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3162100000067

第67章 北伐战争(27)

各就各位之后,由鹿仲麟出面,联名57名反蒋派将领在3月中旬发出讨蒋通电,并拥阎锡山为总司令,并将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列为副总司令。此后在4月,各派头目除了张学良之外,纷纷宣誓就职,分拨已定之后,中原大战就此拉开帷幕。战略部署是桂系李宗仁出桂攻湘,西北军鹿仲麟由陕西出潼关进伐河南,晋系阎锡山兵出河北,进取山东,当然还有石友三携晋系会攻济南——但是石友三为人如此,不提也罢。

话说中原大战一开始,反蒋同盟就颇显出了势如破竹的劲头,桂系在湖南节节胜利,冯阎也在北方风生水起,老蒋的局面一度相当被动。话说如今的广西本已是乱作一团,李宗仁复出后的政绩工程攻粤之战半路下马,不但没有占领广东的片土寸地,反而还让粤军进了广西——虽然粤军也无力再进;而中共此时也凑热闹,在邓小平、张云逸以及李明瑞的鼓捣之下,广东俨然成了中共肆虐的重灾区,因此黄绍竑也只得重操旧业,分力剿共。因此,桂系其实此时相当被动,不单有二陈粤军和何键湘军这样的外部威胁,还面临着声势浩大的中共革命浪潮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能怎么办呢?答案只能是杀出血路,以攻为守。因此,李宗仁觉得困守广西肯定无足大局,不如趁老蒋分心北方,率军长途奔袭,攻取武汉与冯阎二人回师中原,这个提议得到了白崇禧和张发奎的支持,而黄绍竑虽然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但也不好驳回老大的意思。

桂系攻湘到底能效果如何,其实这并不取决于桂系,而是取决于何键的态度,此时何键也很为难,虽说他蒋桂之战中投靠了老蒋,但是此时中原大战激战正酣,而且反蒋同盟气焰嚣张,他也难以断定双方谁输谁赢,既然如此,他就得想个两全之策,既不得罪老蒋,也不结仇桂系。何键这样的地方派当然是哪个豪强都不怎么敢得罪,他也是基本采取墙头草战略,看哪边最近比较牛,就主动倒向哪边,蒋桂之战倒向老蒋一边便是如此,而如今呢,他算是遇到麻烦了,怎么办呢?何键的想法是既然胜负未知,那他就以保存实力为己任,不去触桂系的霉头。

因此,桂系在湖南的顺利完全是何键自保战略的结果,因此在攻湘战役的开端,桂系基本没碰到什么实质性的抵抗。老蒋一看也着急啊,何键丫不积极,湖南就吃紧,因此他一方面在湖南加强兵力,另一方面也在做何键的思想工作,甚至将湖南的守军全都交给他指挥,此时的何键方才有了些战的意思。但无奈前面懈怠太久,部队早已失去战心,而桂系又气势如虹,因此何键的积极并没有能力挽狂澜,在张发奎和白崇禧的指挥下,北伐时期屡建勋业的两支部队见神杀神,没多久就克取长沙,占领岳阳——此时的桂系算是出了口气。

北方的情形虽与南方不尽相同,但进展却如出一辙。老蒋在战事初启便将冯阎当成主要对手,兵力部署也主要针对二人,因此遇到的压力也非桂系可比。不过,冯玉祥的西北军也非浪得虚名,打仗勇猛凶悍是出了名的,再加上老冯对于老蒋有着极大的怨念,因此战意很足,而有了气势,当然总会能取得些不俗的成绩。虽说一开始老蒋还是用老招数策动了几个人反水,但是冯玉祥毕竟久历战阵,迅速稳住阵脚,并集中兵力在平江线和陇海线大败蒋军。

而阎锡山此时也颇有些进取,因为在山东打阻击的是韩复榘,韩复榘我们是知道的,虽说叛冯附蒋,但终究不愿意为了老蒋而跟晋系真刀真枪地拼命。所以说,尽管晋系的战斗力委实有限,在民国也没打过几次漂亮仗,但是在中原大战一开始,还有那么些意思,至少还是比较应景地跟随桂系和冯系奏响了凯歌,没多久便占领了济南,展示了盟主应有的风采。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反蒋联盟一开始还是很有些力量的,老蒋也一度陷入了被动局面,湖南、河南以及山东都失守了,而苏北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但是我们要知道,反蒋联盟其实并不如看上去的那么强大,除了冯玉祥算是在初期遇到了真考验,其余两个派系可都是因为守将怯战而捡了便宜。桂系虽说打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存在极大的隐患——由于黄绍竑迟迟没有能占领衡阳,导致在湖南的桂军颇有孤军深入之意,而此时的粤军则追随着桂系的脚步北上而来,而湖南守军也在收拢部队准备反扑,因此桂系的处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而晋系的阎锡山在作战顺利未遇强敌之时尚能与冯玉祥步调一致,但是如果蒋介石突然向晋系施压呢?阎锡山果然有这个豁出命去跟老蒋搏一把的胆略?阎锡山可从来都不是亡命徒,他遇事喜欢留后路,而这一点正是晋系的最大软肋,因为在战场上拼杀靠的是破釜沉舟的勇力,而不是细致入微的盘算。因此,仅凭现在来断定胜败还为时尚早,中原大战才刚刚起了个头。

历史终将证明中原大战早期反蒋联盟的军事胜利只是表面繁荣,在这个联盟中,并不是所有派系都像冯玉祥一样在战场上有能力有决心,不抛弃不放弃,联盟终究只是个靠不住的玩意,战事拖得越长,隐藏的矛盾就会越发明显。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总是在各国之间游荡,要他们采取和众抑或是连横的战略,但是结局是,巅峰时期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没有能玩过在秦国一家动心思的张仪,合纵输给连横,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合纵之殇

中国历史反复向我们证明,一切政治联盟都是不牢靠的,而这一点在民国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比如当年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以护法为名对抗段祺瑞,又比如一开始尚且鱼水和谐的国共合作,那么为什么在政治上凡涉及合作几乎全都是虎头蛇尾呢?

但凡政治联盟,必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算盘,参加联盟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势必有些人革命意志坚定些,而有些人则完全是起哄凑热闹。大家想,有些人是纯因为一些口角产生了龌龊,这能比被人戴绿帽子的仇恨大?因此,虽然看起来大家伙是因着同一个革命目的走到了一起,但是这些人难保不各怀鬼胎,一开始顺风顺水倒也罢了,一旦联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分赃不均啊,比如战事不利啊等,那么这个联盟还能持久?要知道,这些人可都基本上是喜欢出小力、占大利的主,打仗都恨不得盟友上,分赃又老希望自己多捞点。因此,每当有人发现自己出的力和得的利不成正比,这么这个联盟的战力就会削弱一分。假使那个全民公敌还擅长使个离间计,搞点收买分化之类的动作,那么这个联盟基本上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瓦解,到最后就是分崩离析。

如今三藩共谋讨蒋,组成了一个联盟,并且一开始似乎还是颇有些声势的,比如桂系就收拢了在蒋桂之战残存的那点兵力在湖南呼风唤雨,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则在跟老蒋的硬碰硬中大显身手,最不能打仗的晋绥军也顺利占领济南。但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终究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拉锯的,初期的顺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真正的考验还远未到来。老蒋在经历了初期的狼狈之后,开始逐渐稳住阵脚,尽管丢掉了一些地盘,但是毕竟没有伤筋动骨,而反蒋同盟呢,也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牛气,既然如此,那就到了双方大斗内力的阶段了。

反蒋同盟的重心在北方,因为桂系说实话已经今非昔比,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因此,真正能给老蒋带来威胁的是北方的冯阎二人。老蒋当然也是这个判断,所以他对桂系在两湖的折腾基本是睁一眼闭一眼,他明白,以目前桂系的实力,基本是不太可能掀起什么大的风浪的;但是北方两派不同,西北军的战斗力可是在民国数一数二,而晋系呢,又是在前期唯一一个实力不降反升的派系。冯阎二人,如果说论算计,那阎锡山绝对是甩开冯玉祥几条街,但要说真刀真枪地干仗,阎锡山连给冯玉祥提鞋都不配。因此,北方二强的核心是西北军,只要把西北军弄垮,那基本上中原大战就胜负已明了。

不过,对付强者可不容易,更何况这个强者身边还有个擂鼓助威的角色随时可能登擂。因此,为今之计,当然是尽量简化局面,如果能最后出现一对一单挑的情势,那就再好不过了。虽说反蒋联盟的名义领袖是阎锡山,但实际上阎锡山在此次大战中充其量就是冯玉祥的帮衬,真要说硬扛,还得是冯玉祥上,但是阎锡山这个帮衬虽说战斗力有限,倒也着实恼人,老蒋也不愿意自己跟冯玉祥打得正带劲的时候,阎锡山突然出现。因此,为了要一门心思地跟联盟主力西北军决战,老蒋就必须将阎锡山清理出战场。

阎锡山这个人心思太活了,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来都只爱占便宜,不喜欢真拿自己的家当出去搏富贵,说到底,阎锡山不是一个豁得出去的人,而打仗从来都只是亡命徒的专利。所以,对付阎锡山这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点颜色瞧瞧,他毕竟不像冯玉祥那样不见棺材不落泪,也不如李宗仁那样有拼个干净的豪气。因此,只要给他施加足够的压力,就不怕他不识时务。打仗跟打架一个道理,打架厉害的人并不见得腿脚功夫有多利索,但是这些人必定都是不要命的主,哪个人敢跟别人玩命,那这个人一定是最可怕的,但是敢玩命的人一定都是穷鬼,家财万贯还敢玩命的人几乎不存在——阎锡山这个土财主便是如此。阎锡山不是一个能玩命的人,他从辛亥革命开始就坐了山西老大的位子,做到如今也有十五六年的光景,虽说在前期没什么太光耀的地方,但是苦熬资历熬到今天也总算熬出头了,大家想,这样一个人愿意搭上十五六年的经营去跟老蒋生死相搏吗?一般来讲,一个人越是精明,他就越不可能豪赌,因为豪赌可能一本万利,但也可能血本无归,阎锡山不是这样的赌徒,他只是一个跟风押注捞点小钱的人,要他出头跟庄家对撼,基本是不可能的。阎锡山的这个特点,老蒋再清楚不过,所以老蒋就要好好利用阎锡山的这个致命弱点痛下狠手。

于是,老蒋终于在战役的中期开始主动出招了,而这一招正好击中了反蒋同盟的软肋。反蒋同盟的软肋在哪呢?是在前期被老蒋搞了个半残,因此无法在南方战场给予同盟足够支持的桂系;还是因为韩复榘被老蒋勾引,而后赴晋乞援又被两度扣押之后自信大减的冯玉祥?都不是,反蒋同盟最大的软肋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同盟的盟主——阎锡山。桂系和冯系看起来都是前期与老蒋对战中的失败者,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前期战败的影响,实力也不在顶峰,毫无疑问,他们确实无法发挥出最强战力,但是至少,他们两方求战的意志是最坚定的,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他们都有决心跟老蒋抵抗到底。阎锡山虽然看起来是最强者,但是他恰恰缺乏战斗中最重要的一点——战斗意志。

于是,当老蒋集中优势兵力对晋系开始疯狂地扫荡之后,阎锡山开始发慌了,这个盟主居然想抛弃追随他的各路豪杰,而追求自保了。阎锡山面对老蒋的挑衅,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要在战场上打出威风,叫响他这个盟主的名号,而是赶紧通知自己的部队先别忙着跟老蒋干了——进攻肯定免了,防守也是能守则守,不能守就赶紧开溜,保存实力先。于是,情况便是,阎锡山在津浦线上遇到了老蒋的重点打击之后战意大减,非但没有继续向前挺进,反而连僵持都没有就开始考虑撤退了。本来冯阎二人互为犄角,冯玉祥沿陇海线自河南向徐州进发,而阎锡山则在压力较小的津浦线上呼应冯氏的进攻,但是阎锡山再一次让冯玉祥失望了,他的投机本性最终证明将葬送西北军的努力。

蒋介石选择的策略非常正确,他也死死捏住了这个同盟的七寸,事实上只要让意志并不够坚定的阎锡山心生怯意,那么他就能够瓦解这个所谓的同盟,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阎锡山没有让老蒋失望,他果然如老蒋所料,展现出了一个软蛋的本色,在老冯在前方奋勇拼杀、桂系在南方勉力支撑之时,作为盟主,阎锡山居然因为老蒋强硬的回击而选择了退却,而他的退却最终会将西北军置于火烧焰炙的境地——西北军最强硬,终究也亏了元气。

所谓合纵,其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合作几方并不能始终保证团结一心,共抗强敌,政治同盟通常都禁不起挫折的考验,而这一点在中原大战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冯系的强悍,桂系的努力,这一切都在阎锡山的怯懦中化为泡影,我们不能说阎锡山的选择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即便他选择顽强的回击,也未必就能击败蒋系,以他的性情,在形势未明的局面下选择稳健的措施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四国大战中,阎锡山这个核心人物的姿态无疑改变了战略平衡。表面繁荣终于走向破灭,阎锡山自顾自,这会让他的盟友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冯玉祥即将成为老蒋的靶子,而在南方得不到呼应的桂系也终将因为实力不济而丧失已得的地盘,中原大战终于朝着对老蒋有利的方向前进了。即便如此,离盖棺论定还为时尚早,不过,对于老蒋而言,他还有一张致命的底牌,这才是这场战事的胜负手。

四九朝廷

中原大战的核心是北方的战事,桂系在两湖的骚扰对于老蒋而言只是疥癣之疾——毕竟桂系在前些时候的蒋桂之战中元气大伤,不太可能给老蒋造成实质性威胁了,而恰在北方的冯阎同盟,业已被老蒋敲开了一条裂缝。

一般来讲,要在同盟之间制造裂缝,需得使用一些政治手段,比如离间计之类的高级权术,但是冯阎同盟的破裂却没有那么复杂,这个同盟并不是被拆散的,而是被吓散的。因为别人的恫吓就动摇了决心,这实在是阎锡山的耻辱——此公在蒋冯之战中大耍手段,窃取了北方首席的权位,但是这个首席却没有经受住考验,老蒋刚刚拿出点威风,他就立刻缩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