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3165700000011

第11章 一统江山(1)

(1)千牛备身只为备天下

写了这么久隋朝的牛人,怎么唐朝的牛人还在哪里打电子游戏吗?来了—在杨坚登上皇位的同时,沉寂多时的李渊同志终于登场了。这个七岁继承父亲爵位的“豪华级官二代”,姨父杨坚每一步成长他都看在眼里,杨坚的坚强,杨坚的顽强,杨坚的执著,杨坚的隐忍,杨坚的百折不挠……杨坚的一切,李渊时刻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当姨父用自己的奋斗终于成功了后,李渊又惊又羡,发出这样的感叹来:学习杨坚好榜样。

杨坚的成功是从最基层做起,李渊也是这样。杨坚当了皇帝,没有忘记这位从小很要好的外甥,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给了这样一份职务: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是个啥职位呢?这个名字来源于《庄子·养生主》里的千牛刀,据《庄子·养生主》记载,庖丁屠宰了几千头牛,但刀子还跟新的一样锋利。(“所解数千占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后人便把锋利的吹毛可断的刀叫做“千牛刀”。而千牛备身便是执掌皇帝“千牛刀”的御前侍卫,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保镖。

如果说留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叫“文秘”,那么贴身保护皇帝的则叫“武秘”。因此,李渊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保安,但因负责的是皇帝的安全,职务虽小但责任重大。

沾上了“皇家”就大不一样。所以,巩汉林的“皇家萝卜开会”敢卖80元一份。

因此,千牛备身不是说想当就能当的,首先对出身有限制,入选条件是以“贵族和高官”的子弟优先,也就是“太子党”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只为便于管理,杜绝一些鱼龙混杂的人进入这个特殊的职业。其次对相貌有要求,眉清目秀、面如冠玉的帅哥优先,这样做的目的只为树立皇帝形象,对得起观众。最后,身强力壮和高大魁梧的人优先,打架时如果能以一敌百最好。

因此,李渊能入选千牛备身这个行业也挺不容易的。他第一天上班时,既高兴又兴奋,那种庄严的使命感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入选千牛备身难,干千牛备身的工作更难。

比如说每天三班倒,一个班一站就是八个小时,中途不能休息,不能坐,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吃饭也要等下班后才能解决。因此,上班前吃得再饱,到下班时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全身像是散了架一样,个中艰苦只有当事人知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渊的努力没有白费,收获的不是物质,而是宝贵的人脉关系。他结交的人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裴寂和夏侯端。其中裴寂在李渊日后的帝王创业事业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事实证明,李渊的千牛备身只是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而杨坚也只是让他在这份职位上镀镀金。很快,杨坚就把这位气宇不凡的外甥重新安排了一个职务—谯州(今安徽亳州市)刺史。让他获得基层管理的经验。

那么,谯州刺史又是什么样的职务呢?这里就得提一下杨坚上任的一系列改革和新政。他的政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精简机构。

在魏晋南北朝时,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直接由皇帝来管,是管理全国各种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尚书令(相当于丞相)和仆射(相当于副丞相)。中书省主管出纳政令,其长官为中书监、中书令。因为中书省接近皇帝的机会很多,掌握着国家的机密,因此地位成“绩优股”趋势。门下省的职责是“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监尝药,封玺书。”设有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郎、给事中等官职。因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了。

然而,三省虽然体系庞大,机构枝繁叶茂,但各自为战,在权力职责的分配上常常不能统一,没有形成有效定型的三省辅政体制。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决定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2.整饬吏治。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且僚以从,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栗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

只因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的这封以“天下州郡过多,行政机构冗赘”为中心思想的上书,杨坚赞赏之下,决定“罢天下诸郡”:废除郡一级的建制,合并州县,精减地方行政机构,只保留州、县两级地方政权的主要官员,让那些捧着铁饭碗不做事的官员“下岗”回家,并且对官吏的选任、考核、升降和赏罚都做了明文规定。表彰赏赐清官,严惩贪官污吏。

3.制定《开皇律》。

在刑法方面,杨坚首先废除北周宣帝制定的量刑不一的《刑经圣制》,然后“删略旧律”,作《刑书要制》。随后组织了强大的修订新律官员,一起完成了共十二卷的《开皇律》,刑法有如下五种:

一曰死刑二(绞、斩);

二曰流刑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两千里);

三曰徒刑五(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

四曰杖刑五(五十至一百);

五曰笞刑五(十至五十)。

4.改革府兵制度

府兵的前身是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军团中的李弼军团以及随孝武帝入关的北魏宿卫禁旅三部分组成,这些军队都是鲜卑化的军队。宇文泰将魏晋汉族政权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军民分籍制度与北魏早期实行的八部制度相结合,逐渐创出一种新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度。

杨坚上任后,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令府兵军士的“垦田籍账,一与民同”,使得府兵与农民同属于州县,最终从法律上变兵民分治为兵民结合,最终完成了兵农合一,使府兵制与均田制最终结合起来,创建了独特的均田府兵制度。

李渊正好是杨坚变革后的地方官员。谯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亳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职务,这个官也算不小了,而且党政一把抓,没有羁绊,凡事说了算,可以得到极好的锻炼。事实证明,他的确适合当官,上任后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拉拢了群众,深受百姓爱戴。

也许是为了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他又由谯州刺史变成了陇州(今陕西宝鸡)刺史,又由陇州刺史变成了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虽然按官的等级都是正厅级的“平调”,然而,陇州比谯州富裕,岐州又比陇州富强,因此,李渊的待遇和地位在平调中稳中有升。岐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是隋朝首都大兴(今陕西西安)的“南大门”,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地方官员梦寐以求的地方。

李渊到岐州后,便惊喜连连,窦夫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但李渊却认为他是个“祥瑞”,因此,给这个儿子取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名字—李世民。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李世民出生,据说这天上演了“双龙戏珠”的科幻片,两条龙在他宅门前游玩嬉闹了整整三天三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更为传奇的“据说”还在后面。据说,李世民四岁时,一位号称“江湖百晓生”的算命先生对李渊说了这样一番话:“公贵人也,且有贵子。”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你不但是个大富大贵的人,而且还生了一个更加大富大贵的儿子。

那么我儿子大富大贵到什么程度了呢?李渊把李世民抱出来给算命先生看,算命先生一看脸色倏变,冷汗如雨,良久,才叹道:“这个孩子生得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长大后,必能济世安民啊。”

据说,就为算命先生这句话,李渊高兴得一晚没有睡好觉。

(2)我是皇帝我做主

李渊在岐州“潜龙于野,潜龙在渊”,杨坚却坐不住了,把目光瞄准了陈国这块大蛋糕。

这里花点笔墨来说说陈国。

公元582年,陈国也经受了变迁居洗礼。陈宣帝病重期间,两个儿子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太子陈叔宝本来是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但始兴王陈叔陵不这么认为,以“探病”为由来到京城,伺机篡位。

他到京城后就住下不走了,极尽孝敬之能事,常常衣不解带地亲自为陈宣帝送药。众人都对他的举动很是感动,说他孝顺。他却总是笑着说应该的,他时常对掌药官说的一句口头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掌药官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总是把切药刀磨得锋利之极。

不久,陈宣帝两脚一蹬就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陈叔陵在送药时动没劲手脚?请读者猜一猜)。先皇死了,继承皇位的自然是太子陈叔宝,因此,陈宣帝的死,对他来说悲喜交加。入殓这天,为了表达孝心,他哭得那个梨花带雨,哭得那个死去活来,正当他哭得天昏地暗时,一道耀眼的寒光劈向了他。

原来,陈叔陵乘太子“作秀表演”时,悄悄溜进切药房,拿起切药刀悄悄走到陈叔宝身后,然后,二话不说就是一刀。

这一刀惊天动地,这一刀快如闪电,这一刀下去顿时血光四射。

陈叔陵也想不到他的“刺杀”计划会这么顺利,眼看一刀就把太子砍翻了,他嘴里冷笑数声,再度举起刀,准备把太子砍成肉酱时,突然闪出一道人影护在太子身前。陈叔陵定睛细看,舍身保护太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子的生母柳皇后,他怒不可遏地叫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然后挥刀砍向柳皇后,柳皇后连中数刀,兀自护在太子身前不动摇。这时,太子的乳母吴氏急忙从后面抱住陈叔陵的胳膊,并且大声叫道:“太子快走,太子快走。”

吴氏凄惨的悲叫声唤醒了昏迷中的太子,太子见形势危急,忍着伤痛,蹒跚地向外爬去。陈叔陵岂容仇敌开溜,奋起一脚踢开吴氏,抓起刀就要朝太子的头颅上掷去。这时,陈宣帝的第四子陈叔坚成了太子的第三位救命恩人,他奋起一脚踢飞了陈叔陵手中的刀,然后生擒了他。

应该说陈叔坚一系列动作都做得非常好,然而生擒陈叔陵后,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只用衣袖将他绑在柱子上。如果是守在他身边,等待禁卫军的到来倒也罢,关键是他选择了直接去保护太子,他认为太子身负重伤,亟须保护。

然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极富变化,他走后,陈叔陵施展“缩骨功”,成功地挣脱出来,然后调来一千亲兵,想要进行最后一搏。而这时,右卫将军萧摩诃带领禁卫军终于赶到。双方进行了殊死搏斗,没有“后援”的陈叔陵最终还是没有上演奇迹,落得个尸骨露于野的悲惨下场。

看来发动宫廷政变的确是个冒险活,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不要轻易尝试。“政变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太子陈叔宝成了最终的胜者,世上才多了个著名的诗词大家陈叔宝。随后,他大封在平叛过程中的两位大功臣。封陈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级别相当于宰相),封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绥远公。并且尊柳太后为皇太后。

陈叔宝养伤期间,把朝中政事都交给弟弟兼救命恩人陈叔坚来处理,也正是这样,陈叔坚顿时权倾朝野。等到陈叔宝伤愈复出想要执政时,才发现这个世界谁都不可靠,包括亲兄弟。从此,他踏上了漫漫夺权之路。当然,事情还没有严重到“此权无计可夺”的地步,因为,迷惘中的他马上得到了都官尚书孔范和中书舍人施文庆两人的支持。

孔范和施文庆很快就组织了一支类似于“狗仔队”的组织,目的只为跟踪和监视陈叔坚的一举一动,然后把他的把柄交给陈叔宝。最后,陈叔宝便借机把四弟调离出京城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

陈叔坚虽然一百个一千个不情愿,但还是踏上了赴任的路。然而,他还在半路,还没到江州,陈叔宝的改任通知书又到了,让他回京城做司空。司空,顾名思义,陈叔宝就是想让他万事皆空。陈叔坚只得返回,到了京城后,他才发现这里已容不下他了。陈叔宝的改任通知再度下达,这次改任的内容更简单明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陈叔坚同志,你还是回家种红薯去吧。就这样,在蚕食陈叔坚的权力后,陈叔宝一脚把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踢回老家养老去了。

陈叔宝终于迎来了春光灿烂的“皇帝生涯”。和很多皇帝一样,陈叔宝上任后首先就大兴建筑行业。于是乎什么临春阁、结绮阁和望仙阁等楼阁马上拔地而起,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

一栋栋高楼大厦建成后,陈叔宝又请来一流的设计专家进行装修设计。很快,室外假山楼阁,清池玉亭,室内阁楼锦缎,奇珍异宝,豪华的装修不是单单用叹为观止可以形容的。看到这里,观众肯定会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陈叔宝又是一个贪图享受的昏君。

事实证明,陈叔宝不单单是一个昏君,而且是一个庸君。

楼阁建好了,也装修好了,接下来就是住了。陈叔宝一个人独占临春阁,而他的最爱张丽华张贵妃独霸结绮阁,其他嫔妃便是“蜗居”在望仙阁了。

大家看到这里就会有疑问了,这个张贵妃是谁?竟能和陈叔宝平起平坐,独霸一“阁”。

张丽华原是贵族龚贵嫔的侍女,献给陈叔宝后,陈叔宝一见惊为天人,封为贵妃。随后她便成了后宫的“掌舵人”。原因有三:

1.张贵妃长得不是美,而是相当的美。(这一点想必大家都能猜到)

2.张贵妃为人处世做得非常好。她善于察言观色,往往能明白陈叔宝的心思,凡事做到能让陈叔宝开心满意。

3.张贵妃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她成为陈叔宝的宠人后,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想独霸陈叔宝,而是很明智地在陈叔宝面前推荐其他宫女,这样一来,既让陈叔宝对其为人感到很满意,又让宫女们对她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有了这三点,陈叔宝自然对张贵妃爱得死去活来了,到了什么程度呢?陈叔宝办公时都舍不得放开张贵妃,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陈叔宝经常躺在御榻上,把张贵妃搂在怀里办公,百官启奏政事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代为呈上请示,一般的事陈叔宝批上“诺”或是“不诺”,重大的事他就会转头向怀中美人相询,张丽华就会毫无避讳地说这事该如何如何处理,总之,与其说陈叔宝是皇帝,还不如说张丽华是皇帝,陈叔宝是摆设。

陈叔宝不但好色,而且好文。他任命宫中有文学才华的袁大舍等人为女学士。每次宴会,陈叔宝就会让这些女学士和妃嫔们举行诗歌比赛,大概形式也就是我吟上句,你接下句,看谁对得最好最通顺最流利罢了。而裁判便是皇帝老儿了,如果你怀疑他没有当裁判的资格,那么我告诉你,你不该有任何怀疑的,在此揖录他写的流传千古的《玉树后庭花》为证: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陈叔宝适合当建筑家、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偏偏不适合的就是当皇帝,可是皇帝的位置偏偏要这个文弱书生来当。因此,他想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国家引向一个人人都搞艺术的崭新时代。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事实证明,陈叔宝这样艺术地治国,很快就把国家治上了歧路:官场钩心斗角,腐败不堪,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与此同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发出了“艺术啊艺术,这就是艺术人生么”的感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