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18

第18章 低调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张扬(4)

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谋划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20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那里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是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俗话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时时处处显露才华会导致做人和做事的失败,不是智者的所作所为。这里所说的藏锋露拙,并不是要人埋没自己的才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导致祸端,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追求卓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一味孤芳自赏,无视周围环境,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招人厌恶,千方百计让你过不去。古往今来,有不少智者、仁人,因为其才能出众,技艺超群,行为脱俗,招来了别人的嫉妒、诬陷,甚至丢了性命。

战国末期韩国贵族韩非(约前286~前233年)与吴起、商鞅的政治思想一致,著书立说,鼓吹社会变革。他的著作流传到秦国,被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看到,极为赞赏,设法邀请他到秦国。但才高招忌,入秦后,还未受到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诬陷,屈死狱中。宏图未展身先死,这样,纵使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如果韩非不是招摇才华,而是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另待明主,或婉转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相信他并非仅仅就是一个思想家,而有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巨相,而不会是一个悲剧人物。

洪应明的《菜根谭》:“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倒不如避讳自己的名声显得更高明;一个潜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么也不做来得更安闲。

藏锋露拙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地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给自己展现才华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然后使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只是迷惑对手的手段。人生也是这样,要学会装醉。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就是这个道理。不然,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别人已经把你当成了枪靶子、眼中钉。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当今社会,此理仍然行得通。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锋芒太露的人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绝不卖弄,收起你的小聪明

《菜根谭》中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总认为别人是“傻子”,经常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去戏弄对方。其实,这不仅会招致旁人忌恨,并且也会使自己轻浮自傲。所以,一个人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商场,都最忌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自己的小聪明。那样,不仅不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老狮子病了,躺在洞里。森林里很多动物都去探望了它,但谁也帮不了它什么忙。有一天,狼对狮子说:“狮王,您发现了吗?在您生病的这段时间里,狐狸一直没来看望您。可以看出,他对您一点儿也不关心,而在您身体健壮的时候,他是多么频繁地奉承您呀。”这时,狐狸碰巧走过来,听到了狼的话。狐狸把那长长的赤褐色的鼻子伸得很近:“陛下,恐怕狼不大了解情况,我比任何人都关心您。狼在您身边喋喋不休的时候,我一直在四处奔走,为您寻找良药。”“找到了吗?”老狮子急切地问。“对,确实找到了。我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说,您必须在身上披一条热的狼皮,这是使您病情好转的唯一办法。”狼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狮子就跳起来把狼咬死了,好得到它那热着的狼皮。“哈哈!”狐狸笑着说,“狼先生,你再也不会挑拨是非了。”

上面的寓言深刻地折射出了生活中的道理:喜欢把别人当傻子、喜欢自作小聪明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小聪明就是盲目自傲、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代名词。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宁愿让傻子逗我开心,也不要让精明人令我伤悲。”这句话实在值得我们去深思啊!

东汉末年,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卖弄小聪明的人。最终,他却因为聪明惹来了杀身之祸。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就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有人问他:“我们怎么能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曹操问其故,杨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忌杨修。

曹操多猜疑,生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做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唯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怕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淳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淳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淳,夏侯淳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淳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之意对。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于是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吊于辕门外。

我们要从“杨修之死”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耍小聪明虽然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就。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在社会里,不要一味只是耍小聪明,炫耀自己的才能,必须懂得低调处世的大智能,才不至于遭妒、吃亏。

倨傲自大,最终只能自尝苦果

在为人处世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自尊自大、孤芳自赏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安德森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头脑一向很聪明,在大学期间是令人羡慕的“学习尖子”。或许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其他人在他眼里简直不值一提。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时时感到自己是“鹤立鸡群”。不仅周围的同学他看不上眼,连一些教授他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讲的课程对安德森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学业上的优秀使安德森逐渐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上常常显得极为挑剔,容不得别人有一点儿毛病。一次,有位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儿,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向他表示歉意,但安德森仍然无法原谅他。尽管碍于面子,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理睬那个借书的同学了。

渐渐地,安德森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不敢再和他交往,甚至不愿意和他交往。当然,这种“集体排斥”并没有阻碍安德森在学业上的成功。

安德森的功课门门都很优秀,年年都获得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性竞赛,并获得了奖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数年寒窗苦读后,安德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了一家待遇优厚的大公司。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不过,上班后的生活远远不像在学校里那样简单,每天都少不了和上司、同事、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安德森对此感到十分厌烦。原因在于,他在与人交往时仍然抱着那种挑剔的心理,一旦与人接触就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

毕竟,安德森太优秀了,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他对别人的挑剔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成对他人的厌恶。他讨厌那些平庸的同事、低能的上司,有时甚至说不清对方有什么具体的缺陷,但他就是感觉不对劲。

长此以往,安德森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十分紧张,彼此都感到很别扭。他经常与同事闹得不可开交,也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上司发生争吵。

终于有一天,安德森彻底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闲人了。尽管他确实很有才干,但上司却不再派给他任何任务,同事们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在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写了一份辞职书,结果马上得到了批准。

随后,安德森又到别处应聘,可是一连换了四五家单位,竟然没有一处令他感到满意。这位原本前途远大的青年,心情变得越来越苦闷,日益形单影只。在巨大痛苦的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送入了一家精神病医院。

做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容易挑三拣四,忘乎所以,刚愎自用,并且在与人相处时吹毛求疵。这样的人,即便本领再高强,也不会受人尊敬、被人重用。而且,一个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即使不在言谈之中将这种态度表露出来,其身上那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气质也是足以令许多人讨厌、不悦的。因此,做人就是要放低心态,把自己融入到平常人当中去,不要刻意突显什么,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好人缘。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邃观察,在他的《呻吟语》一书中写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翻译成现代汉语,他的意思是说,人们对聪明、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关键是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自恃聪明、卖弄聪明的人,是喜欢外露的人,而没有心里是绝顶聪明而表面上又深藏不露的人是会得祸的。

这就是说,聪明是人自身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如何把握分寸。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充实、潇洒,也可能毁掉你的一生。事物都有两面性,包括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仅是脑袋里有智慧、有见地、有主张,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只有那些能够深藏不露,而在刀刃上或火候已到的时机才适时适度表露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那种自恃聪明、卖弄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因为那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务,谁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会吃亏、倒霉。

三国时候,祢衡很有文才,在社会上也很有名气。但是,他恃才傲物,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得他。所以,他“以狂杀身”,最终被杀。

祢衡所处的时代,各类人才是很多的,但他目中无人,经常说除了孔融和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即使是对孔融和杨修,他也并不是很尊重他们,常常称他们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当时,曹操和袁绍这两大势力相互博弈,曹操与袁绍开战之前,想要争取镇守荆州的刘表作为自己的后援,因素知刘表好结纳名流,便决定选一名较有名气的高士前往游说。由于曹操对此事十分重视,所以选何人前往,曾向多人征询意见。起初,有人荐举了既有身份又有名望的孔融,而孔融却又转而推荐了好友祢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曹操并不十分情愿召纳祢衡,因此,曹操使人招来祢衡后,并未起身让座。祢衡遂仰面感叹:“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说:“我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

祢衡说:“请讲。”

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夏侯淳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说没人?”

祢衡笑着说:“您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彧可以让他去吊丧问疾,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守坟墓,程昱可以让他去关门闭户,郭嘉可以让他读词念赋,张辽可以让他击鼓鸣金,许褚可以让他牧羊放马,乐进可以让他朗读抄书,李典可以让他传送书信,吕虔可以让他磨刀铸剑,满宠可以让他喝酒吃糟,于禁可以让他背土垒墙,徐晃可以让他屠猪杀狗,夏侯淳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叫做‘要钱太守’。其余的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很生气,说:“你有什么能耐?竟敢口出狂言?”

祢衡说:“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帝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我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这时,张辽在旁边,拔出剑要杀祢衡,曹操阻止了张辽,悄声对他说:“这人名气很大,远近闻名。要是杀了他,天下人必定说我容不得人。他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要他任鼓吏,以便侮辱他。”

第二天中午,曹操在丞相府大厅上邀请了很多客人赴宴,命令祢衡击鼓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