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常青藤教子课
3166400000019

第19章 一美元的意义(2)

常青藤的通行做法是,儿童从5岁起,就开始让他们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的理财教育。7岁以后,便要逐渐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绝不是让他们学习省吃俭用过日子这样简单的生活之道,而应是现代财商的启蒙教育,这其中包含了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知识。

教孩子理财意义大

儿童从5岁起,就必须在学校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的理财教育。其中初级的课程包括: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以有什么用途?7岁以后,便要逐渐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如何用储蓄来应对日后的需要,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零用钱,控制预算和善用金融服务。

在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发言时曾指出,在早期教会孩子个人理财方向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善中小学的财经教育,帮助年轻人不至于作出错误的财务决定。他认为,财务素养应当成为改进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而拥有财富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它应该是每一位美国人的希望所在。

教宝宝使用银行卡

现金在流通领域的使用率正逐渐减少,美国被称为“信用卡王国”,就是这样的意思。有些银行已经推出了特色的生肖或星座储蓄卡,其正面是很有特色的卡通动物形象,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银行,亲自挑选并介绍这种卡,这主要就是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同时达到帮助孩子认识银行卡的目的。办理结束后,可以在自动柜员机上为孩子示范存储的过程,这样既生动又容易让孩子接受。

教孩子认识钱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是让孩子知道“钱”的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体会到,家长为什么总要求自己和“钱”较劲。可以在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让孩子亲自动手,最好是在买玩具、文具、漂亮衣服的时候,让孩子全程介入。这样,孩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钱”可以换来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对它感兴趣。

培养孩子存钱的意识

要学理财,先要存钱,这点是家长必须要给孩子培养的好习惯。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许多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样来说,首先就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储蓄,比如先购买一个漂亮的卡通储蓄罐,然后当着孩子的面每天放一些钱进去,这样孩子就会对家长的行为感到好奇,此时你可以告诉孩子,要让这个储蓄罐“吃饱”,而里面的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以向他们支付薪酬的办法,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费。

跟孩子“谈钱”

有家长觉得太早和孩子谈钱不免有点尴尬,担心孩子会变得现实起来。但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作“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长并不是一味将孩子关在童话世界里,而是教他们认识金钱,传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观念。

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同幼儿园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低年级的小学生上学甚至不用背书包。托德说:“整天读书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其让孩子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功课,不如让他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擦地板、修剪草坪什么的。孩子干家务活既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又可以赚到可观的零花钱,孩子一定会很开心的!”

在美国,人们通常会以拥有金钱的数额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谁会赚钱说明谁有本事,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美国人是理直气壮地鼓励孩子追求金钱和财富。美国家长从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儿女向父母要钱,还要写借据。托德对每项家务活的工钱有明确规定:洗一桶衣服可赚3美元,擦地板、修剪草坪、清洗汽车的报酬分别为3美元、4美元、5美元。

托德说,做家务活只是让孩子体验到赚钱不容易,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只知道如何赚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他学会怎样花钱。

美国中学里,除了上课外,还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美国学生似乎并不看重比赛名次,他们只关心参赛能得到多少奖品和奖金。托德对此自有一番高论:“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孩子通过竞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正是将来立足美国社会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第一名只有一个,你不参与竞争将一无所获。”

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

托德说,他当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与形形色色的商贾富豪打过交道,结果他发现那些在商海惊涛骇浪中能驾驭风险并获得成功的人,很多智商并不高,却有着超人的财商;这些人既善于投资,又敢于面对投资风险。

为什么在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据了一多半。这种现象其实不足为奇,因为这是美国人长期坚持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的必然回报。现实生活中高智商低财商的穷人不在少数,而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从商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早就证明一个人的财商是何等重要。

按三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理财专家指出,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阶段,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因此利是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7到12岁的孩子,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账户,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并且进一步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基本常识,例如银行是什么,如何制定消费计划等。

13岁到18岁时,孩子对理财基本有比较成熟的认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地运用手头的资金,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已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起伏也比较大,而且喜欢反抗纪律和权威。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应当尽量以朋友的姿态给建议,避免以权威压人。

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是引导孩子养成储蓄习惯的关键。“需要”是解决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对于学龄孩子而言,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属于“需要”层面。而“想要”则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可以提高幸福感,但又并非必需。对孩子而言,类似零食、漂亮的运动鞋(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都是“想要”的范畴。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逐渐养成储蓄的习惯。零用钱额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可根据孩子的消费状况,计算出“需要”部分的金额,比如每周10元到20元,让孩子自行支配。

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想买一件特别的东西,但能力又不够时,父母可通过引导,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向孩子推荐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

在孩子懂得储蓄后,家长可以逐渐向孩子输入投资理念。首先,要让孩子对资金的回报率变得敏感,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过年利是钱对孩子来说是笔“巨款”,最好建议孩子立即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再计划用途。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银行不仅可以安全地保管金钱,且随着时间推移,钱还会越来越多。当孩子对资金回报率变得敏感时,就会关注银行利率,同时也会思考怎样才能让钱更快增值。

只要孩子对财富增长产生了兴趣,家长可以适时地向孩子介绍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甚至可以把股票当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建议孩子将利是钱投入证券市场。

教会孩子花钱

作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之一,常青藤盟校中的耶鲁大学经常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理财教育。“但理财方式这么多,从哪里开始?”霍夫曼教授对他的学生问道。学生们七嘴八舌但没有人举手。霍夫曼示意杰维斯回答。杰维斯是霍夫曼非常欣赏的一个学生,理财意识超前,总能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

“我打算从基金开始,因为基金就像一口大锅,许多投资人把钱投进去,让基金经理去投资买股票,构成一个投资组合。”杰维斯回答道,“假设你有1000块,用这笔钱以每股50元的价格购买20股股票,如果这只股票下跌40%,投资者只能以每股30元的价格卖出。但基金不同,基金经理至少购买20家不同公司的股票,假设他们用这些钱买了20种不同的股票,如果现在其中一种股票价格下跌40%,其他股票股价保持原来水平,投资者只损失2%。”

“你说的对,接着说。”霍夫曼鼓励道。

“为了投资更加平稳,可以考虑办理基金定投,因为让一个新手选择进场时机难度太大,定投可以成为投资的第一步。”杰维斯指出,“基金定投有分批投资、分散风险、长期投资、积少成多、自动扣款、省心省力的功能,比如每个月定投一定金额,假设每个月定投1000元,复制上证综合指数的模拟基金,从1991年1月开始至2008年12月共计18年,理财账户户本利合计为49.19万元。”

………

在国内,许多大学生没有理财的意识,甚至不知道基金是什么概念。现有教育体制内,理财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早有国内外儿童教育专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理财,长大后才越会赚钱。从孩子几岁的时候进行理财教育?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这些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其实,最初的理财教育应当从教会孩子花钱开始。

海伦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花花绿绿的纸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卡尔总是和她要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摆弄。海伦认为自己有必要教会卡尔“花钱”了。

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应当适时介入引导,教会孩子花钱,教会孩子理财。

卡尔已经六岁了,为了培养卡尔对金钱的管理意识,海伦就和他商量:“你已经长大了,妈妈要给你一些零花钱让你自己管理,你觉得一个月多少够用?”

卡尔认真考虑后说:“公交费除外,必要的学习用具你买,一个月上学时间也就20天,你给我20元就好了。”

海伦又问:“再想想,20元不够可以加的。在这一个月中如果不够,中途不给你的,你只能等下月;如果你剩下多少,我可以双倍的奖你。但决不能买垃圾食品。”

卡尔答应妈妈的要求后,妈妈给了他20元,卡尔管理的很好,每月总能剩几元赚奖励。在卡尔花钱的过程中,海伦没有过多的关注,没有问:“你的钱干什么了?”就是到了月底结算一下,倒是卡尔忍不住和妈妈说钱的去处。原来卡尔在每个月拿到“巨款”的同时就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并且能够严格地按计划消费。

在国内很多家长却不敢这样做,他们说,要是把一个月的零花钱给了我的孩子,他会一天就花完的。其实对于不会计划着花钱的孩子,应该按“周”给孩子零花钱,孩子控制不了,万一第一天都花完,等待下周给钱的日子不算太长,遇上花钱的事,孩子忍忍就过去了,孩子在等待中,也可以总结点经验。这时家长千万不能指责孩子,你既然给孩子零花钱了,怎么花是孩子的事,只要别触底线就行。更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没有管理好,就不给孩子零花钱了,“不管家不知道油盐贵”孩子也一样,你不给他机会,他就不懂得珍惜,不懂“细水长流”。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几周下来,孩子肯定会有进步的。

小孩儿3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得看懂商品价格。8岁时父母教他们可以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教小孩儿把钱存在银行里,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父母应在平日里教导孩子购物时认清物品的价格及价值,然后考虑是否选购。告诉你的孩子,一个汉堡包要花20元,一只熊宝宝要30元,但妈妈的口袋里只有40元,买了汉堡包就只剩下20元,钱不够买熊宝宝了。所以要认清价值后再仔细算一下,要买最需要的东西,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在有限的金钱范围内作适当的取舍,如果处理不当后果要自己负责的。

教导幼龄儿女,不妨从数学游戏开始,比如去超市时,给他们一些物品清单,让他们去找,设法找有折扣的,或是在比较价格后,买便宜的一种品牌;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给他们5元钱,让他们去买一包5元钱的爆米花,或者把钱省下来买别的更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学会了如何选择购买需要的物品。

小学:存钱、捐款、挣外快

上了小学二三年级后,才是给他们零用钱的时候。此时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量,可能要考虑他周围的朋友们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零用钱,因为孩子们会彼此比较,总之不能多给,以免他们浪费,但也不宜太少。孩子有了零用钱可以自己支配利用,这时家长可以建议要孩子将一部分零用钱存起来,开个银行账户,是有利息的账户。到银行开户麻烦,做父母的不妨自己当孩子的银行,每个月算一次利息存入孩子的账户。长辈给的生日礼物是现金,孩子可以将钱先放进父母的银行生利息。每当孩子看到银行的存款增加时,就对存钱产生兴趣。

除了给零用钱外,鼓励年纪大一点儿的孩子,以自己的劳力赚点儿额外小钱,如帮邻居遛狗;邻居出门时帮邻居拿信件或喂猫;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在附近小区当送报童。到了高中时,身强力壮的孩子可以帮邻居割草赚钱。这些都是增加零用钱及银行账户存款的好办法。当孩子有了更多的存款时,要教他们有捐献的习惯,开始也许要用“强迫”的方式要他们每月捐出一小部分的零用钱给慈善机构,不过父母需要以身作则。日子久了,孩子见多了,不必强迫,他们自然也会做善事了。

中学:做预算,防卡奴

孩子上了中学,做父母的一定要向他们说明零用钱的支出及预算要平衡的道理,不可预支也不可以透支。大孩子会花钱了,如不好好教导,很可能导致乱花钱,把钱花完了向朋友借,借不到就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这是犯罪的根源。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过度花费而产生不良后果,必要时家长可救急不救穷。如果孩子必须先预支,则必须在下次的零用钱中扣还,这时就得提醒孩子下次的预算要减缩,或该用劳力去赚取零用钱了。

近年来,海外很多华人都在为18岁以上的或上大学的子女办信用卡。大人们认为子女外出读书,身上有张信用卡,不用家长每月寄生活费给子女,只要一月一付账单,这是很方便的。但是太方便了,年轻人就会乱用钱,做父母的也会吃不消。成了卡奴后,最糟的结果是宣布“破产”,“破产”暂时解决了还债的问题。但是,一个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就给自己留下一个很坏的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