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3137100000068

第68章 激情演讲,把握细节有学问(6)

在圣路易市每年被杀的人也远超过英格兰和威尔士相同案件的总和。发生在纽约市的谋杀案也比法国、德国、意大利还有英国要多。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大部分的罪犯仍然逍遥法外。

打个比方说吧,你杀了一个人,但你因此被判死罪的几率,还不到百分之一。我相信,诸位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你们是否想过,你死于癌症的几率竟然是杀人被判死刑的10倍之多。”

基蓬斯言辞恳切,态度真诚热烈,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演讲。虽然我也听过别人用相似的关于犯罪的开场白,但他们只注重了语言的技巧,却丝毫没有倾注自己的热诚,大大破坏和降低了开场白的“魔力”。

还有许多用惊人的话语作为开场白的演讲,这种技巧所追求的效果就是让听众在一瞬间被震撼,从而对演讲产生强烈求索的欲望。

有一位名叫梅格·希尔的人就用过这样一个开场:“我曾经当了足足10年的囚犯,不是在人们平常所说的监狱里,而是用自己的自卑、怯懦、忧虑铸成的囚笼里。”

当然,必须注意,当你使用这种技巧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切不可玩过头。你可曾见过一位先生竟然对天空开了一枪作为开场,这么夸张的做法的确让听众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他身上,不过,估计听众的耳朵也都被震得嗡嗡叫了。而且,你要知道,这也是违法的。一个开场白确实对整个演讲非常重要,而开场白也肯定要引人注意,但仍需保持亲切谈话的风格。这里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比如说,你完全可以在和好友进餐时,对他试讲一次,如果他觉得你和平时说话大不一样,那你就要重新考虑你的语气和态度了。

可惜的是,在大部分的演讲中,开场白都是平淡无奇,毫无新意。有一次一个人的演讲中提到:“永远相信上帝,并且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简直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还带着浓浓的说教意味。再听下去,演讲的生命力逐渐跃现出来:“1918年,我母亲成了寡妇,她口袋里没有一毛钱,却要拉扯3个年幼的孩子……”这么吸引人的故事,演讲者为何不一开始就这么说呢?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教训式的开场上,那只会给你带来一个教训。应该直接将听众带入你的事例中去。《我是怎样在销售业取得巨大成功的》的作者法兰克·比耶就是一位擅长用开场白制造悬疑的演讲家。他的一位朋友和他曾经一起在全国各地作关于销售的巡回演讲,因此对他的演讲风格非常了解。

他那场以“热诚”为主题的演讲尤为令人钦佩,他是这样一个人,从不说教,也从不喊口号,更不大谈理论。他总是一张嘴,就直接进入主题:“我刚刚当上职业棒球手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影响我终生的事件。”

当时也在现场的朋友立刻就注意到他身边听众们的反应: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好奇的神情,都非常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怎么做的?

人们最喜欢听到演讲者讲述自己亲身体验的经历。罗素·坎维尔著名的6000场演讲——《遍地黄金》,令他将百万美元收入囊中。他又是怎样开场的呢:“1870年,我们前往底格里斯河流域游览。抵达巴格达时,我们雇用了一位导游,请他带我们参观波斯波利尼尼微、巴比伦等名胜古迹。”

看见了么,这就是他的开场白,就是一段经历而已。这是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而且也非常简单。这种开场白几乎万无一失,很少会发生失败。它促使你同他一起向前迈进,我们作为听众则紧随其后,想要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情。自然也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了。

加深印象,结束全篇

想要做一次获得全面成功的演讲,那么,有一个妙招,就是一定要精心设计好结尾。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如果说好的演讲开头犹如“凤头”,那么好的演讲结尾就像“豹尾”。豹尾者,色彩斑斓而又强劲有力。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这是在我国古代的作文法上经常提到的。结尾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因此,其意义非常重要。演讲的结尾既有文采又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才能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一个好的结尾是一个文章的全部,只有重视结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林肯那次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演说,就是这样的。请看他是如何巧妙地把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人的时代和尼亚加拉瀑布相比,一句比一句有力而达到高潮的。“这使我们回忆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入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首次自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而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涸,从未结冻,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林肯不仅是个伟大的总统,更是个伟大的演说家,这个结尾给人的感觉是一浪高过一浪,使人心里难以平静,思维由演说者牵着往前走。对讲演结尾尽量要做到几个要素,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首先,当演讲基本完成,听众对你的观点、态度以及讲述的有关知识基本上已经掌握时,就必须考虑闭嘴了。你的结束将从视觉上、听觉上给听众留下最后印象,将在听众的大脑屏幕上“定格”。这个结束好坏直接决定了听众对整个演讲的印象。精彩的结尾往往能弥补一些不足,强化听众的总体印象。只要我们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演讲家对结尾都是很重视的。

卓别林是著名的喜剧大师,是电影史上无法忽略的明星,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他在1943年所作《要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中,痛斥了妄图奴役人民的“野兽”。最后他用直接呼告的形式给听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人类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展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不要吝惜赞美别人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很多灰色地带,人世间唯一的绝对,就是绝对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好坏,凡事能够把握分寸,就是一种堪称伟大的智慧。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着一种分寸拿捏不同,后果也截然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若是不得当的赞美,那就成为阿谀,难免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而且,适度的赞美会让人愉悦,而阿谀奉承有时候还会让人以为你是在讽刺对方,适得其反。

赞美是一种正面的感情,能为你赢得友谊,赞美就像花香,芬芳而宜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一个会赞美的人,才是最值得赞美的人。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酬劳。”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酬劳”的支付者。你也应该慷慨地把这种“酬劳”支付给你的朋友。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牢骚是什么?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干了这么多,谁也没有说个好字”。其实像这样的牢骚是非常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需要得到“酬劳”,而应支付“酬劳”的人又太吝啬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赞美,只是一句话而已,人们却不肯说?确实,有的人就是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规律。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对人的工作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是一种心灵上的犒劳与抚摸。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绝佳方案。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有可以被人赞美的地方,只不过我们的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是那些缺点较多还有那些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是啊,还有什么比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更值得赞美的呢?

但是在我们赞美别人的时候,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免得让大家陷入尴尬。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得到什么才赞美的。卡耐基先生曾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另外,赞美别人一定要适当,要得体,其实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别人。得体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别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也更有意义,而他本人也会因你的称赞而更加自信、更加奋发。

当一个人因为失败而感到灰心的时候,只要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当一个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新鼓起面对生活勇气,重新看见曙光。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肯定就能如愿以偿。

用急智和生动案例赢得喝彩

如果一个演讲者能在开场白的时候就运用涉及听众自身利益的话语,那听众一定会竖起耳朵,把所有的注意力都交给你。

1954年8月7日,法国总理孟杰斯·法朗士在一次电台广播讲话时,用了一段简短的楔子:“8月中旬正是你们中间很多人休假的时候,我想如果打断你们片刻的休息时间,跟你们说几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你们是不会对我反感的,因为这些问题事实上对大家都是休戚相关的。”

这样,他底下的听众就能从始至终被牢牢吸引住。演讲成功的关键在于演讲者与听众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用就地取材或形象生动的例子,可以很方便地让听众觉得你说的是就大家身边的事,而不由自主地投入进来。这样你再说什么,大家都会很容易地接受。

比如说在计划生育大会上,县妇联主任为了有别于前面几位领导“报告”式的演讲,改用了调侃式的通俗语言:“当前,我国人口已达13亿,世界人口已到60亿,可地球还是这个地球,大伙儿想一想,人口膨胀四海茫茫住在何处?土地减少大人小孩吃什么?”一开头便把听众逗笑了。

接着她又算了一笔账:“中国人口等于美、英、法、德等16国人口之和,中国人并排着站能绕赤道15圈,4人一排往天上接,最上层的那个人能摸到月亮的脸。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此时会场上活跃起来。她又让大家算账:“有5张饼,一家5口人,每人可吃一张,如果有10口呢?20口呢?老百姓有句俗话,‘人多挤倒房,孩子多吃死娘’。而今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啊?”“是——”听众不知不觉地已参与到她的“家常话”中来了。会后人们都叫她“笑星”主任。试想,如果她也和别人一样,一二三四几抓几保证生硬地讲下去。肯定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其实,听演讲并不是特别遥远的事情,那就像听故事一样,老百姓爱听的是离自己最近的、最生动、最直观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在演讲中,在寻找新事例上花时间,花精力。

比如有一位牧师恩莱卡在布道时,就曾这样演讲:“兄弟姐妹们,请大家把头抬起来,看看上边,看看气窗和天窗,看看上面的玻璃,是否明亮?是否像在室外一样看到蓝天和太阳?请兄弟姐妹们把头低下来,看看下边,看看地板上,是否干净?是否有一片纸屑、一口痰迹?诸位兄弟姐妹们把手伸出来,把双手都伸出来,摸摸凳上面再摸摸扶手,看看你们的手掌,是否有一丝尘埃、一点污迹?你们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看看每一个窗台,看看窗台上的每一盆花,一盆一盆看过去。有没有发现一片黄叶?是不是每一盆花、每一朵花都开得正好?一切都做得很好,好得不能再好。是不是呢?然而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做了这些事。当然,一定有人做了这样的事。兄弟姐妹们,是谁做了这样的好事?是张三还是李四?我们不想把做了好事的人一个个指给大家看,也不应该把这样的好人一个个指给大家看。兄弟姐妹们,看看你们的左边,看看你们的右边,看看你们的前面或是后面,做了好事的人就在你的身边。你们相互看一眼,笑一笑,就这样好了,也就足够了。有心做好事的人,不愿意人们知道他,但做了好事的人,你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做了好事心里就满足,就愉快,他的神情就温暖,就慈爱。做了好事的人心里很清楚,是谁来得最早,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带的抹布,谁带的扫把,谁送的鲜花……”

在这里,演讲者抓住刚刚发生在人们身边真实的事情开始说,平稳自然地把一些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寓于其中,让人们切肤地体会到身边的小事都需要每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去做。这不仅是需要演讲者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是要对人的心理有深层次理解才能做到的。你要明白,那些生活中存在的、与听众自身有关联的事才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会更好地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

避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