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3162100000062

第62章 北伐战争(22)

桂系的开路先锋是白崇禧,而桂系的弱点正在白崇禧身上。对于派系来讲,地盘最重要,因此在夺取地盘之后,派系老大想到的当然首先是如何保住地盘——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尤其是桂系这样根基并不算深厚,也才是刚刚崛起的派系更是会将已得地盘放到首要位置,而其体现就是将自己的嫡系力量用于稳固地盘。既然嫡系部队用来稳固地盘了,那么白崇禧拿出去冲锋的队伍当然就不会有多少嫡系——事实上,白崇禧拉到北方去开拓进取的队伍主要是收编的唐生智旧部。问题就出现了,凭什么唐生智的部队愿意当炮灰来为桂系争地盘呢?当然谁都不愿意。唐生智的部队早就嚷嚷着要回乡了——南北差异较大,难免水土不服,更何况当兵的也是人,难免会想念家中父母妻小,但是白崇禧将这种声音生生地压了下去。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长官当然是老的好。中国政治最强调门生之谊,故旧之交,所谓嫡系的概念就是由此而发,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一日为长,终生为长,派系的发展要有延续性,就必须让嫡系和长官之间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唐生智下课了,所以他的旧部就成为了他人荣华的垫脚石,白崇禧也只是将他们用作炮灰去为桂系的天下打拼,而只有唐生智复出,他们才可能摆脱吃力不讨好的窘境。

而蒋介石要做的非常简单,就是让唐生智去北方收编他久已对白崇禧不满的旧部,至于旧怨,那就随风而去吧,在政治上,从来就是相互利用罢了。唐生智说实话也早就按捺不住了,休息了那么久,去日本散心也散完了,接下来就要跟桂系清算旧账了——既然老蒋也想跟桂系算账,那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这种形势下,北伐时代的恩怨又何须挂怀呢?老蒋给了唐生智一大笔钱去北方游说旧部,离开了那么久,见面礼总是要的,而见面礼一出手,那些旧部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还是老长官够意思的想法。

于是,突然之间,白崇禧的部队哗变,“迎立唐生智,赶走白崇禧”的呼声一夜之间响彻军营,白崇禧当时刚想回南方跟李宗仁会和,讨论如何对付蒋氏反击的问题,没承想,老蒋首先反击的目标居然选择了他而不是李宗仁,这下彻底让白健生乱了阵脚,不过好在还是成功脱逃,没有成部队哗变的牺牲品。据李宗仁回忆,当时老蒋可是对白崇禧动了杀心,如果白健生终不为他所用,杀掉却也是可行的办法,不过好在白氏命大,没有因为这种事丢了性命。

白崇禧在北方的部队有10万人,几乎是桂系的半壁江山,但是老蒋仅仅只用了150万大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桂系吃了瘪。刀枪未动,政治先行,老蒋这招就叫釜底抽薪,让桂系一筹莫展,这就是桂系的七寸,只要被打着,那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对桂系而言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了。老蒋确实狡猾,湘案的处理可以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迷雾弹,让李宗仁不明究竟,而现在立唐倒白则完全是突然袭击,打得桂系晕头转向。

白崇禧只不过是老蒋政治计划中的一部分,如何搞定桂系,可能老蒋心中早就盘算了千回,手下谋士的策论也或许早就堆积如山,因此老蒋的计划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在将白崇禧废掉武功之后,他将矛头对准了李济深。李济深跟桂系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他不是桂系中人,但是他和桂系的交往则早就超出了一般交往的范畴——甚至他还是李宗仁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李济深与黄绍竑构筑的两广联盟也是桂系最坚固的后盾,老蒋当然也早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其实早在张黄广州事变之时,李济深就已经吃过老蒋的亏了——但是可能李济深还不知道那次是汪精卫和蒋介石合演的双簧,而这次老蒋故技重施,再次邀请李济深北上商议国家大事,那么李济深会第二次落入圈套吗?

老蒋当然知道李济深是不会轻易就范的,于是他派去了庞大的迎接阵容,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四人前往,虽然李宗仁力劝其不可赴京,但是吴稚晖以人格担保蒋介石不会行不义之事,虽说政客的人格总是不值钱的,但是吴稚晖好歹是有面子的人,李济深踌躇再三,终于答应赴京。果不出李宗仁所料,李济深进京后便被蒋介石扣押——所谓人格在政治上果真是一钱不值。李济深被扣不打紧,要命的是,粤桂同盟散了,因为老蒋早就在邀李济深北上之时作了安排,拉拢了陈铭枢和陈济棠(时谓粤省二陈),于是李济深一旦被拘,广东就完全落入了二陈之手,而二陈早就想摆脱李济深单干了,这么一来,粤桂同盟不攻自破。

白崇禧部队哗变,李济深被扣,尽管蒋桂之战还未开始,实际上胜负已经丧失了悬念。但是,老蒋显然不愿意马上将局面引导到简单的收官阶段,老蒋的胃口大得很,他不但要赢,还要赢得痛快,要赢得摧枯拉朽,因此,老蒋不想收官,他要屠龙。老蒋此时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桂系的一切的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这个棋盘上他已经稳占先手,老蒋为了赢得漂亮,还会下出什么样的妙棋呢?

中腹屠龙

白崇禧和李济深相继倒霉,这对桂系的打击简直是毁灭性的,外势没了,潜力也就全都交代了,但要论单挑,桂系显然不是老蒋的对手,即便桂系全体众志成城,也都是毫无胜算,更何况,桂系众志成城的也只是三巨头。落到了如此境地,如果桂系不能找来援兵,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毫无悬念的溃败,要说援兵,其实也不算难找,因为冯玉祥和阎锡山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是他们真会在桂系倒霉的时候两肋插刀吗?

在编遣会议上,老蒋已经把冯阎二人摸得透透的,冯玉祥之见利忘义,阎锡山之谨小慎微,都可为老蒋所用——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李宗仁一样懂得老蒋的心思,于是就出现了李宗仁告贷无门的窘况。

李宗仁先找到了冯玉祥,在上次的编遣会议上,冯玉祥可是对老蒋颇有意见,可以说是被玩了一干净,但没承想,冯玉祥根本就不记仇,干脆地回绝了李宗仁派去河南的代表。其实,冯玉祥这个人就是恶狼,如果不喂饱他,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而现在老蒋这个饲养员用两湖地盘以及行政院院长做诱饵,冯玉祥当然就不愿意再去掺和蒋李二人之间的恩怨了——自己不出一兵一卒现捞好处,这样的美事上哪找去?至于说什么唇亡齿寒的大道理,冯玉祥可没那个心思听,他眼里看到的就是桂系完蛋后自己得到的好处——他可不怕吃撑了,更何况跟老蒋无冤无仇的,犯得上赔本赚吆喝吗?

冯玉祥说不干,那阎锡山呢?李宗仁在上海也分别跟冯阎二人的代表接洽了,冯玉祥的态度很明确,而阎锡山的态度同样也不暧昧。阎锡山这个人玩政治,讲的就是低风险,没有回报的事是不会干的,至于李宗仁苦口婆心说我完了,你们也快了之类的话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快不快的,到时候再说呗。阎锡山这个土财主,向来是走一步算一步,强调的就是稳健经营,你要他无缘无故地为了还没影的事去得罪老蒋,那自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老蒋通过试探和运作早就将冯阎二人紧紧捏在了手心里,对冯玉祥以利诱之,而对阎锡山更是只需不闻不问,如此一来,李宗仁的外援就彻底成了泡影。而没有援兵的桂系,此时的境况之不利就可以想见了,但是即便如此,李宗仁也不愿意放弃,从上海成功逃离之后,李宗仁便转道去了香港,然后辗转广州,最后回到了梧州,此时在梧州等待他的是死里逃生的白崇禧和坚守老巢的黄绍竑。三人一合计,觉得就算死也得站着死,不能让老蒋瞧扁了,所以要动用可用之兵,跟老蒋一决雌雄,而所谓的可用之兵自然是指两湖地区的部队。

但让李宗仁丧气的是,桂系在两湖的部队也并非全都愿意效忠于他,而老蒋也早就在他的部队里埋下了定时炸弹。当时李宗仁任命五路大军,分别由何键、叶琪、夏威、胡宗铎和陶钧指挥,但是这五路的指挥官却是成分复杂,何键是唐生智旧部,叶琪、夏威是桂籍将领,而胡宗铎、陶钧则是鄂籍将领,这五人有亲有疏,自然不会全都愿意效死桂系。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早反水的既不是和李宗仁最远的何键,也不是胡宗铎、陶钧这样的客籍将领,蒋介石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不是别人,俨然就是桂籍将领夏威的部将李明瑞。

可能也是活该李宗仁倒霉,在这个节骨眼上,心腹爱将夏威居然生病住院了,而夏威住院不要紧,要紧的是代替他职位的是久已对李宗仁用人不满的李明端。话说李宗仁夺得湖北之后,就对鄂籍的胡宗铎和陶钧二人青睐有加——这本是安定湖北、鄂人治鄂的算盘,但没承想这却惹恼了帮着李宗仁出生入死打天下的桂籍将领。广西人不满当然有道理,因为桂系的天下是他们拼了命打下来的,如今倒好,他们没有升官发财,倒让以前八竿子打不着的湖北人占了便宜,广西人拼命打仗,湖北人升官发财,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是桂籍将领不愿干的。因此,胡陶二人倒是对李宗仁死心塌地,颇感厚待之德,即便一开始老蒋拼了命地巴结,他们也不为所动;但是他们感恩,有人可有怨气,当老蒋找到为夏威代班的李明瑞时,双方迅速擦出了火花,压抑许久的不满终于点燃了,于是便有了相约举事。

当老大要一碗水端平真不容易,李宗仁也努力了,但是再努力也难免有人有怨气,李宗仁的不幸在于他部下的怨气被老蒋逼了出来。其实如果夏威不生病,老蒋也没有文章可作,毕竟夏威和李宗仁不是一般二般的关系,就算有意见也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反水,但人倒霉的时候,总是放屁砸脚后跟。而李明瑞这个人原是桂系一员虎将,但猛则猛矣,似乎脑子有些不好使,老觉得李宗仁亏待了他,等到老蒋找到他以后,他就立马有了反意,所谓干柴烈火,一点即着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倒戈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李明瑞就是,反水后不受老蒋待见——这简直是一定的,然后又被桂系恨之入骨,无奈之下投靠了中共,但是好景不长,在1931年著名的肃反中被处决了。

因此,两湖的部队还没等到正式开打就已经乱了套了,李明瑞没多会就反水了,仗还没打,就带着部队撤离前线,到后方喝茶去了。而李明瑞一出事,桂系武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倒了,忠诚之士如胡宗铎、陶钧、叶琪等人也只是略尽人事,而原本就与李宗仁关系疏远的何键更是主动向老蒋示好,因此根本就没怎么抵抗,桂系就崩溃了。而老蒋所做的实际工作仅仅只是把湘案的老账翻出来作为讨伐桂系的口实,然后桂系就如老蒋预料的那样瞬间崩盘。

桂系在出师以来顺风顺水,从原先广西的一隅之地发展到两湖、两广,甚至还在北方有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但是政治上的规律总是颠扑不破的,有多少能耐干多少事,当你取得了和实力并不相称的地位时,那么危机也将时刻伴随,因此桂系的强盛终究只是空中楼阁。李宗仁不可谓无用,他在仅有的那点实力基础上将桂系经营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自北伐以来,他先是逼宫老蒋,促其下野;然后又在特委会上覆手为雨,排挤掉了汪精卫;而后西征唐生智,驱逐程潜,称霸两湖;可以说是做到了人力所能的一切。在四大派系中,老蒋自不待言,冯玉祥在北洋时代便已极尽荣光,而阎锡山则在山西经营了十五年有余,只有桂系是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根基和实力都不算深固,因此在到达顶峰之后,自然会有跌落的一天,只是跌落得如此惨痛则是李宗仁所未预见的。出来混,迟早要还,尤其是处于顶峰的时候,通常都是最为危险的时刻,桂系的命运就跟过山车一样,在经历了极盛之后突然转入了极衰,期间甚至都未有任何停顿。但是,桂系是一个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派系,李宗仁韧劲十足,虽然此次被逼到了绝地,但只要有一线机会,桂系就还会有还魂的一天,打不死,拖不垮,这才是桂系真正的可怕之处,所以这次的失败只能说蒋桂之争刚刚开了个头。

但是即便桂系还没有死彻底,还会有还魂的机会,甚至在广西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这场战事的主体部分都已经结束了,桂系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失去了得到的一切,老蒋也取得了对桂系的完胜。从破掉桂系的外势开始,老蒋便频出强手,着着凶狠,手筋不断,终于将桂系中腹大龙屠尽,取得了中盘的大胜。历史上所称的蒋桂之战竟然根本就无战可言,老蒋的胜利全部都是因为政治上成功的运作。因此,这是一场非典型的战例,此战充分展示了老蒋灵活的手腕,以及把握机会痛击对手软肋的能力,甚至可以说这是老蒋政治生涯中的最经典之作。不过,老蒋还不能因为完胜桂系而沾沾自喜,来日方才,老蒋的称霸之路依然布满荆棘,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美中不足

短短两个月,桂系便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当输了个精光,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种输法对于心比天高的李宗仁而言简直就是耻辱——因为李宗仁甚至还没有展开反抗,就已经一败涂地,未战而败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无法忍受。所以李宗仁的想法是,就算要输,也得输得有骨气,他要在广西收拾人马展开反击,而老蒋呢,他这次显然是想毕其功于一役,既然对他青睐有加的白崇禧都起了杀心,那么跟他死活不来电的李宗仁更是要除之而后快,一个想斩尽杀绝,一个想负隅顽抗,蒋桂之战在过了高潮后才真正有了些战的意味。

在桂系大本营广西坐镇的是黄绍竑,论名气,可能他远不如李白那么煊赫,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低估这个人,广西是桂系的战略后方,不管飞得多高,桂系的根都依然在广西,在桂系风光的时候,可能广西这块算不得富庶的地盘没有那么显眼,但是当桂系输得一败涂地之时,广西却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黄绍竑是桂系草创时期的核心人物,李宗仁扯旗,黄绍竑入伙,这就是桂系最初的力量,而当黄绍竑在李宗仁处看不到前途转而投靠沈鸿英之时——说实话,这种事搁一般人是绝对难以容忍的,但是李宗仁忍了,而且还能继续维持合作关系,可能正因如此,黄绍竑才会对李宗仁死心塌地。因此,坐镇广西的黄绍竑当然不会对李宗仁有异心,这一点李宗仁心里很清楚——黄绍竑不是韩遂,而李宗仁也不是马超,因此,老蒋想效法曹操行反间计那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不试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