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32

第32章 旧桂系篇(4)

程璧光对孙中山所知有限,直到跑到南方才发现,原来孙中山除了有个招牌,啥都没有,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他带着这些舰只跑到南方,难道喝西北风不成?程璧光跟孙中山本就关系平平,暗呼上当之后,自然也需考虑手下人的温饱问题——当然,这就得跟桂系打交道了。程璧光主动跟桂系打交道,自然桂系求之不得,毕竟程璧光这些个军舰也不是摆设,要能跟他搞好关系,势必有益无害。桂系这帮人虽然都是土匪,但好在办事做人都挺仗义,该给钱给钱,该给面子给面子,绝不含糊——比如陈炳焜跟朱庆澜关于20个营的官司就是程璧光说和的,而陈炳焜在程璧光出面之后,也确实作出了让步。桂系待程璧光客客气气,有礼有节,双方处得也不错,当然,程璧光也就没理由找桂系的晦气。

在孙中山唆使两艘军舰炮击观音山之后,程璧光说实话心里头就不痛快——军舰是他带过来的,孙中山招呼都不打一声,冒冒失失地就炮击观音山,还把他这个海军总长放眼里吗?程璧光跑到南方,孙中山除了大元帅当着,牛逼吹着,口号喊着,给程璧光啥实际的没有?程璧光来护法,那是给孙中山面子,孙中山倒好,真把自己当大元帅了,拿着程璧光的家伙什跟人打架去了,孙中山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因此,当程璧光听说此事之后,处理办法是命令军舰“停止炮轰,开回省城”。

海军不支持,那陆军支不支持呢?其实也没什么悬念,新得了20个营警卫军的陈炯明就很反感孙中山的举动,认为其“冒险、轻率”,因此在海军炮击之时,按兵不动,隔岸观火。本来孙中山还派人去活动滇军的,但是滇军能愿意蹚这浑水吗?于是遭到师长方生涛、旅长朱培德、张维新等人的强烈反对,而踯躅不前。至于其他部队,那是桂系的亲信力量了,更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了。于是,孙中山搞的这次所谓政变,其实似是而非,除了那两个不上道的舰长,压根就没人搭理他。

孙中山搞个政变没人支持,看莫荣新没搭理他,就以为莫荣新怕了,自己得便宜了就敢跟桂系开条件了。孙中山开出了五个条件:一、承认军政府为护法各省的最高领导机构;二、承认大元帅有统率军队的全权;三、承认广东督军由广东人选任,必要时大元帅得加以任免;四、被捕民军代表交军政府处理;五、广东外交人员由政府任命。莫荣新此人确实很是高明,以柔克刚,压根就不跟孙中山闹腾,对这五个条件也表示理解,但是前三个表示需请示陆荣廷,后两个改为“需由军政府同意”,虽说实际上说了等于没说,但姿态很好,有礼有节,没有瞎胡闹。事毕之后,还到大元帅府向孙中山问疾道歉,并表示愿意给大元帅卫兵月饷两万元,并尊孙中山之意,派罗诚为广东交涉员,且受军政府任命。

莫荣新事情办到这样,再说人不厚道,那就是自己不厚道了,这事说到根上是孙中山不对——要不也不会没人支持,但是莫荣新息事宁人,主动让步,算是给足了孙中山面子,大家明白道理的,想必也不会再说桂系的不是了。但是还得说孙公脸皮厚,人家都给台阶了,这事也就这么着了呗,结果孙公还开了个发布会,极言自己打得好打得对,最后还称“这次炮击观音山,莫督军既未还击,又能接受条件,军政府有了生路也就不必苛求了”。说半天,合着还是他占理了,如此霸道的逻辑,不服行吗?

莫荣新这么干当然不是认怂,而是以退为进,捞取同情分,进一步孤立孙中山,将柔字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然后,桂系就开始反击了,既然孙中山老炸刺,当然不能听之任之——离了你我们还不活了?在1918年1月,桂系搞了个护法各省联合会议,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取代军政府,当然,此议最终作罢。2月,由岑春煊挑头,策动国民党政学系的议员如杨永泰等人,再联合吴景濂、诸辅成等人,倡议改组军政府,核心问题就是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这回重量级的来了,居然程璧光也同意此议。最终的结果,2月26日龙灯会,程璧光在广州海珠码头遇刺。程璧光被刺一直是近代史上的谜案,做得极为干净,至今没有证据表明何人所为——当然,孙中山那边的都说桂系干的,大家思前想后,看看程璧光跟桂系的交往史,桂系可能干掉他吗?这漏洞百出的说法,还真能写到历史里去。当然,没有证据,谁也脱不了干系,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到底谁更有动机也有这个能力滴水不漏地干掉程璧光啊?

北方有冯国璋倡言议和,南方有岑春煊居间策划,本来北洋系还在湖南搞了场逆袭,但因为分赃不均,直系众将退出,和议之声再起,于是,护法战争就日渐成为了直系跟桂系的友情交谊会——此事在介绍滇系时已有详述,不再赘言。到了4月,非常国会开了个会,讨论军政府改组问题,结果,桂系议员跟政学系的一合作,60席里占了40多席,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的拥趸们虽然不服,但少数服从多数,决议通过,不久后选出了七总裁。孙中山虽名列其间,但只能负责外交,自然颇是不满,终于5月4日辞职,后于21日离穗。自此,护法运动参与方桂系跟孙中山算是彻底一拍两散,后世评价都说桂系不地道——但是,最先不地道的又是何人呢?

粤桂战争

媳妇熬成婆

孙中山在广东护法,本来阵势撑得很足,自称非常大元帅——虽然两个副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都没上任受职,但是,政坛终究是靠实力说话的,两手空空,只凭两声口号就想指东画西,也是不现实的。孙中山向以领袖自居,但是他这个领袖,除了那帮摁指印唱忠词的信徒们认他,没人拿他当根葱。史书上描述这段时间的孙公,直到最后才认清了西南军阀的真面目,认识到其跟北洋军阀一丘之貉的道理,被挤走之后还颇是激愤。

其实,政坛就是这么回事,孙公的骂骂咧咧,倒是显得短了名头,这次吃了亏,下次找回来不就成了?大丈夫,打脱牙和血吞,能屈能伸。要说孙公在广东跟桂系较了半天劲,也并非就是一无所获,总算还有个朱庆澜够意思,给了他20个营的兵力,这当口,正由陈炯明带着预备援闽——援是民国黑话,其实就是攻的意思,中国人好面子,连侵犯别人都起个雅名。自打孙中山跟黄兴因为中华革命党摁指印的事儿闹翻了之后,陈炯明手里头这20个营的兵力就是孙公所能利用的唯一一点骨血了,就这还是跟陈炳焜拼了半天老命才争取来的,以后孙公要想在桂系身上找回场子,希望全寄托在这20个营身上了。

陈炯明是老牌革命党,在反清那阵,呕心沥血,可是没少操劳,就说著名的黄花岗起义,陈炯明当时是敢死队第四队队长,可见其血性。武昌起义后,广东作为革命党老巢,当仁不让,自然是要做个表率,而陈炯明作为资深党人,自也不在话下——组织东江起义,攻打惠州,因功被举为广东副都督,后升为都督。后来孙中山跟袁世凯因刺宋案闹翻,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陈炯明在广东也宣布讨袁,但因为袁世凯亲信龙济光的压迫,最终不了了之,流亡南洋。一直到此时,陈炯明跟孙中山都还算和谐,基本孙中山怎么说,陈炯明就怎么做,但是问题马上来了,二次革命后,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而入党条件居然是要宣誓效忠于他,这陈炯明能乐意吗?

陈炯明这个革命党人绝对货真价实,为了推翻清朝,上刀山下火海,何曾皱过眉头?他所追求的?不就是民主共和的理想吗?陈炯明当然不会入党,男儿膝下有黄金,革命党人岂能奴颜婢膝,做人奴才?孙中山一直以民主斗士、革命领袖自居,原本大家伙也都挺服他,觉得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历经艰辛,屡踣屡起,确实不容易,但是,如今这个民主斗士居然要让人宣誓效忠,这不是打那帮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的脸吗?孙中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大概此时陈炯明才有了新认识,于是,原本亲密无间的战友开始有些貌合神离。

此次护法,孙中山对滇、桂两系不服从自己不满,居然两次炮击观音山,这就更让陈炯明觉得这位领袖粗率鲁莽,性情偏激,难成大事。因此,在孙中山发动政变之时,陈炯明居然选择隔岸观火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好在陈炯明不久就离开广州,带着他新得的20个营援闽去了。当时福建都督是李厚基,皖系成员,但是这个皖系得打引号,李厚基不是安徽人,他是江苏人,而他之所以成为皖系,就是袁世凯死后要找个新靠山——眼下中央谁最火呢?所以说,李厚基跟皖系老大段祺瑞,实际就是相互利用,没有感情基础,李厚基要在中央找个靠山,而段祺瑞呢,要在南方搞块地盘,于是一拍即合。既是如此,李厚基对皖系的忠诚度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说不好哪天皖系倒霉了,他李厚基就要玩个落井下石——当然,眼下李厚基还是皖系,而护法运动呢,对象就是皖系,政治投机这种事,哪有便宜全占的道理?李厚基还是想着怎么对付广东方面的进攻吧。

1918年1月初陈炯明带着部队跑到粤东援闽,当然也不是很顺利,遇到了些阻滞,然后就在闽粤边境刹住了车,不动劲了。孙中山之所以让陈炯明援闽,自然是希望他能搞些地盘,发展部队,有了地再有了兵,他老孙也不用在广东受桂系这帮土匪的气了。于是,孙中山越是觉得广东的空气不利于他,就越是希望陈炯明能赶紧打出一片天来,看到陈炯明居然在潮汕一带踯躅不前,当然有些心急,一个劲地催陈炯明进兵。打仗这个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把诸事料理停当,贸然进兵只能把手里头这点有限的本钱全赔光,陈炯明这个前线指挥者当然比孙中山更了解实际情况,因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直拖了6个月,陈炯明认为时机成熟,才于6月全力进攻闽西。

陈炯明于6月出兵之后,诸事顺遂,李厚基也抵敌不住,在11月初,陈炯明就取得了闽西南汀州、漳州、龙岩等地盘,算是站稳了脚跟。不久后,因为直皖矛盾一触即发,皖系高层不希望南方闹腾,授意李厚基跟陈炯明停战,此战方罢。陈炯明在闽西南步步为营,逐渐坐大,军队由原先的20个营发展到了两万多人的两个军,陈炯明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而许崇智则任第二军军长,总参谋长为邓铿,粤军算是初见雏形。

陈炳焜当年死活不让陈炯明接手这20个营,怕的就是以后坐大,成为桂系心腹之患,眼下桂系的担忧成了现实,孙中山媳妇熬成婆,终于有了军队,桂系的大麻烦就要来了。其实,桂系为了限制孙中山的兵权,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当年护法的时候,孙公之所以看桂系不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桂系对他扩充军事武装老是横加掣肘。孙中山派去征兵的,基本都被莫荣廷当土匪给杀了,跟着孙中山到广东护法的滇军司令张开儒也被莫荣廷设计诱骗,扣住了,但是孙中山能在民国混到这个地步,靠的就是命硬,桂系千防万防,最终还是没法了。

僧多粥少

孙中山革命到现在,说实在的,也怪不容易的,反清、反袁直到反段,那真是赤手空拳干革命,个中甘苦,难以言喻。孙中山混了这么多年,除了混出了个名头,啥成就都没有,究其原因,无非是孙公没有自己的军队地盘,啥事都得靠别人,那能有谱吗?你能指着滇系、桂系这样的主儿帮你卖命吗?其实,这个道理孙中山不是不知道,但是革命党本身就不是个坚强有力的组织,反清时期基本就是各干各的,民国以后也未见改善——这也是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后组建中华革命党,要党众宣誓效忠的重要原因。孙中山民主共和喊了这么多年,最后免不了还要走上个人集权的老路,就因为孙中山总算明白了政治是个什么玩意儿,没有个人权威,做什么事情能成?民主共和当个口号喊当然可以,但真要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鼎定河山,不还得靠实权吗?

孙公在护法运动时,搞了个军政府,开了个非常国会,末了,非常国会把他这个非常大元帅给废黜了——完全符合法统程序,孙公不还破口大骂人家不是东西吗?难不成支持孙公的非常国会才叫国会,不支持的就不叫国会?至于段祺瑞,后来搞了个安福国会,亲一色皖系爪牙,有人说段祺瑞破坏民主,不是东西,段祺瑞这叫能耐。孙公倒是也想搞一个,没这实力不是?

孙公的政治路线后来概括为军政、训政以及宪政,说白了,就是军治、党治,然后法治。都军治、党治了还怎么法治?当年老蒋在台湾搞训政,怎么整那些所谓民主人士的?李敖不就骂了两句吗?还被逮了好几次。孙公一心所想的,说穿了,不就是希望他所领导的政治集团成为民国合法政府吗?至于成为政府之后怎么办,孙公不是说要训政吗?中国老百姓是我们的帝民,但是文化水平低,缺乏政治自决能力,我们国民党要做保姆,训导这些帝民——很耳熟是吗?用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的话讲,“什么护法,什么统一,都是一班没有饭吃的无聊政客在那里造谣生事,和人民生活,政治理想都无关系,不过是各派的政客拥着各派的军人争权夺利,好像狗争骨头一般了”。听听,这话说得多实在。

陈炯明就对孙公这个训政的理念很是想不通,既然都说要民主共和,怎么还不相信民众的政治自决能力呢?革命党都见天帮老百姓代劳了,不给老百姓机会,啥时候老百姓能培养出政治自决能力啊?孙公说这就叫民主。我们不是说不能训政,但问题是保姆都当上瘾了,还愿意把权力给帝民吗?训政真要训出了滋味,不就一直训下去了?陈炯明老实说在政坛也混了有些年头了,政客的鬼蜮伎俩、花花肠子,他又不是没见过,想要用训政这样的理由来打发他?当他是帝民啊!

自打陈炯明在闽西南站稳脚跟之后,孙公就隔三差五派人来催他——当然是让他去攻打盘踞广东的桂系,好歹让革命党先有块地盘再说。陈炯明可能也对自己的实力缺乏信心,对出兵广东一事初时态度并不是很积极。不过,有不积极的就有积极的,除了孙中山对这事很积极之外,桂系也很积极——当然桂系不是对粤军入粤积极,而是对出兵援闽,顺道解决粤军积极。1920年7月,在护法战争中就磕磕碰碰的直、皖两系终于一时不忍,矛盾彻底爆发,要交战了,而在护法战争中跟直系眉来眼去的桂系,也就受命去攻打皖系地盘福建——当然,对于抢地盘这种事,桂系是热衷的,而李厚基倒霉催的,政治投机看来面临破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