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3146200000045

第45章 师生圈是人生的精神支柱(2)

20世纪80年代,他完成学业后,便开始考虑如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他牢记家中长辈的教诲:从小事做起。何先生从他祖母那儿获得了不多的赞助,1986年开始经营小规模的食品零售商店。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创业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周转问题。他曾经跑过许多家金融公司去贷款,但最终获得的贷款金额只有500英镑。从此,何先生决定从小商店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大自己的生意,不妄想一夜暴富。后来,他从小规模的食品零售逐渐拓展到经营批发食品给餐馆、超市的项目。这个小企业今天已经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大的餐饮事业了。何先生说企业最重要的是品质第一,诚信待客。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心里很踏实。”目前,这个企业已经开到阿联酋、加拿大等地区,年营业额达30亿英镑。除了这个企业以外,何先生还先后创办了福清金融、福清房地产等企业。显然,他现在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小时候师长们的教诲。

前辈的经验是他们通过时间的磨砺得出来的,如果你很好地利用这个宝贵的经验,就会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你能悉心接受长辈的良言和教导,成功的道路就更顺利些。

长者有着丰富的阅历,正是这些阅历和沧桑练就了他们看透世事的眼睛。“大师”是拥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一定是学院里的专家和教授,也可能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精深造诣的能人和才广智多的人,这些人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他们会很乐意分享经验,指引后辈。

他们并非无所不能,但在某一时刻,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动作,却可以如醍醐灌顶般让人在瞬间彻悟一些深奥的道理。

他们是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或思想的“点睛人”,他们会指导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写了许多关于景色的抒情诗篇。可是他却因为人们并不欣赏他的诗而感到沮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够优美吗?不,这不可能!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写诗方面的能力。这时,他的父亲建议他去向一位远房亲戚——老钟表匠请教。他感到很诧异,钟表匠怎么会懂得如何写好诗呢?但最终他还是按照父亲的建议做了。

老钟表匠见到他后一句话也没说,直接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有的以各种动物为原型,有的会发出鸟鸣声,有的甚至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子,从中取出一只样式十分精致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样式精美,更独特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显示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诗人爱不释手,很想买下这个“宝贝”,便问需要多少钱。老人微微一笑,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诗人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对这块表爱不释手,时刻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对这块表失去了兴趣。最后,他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想知道为什么。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显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看时间用的。我戴着它还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再说我看大海的潮汛信息和星象的动态又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这表虽精美,但在我这里,却没有用处。”

老钟表匠微微一笑,把表放在石桌上,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时,必须专心致志。你应该记住:你的诗对于人们来说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虽然长者和大师一般都待人和善,但是想从他们那里学到知识和道理,也需要掌握一些秘诀:

1.不要以貌取人

历尽沧桑的长者或者有智慧的人必定会对名利、金钱、外表的浮华看得很淡泊,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喜欢出风头和标新立异。所以,不要凭外貌去寻找他们。

2.要对他们表现出“请教”的诚意

年长的人都希望年轻人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如果你口出狂言或不屑,恐怕难以获得他们的帮助。

3.接受忠告

对于他们所讲述的具有深刻含义的人生哲理,要反复揣摩和思量,并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那些道理才会发挥它们的作用。

师长面前,多一点主动和谦逊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于耳。

这时,突然插入平静的倒喝声:“不好!不好!”

梅兰芳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

于是,戏一演完,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他的住地,待如上宾。

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很欣赏梅兰芳谦逊的态度,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七上八下,你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一语道破了他的忽略之处,于是连忙拜谢。

以后每在此地演出,他都必请老者观看并提出他的建议。

主动请教与谦虚恭敬是打开贵人心扉的一把有效的钥匙。如果梅兰芳没有这两种高贵品格,这位老者一定不会理睬他,使他失去能够知其不足的好机会。

谦逊是一个人能成功的必备品质。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拥抱住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机会,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若是骄傲自大,安于现状,躺在功劳簿上,单凭自己的想法做事,轻者会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瞬间瓦解。

而主动是另一种优秀品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守株待兔的人会因为错失良机而最终失败。任何一件事都不能靠等待去完成,抱有这种态度的人终将碌碌无为。只有时刻审视自己,主动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这两种品质是相辅相成的,一味谦逊而不会主动争取,就会使人陷入被动的局面;太过主动而不懂谦逊又会显得不懂礼数。恰如其分地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正长进,不仅需要“梅须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摆正态度,不耻下问。

事实上,你不仅能从贵人那儿得到有用的知识,同时贵人也会从对你提供的帮助中找到成就感和产生扶持之乐。

对于年长的人而言,他看到年轻的朋友向他们请教,觉得自己即将枯萎的生命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当他感觉到你真诚的态度时,也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你。

所以,想要与贵人学到东西,想让他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你就必须再主动一点,再谦逊一点,这样才会赢得他们的心。

“主动”和“谦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品质,你在运用时,必须掌握一些方法:

1.对贵人要礼貌周全

有礼貌的人能很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好感,这一点不言而喻。即使与普通人交往的时候,知礼的人也容易被人接受。

2.讨论问题时不要固执己见

如果和师长的观点不一致,在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千万不要试图打断,可以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绝不能争执不休。

遇到确实不会的问题不要自作聪明,不知为不知。

3.一味地谄媚,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遵循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必需的,若一味趋炎附势,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对待人或事我们都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4.反驳的技巧

试着先同意师长的观点,然后再陈述自己的意见。

最好的是意见达成一致,倘若并非如此,在讨论中学到自己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5.学会倾听

倾听是门艺术,学会倾听,有时效果会更好。

不妨多向师长请教一些

刘备驻军在新野时,徐庶去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可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呀!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那你让他来见吧。”徐庶说:“这个人是不会来拜访您的。若想召他上门来,您就得屈尊纡贵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前去拜访诸葛亮,可总共去了3次才一睹庐山真面目。见面后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他们便交谈起来,刘备问他:“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主持公道,但是自己才疏学浅、力量有限,因此最终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今后的路应如何走呢?”

诸葛亮一听刘备如此诚心求教,如此胸怀大志,于是帮他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策略。

一番高论引得刘备连连称赞,从此他同诸葛亮的情谊不断深厚。历史证明,事后局势的发展果然是按诸葛亮预先设想的方向一步一步进行的,刘备也实现了自己的霸业。

俗话说:“千点,万点,不如高人一点。”但这宝贵的“高人一点”不是等来的,而是向高人请教得来的。

有问题、有困难可以选择请教他人,特别是请教比自己有经验、有学识的贵人。这点许多人都明白,但却很难落到实处。这都是所谓的心里的面子在作怪,一是人人都有“好为人师”、不甘落后的天性,二是人们往往害怕别人耻笑。这两方面心理每个人都有,但需要我们努力克服,否则会阻碍我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也许却曾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学弟、学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充满敬仰希望你传授一些学习心得,等等。这时,无论你多么不高兴,多么忙,都会带着一丝骄傲去解答他们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成就感。

可见,请教是一种让双方都能得到收获的方法,一方面,求教的人可以学到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授教的人会从帮助中得到一种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请教还是用来赞美他人的最贴切的方式,是最高超的赞美。

所以,如果你认为眼前的人有超出自己的某个方面,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虚心向他请教,没准他就是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的人。这时的请教不仅可以让你知晓从前不知道的知识和道理,还可以让你因此与他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让你受到启发,开拓创新,因此是受益匪浅之事。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凭借“请教”获得的。

多问、勤问、善问、乐问,才能使你从贵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林畅是书法爱好者,当他得知自己单位的局长是一个书法高手时,便主动登门拜访。林畅谦虚地对上司说:“张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但好似遇到瓶颈,很难突破,也许是因为没有入书法的门道,请您稍稍泄露点您练书法的秘诀如何?”

局长被他的真诚打动,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来。他说:“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把笔放在心中,做到人笔合一,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摩,在不断模仿名家之作时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说关键在于用心体会,虽然练习很重要但切记不要机械,而是在不断地练习中能看到一点一点地进步……”

林畅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的‘赐教’,加上以后用心练习,说不定将会有很大突破。”张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几幅字供这位青年临摹。

林畅经常向这样的前辈们请教,字果然越写越好。

请教不难,但“善问”这一点却未必人人都做得好,因此“请教”也是有学问的:

1.要问,就要抱着不卑不亢的态度

如果总抱着“别人都不问,就我问,多不好意思”的想法这就错了。在知识面前,人往往显得渺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当然要问,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因为自己的好问好学而骄傲。有一个人十分喜欢提问,经常“追”着老师和前辈问问题。有人对他说:“看你整天问这问那,哪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你不尝试着独立思考呢?”当时他没有说什么,但后来,他却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2.问就要问在点子上,创设问题情境

找那些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核心问题进行发问。为了让师长便于理解你的疑问之处,你可以创设一个具体情境,清晰直接地表达你的意思。而且要善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善于观察,多思考,多问一个为什么,这就如孔子所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3.问在重点,启发思考

这一点是说明问题要问到关键和要害,抓住问题的核心,加深师长对你所提问题的思考,这样你才有机会得到更深层次的指点。

尊者的“逆鳞”碰不得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身边的人通常也是贫苦家庭出身的朋友,所以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投奔他。这些人都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多加照顾。

其中一位穷哥们儿是一位不通世事的人,他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对朱元璋大嚷道:“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曾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多亏我护着你,替你挨了不少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豆子还没煮熟你就着急地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完全忽略了朱元璋的感受,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讲述他们小时候的事情。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他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简直是不把皇帝的尊严放在眼里。盛怒之下,他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对于朱元璋的朋友来说,这位皇帝应当能成为他的大贵人,但是非但没有使这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反而丧了性命。导致这场命案的原因就是他触犯了尊者的“逆鳞”。

“逆鳞”的说法源自《韩非子·说难篇》中对龙的描述:龙是虫(动物)类的一种。它的性情十分温顺,可以和人和睦相处,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但是,如果有人触摸了它喉下一块长约尺许的逆鳞,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伤人致死。

与贵人交往时应注意避讳,这不是让你变相的拍马屁,把坏的说成好的,而是善解人意的表现。不拘小节,不知避讳,只管抒发自己的想法,完全不管贵人的感受,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了保持和维护与贵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请你千万注意,在说话时不要不拘小节、不知避讳而触犯贵人的“逆鳞”。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闹得不愉快,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保证自己与对方处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