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44

第44章 烈火炼成火凤凰(一)

就在汉口市闹市精华区,大火燃烧起来的后,王安澜很快接到报告,清军在前线只要遇到抵抗就会放火烧屋,坚固的石料青砖建筑,会调来重炮轰击。王安澜对清军的暴行愤怒到了极点,他说清军才是真正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土匪,违反天道,必遭天遣。现在标的军官都在前线身先士卒的参加战斗和指挥战斗。现在已不是阵地战,敌我双方已处于混乱中的流动作战状态。王安澜只好与湖北和湖南几位协统讨论应对之策,四个协的协统参加了会议,其中有熊秉坤,赵承武,以及湖南省新军的军官等参加。大家都说,清军毫无人性,没有冯军统的同意,清军是决不敢火烧汉口的,他想用火攻逼我们退出汉口,我们只有分散与清军死拼。王安澜说,火烧汉口,这样让全国人民更清楚的认清了鞑虏的本性,这是他们自绝于人民,满清必亡。火烧汉口市,只会激起全国百姓要推翻满清的更大决心。

大家认为,实际上,满清必亡已是必然。清军入关,康雍乾三朝行仁政,顺天道,文治武功,勤于政事,连宵达旦,乃旷世奇闻。他们适应民心,怜悯黎民,认为各族人民都是朝庭的子民,满汉是一家,奉行儒学,重用汉人人才。现在的满清政府倒行逆施,出卖国家,任人宰割,苟且偷安,形成租界遍地,洋人横行,赔款万亿,国库空虚,租税猛增,民不聊生。满清,把国家已不当成自己的国家,把百姓不再当成自己的百姓,火烧汉口就是实例。这时,起义军官都认为,满清灭亡是天理,我们战死了是烈士,清军战死了会遗臭万年,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不管遭遇如何大的困难,我们有必胜的理由和信心。我们的坚持战斗的行动,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心意的。

说到战事,大家讨论时,王安澜提出了许多应对的看法,归纳有下面几条。其一、清军炮击烧毁市内房屋,是为了使我们无隐蔽之处,逼我们暴露在他们的炮火之下,然后各个击破我们,现在我们要适应新的战斗形势,迅速改变我们的战斗策略。我们应根据情势采取以下措施,现在我们要按目,队,营等组成小规模部队建制,适应机动灵活的战术,火中取栗,乱中争利,不遇重大困难决不撤退。其二、湖南兄弟守住汉口底线,保证汉水上游过汉阳渡口的通道,至关重要,以利于我们的军事调动和军用物资的供给。其三、第五协的起义军部队,要保持向玉带门车站阵地的进攻态势,防止清军包围我们,至关重要。其四,由战地司命部的向大哥直属队,建立军事秘密通道,便利作战信息的贯通。最后部队作战区,要帮助少数不愿逃难群众转移至安全区,不准见死不救。经过简单讨论,下达命令,参照执行,各人奔赴前线。

由于清军渗入市区,汉口市区包括繁华商业区,成了一个大战场。首先,王安澜与熊秉坤在汉口西北外围不断组织士兵向清军反攻。就是目前如此困境,但他们看到全国各省的起义形势,湖北起义军还是有战胜清军的决心,还有把清军赶出汉口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们有不怕死的决心。这就使人们看到,总觉得他们有力量,勇气可嘉。作为弱势的军官们,看到的是民心士气,全国的起义形势,清朝自己,丧权辱国已把民心失尽,这就是起义军军官还有勇气和决心的原因。除起义军在血与火的汉口商业区进行殊死游动战斗外,最代表起义军勇气和决心的战斗,是起义军对清军玉带门阵地的进攻。攻进玉带门清军阵地,起义军就能以弱胜强,表示了起义军决民屈服,决不甘心退出大火焚烧的汉口,使清军不敢开辟新的战区进入市区。

当时,由于指挥松散,信息不灵,战争处于混乱之中,许多部队都打散了。但这些被打散血的兵士,并没逃走,也没有过江,而是四处找自己的部队归队,或去总后勤部王安澜司命那里去报到。总后勤部总在不断的组织新建制的散兵重新参战。

有一次,王安澜,还亲自把散兵三百多人,组成一个反攻突击队,亲自指挥去作战去,一心想要攻下玉带门阵地。起义军小型炮队也组织炮火支援反攻。有人说,这是自不量力。但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当时实际是许多人抱着强烈的愿望,只要能打倒满清,自己死了也值得。因此,许多人都想以小搏大,千方百计的挽回起义的败局。此外也可防清军断汉口起义军的后路。特别是由于义军部队熟悉街道小巷,分散小股的义军,顺着残垣断壁,荫蔽前进,在接近清军时,突然发起进攻,出其不意,可以大大的打击敌人的锐气。王安澜,把收集起来的士兵,进行整编,发动了表决心。当时士兵气势大增,并很高兴,后勤的总司命官亲自带他们去与清军打仗,而且是攻玉带门阵地,士兵们非常欣赏王安澜的决心。

当发起攻击时,清军十分吃惊,人心动摇,义军竟敢白天冒着炮火进攻,清军第二协协统王安澜占元也感慌张。王安澜也想到玉带门阵地的重要,所以,早已把大小炮,集中安排在清军前沿阵地的有利位置,还把几队敢死队和几队步兵配合一起,作了反击起义军进攻的准备。但起义军是偷袭进攻,当起义军炮击开始时,步兵和敢死队同步发冲锋。战斗非常急裂,起义军小队,许多运作早到了第一线,企图一涌而上,突入清军阵地。部分起义军在敌人大炮的炮击下,除小数伤亡外,大部分义军战士,已冲进到敌人前线阵地,与清军短兵相接。但清军也是受过德国军官严格训练的部队,他们也知道玉带门阵地的战略地位。所以清军对这个阵地,使用了重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