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轻症一般不用。急性黄疸型肝炎恶心呕吐严重或胆红素超过17μmol/L,有重症肝炎倾向者,泼尼松1—2毫克/(千克/日),分3次口服;重症肝炎酌情加量静脉滴注;慢性迁延性肝炎不用;慢性活动性肝炎慎用,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肯定为自身免疫引起者可用,用量同上,服1周,停药1周,或隔日清晨顿服1次,有效后逐渐减量;亦可泼尼松与硫唑嘌呤合用。
上述治疗可减轻症状,但不能缩短病程,停药后易反复。
(5)免疫调节剂
(1)胸腺肽,用于乙型肝炎,1毫克/千克,每日1次肌内注射,疗程2—3个月。
(2)白细胞介素2(IL—2),500—1000单位/日,疗程1—2个月。
(3)特异性转移因子,2毫升,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2个月。
(4)辅酶Q10,5—10毫克,每日2—3次口服。
(6)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IFN),乙型肝炎多用干扰素,10万单位/千克,肌内注射,每周3次,疗程3—6个月;丙型肝炎多用复合α—干扰素(CIFN),亦可用干扰素。
(2)拉米夫定,16岁以上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儿童酌减,用于乙型肝炎。
(3)阿糖腺苷,10—15毫克/千克,溶于10%葡萄糖(浓度0.5毫克/毫升)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
(4)无环鸟苷,15—20毫克/(千克/日),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2个月,用于乙型肝炎。
预防与调护
1.主动免疫
甲肝疫苗对成人可产生主动免疫,但不推荐本品用于儿童。乙型肝炎疫苗:(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用30μg疫苗生后24小时首次注射,然后第1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共注射3次;(2)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为10μg,使用方法同(1);(3)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者,使用方法同(1);(4)一般易感者,每针10μg,共3针,间隔时间同(1)。
2.被动免疫
接触甲型肝炎患者10日内肌内注射人体丙种球蛋白0.05—0.1毫升/千克,可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乙型肝炎无效;高价免疫血清可用于母亲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意外地被阳性血清污染者及经常与阳性血清接触者。
3.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切断经消化道饮食及输血等传播途径。
(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为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并有延及全身各种腺组织的倾向,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预后大多良好,但病情严重者,可见昏迷、痉厥变证。年长儿还会合并毒窜腹、睾,出现小腹疼痛、睾丸肿痛等。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两季较易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9岁为最多,能在儿童集体中流行。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本病中医称为痄腮,认为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
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后波及对侧。腮腺管口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中医验方
1.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每日1剂,3—4剂可愈。
2.夏枯草、板蓝根各15克,水煎,每日1剂,连用3—4剂即愈。
3.白花败酱汤白花败酱草,1—3岁15—20克,4—15岁20—40克,16岁以上40—6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最多3剂即可全部治愈。
4.张氏腮腺炎方金银花20克,连翘12克,大青叶、尾连、黄芩、夏枯草、玄参、蚤休各10克,板蓝根、生石膏各15克,薄荷、僵蚕各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平均3—4日即愈。
5.普济消毒饮黄芩、连翘各12克,板蓝根、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马勃、薄荷各10克,羌活、枳壳、玄参各8克,黄连5克,牛蒡子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平均2剂治愈。
6.加味败毒饮蒲公英30克,板蓝根20克,元参15克,连翘、马勃(包煎)各12克,薄荷(后下)10克,全蝎10克。并发睾丸炎者,加龙胆草、黄柏、柴胡、皂刺;并发扁桃体炎者,加射干、山豆根。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平均疗程2—4日即愈。
外冶疗法
1.青黛散2克,醋或清水调成糊状,涂患腮。每日2—3次。
2.新鲜仙人掌1块,去刺,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患腮。每日1—2次。
3.紫金锭(即玉枢丹)0.5克或如意金黄散2克,清水调匀后涂患腮。每日2—3次。
4.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叶,可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患处。
5.赤小豆30克,大黄25克,共研细末,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涂患腮。
中成药疗法
1.五福化毒丸每服1丸,每日2次。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热毒蕴结证。
2.板蓝根冲剂每服1袋,每日2次。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温毒在表证。
药膳疗法
1.花菜冰糖煎黄花菜50克,冰糖3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吃菜喝汤。有清热养血平肝之功,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各期。
2.桃仁粥桃仁10克去皮尖研碎,与粳米50克常法煮粥,加红糖少许调味。有清泻肝火,活血止痛之功,用于邪窜肝经者。每日1剂,连用1周。
3.荔枝核粥橘核、荔枝核各10克研碎,水煎取其汁,再加粳米50克常法煮粥。每日1剂,连用1周。有活血疏肝,理气止痛之功,用于邪窜肝经者。
4.菜心绿豆汤将绿豆100克置锅中煮至将熟,再入白菜心3个,再煮20分钟。每日1剂,分2次饮汁吃豆。有疏风清热之功,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初起。
5.冰糖炖鸭蛋将冰糖30克在热水中溶化,待水温后打入2个鸭蛋搅匀,文火烧熟。每日2剂,早晚空腹各服1次,连用5日。有凉血解毒之功,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各期。
6.生梨蜂蜜汁生梨500克去皮去核切片,加水适量,煎至7成熟,水将干时加入蜂蜜,文火煎取汁。每日服2—3次,每次5—10毫升,调水饮用。有养阴生津,益胃润肠之功,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恢复期。
刮痧疗法
头部全息穴——额中带,额旁二带(患侧)、顶颞后斜带下1/3(患侧)。胃经——患侧大迎至颊车。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至胃俞。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合谷;三焦经——患侧外关;肺经——双少商。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
西医疗法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患儿应卧床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饮食需根据病人咀嚼能力决定,不给酸性食品。严重头痛和并发睾丸炎者,可给解热止痛药、睾丸局部冰敷并用睾丸托支持。严重呕吐者应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预防与调护
1.痄腮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避免传染;并且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有可疑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2.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直至腮肿完全消退5天左右为止。
3.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检疫3周,可用板蓝根15—30克煎服,或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连服3—5天。
4.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禁食肥腻,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并以流食、半流食为宜,注意口腔卫生,多饮开水。
5.居室空气流通,避免复感外邪。
6.并发睾丸炎应用软纸及丁字带。
(第八节)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鼠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病毒血症,继而导致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以至于微循环障碍、低血压、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病理上以肾脏、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等处病变为最显著。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休克、肾脏损害。中医属“温疫”、“疫疹”范畴。
临床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发热期
起病急,高热39—40℃,常为弛张热或稽留热;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所谓“三痛”;面红、颈红、上胸部潮红,所谓“三红”;皮肤黏膜出现抓痕或条痕样出血点,少数有鼻衄、咯血、便血、血尿等,多数还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低血压(休克)期
病程4—7日,出现休克症征,开始明显的全身衰竭,烦渴,不安,谵妄,低血压等先兆征象;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皮肤紫花,四肢末梢冰凉或湿冷,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尿少或无尿。此期出血症状更加重,皮肤黏膜出血加剧,持续约12—72小时。
3.少尿期
此期可由休克期进入,也可由发热期进入,多发生于病程第6—8日,持续3—5日,出现尿毒症及酸中毒,可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症状及意识改变更加明显。
4.多尿期
多发生于病程8—12日,持续数天或数周,每日尿量明显增多,此期关键是机体内环境紊乱,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
5.恢复期
多于1个月后恢复,症状逐渐消失,完全恢复一般为1—3个月。
中医验方
1.巴豆霜80—100毫克口服;或甘遂1.5克,大枣汤送服,每日1—2次,用于少尿期。
2.频繁呕吐可用生姜汁涂舌;昏迷用皂角刺、半夏为末,以少许吹鼻取嚏;少尿时用葱白贴关元穴。
中成药疗法
1.玉枢丹1克,每日2次口服,用于呕吐。
2.醒脑静2—4毫克肌内注射,用于昏迷者。
3.地龙注射液1毫升穴位注射,用于惊厥者。
4.柴胡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内注射,用于高热。
5.三七粉2—3克或云南白药1克或制大黄粉1.5—3克,每日2—3次口服,用于大出血。
药膳疗法
1.竹叶、石苇泡茶饮,用于少尿期。
2.鲜茅根、鲜芦根各60克,水煎频频当茶饮,用于出血热全程。
西医疗法
1.发热期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予以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对症治疗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予以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降温,慎用阿司匹林等发汗退热药;中毒症状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每次0.2—0.4毫克/千克,热退后停用;呕吐予以灭吐灵肌内注射,亦可用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重者可予复方冬眠灵每次1—2毫克/千克肌内注射。烦躁不安者,予以苯巴比妥钠、安定等镇静药;出血多者,可用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等治疗,忌用6—氨基己酸等抗纤溶药。
(3)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热量平衡。
(4)抗凝治疗
适于中型、重型、极重型,首选复方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川芎嗪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其次可选用肝素,宜早期应用,每次0.5—1毫克/千克加25%葡萄糖4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次最大量不大于50毫克,4—6小时给药1次,要测定凝血时间、控制滴速及药量;亦可予潘生丁口服。
(5)可试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每日1次,连用3日。
(6)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每日15—20毫克/千克,分2次缓慢静脉滴注连用5日。板蓝根、螃蜞菊注射液等中药抗病毒药可试用。
(7)并发细菌感染时,予以相应抗生素治疗。
2.休克期
休克纠正后,血容量已补足,可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以改善肾血流,可用酚妥拉明每次0.1—0.2毫克/千克,以1—4毫克/(千克·分钟)静脉滴注,最大量不超过10毫克/千克。15—20分钟后可重复。也可用多巴胺10毫克加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每分钟5—10滴静注,同时应用速尿1—2毫克/千克静脉滴注,以促进利尿。
3.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1)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热量平衡;稳定血压,血压过高时予以降压药。
(2)促进利尿,可用速尿、20%甘露醇等。
(3)有高血容量综合征时,可予番泻叶泡茶饮,大黄加芒硝冲服或口服硫酸镁等导泻;疗效不佳、若无休克者,可采用放血疗法。
(4)严重氮质血症不能纠正、高血钾及高血容量综合征时,可采用透析疗法。
(2)治疗并发症
高血容量综合征要控制液体量,高钾血症要予以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静脉推注或予以钙剂,乳酸钠等静脉滴注;高血压时降血压;心功能不全按心力衰竭处理;脑水肿时降颅压治疗;休克时抗休克。
预防与调护
1.注意营养及休息,一般休息1—3个月。
2.做好灭鼠、灭螨、防螨等工作。野外作业者应严防扎帐于鼠洞附近,全力灭鼠、严防接触鼠。
3.食物、用水绝对避免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