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57

第57章 新桂系篇(21)

民国以来,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政客高唱革命救国的高调,但是细细分析起来,他们究竟是在救国还是在误国呢?成天无理搅三分,唯恐天下不乱,为了个人地位钩心斗角,明争暗斗,还美其名曰革命救国,这救的是哪门子国?救国救到现在,老百姓被折腾到现在,苦也苦了,穷也穷了,结果日本看着民国乱哄哄,在偷着乐!偷着乐的同时还敢用几千关东军发动事变,而更可气的是,这样无厘头的所谓事变居然大获全胜!而我们革命救国的同志何在?不想着如何把日本打出去,倒是先想着怎么借着这个机会在内斗上加码,好让竞争对手滚蛋。当事者张学良,这个中原大战后忝列民国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的风流少帅,还敢再娘们儿一点吗?掌权者蒋介石,除了继续让张学良爱咋咋的,然后在国联大佬面前痛哭流涕,还干了什么?指着国联的友邦来帮忙收复中国的河山吗?做春秋大梦去吧!

东北事变后次日,蒋介石喊出了“罢兵歇争,共赴国难”的口号,既然老蒋先唱了高调,当然反蒋派就得回应,两天后,广东作出了回应,说“如蒋中正息兵下野,粤方自动撤销政府,双方合作,一致对外”。很好,双方都亮剑了,挑了事的蒋介石说要化事,而表示要一致对外的反蒋派却以老蒋下台为前提,都在自己抽自己耳光。当然,打是肯定不会打了,现在必然是谈判,当然核心问题不能是共赴国难,那玩意儿只是个对外的幌子,争论焦点当然落在了蒋介石的个人地位上。胡系分子因为胡汉民被软禁的奇耻大辱当然不能放过蒋介石,而一开始热衷和谈却被蒋介石摆了一道的陈济棠自也怀恨在心,而一心希望恢复自己在广西统治地位的李宗仁也不在话下。然而,在一窝蜂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广州政府内部,却还是有人卓尔不群,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汪精卫。

大家切莫认为汪精卫是急公好义,真是以共赴国难为己任,事实上,这是汪精卫学乖了,在跟老蒋斗法屡屡受挫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明白事儿了。蒋介石如今当然日子很不好过,虽然他已经作出了诸多让步,先前被开除党籍的新桂系诸人已经恢复了党籍,胡汉民和李济深也被释放了,但是广东方面压根不吃他这套,依然群情激昂地要求其下野——蒋介石这么惨,汪精卫不正好逼他下台,然后顺利登基吗?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首先,对蒋介石知根知底的汪精卫知道老对手到底几斤几两,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蒋介石就算一时挡不住排山倒海的舆论攻势而暂时下野,他也依然还是蒋介石,适当时候依然可以复出;其次,即便蒋介石真的一蹶不振,党魁的位置真能轮到汪精卫来吗?广东现在的反蒋派可是胡系分子掌权,到时候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既然蒋介石不会真的被击垮,就算被击垮,受益人也未必就是汪精卫,那么汪精卫凭什么还一定要蒋介石下野呢?为他人做嫁衣,汪精卫可没那么蠢。所以,汪精卫的考虑是,如今老蒋正处于风暴中心,他小汪正是最具政治价值的时候,如果他愿意投怀送抱,蒋介石能推却这等盛情吗?这不就对了?汪精卫送蒋介石一个人情,然后蒋介石再投桃报李,双方各取所需,岂不是皆大欢喜?

当然,汪精卫隐藏得很深,不到关键时刻,他是不会显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的,也因为此,广东方面才派了汪精卫作为代表团团长赴沪谈判。汪精卫当然是为了自己来跟蒋介石谈判的。然而,于10月17日兴致勃勃跑去谈判的汪精卫刚去就发现自己热脸贴了冷屁股,因为压根连谈判对手有哪些都不知道,蒋介石原先打算让胡汉民作为南京方面谈判代表的,结果胡汉民死活不同意,结果导致了宁方谈判连个代表名单都没确定。蒋介石倒是想得挺美,让胡汉民本人出来代表南京斡旋,胡汉民是何等样人?何时对别人低过头?胡汉民可是铁骨铮铮的硬汉,这是有口皆碑的,哪里是汪精卫这等水性之人能比的?结果,拖拉了小半个月,谈判才在11月1日正式启动。

汪精卫果然上来就代表自己谈判了,他抛出了两个提案,核心是改革中央政府体制,限制蒋介石权力,但对于蒋介石是否下野的问题,汪精卫则语焉不详。蒋介石何等精明?当然立即听出了汪精卫的弦外之音,汪精卫跟这说半天,其实就是想分杯羹嘛,既然是这个意思,他蒋介石倒要端端架子了。11月2日,蒋介石表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广东政府要是行,我们南京政府就下台,让你们上,如果你们不行,就给我消停点,听我的。蒋介石明摆着在转移话题,广东方面要求的是他个人下野,如今蒋介石玩了个文字游戏,扯东拉西一番,变成了南京政府集体下野问题,言外之意是,你们广东成立政府压根不是对我来的,而是对南京政府来的——你们另立中央,居心何在?蒋介石倒打一耙,当然让广东方面肺都气炸了,陈济棠、李宗仁几个连声要求代表团不可退让,甚至还打算一旦谈判破裂,就要立刻出兵,并且两边都已经开始进行准备工作。谈判当然不会破裂,汪精卫压根对蒋介石下野一事没有兴趣,而蒋介石当然也不会永远端着架子,最后在各界“关怀”之下,谈判成功,汪精卫对南京政府改组的要求得到了通过,但广东政府届时取消,而具体如何改组则等到国民党四大来解决,至于蒋介石下野问题,则只字未提。

这次共赴国难的谈判谈来谈去,无非是国民政府这么多位置应该怎么分,当然,具体怎么分也没拿出个章程,还要留待四大解决,而至于东北问题,有人关心吗?一群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政客不关心国难也罢了,问题是,到了这个份上,他们还要在分赃问题上纠缠不清,比如广东就对谈判结果很不满意,广东政府取消,蒋介石不下野,这算什么?有人说谈都谈了,字也签了,难不成还再谈一次?较劲当然不必非得和谈,比如,此次和谈说具体问题要在四大解决,那就四大上见真章呗。

精诚团结

国难当头,一批政客除了喊了两句不咸不淡的共赴国难之外,居然就开始接茬内斗,真是好不热闹。在共赴国难的和谈上,东北问题没人关心,一堆人抓着蒋介石的个人地位问题纠缠不清,好像只要蒋介石下野了,日本都能退出东北了。接着各派各显神通,蒋介石拼死不愿下野;汪精卫脚踩两条船,说一套做一套,名为广东代表,实则个人代表;胡汉民新被释放,余怒未消,不愿参加和谈;而陈济棠和李宗仁甚至还想着万一和谈破裂,就要刀兵相见。一堆人明争暗斗半天,最后也没谈出个几方都能满意的章程,尤其是广东,对和谈结果尤为不满,既是如此,想要真正一致对外,当然是天方夜谭。

蒋介石未能下野,那广东方面跟这倒腾半天,又是另立政府,又是通电弹劾,岂不是都成了瞎折腾?蒋介石没责任,难不成是粤方的责任?到最后再落个分裂党国的罪名,那谁吃罪得起?因此,粤方要表明自己闹得有道理,就非得将蒋介石搞下台不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如今粤方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只剩下了国民党四大一处,情况明摆着,蒋汪二人在党内的力量远强于胡系,任何一派出手都会让胡系难以招架,既然如此,胡系当然不能指望在统一的四大上做文章,唯一的办法,将错就错,先抢到主动权再说。11月18日,广东四大开幕。

核心问题,当然是要推翻和谈时所达成的决议。果然,当太子爷孙科在会上汇报和谈情况时,陈济棠和李宗仁就率先发飙了,质问为什么和谈没能达成蒋介石下野的预期目标;而在二次会议上,粤方更是指责代表团越权妥协,进一步表明要蒋介石下野的坚定决心。孙科当然很委屈,说白了,他不过是一送信的,这里头没他什么事,如今倒好,广东方面把气都撒他身上了,太子爷长那么大,仗着老爹余荫,一路顺风顺水,何尝受过如此委屈?孙科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直接离会赴港。广东这边一看孙科走了,这会也要开不下去了,而胡系大佬古应芬又刚在上个月辞世,没奈何,李宗仁只得急促汪、胡二人来粤主持大局。

汪精卫当然不会来,他在上海和谈期间跟蒋介石玩暧昧,和谈时也未将蒋介石下野作为第一要义,而一味在改革政府上着墨,广东方面对他早就极端不满,李宗仁邀他也不过是尽个礼数,走个过场罢了,实际上,谁都知道汪系跟粤方已经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汪精卫确实没来,甚至还将汪系成员集体召至上海,正式跟粤方拜拜了。胡汉民当然得去,一帮小弟巴巴地等着他举旗呢,大佬到场,当然立即稳住了局势。12月5日,会好歹开完了,最后搞出了四个宗旨、十项主张。四个宗旨是“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推倒独裁,实行民主政治”,而十项主张也当然是将蒋介石下台放在首位。

广东这个四大,打着团结的旗号,行着逼宫的实质,哪看得出有半分团结的愿望呢?广东喊团结,南京也在喊团结,蒋介石不喊团结不成啊,事是他惹出来的,现在只求能息事宁人,于是,在南京召开的四大上,蒋介石张口闭口都是团结,开幕式讲团结,闭幕式也讲团结,决议还是团结——因政治原因被他开除党籍的481名党员的党籍被恢复。胡汉民和蒋介石分别开了四大,唱了高调,那汪精卫当然不能示弱,你们开四大,我就不会开?汪精卫在上海组织他的猴子猴孙们也开了个四大。当然,跟胡汉民急吼吼要蒋介石下台,而蒋介石又一意大事化小不同,汪精卫的兴趣点在权力分配上,他的四大就把国民党中央委员给选出来了——当然,广东是不能理他这茬的。

胡汉民在广东,蒋介石在南京,汪精卫在上海,国民党的三位大佬于此非常之际,互不相让,纷纷召开四大,这边说你要下台,那边说我才不,中间那位说都别吵,先把老子选成党魁再说。这边国民党内争正烈,那边日本打得正酣,东北转眼之间尸骨无存,而国府求爷爷告奶奶要求主持公道的国联呢,则憋半天没放出一响屁,最后好歹说要制裁了,却也是空口白话——不出兵怎么制裁人家?东三省沦亡就沦亡了,毕竟在先国父眼里,东北就是蛮夷之地、鞑虏之所,日本人要,给他们好了——直到现在日本史学家还拿着当年国父二次革命后旅日期间跟日本的所谓协议纠缠不清呢。罢了,东北丢都丢了,也不管他,先团结起来再说,蒋介石就说咱先碰个头,开个会,好解决问题,总不能三个地方一人说一句吧,结果,粤方说,团结可以,你先下台。东北沦丧,粤方不依不饶,蒋介石虽然百般不愿,这当口也不得不下野了,于是12月15日,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宣布下课。

蒋介石下野了,那总要碰头了吧,真不容易,总算各方在南京碰头,四届一中全会如期召开,最后当然是胡系大获全胜,林森当选国府主席,孙科当了行政院院长,张继任立法院院长,伍朝枢任司法院院长,戴季陶任考试院院长,于右任任监察院院长,不消说,胡系占了半壁江山,控制了要害部门。当然,陈济棠和李宗仁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虽然广州政府取消,但设立了“西南执行会”、“西南政务委员会”以及“西南军事分会”三个组织,承认了西南的自治地位,更重要的是,有胡汉民撑门面,想来各方也得给点面子。粤系精诚团结,先是把蒋介石给团结下台了,然后又把自己的人马团结上台了,如今的南京政府就是粤系当家,那同样高喊团结的蒋介石又会怎么团结当权的粤系呢?

蒋介石的团结方式是,断了他的财路。下野回老家的蒋介石,先是授意江浙财团对粤系政府采取不合作姿态,后又指使何应钦带人去向孙科等人索逼军饷,再是财政部官员集体辞职,这三招一出,孙科立即被打得晕头转向,粤系政府瞬间陷入财政困境,一个月之间赤字1600多万。平常时节碰上这事也罢了,最多跟财团大佬们磨去,但这是非常时期!日本人拿下了东北,当然还要有一堆琐碎的善后问题要处理,但是一堆人盯着东北,不是很麻烦吗?好办,在别的要紧地方打上一枪,创造一个新的焦点,然后再慢慢来消化东北——而正好日本海军见到陆军立了那么大功,也想表现表现,于是,日本军舰就在长江水域开始表演了。孙科倒是也想表现自己的抵抗意志,但是手里头军队和财政都被蒋介石掐死了,拿啥去抵抗?这活当然干不下去,孙科这个行政院院长刚当了没满十天,就实在难以为继,在10月9日,跑到上海搬救兵去了,要求大佬们看在国父面上,回来主持大局。

所谓大佬,也无非是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三个。蒋介石当然在偷着乐。蒋介石要复出,考虑值此非常之际,以他一人之力,不免独木难支,得找个盟友,胡汉民跟他闹僵了,而汪精卫倒是有机会,于是,蒋介石决心改弦更张,联汪排胡。汪精卫当然早想复出了,在和谈上明着暗着媚眼抛了无数,还正想蒋介石怎么这么不解风情呢,如今一看,蒋介石到底是蒋介石,识时务,明事理,早该找我来嘛。蒋汪二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之后,就筹划着恢复当年汪精卫主政、蒋介石主军的旧局面了,而恰好孙科也是干不下去,提交了辞呈。于是,1月28日,一切就绪,南京政府完成改组,蒋汪同时复出,而粤系人士在干了一个多月之后,尝尽了酸甜苦辣,也无意纠缠了。

如果说宁粤和谈的主题是共赴国难,那么围绕四大展开的主题就叫精诚团结,各大佬也着实给我们表演了一下何为团结。团结这半天之后,日本人终究不免于蒋汪复出当日在上海开了枪,国难呢,却更显深重了。

踏实

原本蒋介石二次下野之后,李宗仁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再玩他一票的,继特别委员会之后又憋着要搞个特种委员会,总之,是跟特委会杠上了,但是八字还没一撇,蒋介石就急匆匆杀回来了。紧接着日本海军就在上海挑起了战火,蒋光鼐和蔡廷锴所率的十九路军(就是陈铭枢的旧部)奋勇抵抗,蒋介石一度也令张治中率部增援,中国军队打得英勇顽强,甚至逼迫日军四易主帅,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当然,此战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日军挑事的根本目的是转移视线,当伪满洲国于1932年3月1日成立两天后日军见好就收,宣布停战,而老蒋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与之纠缠,最后在5月份签了个停战协定,双方暂且罢兵言和。在国民党各派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当口,东北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从民国版图上消失了,然后权当没这回事好了。李宗仁一看局势至此,也别穷折腾了,踏踏实实的,自扫门前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