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3162100000069

第69章 北伐战争(29)

奉系原本是民国舞台上颇为活跃的一股势力,而在二期北伐之时,奉系更是成为了整个民国聚焦的中心,但是自从老主子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之后,奉系便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而等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奉系这个称谓也不复存在——伴随着的,同时也是奉系在民国影响力的急速下降。想当年,张作霖随便说句话,民国要人都得竖起耳朵仔细琢磨,生怕会错意,而如今,张学良却一度在民国说不上话,不过,这样惨淡的日子快结束了,因为机会来了。

北伐之后,民国最大的赢家当然是老蒋,但是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同样也大得其利,而原本强势的奉系却失去了在关内所有的势力,只有退居关外重新接受一方诸侯的地位,而中原大战则将这种微妙的战略平衡破坏了。如今的情况是,老蒋虽然在与三方的对战中略占上风,但是却难以立即将异己势力斩落马下,而反蒋同盟虽然不利,但仍可勉力支持,因此,此时的决定性人物变成了局外的张学良,他倒向哪方,哪方便有获胜的成算。

因此,在北伐之后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之后,张学良终于又找到机会在关内恢复荣光了,即便他没有在关内的雄心,历史也在将他推向前台。两方当然现在都把张学良看成了香饽饽,在奉天府内,每天都有各方代表前来联络,而张学良的应酬也是前所未有的多,见天有人以打麻将为名给他送钱,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在民国有头有脸的社会名流。同样是送钱,有人出手就阔绰,比如蒋介石,有人就寒酸,比如阎锡山。当然,张学良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钱虽然是铺路砖,但毕竟还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小张想捞钱,他大可不必马上表态,反正他态度越暧昧,送钱的人就越积极。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那么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是权,恢复老奉系在关内的势力,这才是张学良想要的。

因此,张学良表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并不是很多演义里所讲的钱,而是张学良能获得的关内的实地。老蒋能给的当然很多,整个北方几乎都不是他的地盘,因此,老蒋满可以将这些地盘当成礼物打包奉送。而反蒋同盟呢?阎锡山愿意将他在华北的地盘分给张学良?谁靠谱,谁不靠谱,似乎已经不需要再多分析了。况且,老蒋以中央之名发号施令,名正而言顺,而阎锡山虽然最近也成立了个四九小朝廷,但估计除了有数几个人,没人把这东西当回事,因此,老蒋如果要给好处,那基本就是合理合法的,不再需要去争取个争议地区的仲裁权。因此,老蒋能给地盘,而且能合法地给地盘,这一点是反蒋同盟比不了的,仅从这一点来看,小张选择老蒋也是顺理成章。而从江湖地位的考虑来说,跟老蒋合作成功,自己就成了民国的二号人物,而如果跟反蒋同盟合作,谁知道自己能排上什么座次?有名有利,还得讲个情字,老蒋在前期和小张不是白套近乎的,基本上有好处,老蒋就总能想到他小张。而阎锡山等人呢?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时候才想到他小张来,明摆着把他当工具啊。因此,论名论利再论情,小张向老蒋伸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毕竟,这个简单的判断,只要不是脑残,都能正确地给出,小张虽然算不得绝顶聪明,但毕竟也不傻。

张学良这张牌是老蒋关键时候打出的胜负手,对于反蒋同盟来说,这是张致命的底牌,老蒋苦心经营的与小张的关系终于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效用,中原大战在小张和他的关外东北军强势介入之后终于要走向终点了。

尘埃落定

早在阎锡山吵吵着要反蒋的时候,张学良就已经被列入了他的盟友名单,只不过如冯玉祥和李宗仁之类的盟友都是欣然领命,而张学良则是不言不语,让人摸不透。要说张学良其实也不见得就是多高明,因为是个人就知道在这种时刻最重要的就是沉住气,张学良尽管也有年少轻狂,但是毕竟也算经历了一些大的变故,积累了一些政治经验。

自奉系没落,退回关外之后,很长时间奉系老大都没有这样的风光了,奉系最近一次上报纸头条还是张学良清君侧那回——但那毕竟是家务事,想当年奉系风光那阵,那是天天有头条啊,但自从老张死后,除了些娱乐记者不时挖些于凤至和赵一荻的猛料,哪有正经人士愿意多看奉系一眼?那段时日,整天吸引报纸眼球的都是北伐中的胜利者,哪怕开个没啥价值的裁兵会议都会被报纸念叨一阵,什么冯玉祥席间出丑啊,什么蒋介石密会私通啊,什么李宗仁没精打采啊,什么阎锡山游山玩水啊,人火了,报纸就会来关注你的一言一行。此后不管是蒋桂、蒋冯还是中原大战早期,出风头的也还都是那几位,直到如今,蒋系和反蒋同盟同时将大把的交际费送到张学良的麻将桌上,报纸才赫然发现,原来一直闷不作声的张学良才是绝对主角啊。

张学良将架子摆足,收足了双方好处费,吊足了各家胃口之后,终于要发表意见了,当然,这个意见出来后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果不其然,当张学良声明会帮助老蒋之后,反蒋同盟犹如闻听晴天霹雳,阎锡山顿时明白大势已去。张学良的决定当然直接决定了中原大战的结局,本来就是处于下风的反蒋同盟此刻彻底丧失了翻盘的希望,本来阎锡山就已经在战略性退却,还玩了一把最后的疯狂,当了一次政府主席,现在直接可以把枪放下了。

仍然在顽抗的是冯玉祥,在阎锡山撂挑子、桂系败走广西的情势下,只有冯玉祥依然不离不弃,独自在陇海线上做着最后的挣扎。但所谓挣扎,也不过只是挣扎而已,独自一人孤军奋斗,终究难以挽回颓势。张学良在9月18日通电拥蒋,并率12万大军进兵关内,而阎锡山则表示愿意退避三舍,于是,东北军未遇恶战并轻松夺取华北,可怜的冯玉祥虽仍然死战不退,但无奈已入十面埋伏,军心动摇,终于力战不支,中原大战至此落下大幕。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冯玉祥是中原大战中损失最惨痛的,他的部队大部分被蒋介石和张学良收编,再加上之前和战斗中投降的部将,西北军彻底土崩瓦解。西北军是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自老冯在直奉二战倒戈一击宣布单干开始,西北军就一直是民国政治舞台上最显眼的角色,冯玉祥也从直系一员骁将转变成了民国一方诸侯,在其鼎盛时期,俨然是民国二号人物。但是冯玉祥的巅峰来得快,去得也快,自韩复榘叛冯附蒋之后,西北军就失去了作为一个整体的魂魄,此次中原大战告罄,西北军终于全面崩盘,不复当日荣光,作为西北军的老大,个中甘苦,只有老冯才能体味。

冯玉祥这个人很复杂,可以说他便是民国旧军阀的一面镜子,虽然他治军严谨,布衣素食,与军阀之风迥异,但其权术谋略却是典型的军阀风格。他没有任何原则,也没有战略眼光,他的行为取向只在于眼前利益,他比任何人都看中现期收益,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但最终他的失败同样也是其短视所致。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冯玉祥依靠他的现实主义做派达到了顶峰,却同样因为过于现实主义,而丧失了太多的战略机遇。

西北军的崩溃对于老蒋而言是最大的胜利,这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终于不再构成威胁,对于老蒋而言,这是他称霸道路上的巨大成功。但是,中原大战也仅仅只是让作为整体的西北军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已,在此战中将算盘划拉半天,拼命考虑如何留住底力的阎锡山并没有垮,他仅仅是战略蛰伏;而看似奄奄一息的桂系虽然狼狈,但在广西地面依然不容撼动,虽然再难全盛,终究一息尚存。反蒋势力虽然遭遇重创,再也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但是这股势力从未消亡,双方的对抗也从对峙变成了骚扰。

退回广西的桂系面临着权力中枢的重组,由于黄绍竑未能按原定计划攻取衡阳,导致北上的桂系成为孤军,并最终不得不放弃已得地盘,可以说,黄绍竑在桂系已经丧失了威信,桂系众将官对他的怨声也时有听闻,最终本就对战争丧失了兴趣的黄绍竑宣布退出桂系,并在以后成了南京政府的文职。黄绍竑是新桂系的草创人员,一度也是桂系的核心人物,但是两湖战事的失利总要找个人承担责任,很不幸的是,黄绍竑成了这个人。对于桂系而言,先前的荣光已经成了明日黄花,李宗仁也深刻认识到没有实力终究难以争衡天下,桂系的失利归根结底是比拼内力的失利。因此,如何巩固广西,脚踏实地谋发展成了桂系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对于一个派系而言,不断调整重心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

而要为中原大战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的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后又是如何收场呢?比起把棺材本赔了个干净的冯玉祥,阎锡山的处境要好得多,尽管就此留下了软蛋之名,但至少老阎还有机会东山再起。阎锡山虽非战阵之才,也确非枭雄之属,然而他却能实实在在当个土财主,他干不动别人,别人也休想占他的便宜。因此尽管阎锡山在失败后逃到大连充作寓公,但山西大权仍然在他的遥控之中,一方面,他安排亲信徐永昌、杨爱源为他留住晋绥军的火种,以免如西北军一样被拆散打烂,而同时,他用金钱开道,巩固了与山西权势人物的交情。因此,尽管他人不在山西,但是山西依然还是他的,既然他在战斗中期就已经预留退路,那么想必他的安排也是万无一失。阎锡山当了山西近20年的土皇帝,他的根基和人脉决定了他终究还能重新当上山西王。

张学良是挣得钵满盆满,除了老蒋拿出的巨额感谢费,他还在反蒋势力陷入低潮之际成了民国的二号人物,俨然又恢复了老奉系的荣光。但是,张学良毕竟非常稚嫩,老蒋之所以能够毫无顾忌地让张学良执掌北方帅印,原因在于他确信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小张,北方地盘太大,又岂是小张所能消化?小张虽然看似名利双收,但内里却危机四伏,除了已经将他当成对手的老蒋,日本人也不能容忍丢失东三省的耻辱,因此,小张风光的背后压力重重,他能否应付自如呢?

中原大战尘埃落定,老蒋的称霸之路也告一段落,通过北伐和撤藩两次大规模的混战,老蒋终于奠定了后北洋时代的首席地位,虽然反蒋势力如百足之虫,但作为一个霸主,他已经名实相副。攘外必先安内,完成党内的洗牌后,老蒋要将工作中心转移了,中共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