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08

第8章 山村穷娃成秀才(二)

言归正传,还是继续说说王家学堂吧。祠堂的外部结构正面是一排木柱支撑着屋檐,构成一条横向走廊。紧接着是正面大门,大门由四扇门组合,中间两扇门对开,木质大门全是雕花镂孔的,花样是松柏,鹿鹤,象征宗祠源远流长,松柏长青。祠堂主题建筑的内部结构比较宽大简单。中间是大堂,两侧是有窗的厢房。祠堂一般的功能,一是祭祖,每到正月十五日前,由族长定日期祭祖。全部王姓男子到祠堂里按规矩团祭祖先,然后在厢房里八人一桌会餐。费用是由祠堂所管理的公田的收入支付的。祭祖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还有玩龙灯,划采莲船的。

祠堂里第二个作用就是办私塾学堂,开学起,大堂中间小桌上供着孔子的牌位,桌子前地上,放着一个园蒲团,每个学生一进门先向孔子行跪拜礼,然后去自己的坐位上,规规矩矩的坐好。随后老师叫名,一个一个的单独授课。学堂设施简单,老师是一个方桌一把椅。学生是长条桌长条板凳,都是一块长板四条腿。这里值钱的就是老师随身不离的一方石砚,听说是端砚。过去砚是文方四宝中,即纸墨笔砚中,最讲究的物件。

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反反复复,但社会生产力从宏观看,总是在逐步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发展。但是在清末,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工具落后缺乏,农业生产力低下,有的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的水平,耕作粗放,有不少农户还缺乏耕牛。田亩是有,但亩产量很低。农民都存在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也有遭遇灾荒而饿死人的。农村文盲约占到百分之九十多。村里读两年书是少数,只有个别人能读到五年私书。王安澜是农村的穷家儿子,最后能通过省督学监考而获得秀才称号,确是凤毛麟角。当时一个大县内,也只有几个秀才。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秀才这样少?这里有一个近代的例子就能说清楚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年二十多年间,毕业的大学研究生仅有一万九千多人,其中也只有1961年后,所有的研究生才是通过考试,公平合理的录取的。因此那时的研究生也算凤毛麟角了。中国有几千个县,那时农村里出一个研究生也算稀奇,广大民众还不知研究生是何许人也。

王安澜的父亲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穷年累月的苦苦挣扎。当时结婚分家时,年青的夫妇只分得一室一厅带个厨房的小偏房,连农村必不可少的猪栏和厕所都设有。田产也只分得祖上留下来的一亩七分旱田。过去结婚,女方要比男的大四岁以上。有的夫妻结婚时,女方已是一个强劳力,但男方还仅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大孩子。还好王安澜的父母当时是一对仅差四岁的年青恩爱的夫妇。古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两人只有几年工夫,经族长同意,在坡上烧荒挖地,除去草根和树根,开得新田两亩。但天不随人愿。田土虽有数亩,但多是坡上的黄泥地,土地贫瘠,缺乏肥料,全是火烧田。真是道士捉鬼,法子用尽了。年轻夫妻用尽了力气和办法,亩产粮食也只有一百多斤。一年全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辛辛苦苦获得收成,能填饱肚腹就很幸运了。每年青黄不接时,有老南瓜,野菜,麦肤皮填肚子,就算过得去了。

稍加安稳,王安澜的母亲开始生小孩了。但过去农村基本无医生,也无医药一说。农民生病全靠土、偏方。也有少数医生,但其中的确有些人是文盲,农村缺医少药,听天由命。小孩生的多,死的也多。当王安澜出生时,已只有一个大自己七岁的姐姐能活下来,家中添了小孩,家中生活就更困难了。就在这个时候,王家屋漏又遇连阴雨,雪上又加霜。王安澜三岁时,祸从天降,天要塌了。王安澜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先是淋了雨,后有点咳嗽,农民只要撑得住,对病从不在意,天天还是要劳作。后来,天气突然变得更冷了,王安澜的父亲带病还在收苞米,接着冬种,带病劳动好久时间。谁知,一天晚上突然全身滚烫,高热不止,接着不断干咳,喘不气来,发展到滴水不进。王家人和亲朋都紧张起来,用姜汤发汗,又用金银花为君药,再加几味其它草药,熬成汤药,灌进了病人口内。但最后,王父气息微弱,奄奄一息,几天后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几岁。清末民初,那时男子平均寿命并不长,平均约四十岁左在,其原因是医药没有发展到现在程度。基本没有消炎的药,中药无法对重症炎症进行治疗。那时活过六十岁的人就是寿星。举一个例子诸位就相信了。就以满清重臣,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家族为例吧,他们的家是富户。袁家原是书香门第,袁世凯的长辈先后有三人走上科举之路当了官,到袁世凯时,袁家没落了。其原因是袁世凯小时,那些科举出身的人都死了。这些死去的人中最大年纪仅活到四十二岁。后袁世凯也想走科第之路,但三次不第,即考三次都名落孙山。袁才去当兵,二十六岁入朝鲜崭露头角。袁本人也没活过六十岁。

王家的擎天柱倒了,王安澜的妈妈哭得死去活来,气息奄奄,额头在土墙上撞出了血。王安澜和姐姐都抱住妈妈,高声叫喊,嚎啕大声。王安澜的婶娘劝告说,人死不能复生,死者入土为安,还要办后事呢。王安澜的爹一死,王家的日子过得更苦了。王安澜和姐姐,连母亲一家三口,孤儿寡母,过着吃粗粮,咽野菜的贫穷生活。

真是无巧不成书,无父之儿天照应。小王安澜已经长到八岁了,长得伶俐精神,鹅蛋脸下巴并不尖,浓眉杏眼,鼻梁正,由于从小参加劳动,脸面微黑透红,炯炯有神,是一个有顽强性格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