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34

第34章 谢元恺奋起战清敌(一)

起义军在攻三道桥阵地,双方正僵持不下时,当时清军的总统领是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下辖三个军,第一军统是总统领兼军统荫昌;第二军统是冯国璋,冯国璋是原袁世凯的嫡系。冯国璋来汉口时,袁世凯授意冯国璋,出工不要出力。第三军军统是载涛。

两军在三道桥阵地正处在僵持之时,一个意外事件发生了,三废三出的袁世凯,再次出山,任了武汉镇压起义军前线的总统领。荫昌的前线总统领的职务,被罢免了。这改变了武汉的军事形势。

袁世凯任了清军镇压武汉起义军的前线总统领(总司命)后,他令命他的副总统领,冯国璋发兵反攻三道桥的战斗。在双方战斗的紧张关键时刻,起义军前线总司命张景良,叛变后火烧刘家庙镇。因此致使清军打过三道桥,占领了刘家庙镇。此后第四标统谢元恺自告奋勇,组织二千多人,反攻刘家庙镇,反败为胜,将清军赶出刘家庙镇。清军从刘家庙战场,败走麦城,铩羽而归。

所以,革命起义军从在三道桥的对战,和谢元恺,重新占领刘家庙镇的两场战斗,起义军都是与北洋新军的部队作的战斗。现在武汉市的战争两方,一方是武昌新军中起义军为主的,现由黎元洪,所领导的部队。另一方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新军为主的部队。武汉的战争将会空前激烈的进行。

袁世凯是在洋人的支持下,对清政府压制下而复出的。袁世凯首先担任了镇压革命的总统领,冯国璋军统被任命为袁世凯之副手。后袁世凯,为了当清朝的总理大臣,从前线回到了北京。现在冯国璋是战争的实际的前线指挥官,袁世凯并不亲自指挥战斗。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的头号打手。

现在刘家庙镇,已由谢元恺指挥的,临时集中的二千多起义军,反击冯国璋的部队而夺取了此镇。冯国璋在失了刘家庙镇后,非常生气。冯国璋在开始反攻武汉时说,这些反贼决不是平凡之辈,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不是所谓的乌合之众,实际上是一些有野心的家伙,我们遇到硬对头,不可轻敌。现在清军发生了初次失败,冯国璋决定,将先前驻守在刘家庙车站的标统,由于没有警惕反贼的反击,掉以轻心,致军士死伤惨重,因此给予撤职查办,以儆效尤。

继而冯国璋再次发出了向汉口市发动进攻命令,全军重炮营,退管炮营,山炮营全部开进,以铁路为中线,围攻刘家庙车站,第一协李纯,第二协王占元,第三协陈光远,三军轮翻不停的,不按常规的,不分日夜的向前进攻。其他几个协,顺着铁路外围开进,包围汉口城。黑云压城摧汉口,江城黎民风骨写丹青。

清军总攻汉口拉开序幕。清军主力北洋新军两个军计两万五千多人和其他清军,共4万多人,携一百多门大炮,十数门马克沁重机枪,云集武汉北大门,呈口袋状向汉口进发。看到北洋军其势汹汹,但知识分子为主组成的起义军,对形势洞若观火。大家认为,全国各省都以易帜起义了,清庭大势已去。清军残留势力,只能在汉口市局部地区称王称霸。实际是清庭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谁能熬过最后几十天,谁就是胜利者。有人说武昌起义失败了,那里失败?****以来近三千多年的家族皇权制度寿终正寝,步入新的历史时代的大门的就是辛亥革命。袁世凯后来是中华民国总统,当他想痴恋恢复封建帝制时,逆时代的朝流而动,无果而败。中国的封建统治政权世袭制,最后寿终正寝,连想也不要想了。

前面已经提到,这个革掉封建统制阶级命的武装斗争是由基层士兵,贫穷小知识分子军人发起的,开始最大的官也就是连级。后由贫苦市民包括工人和学生等参加,成为革命主力的部队,他们是直正的群众革命者,草根革命者。黎元洪,王安澜等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大浪中的几朵浪花。

所有炮火掩护第二协统王占元的队伍通过三道桥,进攻刘家庙。这里闲话一句,十年后,中将王安澜领导的靖国军护法起义,败走麦城后,闲居武汉时,王占元官居湖北都督。真是,不是冤家不对头。

刘家庙镇,饱经战火的摧残,现在已面目全非。人类从有私有制以来,战争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善良的人们百般的痛恨战争,是因为战争将人间天堂变成为人间地狱。引起战争的罪魁祸首永远是统制集团的贪污,腐败,残暴,对外侵吞,阴谋侵略等造成的。

刘家庙镇,原来是一个繁荣热闹和祥和美丽的地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扬帆启航银元叮当。这里水陆交汇,交通四通八达,带来了刘家庙镇,地方上的商业繁荣和昌盛。饭馆的报菜名,小贩的吆喝声,人力车的叮铃声,工人的号子声,构成了人间的“欢乐曲”。闹洋洋,喜洋洋,火车轮船气笛震天响,人间欢乐胜天堂。

那时中国人口不多。刘家庙镇,是一块台地,一展平阳,遍地青翠,处处飘香。长江,绿流秀水,银波涟漪。江边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绿茵遍地。镇边松柏长青,槐檀楠枫杂植,绿水青山。郊外春风荡漾,麦苗青青,菜生花黄,大自然妙绘丹青。郊外秋风阵阵,遍地金黄,稻谷波浪,大自然妙笔生香。但战争摧毁了,刘家庙镇这儿的大好山河。

辛亥革命第二天,张彪率兵进住刘家庙镇,这儿立即成了兵营,成了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为了战争的需要,镇周围树木被砍伐殆尽,这样,砍了木头一是可制造防炮工事,二是可以开阔前线军人的视野。平坦的沃野上,清军挖出了条条战豪,泥土堆成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