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3137100000075

第75章 把握机遇,留心细节(1)

机遇往往体现在细节中

很多人都抱怨说没有机遇,无法抓住机遇。其实,一个具有智慧和灵性的人会领悟何为机遇、何时遇到机遇以及如何抓住机遇。其实机遇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它可能稍纵即逝,这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留心找寻,机遇之神将会眷顾你。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招聘者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样没表态。

最后轮到这位年轻人。他的答卷写的是108.3美元。这位年轻人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因此,总费用为108.3美元。”

主持人听完,露出会心的微笑。这名年轻人自然被录用了。这名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生活常常会隐藏一些小小的信息等人去发现,细微之处见真章,就看你够不够用心去探索和发掘了。生活对于每个人其实是平等的,机遇往往就存在于这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当中。

最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精明的人,是有眼光看准时机、抓住机遇的人,他不会错过那条通往成功的密径。

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机遇,拥有抓住机遇的勇气和魄力,你就掌握了先机。

细心思考,总有办法

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人们都说“不可能”;但经过不懈地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是贫油国,地下找不到石油时,李四光带领他的地质勘探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人们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时,杨元庆和同事们以“蛇”吞“象”的大无畏的气魄给了观望者一个肯定的答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换一种方式去做,并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0倍。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是一句普通的话,普通得甚至很多人读后就忘记了。但是,在一些喜欢思考而且眼光独特的人眼里,这却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有20位人士立即对这一信息做出了反应,即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都到银行存了1000美元,作为资本金,并办好了营业执照。

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邮政部门告诉他们,由于很快就要进行中期选举,此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办理,开禁时间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办这样的一份刊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环境不理想。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19个人认为局势对创业不利,于是他们很快就递出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一个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却没有理会这一套,也没有把别人那句“不可能”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不利因素”也可能转化为商机,这不,邮政人员一句话,就为他“消灭”了19个竞争者。

华莱士回到他租住的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在未婚妻的帮助下,他们一共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就这样,《读者文摘》诞生了,而且很快创造了奇迹。到了20世纪末,《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和多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几十年以来,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中,《读者文摘》一直牢牢坐在第一把交椅上。《读者文摘》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华莱士已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工作中,假如我们也能像华莱士那样,遇到困难时就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就能发现事物有利的一面。如果华莱士也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上,就不一定会有《读者文摘》的名字,而华莱士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华莱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者绝不会等到时机成熟、万无一失时再开始工作,只有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并自发去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们平时喜欢讲一句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其实,这往往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状况。要有好的点子和想法,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

洛克菲勒曾经一再告诫他的员工:“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比尔·盖茨说过:通往最高管理层的最迅捷的途径,是主动承担别人不愿做,并在其中展示你出众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只要努力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是有的,同时也只有努力地去找方法解决困难,你才有可能成功,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10多年前,汤姆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回货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10万美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汤姆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叫迈克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0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00美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圣诞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汤姆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美元钱,让同去的迈克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美元。汤姆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汤姆带着这10万美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注意细节,就一定可以成功。

寻找最佳机遇

有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补丁的男孩子,名叫胡尔达。他跑到建筑工地上,来到一个衣着光鲜、叼着雪茄的男人面前,诚恳地问道:“先生,请问您能不能告诉我,我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长大以后变得像您一样有钱呢?”

这个衣着光鲜、叼着雪茄的男人就是工地的一个建筑商,他吐出一口烟雾,笑着回答道:“小伙子,回去买一件红色的外套,在工作中拼命地干活儿。”看男孩子一脸困惑的样子,他又吐了一口烟,接着说道:“你看到那边在脚手架上工作的那些人了吗?他们是不是看上去全都是一样的,分不清彼此?是的,我根本不可能把这些工人的名字全都记住,也记不住他们的样子。”

“但是,”他接着说,“能让一个老板记住的员工靠的就是他的工作。你仔细看那边,有一个穿红外套的工人,他的脸也晒得红红的。我格外注意到了他,因为他似乎总是比别人更卖力,做得更带劲。每天早上,他都比大家来得早那么一点,下工时,他似乎又总是走得晚一点。因为他的那件红外套,和他的工作表现,我一下就能认出他来。我准备找一个工地上负责的监工,由于他给我留下的这些印象,我已决定由他来担任,如果他表现出色,我还会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如果他努力,他会成为一个有钱人。”

“小伙子,其实这也是我发达起来的过程,我卖力工作,成为我周围所有人中最好的。如果我和大家一样穿白色衬衫,可能就没人注意到我了,所以我天天穿红色外套,同时加倍努力。不久老板就注意到了我,让我当他的副手。后来我努力存钱,自己成为老板。”

胡尔达听从了这个老板的意见,在自己找的新工作中,他力求突出表现,与众不同的外观加上他的努力,公司经理很快开始注意到他,没有多久胡尔达就被升了职,几年后,胡尔达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管理者。

假如你手中有一项工作,那么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你如果想要在业绩上超过所有的人,那就不要表现得和别人一样,一定要成为你所在的那个群体中最突出、最耀眼的那一个。如果你想要别人注意到你,只有专注于一件事,只有恒久地付出,才能将你打造成一个不平凡、不寻常的人,才能自己给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你所寻找的最佳机遇其实就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它不存在于周围的任何环境中,也不是依赖于你的运气,更不是依靠他人的帮助,它就存在于你自身之中。

机遇往往在身边

当机遇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时,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做一个有领悟力、有观察力、有感知力的有心人,我们才不会错过机遇而追悔莫及。

欧洲某山谷里有一个老牧师,40多年勤勤恳恳地按照上帝的旨意给教区的人施行洗礼,举办葬礼和婚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上帝使臣。

这年,天降暴雨。倾盆大雨连续下了20多天,水位高涨,淹了教堂。老牧师不得不爬上教堂的屋顶。当他在教堂屋顶冻得浑身发抖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划船过来,对他喊道:“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去。”

牧师看了看他,回答道:“40年来,我一直忠诚地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的。”

那人听后摇摇头便划着船离开了。水位涨得更高。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我们可以把你带到安全地带。”但老牧师仍然坚持要等待上帝的救助,不肯上飞机,对牧师劝了很久也没办法的驾机人员,只好开着直升机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牧师被水冲走,淹死了。

老牧师的灵魂在天堂遇到了上帝,上帝惊讶地看着他,说:“可爱的神父!你在人间的工作还没有完结,怎么到这里来了!”老神父很不高兴地凝视着上帝,说:“40年来,我忠诚地遵照你的旨意做事,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淹死。”

上帝回望着他,迷惑不解地说:“你是被淹死的?我不相信,我明明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呀!”

这个故事说明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提供同样的机会。那么人们的命运为何大相径庭呢?原因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把握住机遇。机遇的头上是不贴标签的,而且它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他来到你的身边时,你能不能看到它呢?善于把握和利用机遇的人和被动地等待上帝眷顾的人,也便有了不同的命运。

有些机遇你错过了,但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它还会再出现,它也许已经不是当初的面貌,但它就如上帝派去的直升机一样,可以给你又一次的救赎。及时地吸取教训,领悟这其中的深意,好好地珍惜这新的机遇,让它带着你走向成功。不要等到时间的尽头,留下无尽的遗憾。

做最充分的准备,抓住机遇

当今社会,在你的漫长人生路上,机遇是经常出现的,但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对机遇的看法。捕捉机遇一定要处处留心,慧眼独具。其实只要你仔细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当中都可能蕴藏着相当的机会,成功的人绝不会放过每一件小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极其敏感,能够从许多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发现很多成功的机遇。

幽默大师林语堂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要他即席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只有经过事先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像林语堂这么擅长演讲的学者,都不做没有准备的演讲,可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是多么重要。苏格拉底也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前期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了第一天的短短几分钟的准备过程,就能对第二天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知道第二天哪件事最重要,哪件事是应该最先做的,就能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无视“准备”,事先准备不充分,事后就会麻烦多多。

有一次,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琛大到理发店理发,他一边理发一边看电视,由于他躺在理发椅上,借助面前的玻璃镜看电视,所以他看到的电视图像都是反的。就在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制造出一款反画面的电视机,那么即使躺着也能从镜子里看到正常画面的电视节目。”

他认为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回到索尼公司之后就组织力量研制和生产了反画面的电视机,并把自己研制出来的电视机投放到市场上去销售。果然这种电视机受到了理发店、医院等许多特殊用户的普遍欢迎,因而取得了成功。

富兰克林曾经会说过:“凡事做过准备的员工,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到工作的目标,而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也一定是凡事都有准备的人。”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也没有人不羡慕别人的成功,却很少有人为成功做准备。正如歌曲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职场上成功者总是极少数,成功都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只要你想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有所成功,你就必须得提前为你的成功而准备着。因为最好的结果都属于那些做最充分准备的人。

刘芳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员工。一次,在和朋友聚会时,她偶然听到一个内部消息,市政府有意向在市郊划出一块地皮,用来建经济适用房,以解决市内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得知这一消息后,刘芳便立即多方求证这条信息是否可靠,同时还着手准备一些前期资料。她认为如果这个消息是真实的,那么一旦公布,市政府就会公开招标,到时将会有多家开发商去投标。如果自己的公司先做准备,中标的胜算不就更大了吗?

一些同事见了,不解地问:“刘芳,你干吗自讨苦吃呀?你现在做的这些事,老板可没吩咐你去做呀!再说,如果那个消息是假的,你岂不是白忙一场?”“如果是真的呢,我现在做的这一切不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了吗?”刘芳坚定地回答道。

两个月后,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市里有实力的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立即忙碌起来,开始了投标前的紧张准备工作,刘芳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就在经理紧急召集中高层管理人员开会,商讨竞标工作时,刘芳拿着一摞厚厚的资料敲开了会议室的门。

“你不是财务部的员工吗?”总裁看到那一摞资料,既高兴又意外。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