬。

阎姬生性讨人喜欢,加之懂得如何关心皇帝,很快与安帝打得火热。安帝学习做皇帝的礼仪等已经非常吃力,而且精神非常苦恼,而阎姬的如火热情和似水柔情,则使这些苦恼得以化解。所以这个童心未泯的少年几乎不能离开阎姬了。他主动找到皇太后邓绥,要求邓家允许他娶阎姬为皇后。

此时,邓家虽然关心安帝,但是也希望安帝专营莺歌燕舞,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样十四岁的安帝按照皇帝大婚的礼仪立了阎姬为皇后。应当说,在这个事情上,邓家是宽厚的,因为许多外戚临朝执政或者辅政时,不愿小皇帝大婚太早,甚至嫔妃过多,因为这样皇帝很可能早早有了接班人,利益的均衡就会破坏。

按照惯例,皇后一系的家族是要受封的,也就是要入朝当官的,这是正常的,因为所有皇帝或者皇帝的看护者都明白,皇后家族不会败坏这个政权,一定会竭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权。所以,阎姬的父亲随着女儿被立后,立刻晋升为长水校尉,不久又被封为宜春侯,阎姬的本家兄弟、直系亲属也都被封了官。阎家原本就是朝廷的国戚,阎姬立后不过是亲上加亲罢了。

但是在短时间内,邓家与阎家在利益方面的冲突就暴露出来了,大权在握的邓家意识到,必须控制阎家势力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维系邓家在朝廷上的权威!更重要的是,不会给那些邓家的对手以结盟的机会。

于是,邓家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而阎家亦意识到,如果此时与邓家不能搞好关系,阎姬的地位很可能不保,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这样一想,阎家在做事上马上变得理智许多,对邓家表现出谦让的姿态。

阎皇后更懂得如何讨好邓太后,所以当年太后批评或惩罚了不少人,但对阎皇后却没有留下任何批评的言论,这对阎皇后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外,阎皇后还会维护与安帝的关系,她给受心灵创伤的安帝以很大的慰籍。应当说,虽然安帝比较宽厚,但是如果没有阎皇后的心灵抚慰,他能否“安全”度过那漫长的十几年时光,也是一个未知数。

阎姬出身贵族家庭,因此懂得权力的重要,但更懂得如何处理好与要人的关系。她在邓皇太后在世的时候,除了表面上维护邓氏权威外,并无大的举动。当然,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她立后时才十二岁。不过成人后,她仍然在朝政方面插不上手。实际上,阎皇后是非常羡慕皇太后邓绥的。因为从表面上看,邓太后权倾一时,受到尊敬。这种思想为日后阎皇后插手朝政打下了基础。

在陪伴安帝度过了漫长的十五年后,邓太后的死为阎皇后施展抱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公元121年,也就是汉永宁二年,安帝开始亲政。阎皇后也开始挖空心思地参与朝政。她先从本家待遇入手,试探着干政。

阎皇后的父亲阎畅在公元117年便已经去世,但是由于邓家忙于维护权力,所以并没有马上诏令让其子阎显即侯位。此时,阎皇后便提出了这件事。这在安帝眼里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立即下令执行。阎皇后还提出,她的本家兄弟当年封官太小,官职又不很重要,需要调整,安帝也答应了。于是,阎显及阎皇后的弟弟阎景、阎耀、阎晏同时升为卿校,还掌握了京师禁兵。

两年后,阎皇后又假借安帝之手再次晋升阎显,并且追封其母亲为荥阳君夫人。后来,连阎显、阎景七八岁的儿子都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样,阎皇后才有些舒服了。但是,她并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她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

阎皇后频频参与朝政,立刻让安帝警觉起来。因为安帝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当年他父亲也当过太子,后来就是被汉章帝的窦皇后废黜了,贬为清河王的。他自己即使当了皇帝,也还是在邓绥的压制下艰难地过了十五年。因此,他对女人干政很恐惧。现在,阎皇后也想干政,他实际上异常反感!但念及阎皇后伴随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也不便立刻采取措施,但是总会表现出一些。安帝渐渐开始疏远阎皇后,几乎不再临幸她,而是和其他嫔妃打得火热。

阎皇后感到委屈,同时也很着急!虽然当了十几年的皇后,不断得到安帝的临幸,可是一直没有生育,这使阎皇后很上火,可是又没有好办法。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许皇帝临幸其他嫔妃,可是嫔妃一旦生子,立了皇太子,她阎皇后可怎么办?

于是,阎皇后开始关注后宫,开始关注皇帝临幸的妃子。

后宫李贵人生了皇子刘保,阎皇后立刻串通阎家兄弟、宦官,毒死了刘保的母亲。

安帝虽然没有追究李贵人的死因,但是立即册立刘保为皇太子,并且安排亲近的宦官侍奉刘保,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随着岁月的流逝,刘保渐渐长大,阎皇后的心里更加焦躁不安,甚至产生了恐惧感。她知道,她害死了李贵人,早晚有一天刘保会知道的,如果一旦时机成熟,刘保必定会报复的,那就没有她的好日子过了。于是,她以名利做诱饵,勾结宦官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人,诬陷皇太子刘保道德败坏、品质恶劣,不足以日后当皇上、现在当储君,等等。

安帝对阎皇后宽容到了糊涂,居然相信了这些人的诬陷,废黜了皇太子刘保,贬为济阳王,即使太子位就此空缺也再所不惜。

延光四年(公元125)三月,安帝去章帝陵拜谒,途中旧病复发,并且来势凶猛,虽然有御医在侧服侍,但到了叶县已经不能支撑,死去时不能讲任何话,这样一来,等于把朝廷交给阎皇后处置了。

此时,安帝亲政不到四年,阎皇后亦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少妇。不过,阎皇后此时表现出了少妇少有的镇静。她急诏阎显前来商议,并且安顿随同后宫人马。

阎显到来后,与宦官江京、樊丰等人密谋后决定: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以防不测;待急速赶回京城,稳定大局之后再行宣布。同时传出话来,由于皇上病重,随行的大臣不能会见,沿途的亦不能接见。

一行人快马加鞭,四天后赶回京城,第二天,宣布皇帝驾崩。

(2)临朝不到一年被黜

皇帝驾崩了,朝廷宣布阎皇后为皇太后,临朝执政,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定策禁中。但没有宣布皇帝位谁来继承,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少有的现象,因为自从刘保被废黜了皇太子位后,安帝并没有立即册立皇太子,所以谁来继承皇帝位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关注。

阎皇后立即与阎显等阎氏家族成员商量,他们希望从安帝的其他年幼的孩子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最后他们决定迎立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皇帝。

之后,阎皇后及其家族开始清除威胁他们的势力,赐死了不少人,收回了许多安帝在世时封给他人的财产。

阎皇后在此期间表现出的治国能力是很明显的。但是,较之于她的前任邓绥及其家族,显得气量太小,同时有些滥杀无辜的味道。但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阎皇后已经不去管那么许多了,所以她最后落得那么惨的结局,实际上是自己已经做了伏笔。

该着阎皇后不走运,小皇帝刘懿即位二百三十四天后,突然患病死去,这让阎氏家族措手不及!这时,他们又要为皇帝位发愁了。

还是阎太后、阎显及江京、刘安、陈达一班人商量,他们反复筛选,一致同意迎立济北河间王刘欲,于是马上派人马到济北河间王府,征召刘欲。

实际上,当阎太后他们商量之时,济阳王刘保也正与宦官中黄门孙程秘密商量,他们认为,夺嫡的时候已经成熟。因为刘保在被废黜后,一直心有不甘,加之知道是阎后将他母亲害死,所以发誓一定要报仇。他秘密圈养了一些心腹宦官,给予很高的俸禄,严密监视朝廷的一举一动,同时他在封地也开始秘密培训杀手,认为时机成熟后,自己完全有可能登极。安帝的死其实已经为他提供了机会,但是他放过了!因为他发现,满朝文武对阎皇后及其家族并没有太多的恶感,还认为阎氏一族也受邓绥家族压迫了很多年,很值得同情。现在不同了,时间是最好的机会,小皇帝刘懿即位后,阎氏家族横征暴敛,得罪了很多大臣,同时滥杀无辜,已经把家天下看成了自己的财产,从舆论的方面说,已经失去人心。此役造反,群臣不会反对。

当然,刘保不是孤军奋战的,孙程是他最好的依靠。孙程算得上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宦官,他看到阎太后及其家族与公卿大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基本无法调和,掌管朝廷只是暂时的,于是他想通过扶植皇帝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在刘保被废黜后,孙程就开始接近刘保,最终成为刘保的肱股。

公元125年11月2日,正当刘保他们商议如何夺取皇帝位的时候,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地震,这在汉朝绝对是凶兆。因为当时的人们把天地看得很神圣,上天出现的日食、月蚀等现象,都被视为人间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天神对人们进行的惩罚。地震更是如此。

所以,刘保及其同伙看到发生地震后,认为是苍天有眼,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而对阎太后来说,地震则是大大的不祥之兆。

于是,孙程秘密返回皇宫,在亲近宦官中交底,当时有十九名宦官表示效忠济阳王刘保,他们准备好武器,准备发动宫廷政变。11月4日晚上,孙程、王康等人秘密在崇德殿前集合,步行到章台门准备进宫时,恰巧发现宦官江京、刘安、李闰、陈达等人正聚在大门附近商量对策,于是两方宦官短兵相接,发生肉搏战。

当时,孙程一方已经准备缜密,并且带了武器,而江京一方并没有战斗准备,他们只是赤手空拳,所以孙程一方很快取得优势,他们杀了江京、刘安、陈达等人,只留下在宦官中威信较高的李闰,押着他走出宫去,迎接刘保。

阎太后等人还不知道两方宦官交火的事情,她的族人还在吃喝玩乐。这时,效忠刘保的军队也已经兵临皇宫。他们同孙程一道将刘保拥进宫内,一方面宣布刘保即皇帝位,一方面派人马抓阎太后及其亲信。

当阎太后族人知道皇宫内已经发生了宫廷政变时,阎太后已经被刘保控制。

刘保称帝时,皇家军队立即表示效忠。等阎家派人要求他们派兵进宫平息政变时,这些军队求功心切,反倒直捣阎家,将阎家人大批被捕。他们希望把这些人交给新皇上刘保,以便获得信任,甚至获得高官厚禄。

这就叫树倒猢狲散。

刘保上台后,囚禁阎太后于离宫中。这位执政仅仅一年不到的皇后,此时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此时的阎氏家族不是被杀,便是被流放了。

当然,孙程等人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朝廷是在宦官的拥立下诞生的,也必然落入宦官当道的境地。

之后的几年,刘保与宦官之间因为权力问题矛盾激化,互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仇杀。最后,刘保获得了胜利,孙程被流放到边土,其他宦官有的被杀,有的被下了大牢,总之是全部被赶出了京城。然而,孙程等宦官虽然不能当道了,但是其他宦官又集权了。所以刘保一朝宦官问题十分突出。

阎太后在离宫被宦官们折磨得死去活来,终于在一年后的公元127年正月,惨死在离宫,的结局非常悲惨。已经取得皇帝位的刘保为了显示宽宏大量,客气地将她与安帝葬于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