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54

第54章 新桂系篇(18)

改组派这帮人一味只想把水搅浑,压根就不问成败,俞作柏和李明瑞二人沾上了这些货,听了这些馊主意,也是活该倒霉了。俞作柏和李明瑞倒了霉,广西群龙无首,乃再度陷入混乱,老蒋新命的广西省主席吕焕炎显然控制不了大局,引粤军入桂更是捅了马蜂窝,于是,新桂系旧属得以喊出李宗仁复出的口号,于是,在香港和西贡都待不下去了的李宗仁否极泰来,居然拿到了收拾旧山河的机会。李宗仁回归是大势所趋,改组派这帮汪系政客虽然还念着当年互相较劲的旧怨,但老蒋这个共同敌人摆在眼前,也不容他们继续缠斗,所以,改组派决定摈除旧怨,要跟李宗仁等人重归于好,共谋抗蒋了。11月,唐生智牵线搭桥——不要奇怪,唐生智跟俞作柏一样,复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此时跟改组派打得火热,又恢复了往日反蒋急先锋的面目,汪精卫跟黄绍竑在香港会面,所谈内容,也无非就是些所谓护党救国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反蒋。新桂系和汪系从特委会开始较劲,及至张黄广州事变闹到水火不容,如今这对仇敌却变得如胶似漆,卿卿我我,此间玄机,也无非证明了所谓“政治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样的套话了。

当然,李宗仁虽然复出,但家底都折腾干净了,广西内部也一时之间难复旧观,即便有张发奎的加入,但也是杯水车薪,改组派虽能折腾,但毕竟也只会折腾,一没兵二没枪,算来算去只有一张嘴,出的还尽是馊主意,要靠这种等级的帮手来对抗如日中天的蒋介石,实在是以卵击石。事实上,别说是蒋介石,光是广东的陈济棠和湖南的何键,就够落架凤凰不如鸡的李宗仁受得了,复出后的新桂系第一个目标就是广东,其目的自然也就是摆脱右翼的威胁——当然,不管是汪精卫还是张发奎,都早将广东视为囊中之物了。

刚开始还是马马虎虎,陈济棠和陈铭枢以保存实力避敌锋芒,率部退出广西,并集中重心在西江下游,而后老蒋见局势不利,令何应钦入穗助阵,并派出数师入粤作战,而后局势立显逆转。攻粤的主力是张发奎,此公是员猛将,但猛则猛矣,却失之计较,一味逞勇斗狠,还不愿让新桂系帮忙——当然主要应该是考虑不让桂系染指广东,最后自然不用说,孤军深入的张发奎被粤军反击得手,伤亡逾半,李宗仁见此,也只好整顿部队意欲退往梧州,要命的是,梧州还被粤军蔡廷锴部先行占领,此次攻粤的窘境也是可想而知了。前线局势不利,后面也不太平,被李宗仁复出搅黄了权位的吕焕炎就不爽,在玉林通电赴任,并策动黄权、蒙志二师长倒戈,好在李宗仁当机立断,将二人革职,这才免去了后院起火之忧,并随即令张发奎和黄绍竑各率一部镇压吕焕炎叛部。结局自然没得讲,选错了地方,又没能如愿策反的吕焕炎一败再败,最后逃到了广州。张发奎和黄绍竑这去镇压吕焕炎,难免就耽误了战机,导致前一段还数胜粤军的白崇禧孤立无援,吃了鳖,最后相持于贵县。

新桂系光跟粤军交战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复出的李宗仁可不只有粤军这一个对手,西面的龙云、南面的何键都虎视眈眈,龙云倒还在酝酿,而何键则干脆已经举兵入境,直逼桂林了,眼看着李宗仁这次复出坚持不了多久又要完蛋,总算运气来了,原因是,如今民国唯一能跟老蒋扳腕子的阎锡山终于发话了。

死中难求活

改组派这帮唯恐天下不乱就爱把水搅浑的搅屎棍们跟这搅和半天,却发现民国的天还是蒋介石的天,他们压根就没一丁点的机会给翻过来。瞧瞧改组派煽动的这些人:冯玉祥最早被逼上梁山,结果亲信爱将韩复榘和石友三相继反水,下野之后跑去阎锡山那边搬救兵,结果,人都被扣住了,还说啥别的?然后是俞作柏和李明瑞,硬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出头充大个,反蒋的大旗那么好扛吗?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结果没等老蒋亲自出手,光就广东的一个陈济棠就把他们收拾了。接下来是新桂系,新桂系倒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倒也不能说什么,但是粤桂之战的狼狈也是不用说的,如今甚至还有被粤湘滇三面包围之势,实在是搞不动了。最后行动的是唐生智和石友三——别奇怪,石友三跟他的老主子冯玉祥比那就是青出于蓝,累计倒戈13次,人称倒戈将军,叛冯投蒋,然后再叛蒋投汪,实在是无足为怪,然而这两人的下场是啥呢?没有任何悬念,石友三又倒戈了,在老蒋恩威并施之下,本来还信誓旦旦要护党救国反蒋到底的石友三半道撤板,结果唐生智直接跌了个狗吃屎,被蒋介石抓住一顿海扁,好不容易复出一把,还没满半年呢,又只能去海外流亡了。改组派折腾这么大半天,啥都没折腾出来,反而被老蒋轻松地各个击破。要命的是,老蒋压根还没发力,情况明摆着,光靠改组派这帮只会喊口号的政客,跟老蒋对抗那是蚍蜉撼树,所以,民国的反蒋大旗,改组派是扛不动的,所谓能者居之,如今有这个能耐的只剩下了阎锡山。

阎锡山是个政治投机的高手,他高就高在从不轻易出手,但要出手,就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跟雷声大雨点小的汪精卫比,实在是靠谱了太多太多。不过,阎锡山此次出手,倒也不是因为有了必胜的把握,毕竟蒋介石如今正在势头上,反蒋派虽看着人多势众,但多是些虾兵蟹将,不堪一战,把握是没有的,但是如今的形势是,甭管有没有把握,扛起反蒋大旗都是势在必然——明摆着的,老蒋接连收拾了新桂系和冯玉祥,下一个不就是他阎锡山了?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阎锡山的定力,都火烧眉毛了,阎锡山依然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直等到一众龙套哼哈完毕,才踏着四方步慢慢悠悠出来亮相,但是刚一亮相就是满堂彩——为什么?因为阎锡山是角儿,角儿就有角儿的排场,就有角儿的字号,就得跟龙套不一样。阎锡山憋半天是为什么?就为了等这一声彩,这声彩一出,不消说,他就成了乱乱哄哄的反蒋同盟的当然领袖了,明摆着的,那些以为自己是角儿的龙套都已经通过荒腔走板的唱调露了馅了。

1930年1月22日,阎锡山选准了良辰吉日,在就任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的仪式上,炮轰蒋介石,表示要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言下之意,就是蒋介石一味排斥异己,造成了民国如今的分崩局面,然后,阎锡山提出了所谓“和平统一”、“党人治党”、“国人治国”等口号,正式跟老蒋宣战。阎锡山讲话水平当然不用讲,既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又送了汪精卫一颗甜枣——党人治党,可不就是说汪精卫治党呗?于是乎,一众反蒋派看阎锡山讲话够意思,纷纷表示拥戴,这里头,当然也少不了李宗仁。

李宗仁复出以来在蒋系的穷追猛打之下就快要一泻千里了,这当口阎锡山发话,将老蒋的视线转移,对他来讲当然是雪中送炭。李宗仁赶紧顺杆往上爬,借着阎锡山发话的东风,在2月21日与一众部将发表反蒋通电,还说要推举阎锡山当盟主,马屁拍得肉麻无比,什么百川先生,公忠谋国,普海风从,定止战争,匪伊不任,将阎锡山吹得比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还高。阎锡山一看李宗仁送了这么多顶高帽,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一时当然是得意非凡,赶紧派人去跟李宗仁接洽,而李宗仁也派人去太原跟阎锡山商讨反蒋大计,互通有无之后,反蒋同盟已经是箭在弦上。

正被阎锡山扣着的冯玉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和解呗。其实,阎锡山能下定决心反蒋,还有冯玉祥的老大一份功劳呢。此公虽被软禁,但却暗自授意部下跟老蒋套近乎,放出要联蒋攻阎的风声——看不懂了?这叫欲擒故纵。冯玉祥放出这个风声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逼迫阎锡山跟他合作,这手虚虚实实的手段玩得倒也着实漂亮。而阎锡山也知道老蒋放不过他,但一时又比较犹豫,经过冯玉祥这么一手精彩绝伦的交换,阎锡山这是彻底被逼上梁山了。3月15日,由西北军鹿仲麟领衔,二、三、四三个集团军高级军官57人,联名发表通电,历数蒋氏之恶,然后提出要推举阎锡山当海陆空总司令。4月1日,阎锡山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大骂老蒋一顿之后,宣布要顺应民意,以拯救万民为己任,就任海陆空三军总司令。然后总司令就位之后,又搞了仨副司令——冯玉祥和李宗仁,只有两个啊,还有谁?这人是自从老爹死了之后就大门一关万事不管的张学良。其实阎锡山他们根本没跟张学良谈拢,或者说还根本就没谈,之所以把他拉到一伙来,无非就是念个人多力量大的硬道理,只是张学良稳居关外,进退自如,凭什么要来蹚这浑水?当然,要张学良入伙也不是不可以,你得出得起价钱,问题是,反蒋联盟这是被老蒋逼到了绝境上才成立起来的,自顾尚且不暇,哪有那闲钱去跟张学良社交去呢?所以说呢,张学良基本是不靠谱的,能让他保持中立就已经不错了,要想拉他上这条贼船,死了这份心吧。

反蒋同盟当然是为了干架才成立的,战略部署是,桂军出湖南北上,而西北军沿平汉路南下,合取武汉,而后西北军一部沿陇海路东进,与津浦线上的阎锡山部形成呼应,而后三路合围,直逼南京。既然反蒋派都发了话,老蒋当然不再废话,直接下令讨伐叛逆,于是中原大战开幕。乍看起来,老蒋以一敌众,形势端得不利,但是细细分析却又不然:这反蒋同盟中真的战力勇悍的其实也不过是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实力保存最为完整,但是晋绥军在民国混了那么多年,几乎就很少拉出来单练,是骡子是马还真说不清,而且回过头来说,为啥晋绥军实力保存那么完整?还不是因为阎锡山惯使伎俩,但却无莽勇之气?至于新桂系,连广西在不在锅里还说不准呢,还有啥余力去打通湘鄂的战线?

先说新桂系,新桂系此刻依然面临着三方合围的威胁,出路无非两条,一条是先稳定后方,然后再图进取,另一条是放弃广西,兵行险招,直接冲击武汉,如能顺利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那就大功告成。李宗仁有天下之志,当然不愿在广西窝着,持有第二种意见,而同样志不在桂的白崇禧和张发奎也同样持有此议,唯一有所抵触的就是将广西当成命根子的黄绍竑,但是少数服从多数,也没法子。刚开始新桂系还比较顺利,原因是湖南的何键不愿玩命,何键的处境其实很微妙,自从老主子唐生智那啥之后,就四六不靠,眼下中原大战战火炽烈,他也一时看不清风向,看不清风向的情况下,当然是保存实力为先,等差不多意思了,再行发力不迟。于是,何键便保存实力去了,然后新桂系就得以长驱直进,一路兵不血刃,连克数城,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新桂系此次军事行动,本就是个死中求活的路数,所谓死,指的是老巢广西三面是敌,后方不稳,而要活,则必须借势一鼓而下武汉。当然,必须有西北军的支持,然而,只要出一点岔子,或是己方进展不力,或是后方黄绍竑增援不力,或是前方冯玉祥呼应不力,死中也就难以求活了。新桂系面临的依然是个难解的死局,要想脱困,只能菩萨保佑了。

自作孽不可活

所谓中原大战,主战场当然是在中原,老蒋自然也是集中兵力对付冯阎二部,然而,新桂系在此战虽居于次要地位,但如果让其照着这个架势轻轻松松就直取武汉,那老蒋也是难以忍受的,因此,老蒋也少不得要看觑一下两湖战事。当然,蒋介石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何键这小子隔岸观火,想保存实力,不愿玩命——怎么办呢?当然得给何键一点念想了,于是老蒋迅即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湖南,又令广东二陈迅速出兵湖南,堵截桂军后路,再令朱绍良部由吴淞口溯江西进,前往湖南助战,续令鲁涤平率部封锁湘赣边境,如此这般之后,老蒋又给了何键一大彩头,说湖南各部均归他节制。何键一看老蒋都做到这份上了,又是派兵又是给权,要是再不顺着台阶往下走,岂不是要彻底开罪了老蒋?于是,何键一改之前散淡模样,决心动真格的了。

所以新桂系就要因为何键出手而前进受阻了?当然没那么简单,湘军将士说实在的本就不想打仗,何键一开始奉行撤字诀,倒也颇得军心,结果半道何键来个一百八十度大拐弯,说我们不撤了,要干仗了,散漫已久的湘军真能立刻变得悍勇能战?想想都不可能嘛,更何况对手还是在北伐中出尽风头的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加之如今连克数城,又是气势正旺。结果准备玩命的何键最终还是不能抵挡新桂系的攻势,6月2日何键宣布要玩命,6月7日新桂系就占领了长沙,8日新桂系乘胜追击又攻取了岳阳,而到10日,蒋系部队已经全线退往贺胜桥以北,而新桂系则已厉兵秣马,准备进入湖北了。

但是好消息到此为止,接下来都是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冯玉祥攻取许昌之后,并未如约南下,与新桂系合围武汉,而是直接沿陇海路东进,要去争夺徐州了。冯玉祥这么做,无非出于如下几点考虑:其一,新桂系如今已是残兵败将,战力已非昔比,如果照计划合攻武汉,少不得冯玉祥要多出力,但是到时候封疆裂土,武汉肯定还得是李宗仁的,冯玉祥觉得出大力拿小利,着实不上算;其二,中原大战的战略重心主要在陇海线和津浦线上,与其分心他顾,不如集中兵力跟此间的老蒋主力决战,而至于武汉,新桂系能取则取,不能取也无妨,无碍大局;其三,冯玉祥定下的计策是先蒋后阎,蒋介石固然是敌,但屡次给他难堪的阎锡山更是可恶,集中兵力在陇海线的好处是,拿下了蒋介石之后,还可就地监视阎锡山,到时候顺手一块儿办了,岂不美哉?冯玉祥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但是,这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冯玉祥在陇海线孤注一掷,其实力之于老蒋并非有何优势,无非是希冀阎锡山能在津浦线上跟他形成夹击之势,但问题是,阎锡山真的靠得住吗?如果阎锡山靠不住,又没有抢先占据武汉,西北军一旦陷于陇海线,岂不是前进无门,后退无路,倒霉的话,那就是全线崩盘。

当然,冯玉祥对此战信心满满,认为没问题,但是如此一来,新桂系在两湖就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困境,如果后方再出点问题,岂不是腹背受敌,要被围剿了?第二个坏消息就是后方出问题了。新桂系此战是由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率部北上担任先锋,而黄绍竑则率部作为后应,要求适时跟上,为前方肃清后患,但问题就出在了黄绍竑身上,此公不知怎么搞的,仗打得拖泥带水,李宗仁这边都已经占据了岳阳了,黄绍竑却还慢慢悠悠不知所以,如此一来,就给了粤军断其归路的绝佳机会。蒋光鼐和蔡廷锴所部就趁着这个机会尾追桂军而上,连取衡阳、永兴等地,直接断了新桂系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