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3136100000037

第37章 亲子交流(1)

亲子交流至关重要

当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需要与父母进行交流了,他们具有发出信息和使父母乐于接受的社交本能。6个月以前的宝宝同家人的交往会比较多。宝宝想听,想看,想对父母的动作做出反应。在他点头、摇晃、做嘴部动作、伸长舌头和摆动身体时,父母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建立双向“对话”。喂奶是建立联系的最好时候,妈妈可以依靠眼与眼,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与宝宝交往。把宝宝抱近一些,看…着他的眼睛,轻轻地说说话。6个月以后宝宝已经能对同伴表示微笑,并发出声音,甚至抓一把同伴等。所以说,6个月以后的宝宝户外活动应该多些,爸爸妈妈应该多抱宝宝出去走走,接触人与事。注意要同别人交往,把看到的人或事讲给他听。比如说,看到小朋友在玩,要对他说:“看,小姐姐玩得多好,宝宝长大和他们一起玩”。

如果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开放的,有爱心的人,不妨从一出生就注重培养他的交往能力。

细心的爸爸妈妈很快会发现,婴儿也是很有个性的。有时很会哭,情绪特别容易激动,吃饱时开心得手舞足蹈。有时则很安静,即使饿了也只是轻轻啼哭,似乎怕吵着了爸爸妈妈。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爸爸妈妈、家庭环境、居住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宝宝个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最初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爱。

一岁以内的婴儿,最需要的是信任感。刚刚降生的宝宝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是陌生的,他的眼睛还不适应周围的明亮,他还听不懂爸爸妈妈的话,他时时感到不安全。这时的宝宝只能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饿了,尿布湿了,不舒服。如果爸爸妈妈及时满足了宝宝的需要,宝宝就会对爸爸妈妈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将使宝宝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总是不理解宝宝的需要,慢慢地,宝宝就会变得烦躁不安、闷闷不乐。这种早期的经历甚至会影响到他成年后的性格。

新生儿要有声响的环境

新生儿是不是怕声音?这个问题经常困惑着年轻的没经验的父母。依照传统方法,人们总是希望新生儿的房间安安静静的,生怕弄出一点声响吓着新生儿。这种古老的办法应该结束了。

新生儿听到声音突然惊哭起来,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完全不必紧张,这是正常的神经活动,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

大量研究实验证实,新生儿对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比较喜欢,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心跳的节律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

为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十分重要,听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何训练新生儿的听力呢?首先要给新生儿一个有声响的环境,家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水声、炒菜声、说话声、外界的杂声等,使新生儿能逐渐区分不同的声响。还可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有节制,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母亲和家人最好能多和婴儿说话。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安抚新生儿的方法

把他包起来抱住

新生儿喜欢温暖和安全的感觉,就像在妈妈的子宫中一样,因此可以用一个小毯子把他包起来抱在怀里。也有少数婴儿不喜欢襁褓,而是更喜欢有节奏的运动或妈妈的奶头。

给他听有节奏的声音

新生儿对心跳的声音很熟悉和习惯,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喜欢被抱着的原因。可以为他放一些轻音乐,或者他熟悉的胎教音乐,也可以轻声哼唱摇篮曲。

让他身体处在运动状态

带着宝贝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也能让他安静下来。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轻轻摇动,或者开车带着他出去转一圈。

揉揉他的肚子

轻轻按摩婴儿的后背或腹部,是许多妈妈最经常做的安抚宝贝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因患疝气而肚子胀痛的婴儿比较有效。

照顾好你自己

照顾一个哭泣的宝宝是容易让人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但注意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你的孩子面前。如果你很焦虑,有一种失败感,婴儿可能会察觉你的感受,从而哭得更厉害。若想照顾好宝宝,先要照顾好你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甚至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假,让别人帮你照看半天宝宝,这些都有助于振奋精神,保持快乐心态。

关注另类饥饿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是“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宝宝也有精神饥饿。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会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关爱,称得上是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精神饥饿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这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满足婴儿的精神需求是促进其心理发育的窍门。

抱着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也可在小床或摇篮前摆一只鱼缸、吊一只鸟笼,或悬挂彩色画片,让宝宝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消除了他们的感觉饥饿,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孩子从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他们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语言信息的迫切需要。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科学家强调,在宝宝体格与智力发育的过程中,母亲的话语几乎与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刚出生的孩子在头几天内,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母亲应该在孩子醒来时,多和孩子呆在一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母亲的身体接触、体味、声音对他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孩子与母亲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如果这种依附得以加强,母子之间就建立起了独特的、牢不可破的关系。正常的情况下,无论采用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都能在给孩子喂食、换衣服或是抱孩子时,与孩子自动地建立起他所需要的关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孩子需要上医院观察或需要特殊护理,母亲应该尽可能与婴儿多接触。即使当婴儿处于保育箱中,也可以通过小窗孔触摸、爱抚孩子,和孩子讲话。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给孩子喂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缩短与孩子分开的时间。

眼睛的接触必不可少。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母子间的身体接触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始。眼睛的接触也应马上开始。婴儿出生后由于眼睛不能聚焦,所以看不清楚任何东西,但是婴儿却能分辨出形状和轮廓。婴儿会在出生后36小时内辨认出母亲面部的形状与轮廓。研究表明,婴儿在辨认出母亲的面部后,主要寻找的中心就是母亲的眼睛。实际上,婴儿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能做到这一点。

孩子出生后,母亲脑内马上产生出一种激素,即催产素或催乳素,会引起乳汁的分泌,也能引起母爱的反应。不同的妇女对激素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妇女对孩子的爱比较滞后。影响母亲对孩子的感受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分娩的过程、自己对孩子出生的期待等。孩子的出生常常是一个高潮,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短暂,但是阵痛也是一件大事。如果阵痛带来了痛苦,而且时间很长,或者使用了药物,母亲可能会过度疲劳或是变得麻木,对孩子没有产生爱的冲动。大多数的妇女都会在48-72小时后渐渐开始对婴儿萌发象、出爱,到了第3天,能明显地感觉出对孩子的爱。如果母亲两周后才谢好产生爱,也不算什么怪事。

不宜抱着入睡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肌肤需要父母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亲子关系。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孩子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也常常抱着孩子,待其睡熟后才放在床上,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抱不睡的习惯。

新生儿也需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仅睡得香甜,也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如果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孩子睡得不深,醒后常常不精神,

影响睡眠的质量。抱着孩子睡觉,他的身体不舒张,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尤其是四肢的活动要受到限制,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抱着睡觉也不利于孩子呼出二氧化碳和吸进新鲜空气,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同时,还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总之,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弊大于利。

另外,产后母亲的身体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由于分娩使体力大量消耗,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如果经常抱着新生儿睡觉,母亲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这样不仅影响体力恢复和生殖器官的修复,而且也容易使母亲患上某些疾病。

所以孩子睡觉时,要让他独自舒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自然入睡。最好避免抱着他睡。

新生儿早期教养

新生儿的教养十分重要,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吃喝拉尿睡。早期教养是日后身心正常发育的重要基础。其做法如下:

利用一切机会与新生儿说话,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如“吃奶吧”“渴了吗?”“宝宝真漂亮。”“妈妈来了。”等。

经常抚摸新生儿前额和全身皮肤,经常搂抱孩子。喂奶或换尿布时要感情充沛地望着孩子,不停地说啊说,以满足婴儿心理需求,加深母子的相互信赖和感情。

促进新生儿视觉的发育。用红气球,经常移动位置给婴儿看,并用深情的眼睛注视孩子,不仅可促进婴儿视力,还可促进婴儿大脑发育。

锻炼新生儿听觉。可用铃铛在其头部的前后左右各方向轻轻摇动,使孩子追随铃声活动头部,也可选放优美的乐曲给新生儿听。孩子哭闹时,将其抱在怀中,紧贴母亲心脏部位。当新生儿听到熟悉的母亲心跳声时,会立刻安静下来。

擎新生儿鼐要杬触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被温暖的羊水包裹着,经受羊水轻轻地按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以及肠蠕动声,还能听到外面的声音,这时的胎儿是安详的。孩子出生时经过产道的挤压,全身皮肤都受到触觉的刺激。这些触觉的刺激使得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受到锻炼。孩子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但是由于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孩子不能马上适应,由于惊慌失措而产生不安全感,大声哭闹。当孩子被母亲搂抱时,重新听到那熟悉的心跳,情绪上便会获得安慰。通过第一次吸吮妈妈的乳头,孩子得到了进一步的安慰及满足。抚触正是根据孩子的需求而产生的。

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婴儿的焦虑,有利于孩子独立自信性格的建立,使孩子更得聪明。抚触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激素分泌,帮助食物吸收,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抚触也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有利于早日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抚触时室温要保持在281以上。如果孩子是全裸,就需要更高的温度。应该选择2次喂奶中间、孩子清醒安静时,最好是睡前或洗澡后进行抚触。室内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操作者剪短指甲,双手要清洁温暖并用润滑油涂抹。手法要轻柔,逐渐加大力度。边给孩子做抚触边同孩子进行感情和语言上的交流。

头部:①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划动。②用两手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侧、向上活动。③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向后滑动直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地按压。

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的外上侧滑动。

腹部:①两手分别从腹部的右下侧经中上腹滑向左上腹。

②右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

四肢:双手抓住上肢近端,边挤边滑向远端,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下肢与上肢相同。

手足:两手拇指腹从掌面跟侧依次推向指侧,并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相同。

背部: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抚摩要适当用力。密切注意孩子在抚摩前、中、后期是否有消极活动的迹象,并根据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抚摩的方式和力量。如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变化或呕吐时,应停止抚摩。抚摩在一些孩子身上有延迟反应,所以在停止抚摩后,仍要观察一段时间。脐带未闭锁的孩子不要进行抚摩。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行为反应、发育阶段。

一般刚开始抚摩时,每次做5分钟,逐渐延长至15分钟,一天2-3次。

辨别新生儿是否聪明

在出生时,聪明的新生儿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独自把头抬高一会儿,仿佛在环顾四周,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如果他似乎主动避开某个东西,那就表明他能区分什么能让他感到愉快、什么不能。这也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靠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