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原来我们都错了
3170800000029

第29章 成大事要从基层做起——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

一屋不扫难道就真的不能扫天下?

很多时候,赢是赢在平台,胜是胜在起点高,成大事不拘小节,起点高可以少走弯路,平台好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只拘小节,一切成功都会被小节束缚手脚。

很多人认为,要想成大事,就要从基层做起,就要脚踏实地地从零开始,但真正成功人士却敢于打破这个“真理”,因为他们相信——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

美国五大湖区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刚出来工作时,非常贫穷,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总经理那里谋到了一个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适应其远大志向了。他也意识到,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稳,上面随时都可能掉下东西砸到你,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并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大使后来成为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象到了,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发展,与后者共事则会有很大的成就。

成大事应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不少刚开始找工作的人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先落了脚再说,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会呆多久。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升的观念,表面上看来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惰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虽然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一些人甚至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了得到区区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

对于这样的提问,答案只有一个:只要某种努力能够为我们带来提升,那么再多的努力也不算多余。要实现成大事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从最底层开始,有机会不妨从一个更高的平台起步。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前途灰暗,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我们所说的“陷入固定模式者”,就是指那些每天被一成不变的工作压着,马不停蹄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习以为常,就会慢慢地被这种僵化的生活吞噬掉,最终连从这种生活方式中逃脱出来的愿望都丧失了。

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升高一个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晰了。

因此,欲成大事的男人,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尽量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你就会免去最底层的单调生活的折磨,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争斗。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争斗与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而且赤裸裸。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是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流在了污泥中。

有一位30多岁在北大读MBA的人坦言,他这个岁数的人还来读MBA只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原来的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仍然是个小跟班,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对自己比较适合的中高级管理位置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后来,他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元,而他原来的年薪只有不足2万元。

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的位子上,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他也许不知道彼得原理,但无意中,他实践了彼得原理的三个重要推论,那就是:1.总有一些职位是你不能胜任的,你必须想办法绕过它们;2.坐在不胜任的职位上,不仅对自己是一种折磨,对人际关系和事业也是一种损害;3.职位越低,争斗越激烈,机会越少,人的消耗也越大,越往上,人的路越好走。

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更有助于成就大事,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