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04

第4章 胜战计(2)——围魏救赵(三)

这魏国啊,仗着自己力大个头粗,相当的嚣张蛮横,尤其是对与自己同出三晋一脉的韩、赵两国相当不爽,时不时就动手动脚的,活像大街上的小流氓。桂陵之战结束十几年之后,魏国已经从战争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依仗厚实的家底,魏国回血速度非常快,也急需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宣示自己王者归来,这一次倒霉的是韩国。

剧情如出一辙,和那一年一样,这次领兵作战的依然是庞涓庞师兄。庞涓亲率大军十万,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包围了韩国的都城新郑,新郑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而魏国都城大梁则是在现在的开封,大家可以自己算算这有多远,其实就是邻居嘛。韩国在这时候基本已经沦落到和宋国、燕国一样,属于战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之一了,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一干起来就是五战五败,城破亡国只在旦夕之间。

韩国也和当年的赵国一样,急切向齐国求救,也只能向齐国求援了,其他国家要么打不过魏国,要么不屑于长途参战。还是老路子,齐威王又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发救援韩国。这里就不再细讲了,齐威王对于细节上安排与十几年前几乎一模一样。这次田忌又问孙膑怎么打,孙膑很潇洒的说,我们这次继续打大梁,而不是去新郑救援韩国。田忌瞬间懵了,哥们,你没开玩笑嘛,我们上次这样干,那是人家庞涓没准备,这次还这样啊,除非庞师兄脑子烧坏了,不然这计策绝对不好使。但是经过孙膑一番解释之后,田忌目瞪口呆,决定还是孙膑说了算吧,哥只有到时候猛砍敌人就得了,还是军师牛叉,这都能想得出来。

和上次剧本一样,齐军又疯狂攻击魏国都城大梁,我纳闷的是,这魏国怎么防守的,又给人家打到自己都城了。唯一不同是,这一次魏惠王就住在大梁,直接就吓尿了,马上命令庞涓回援。庞涓实际上已经料到了齐国出兵,一点也不惊慌,决定这次送佛送到西,一起解决掉齐国军队,免得下次又跑出来捣乱。关键是,十年前失败那一幕不时浮现在自己眼前,名将从来不会认为其他的名将比自己强大,所缺的不过是运气罢了。这次庞师兄需要证明自己作为鬼谷子的高足,绝非浪得虚名。

庞涓带着大批人马与太子申(魏惠王的长子)一起追赶从大梁撤下来的齐军。孙膑针对庞师兄的心理状态(看来心理学很重要),制定了“减灶”计划,就是每天做饭的灶台都比前一天减少,给人造成自己的士兵正在大量逃亡的迹象,因为那个年代,士兵逃亡是非常正常的战场现象,这就是麻痹庞涓的关键一步。因为在庞涓眼中,齐国士兵胆小怕死,事实确实如此,但是那要看在谁手上,在孙师弟手上那就不是了,在战争中逃亡是正常的,其实这个现象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正常的。实际上,孙膑已经提前在马陵这个地方为庞师兄准备好了一万名弓箭手,想想都冒冷汗。根据自己的时间掐算,孙膑算好庞涓会在三天后的晚间来到马陵(真神人也)。在当代,我们的彭德怀元帅曾经在朝鲜战场上采用过类似的战法,只不过他采用的是“增兵减灶”,这个比孙膑的还要狠,所以美国佬吃了大亏,当时美军前线指挥官沃克将军几乎被生擒。

三天之后,夜幕降临,急于把齐军全部干掉的庞涓来到了马陵,但是手下报告说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而且似乎还有难言之隐不好开口。此时天色不早了,庞涓命人点起了火把,走到近处一看,狭长山道两旁的树木全部被砍倒,堆砌在道路两旁,大军根本无法通过。最奇葩的是在大路的中间有一棵大树没有被砍掉,显得尤为突兀,树上的树皮已经被剥掉,庞涓走到近处才看到,树上自上而下写着一行字:庞涓死于此树下。

要是这时候庞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那真是侮辱他的智商了,还没等他命令士兵撤退,道路两旁万箭齐发,魏国士兵瞬间中箭无数,庞涓一看大势已去,无奈拔剑自杀身亡,所有的功名利禄在这一刹那都烟消云散。顺便说一句的是,随行的太子申也被齐军活捉了。

我来总结一下,客观来讲,庞涓其实也是一位天才,他从毕业之后算起,人生只失败过两次,很可惜,都是败在自己的师弟手上。他出身寒门,毫无人脉,读书学习极其刻苦认真,历经挫折却从未动摇心中的信念,我们不能因为他最终失败就否定了这个人,失败的名将依然是名将,万事都要分开来看,所谓绝对的成功是根本不存在的,噢噢,庞师兄您不要激动,战打输了就这样吧,自杀也是一种解脱的方式,还是那句话,死去未必比活着更需要勇气。想想当年被你整得那么惨的孙师弟也没有选择自杀,看来下辈子转世投胎,庞师兄需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北师大心理专业就不错噢。

回过头来说说孙膑,打完这一战,他自己的意志也是有些消沉,自己的大仇人,也是自己的亲师兄被自己逼得自杀了,根本谈不上多么的开心快乐,他完全想不通,事情怎么就搞成了这个样子,算了,想不通就不再去想了,打了几十年战,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此生无憾矣。我在前文讲到,他的另外一个理想就是写一本书,写一本传扬四海,传承万载的经典:《孙膑兵法》,也做到了。再后来的日子,齐威王的丞相邹忌与自己的好哥们田忌相互攻击,开启了传统的内斗模式,孙膑极其反感这样的事儿,在田忌被逼逃出齐国之后,他自己也卸甲归田,归隐山林,再也没有在政治与军事舞台上展示那一身的才华。您觉得邹忌这名字很熟悉,是啊,那是必然熟悉啊,我们曾应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叫做《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的哥们就是他,也是那个说城北徐公与他谁更美的翩翩佳公子。当然了,这里我不评价邹忌这个人,因为对于这些搞政治的来说,只有利益的得失之分,而不存在事情好坏对错之别。

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