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1223-1296)著。《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杂家。鲁迅《谢承〈后汉书〉序》说:“《后汉书》宋时已不传,故王应麟《困学纪闻》自《文选》注转引之。”鲁迅曾辑录《谢承后汉书》6卷,未印行。参该条说。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南宋学者。
■《括异志》
[宋]张师正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张师正,字不疑,约宋仁宗嘉中前后在世,熙宁中曾为辰州帅。
师正宦游多年,不得志。于是推演变怪之理,参见闻之异,为《括异志》
10卷。《四库总目》以为此书或为魏泰伪作,托名张师正。
■《来鹭草堂随笔》
[清]吴滔(1840-1895)撰。杂著。1921年西泠书社木活字排印。见《日记·1935/3/21》。
吴滔,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清末著名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
■《浪迹续谈》
[清]梁章钜(1775-1849)著。梁另有《浪迹丛谈》等。《中国小说史略》引述其说,论证《封神传》之来历。按梁说:《封神传》乃前明“一名宿”所撰,“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云。
■《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1125-1210)著。鲁迅于1912年在琉璃厂购得此书,以后多次征引。《华盖集·碎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原典就出自该书卷5。
■《类林杂说》
[金]王朋寿辑。杂纂。又称《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15卷。周建人寄来,见《日记·1922/1/5》。
■《类说》
[宋]曾慥(?-1155)辑。杂纂。友朱迪先寄来,见《日记·乙卯/2/9》等。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该书从252种笔记小说中,辑录出“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的资料,编为《类说》50卷。
■《两山墨谈》
[明]陈霆撰。杂著。1919年吴兴刘氏刻《吴兴丛书》本。周建人寄来,见《日记·1922/1/5》。《四库总目提要》谓“是书考证古籍,颇为详赡,而持论每涉偏驳”,对其评价不高。
陈霆,字声伯。明弘治进士,官刑科给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另著有《水南稿》等。
■《两浙轩录》
[清]阮元辑。杂录。《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林下偶谈》
[宋]吴子良著。书中有称誉《孟子》之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有征引。
■《岭表录异》
[唐]刘恂著。写本,笔记。周作人早年寄赠鲁迅,鲁迅据唐宋类书以及《永乐大典》钩沉补写。《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等提及此书。刘恂,曾任广州司马。书中有乾符四年(877年)字样,可知此书约成于唐末五代。此书与《北户录》同系记载岭南异物奇事之专著。
■《龙筋凤髓判》
[唐]张撰。判牍文件。该书收录了判决司法案件的骈俪体文牍。
4卷,文皆骈俪。《中国小说史略》中征引此书。《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等提及此书。
■《庐陵官下记》
[唐]段成式(约803-863)撰。笔记。书已佚,清陶珽重辑《说郛》,收有佚文。《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段成式,唐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会昌三年(843年),为秘书省校书郎,精研秘阁书籍,累迁尚书郎、吉州刺史,出为江州刺史。免官后居襄阳,与温飞卿、余知古、韦蟾、周繇等唱和。博闻强记,能诗善文,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时人号其诗为“三十六体”。著述颇多,有《酉阳杂俎》、《续杂俎》、《卢陵官下记》、《汉上题襟集》、《鸠异》、《破虱录》、《诺臬记》等。其《酉阳杂俎》为唐人笔记中著名作品,被后世誉为“小说之翘楚”。《全唐诗词》和《全唐诗》中,收录了他30多首诗词;《全唐文》中,收录了他11篇文章。清人辑有《段成式集》。
■《履园丛话》
[清]钱泳(1759-1844)著。笔记。
《花边文学·倒提》中论及虐待动物,说:“我们的古人……对于什么‘生驴肉’‘活烤鹅掌’这些无聊的残虐,却早经在文章里加以攻击了。”所谓“生驴肉”,《履园丛话》卷17就有记载。鲁迅反对虐待动物。文中说:“自然,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菜而已,即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运命。然而它不能言语,不会抵抗,又何必加以无益的虐待呢?”
《履园丛话》共24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帖、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杂记等。内容广而杂,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有得诸传闻者,也指明出处来源,因此较为可信。
■《萝庵游赏小志》
[清]李慈铭撰。游记。1册。鲁迅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癸丑/12/25》。
■《萝亭札记》
[清]乔松年(1815-1875)撰。杂考。8卷。鲁迅与许广平南下,购于上海“旧书坊”,见《日记·1926/8/31》。
■《梦华琐簿》
杨懋建著。又作《留香小阁诗词钞》。《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论证《品花宝鉴》的作者。
■《梦溪笔谈》
[宋]沈括(1031-1095)著。该书内容涉及古代科学技术。鲁迅多次征引此书。《花边文学·做文章》中说:“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有云:‘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两人的大作,不但拙涩,而且主旨不一,穆说的是马踏死了犬,张说的是犬给马踏死了,究竟是着重在马,还是在犬呢?较明白稳当的还是沈括的毫不经意的文章:‘有奔马,践死一犬。’”
■《名义考》
[明]周祈撰。杂学。12卷。有史料价值。鲁迅购于直隶书局,见《日记·1925/12/2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书说:“其书凡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各因其名义而训释之。其有异同,则杂引诸书参互辨证。虽条目浩博,不无讹误。如论月星则不知推步之术,论河源则全据传闻之讹,论广轮则不知《周礼》先有此文,论化日则不知《潜夫论》实无此语,论鲜卑以柳城为柳州,论肉刑以汉文为魏文,论箜篌为即琵琶,论杜甫诗竹根为酒杯,如斯之类,牾恒有。然订谬析疑,可取之处为多。惟援引旧文,往往不著出典,不出明人著书之通病云尔。”
■《明道杂志》
[宋]张耒(1054-1114)著。笔记。《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说到对来华观光的萧伯纳的接待方式,引用胡适意见说:“胡适博士尤其超脱,说是不加招待,倒是最高尚的欢迎。‘打是不打,不打是打!’”这里的“打是不打”就出自《明道杂志》:“殿中丞丘浚,多言人也。尝在杭谒珊禅师。珊见之殊傲。俄顷,有州将子弟来谒,珊降阶接礼甚恭。浚不能平。子弟退,乃问珊曰:‘和尚接浚甚傲,而接州将子弟乃尔恭耶?’珊曰:‘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浚勃然起,掴珊数下,乃徐曰:‘和尚莫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也曾提及此书。
■《欧东阿连五国游记》
康有为(1858-1927)撰。游记。其中一篇名《游塞耳维亚京悲罗吉辣》,内中有云:“王宫三层,黄色颇丽,然临街,仅如一富家屋耳。往闻塞耳维亚内乱弑君后,惊其易,今观之,乱民一拥入室,即可行弑,如吾国乡曲行劫富豪,亦何难事。如以中国禁城之森严广大比之,则岂能顷刻成弑乎?”鲁迅对此给予了讽刺,《南腔北调集·谚语》中说:“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其实是‘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的。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那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清末,因为想‘维新’,常派些‘人才’出洋去考察,我们现在看看他们的笔记罢,他们最以为奇的是什么馆里的蜡人能够和活人对面下棋。南海圣人康有为,佼佼者也,他周游十一国,一直到得巴尔干,这才悟出外国之所以常有‘弑君’之故来了,曰:因为宫墙太矮的缘故。”
■《鸥陂渔话》
[清]叶廷琯著。笔记。见《吹网录》条说。《日记·1932/4/3》提及此书。
■《平津馆鉴藏记》
[清]孙星衍(1753-1818)著。笔记。鲁迅《〈嵇康集〉著录考》征引此书。见《古籍序跋集》。见《古籍序跋集》。
孙星衍,经学大家。
■《朴学斋笔记》
[清]盛大士撰。杂纂。为《嘉业堂丛书》本,8卷2册。见《日记·1934/11/3》。
盛大士,字子履,号逸云,又号兰畦道人。嘉庆举人,曾官山阳教谕。另有《蕴愫阁诗集》。
■《七修类稿》
[明]郎瑛(1487-1573)著。笔记。51卷。《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杂家。该书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认为“采掇庞杂,又往往不详检出处”,复举例说:“如纪杨维桢为明太祖所召,托疾固辞,作诗缢死,则全无事实。桓温妻我见犹怜之语,不知为李势妹而但云温娶妾甚都,则失之耳目之前。至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一诗,以为不知姓名,必宋人所作,则并《白居易集》而亦忘之。盖明人著书卤莽,往往如此。书中极诋《说郛》、《辍耕录》,然此编实出此二书下,所谓人苦不自知也。”
郎氏认为《水浒传》作者为罗贯中。《中国小说史略》以及《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等提及此书,说明《水浒》之作者为谁,诸说不同。
又有《续稿》7卷。书中所论的“小说起于宋仁宗”说,鲁迅在《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中认为不可靠,并引《酉阳杂俎》为据,证明“小说”之前身“说话”起于唐代。
■《清波杂志》
[宋]周辉(1126-?)撰。杂录。有《四部丛刊》本。清波为杭州城门之名,周辉曾在杭州住过,书名因此而来。所记皆宋人杂事。见《日记·1934/9/2》等。
■《清异录》
[宋]陶谷(903-970)编。随笔。2卷,主要辑集唐、五代人小品。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内容。其中和饮食相关的记载较多。《集外集拾遗补编·破〈唐人说荟〉》等提及此书。
■《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为《宋元人说部丛书》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等,均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今归“后诸子”类。鲁迅托周作人从琉璃厂买来,见《日记·1921/4/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书说:“其书皆记当代杂事,亦多诗话。晁公武《读书志》谓所记多失实,又讥其记成都置交子务,误以寇为张咏。案处厚以干进不遂,挟怨罗织蔡确车盖亭诗,骤得迁擢,为论者所薄,故公武恶其人,并恶其书。今观所记,如以冯道为大人之类,颇乖风教不但记录之讹。然处厚本工吟咏,《宣和画谱》载其题王正升隐景亭诗一首,《剡史》载其自诸暨抵剡诗二首,皆绰有唐人格意。故其论诗往往可取,亦不必尽以人废也。”
吴处厚,字伯固。宋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初为将作丞,以王荐授馆职,出知汉阳军,后擢知卫州。
■《曲成图谱》
[清]夏鸾翔(?-1864)造。杂技。摹写本。见《日记·戊午/1/15》。夏鸾翔,字紫笙。曾任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正等职,晚年应聘为同文馆教习。精通数学,对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及曲线,都有深入研究。著有《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线》、《致曲图解》和《万象一原》
等数学专著。又擅绘画,白描人物最佳。工五言诗。
■《权斋老人笔记》
[清]沈炳巽撰。杂纂。4卷,附《权斋文稿》1卷2册。《吴兴丛书》本。见《日记·1934/11/3》。
沈炳巽,号权斋。
■《容斋随笔》
[宋]洪迈(1123-1202)撰。该书内容庞杂,涉猎经史百家。鲁迅多次征引此书。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至《五笔》是影宋刊本和明活字本,据张元济跋,其中有三条就为清代刻本中所没有。所删的是怎样内容的文章呢?为惜纸墨计,现在只摘录一条《容斋三笔》卷三里的《北狄俘虏之苦》在这里——‘元魏破江陵,尽以所俘士民为奴,无分贵贱,盖北方夷俗皆然也。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子王孙,官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粮;岁支麻五把,令缉为裘。此外更无一钱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缉者,则终岁裸体。虏或哀之,则使执爨,虽时负火得暖气,然才出外取柴归,再坐火边,皮肉即脱落,不日辄死。惟喜有手艺,如医人绣工之类,寻常只团坐地上,以败席或芦藉衬之,遇客至开筵,引能乐者使奏技,酒阑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任其生死,视如草芥。……’//清朝不惟自掩其凶残,还要替金人来掩饰他们的凶残。据此一条,可见俞正燮入金朝于仁君之列,是不确的了,他们不过是一扫宋朝的主奴之分,一律都作为奴隶,而自己则是主子。”
鲁迅断洪迈生卒年为1096-1175,但清钱大昕有《洪文敏公年谱》,考洪迈生卒为1123-1202,与鲁迅不同。二者未详孰是。
■《阮笔记》
[清]况周颐(1859-1926)撰。5种2册,鲁迅于西泠印社邮购,见《日记·乙卯/8/5》。
况周颐,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晚号蕙风词隐。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其间,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寄迹上海,鬻文为生。
■《三借庐笔谈》
[清]邹弢著。《中国小说史略》引述该书文字,介绍《青楼梦》作者俞吟香。
邹弢,约光绪十年前后在世。另著有《醉红宣笔话》、《花间棒》、《吴中考古录》、《闲鸥集》等。
■《三余偶笔》
[清]左暄撰。笔记。16卷8册。有日本刻本。《日记·1923/2/7》提及此书。
■《山家清供》
[宋]林洪著。2卷。笔记。《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提及此书。该书分102节(上卷47,下卷55),另附“茶供”、“新丰酒法”2节。
全书广收博采,主要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果、鸡鸭鱼虾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多涉历史掌故、历代诗文等。
■《少室山房笔丛》
[明]胡应麟(1551-1602)著。又称《少室山房集》。该书涉及经史百家,多所考据。鲁迅屡作征引。
《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上)》对传统小说之演变有一个结论:“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这个意见辩清了小说史上一大争议。历来研究中国小说史的,无不承认此论之确。鲁迅又引胡应麟说佐证己见:“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认为这里说的“幻设”、“作意”,就是“意识之创造”。唐代,是人们开始自觉创作小说的时期。论及古来小说“派别”,鲁迅更引述该书意见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说分为“杂事、异闻、琐语”三类,鲁迅认为“杂事”即胡应麟之“杂录”,“异闻”、“琐语”即胡应麟之“志怪”。
鲁迅征引该书,也常有不同判断,如考校东汉佚书任奕著《任子》,就认为胡著疑即任嘏《道论》为不确,鲁迅《古籍序跋集〈·任子〉序》说:“今审诸书所引,有任嘏《道德论》,有《任子》,其为两书两人甚明。”
■《石林避暑录话》
[宋]叶梦得(1077-1148)著。笔记。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论及“无聊的小报”时说:“但这些文章,我们有时也还看。苏东坡贬黄州时,无聊之至,有客来,便要他谈鬼。客说没有。东坡道:‘你姑且胡说一通罢。’我们的看,也不过这意思。但又可知道社会上有这样的东西,是费去了多少无聊的眼力。人们往往以为打牌,跳舞有害,实则这种文章的害还要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给它教成后天的低能儿的。”这里的“东坡道”云云,就出自该书卷1:“子瞻(苏东坡)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
■《石亭纪事续编》
[清]丁晏著。笔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识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