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3176600000011

第11章 汉章帝皇后窦氏开后汉女人干政先例(2)

窦氏在解决了她认为必须解决的事情后,也看出了章帝的软弱和无能,她便开始向干预朝政的方向努力了。

(2)临朝执政,实现梦想

实话说,作为封建皇后,要想将偌大的朝政集于一身,没有娘家人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这样,还需要一些大臣的配合才行。这些,生于官宦之家的窦氏都非常懂得,所以她对权力不仅仅停留在“懂得”上,更重要的是她敢于干事、善于干事。

嫔妃成为皇后,其家族的荣耀必定攀升,因为帝王认为,皇后不会对朝廷二心的,他们只会尽心竭力维护朝廷,中国历史就是这样。

实际上,在窦氏登上皇后宝座后,章帝就按惯例下诏,拜窦氏的哥哥窦宪为郎,不久再次升迁为侍中、中郎将,窦氏的弟弟窦笃也任黄门侍郎。窦家兄弟得到章帝的信任,参与宫内的机要,自然也就日益骄横。

俗话说:登鼻子就上脸。窦氏家族越发飞扬跋扈,甚至欺负到章帝一族了。窦宪看好了明帝女儿也就是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园,非要强买过来。沁水公主没有办法,不愿得罪当朝国舅,只好同意。

后来,沁水公主派人找到章帝,把情况告诉了他。

章帝大怒,把窦宪找来“狂卷”:“打狗还得看主人呢,现在你竟然欺负到我头上来了。我今天废了你!”章帝命人将窦宪押出去,等待命令处死。

窦皇后听说后,急忙赶来解围,哭哭啼啼地撕毁了衣服,说是要和她哥哥一起死。章帝看着皇后哭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得赦免了窦宪的罪过。

公元88年,也就是章和二年,年仅三十三岁的章帝驾崩。窦氏因始终没有生育,不得不将其抚养的、梁贵人所生的、只有十岁的刘肇推上皇帝位,是为和帝。和帝按惯例尊窦氏为皇太后。

从此,窦氏犹如鱼儿得水,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政了。她立即下诏说,皇帝年幼多病,由自己权且辅助他处理政事。并任命侍中窦宪为掌典辅助,任命太尉邓彪为太傅……

窦氏此举,完全突破了后汉光武帝和明帝立下的“外戚不得封侯当政”的规定,开始了所谓的执政生涯。

窦氏要扫清执政的障碍,首先要给皇亲国戚脸色看。随和的章帝曾经念及亲情,把回朝述职的诸王留在了京城。大多数封王来往于朝廷和在京城的临时住所内,他们基本不管封地情况,把封地交给儿子或托付别人掌管,而他们自己在京城又无事可做,所以整日吃喝玩乐,或者特别关注朝廷内外的事情,往往不自觉地对朝廷的政策品头论足。

当时,匈奴仍然不断骚扰汉朝地域,自汉高祖刘邦以来,朝廷一直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无形中助长了匈奴的气焰。匈奴人往往以各种借口寻衅滋事,搅得北方百姓不得安宁,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汉朝要钱要物。及至窦氏当政,性格坚韧的窦氏决定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用主动进攻代替被动防守的和亲政策。

于是,窦氏一箭双雕,将留在京城的封王全部遣回封国,并且决定增加盐铁税,以应对战争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虽然这些诸王不情愿,但还是在窦氏的催促下回去了。窦氏在京城的干政行为也少了看客。

作为一个女人,窦氏是很有勇气的,因为当时匈奴比朝廷强大,很多皇帝都选择了妥协政策,事事迁就他们,而窦氏却选择了进攻。

虽然窦氏依靠娘家人掌握朝权,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没有原则。她依靠窦宪,却也几度治对方的罪,甚至将其推向死亡的边缘。这一方面说明为政需要这样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为政同样需要必要的是非观念,而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样,以为窦家人可以为所欲为。

章帝驾崩后,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来京吊丧,就没有回去。相反,他通过挚友邓垒进了长乐宫,深得窦氏的喜欢。

窦宪害怕刘畅被窦氏宠幸,分割他的权力,决定派刺客暗杀刘畅。为此,他动用了很多关系,最后达到了目的,还把罪过转嫁给刘畅的弟弟的刘刚,把刘刚抓起来严刑拷打,欲置于死地。

窦太后知道后大怒,立即命人将窦宪拘捕,准备惩办。这时候,恰巧北匈奴再次骚扰汉朝边界,南匈奴则请求汉朝出兵与他们共同征讨。正等窦太后发落的窦宪,想出戴罪立功的办法,主动提出率兵出征。

窦太后见正是用人之际,窦宪又亲近可靠,况且他去亦能增加窦氏家族的荣耀,便同意了窦宪的请求。

汉朝和南匈奴联军在稽落山与北匈奴军队大战数轮,连战连胜,为汉朝争了面子。凯旋后,窦太后封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地位仅次于太傅,还拥有实权。

除窦宪外,窦氏家族中,还有一个窦景也是窦家的“闹”将,他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窦太后免了他的官,但仍然允许他进朝议事。

和帝是非常仁慈的皇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仁慈平和的皇帝,对窦氏家族的意见都越来越大,可见窦氏家族已猖狂至极。但皇上没有听命于自己的可靠军队,只能依靠宦官。宦官的能量绝对不容小视,他们通过联络,取得了几位将军的配合,人数不多但管用。实际上,宦官们也希望被皇帝重用,就此干预朝政,宠信于皇帝,成为高级家奴。这样,他们与和帝一拍即合,和帝不断通过宦官约束窦太后和窦氏家族,使后汉的宦官势力由此得到加强,以至最后尾大不掉,拥有了包括废立皇帝的权力,当然这是后话。

时间一长,窦氏家族开始对和帝的力量感到恐怖了,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诸王的策应给了窦氏家族致命一击。

公元93年,居功自傲的窦宪终于耐不住性子,决定与和帝及宦官进行决战,他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是他忘了,他只不过是皇后娘家人中的一份子而已,如果是窦太后自己张罗,也许情况又是另一样了。

窦宪的亲信中有人将情况通报给和帝,和帝亦下了殊死的决心。这时候,窦宪正在外地,如果公开宣布讨伐,窦宪可能就此反叛,效果不会好,于是和帝和宦官决定等他班师回朝再说。这期间,和帝为了麻痹窦宪及其亲信,不断去长乐宫探望窦太后。他通过观察看到,过于自信的窦氏并没有察觉到和帝的计划,于是更加坚定了和帝的决心,他只等窦宪回来了。

当窦宪、邓叠等一班人马,在前呼后拥之下回到京师时,和帝决定开始行动。他下诏执金吾、五校尉率兵先逮捕了邓叠、邓磊等人,并立即处死,不留后患。然后派谒者仆射收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将其降为冠军侯,令窦宪、窦笃、窦景、窦环归其封国。

窦太后得到消息后,欲见和帝,和帝却躲藏起来拒而不见。窦氏知道大事不好,此时她找不到亲信,已经无可奈何。等窦宪、窦笃、窦景、窦环归其封国后,跟在他们身后的使者立即宣布和帝旨意,令他们自杀。就此,窦氏家族及靠窦氏做官的人全部被免职。

与此同时,和帝在宦官的催促下,终于做出他皇帝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将窦太后幽禁在宫中,不得参与政事。

幽禁窦太后之后,窦氏家族多年苦心经营的势力彻底崩溃。树倒猢狲散,窦太后终于成为孤家寡人。但同时,宦官力量的迅速膨胀也成为和帝一朝的大患,和帝对他们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

在幽禁了四年后,窦太后终于忧郁而死。梁家人、宋家人以及大臣甚至宦官,都坚决要求剥夺窦氏的皇太后封号,最终和帝没有同意。一是他念及窦氏的养育之恩,二是他本性和善,不愿再挑起事端,三是当时已有些政通人和的局面,何苦要破坏呢?这时候,和帝才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他拥有这般胆识已经很难得了。

就这样,窦氏干政彻底结束了。

和帝刘肇虽然打击了窦氏家族,可是,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一生主要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借宦官之力打击了外戚窦氏;二是提拨生母梁氏家族的人当官,使得后汉历史上势力最大、为害最烈的外戚集团就此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