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3136100000024

第24章 婴儿科学喂养(5)

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6-24个月婴幼儿和孕妇中发病率高。许多国家都重视在婴儿乳方、断奶食品、粥、泥等辅助食品中强化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我国近年来研制了铁强化婴儿奶粉、婴儿米粉、饮料、饼干、酱油、盐等,都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铁铵等。近来采用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铁和利用培养基制成的食用富铁酵母作为强化源,效果较好。

营养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中钙缺乏也比较多见。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所含植酸、草酸、纤维素会妨碍钙的吸收。如有维生素D不足尤其在寒冷季节八则钙的利用率更低。因此在儿童膳食中补充钙是预防佝倭病的一个重要措施。钙的强化源较多,有碳酸钙、乳酸钙、磷酸氢钙、葡萄糖酸钙、磷酸钙等。符合卫生标准的骨粉、蛋壳粉、活性离子钙也可运用。可选择的载体有谷类及其制品(如饼干、面包)、饮料、婴幼儿食品等。

一些城市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全日制托儿所儿童全天食物中锌的摄入量为4-5,5毫克,只达到推荐供给量标准的50“左右。断乳后的婴儿易有锌缺乏。可在谷类粉、乳制品和饮料中强化锌,预防锌缺乏。可用的强化剂有硫酸锌、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

维生素

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维生素类强化剂包括维生素八、维生素D、维生素氏、维生素玖、维生素D和烟酸。维生素八强化,一般以维生素八醋酸酯及维生素八棕榈酸酯为原料。可选择的载体有植物油、人造奶油、?制品、婴幼儿食品等。近年来在北京等地区用维生素八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防治维生素八缺乏症和婴幼儿佝偻病,取得很好效果。国产婴儿配方奶粉、断奶期配方食品、豆乳粉等食品中,普遍强化了维生素八。目前维生素D2、维生素D3均有生产,主要用于强化乳和乳制品及其他婴幼儿食品。维生素D不稳定,在食物加工过程中被大量破坏,有必要适当强化,载体食品可选择饮料、果泥、水果罐头、婴幼儿食品等。维生素玖、维生素玖主要用于强化谷物及婴幼儿食品。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婴幼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极大地影响着一生的健康。研究表明小儿对食物形状、口味的认同过程,在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婴幼儿时期至学龄前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一旦养成某些不良饮食习惯,以后要纠正过来就很难。这个阶段又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任何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对今后一生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如该给孩子吃什么,吃多少,怎样使孩子乐于接受这些食物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

婴幼儿时期,家长应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如发现婴幼儿出现厌食情况,应尽可能改变花样引起他们的食欲,但不可“强制执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逐渐出现偏食、挑食和饮食无节制等不良习惯。除了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以外,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吃饭时不加引导也是其主要原因。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种类。培养孩子爱吃蔬菜的习惯,应从婴儿时期开始。如将蔬菜捣碎后放进粥中喂食,或取蔬菜汁液给孩子喝,与肉、蛋一起做成馅包饺子。有些带有异味的蔬菜,如茴香、胡萝卜、韭菜、香菜等,可以先放少许于食物之中,让孩子们慢慢适应。

在肉类食品中,禽肉对小儿最有好处,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肋、无机盐和维生素,并且铁质的含量也很高。禽肉结缔组织比较柔软,脂肋分布也比较均匀,比畜肉类、鱼虾、蛋类、豆类更易于吸收。多吃禽肉还可补充维生素八,是预防眼疾的有效途径之一。切碎烧熟的动物血也是很好的食品。可将这种动物血梓在粥里喂给婴儿吃。动物血含铁多,价格便宜,婴儿也容易消化吸收。

饮料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对饮料的选择应该倍加小心,切忌饮用过浓的饮料,尤其是高糖饮料。适合于儿童饮用的饮料主要有矿泉水、各类新鲜果汁以及白开水,这三类饮料都含儿童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是较为理想的饮品。尤其是白开水参与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应鼓励婴儿多喝白开水。

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从儿童的某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缺少哪些元素,以及如何去调整他们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兴奋不安,容易产生破坏性行为等,是缺铁的表现。面色苍白、浑身乏力、反应冷淡、食欲不佳、精神萎靡、情绪烦躁及智力下降等症状,与体内缺乏镁、锌等微量元素有关。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举动上有所异常,或者出现一些病态行为,最好询问一下医师。除了对症下药以外,还应适当地改善他们的饮食结构。以纯天然的食物给予补充,比吃药要强得多。

婴儿喂养常见问题

溢奶和呕吐

溢奶指婴儿喂哺后不久,部分乳汁或食物自胃内向口腔返溢的现象,一般仅溢出乳汁1-2口,与绝大部分胃的内容物被吐出来的呕吐不同。溢奶常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多数是因为吃奶时吞入过多空气引起。为防止溢奶,应注意婴儿啼哭或活动后不要立即喂奶,应让其安静片刻再喂哺。哺乳后应将婴儿抱直,用手轻拍背部,将哺乳时吞入的空气排出。婴儿发生呕吐可能是因为吃得过多引起,应让婴儿休息,禁食4-6小时,然后多次少量喂以温开水或糖水。如不再呕吐,可逐渐开始喂哺,直至恢复正常的喂养。有的呕吐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如果婴儿呕吐较厉害,且还有别的症状,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肠绞痛

这种情况多以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的哭闹及腹部紧张为特征,为婴儿消化道痉挛所引起。其原因有:①喂食过多过快,导致胃部过度扩张。②乳中糖量太多,导致肠内积气,或吞入大量气泡在婴儿肠腔移动,引起不适和腹痛。③对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引起肠绞痛。因此,平时应注意不要喂得过多过饱。如疑为哺牛奶引起,应暂时改用非乳类配方食品喂养。喂新加的辅食时要注意从少量开始。断乳后的婴儿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食品卫生。奶瓶喂养时,橡皮奶头孔过大或过小均可使婴儿吮吸时吞入大量空气,应注意调整。

腹泻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消化酶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较差。但婴儿在不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相对高于成年人。因此,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喂养不当,常会使胃肠道机能紊乱而患腹泻。例如:①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儿,过早添加大量淀粉类食物如粥类、粉糊等八因糖类发酵而产生消化紊乱。②喂食油脂类食物过多,会引起腹泻。③以纯母乳或牛奶喂哺而未按时添加辅食,而后突然断乳,婴儿不能适应食物成分的突然改变,引起消化功能紊乱。④食量过多,胃肠道不能相应分泌足够的消化液。⑤个别婴儿对牛奶或其他辅食成分过敏而引起腹泻。腹泻也可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气候突变、腹部受凉等也可引起腹泻。腹泻时进食量减少,胃肠蠕动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使营养素的摄入大大减少。反复腹泻常引起婴儿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加重腹泻。如此恶性循环,对婴儿健康危害极大。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是鼓励进行母乳喂养,因母乳适合婴儿的消化系统机能,且又含免疫活性物质。同时应合理添加辅助食品,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

便秘

便秘的症状是婴儿大便次数较平日减少,甚至2-3日或更多曰不解大便,粪便干硬,不易排出。婴儿便秘大多因饮食中缺乏糖类、脂肪、水分,或蔬菜、水果等食物纤维进食太少。多见于单纯牛奶喂养者,也有由于未注意培养良好排便习惯而引起的。矫正便秘的方法应从膳食调整和训练定时排便着手。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增加糖量或加少量米汤,并在两次喂奶之间多喂些菜水、果汁等,母乳喂养的婴儿有便秘时,应观察是否母乳不够。如是,可适量增加其他乳品,在两次喂奶间喂些糖水或鲜果汁。较大婴儿则应及早添加菜泥、碎菜、水果、米粥等辅食。有时将鲜牛奶改为酸牛奶,也有利于排便。持续便秘者应到小儿外科作进一步检查。

体重不足

婴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同年龄婴儿在体重上存在差别。但按照生长曲线来衡量,对于那些体重低于同性别、同年龄10个百分位以上的婴儿要格外注意。喂养不当是造成婴儿体重不足的常见原因。如母乳不足,未添加其他食物;人工喂养牛奶量不够或奶粉稀释过度;缺乏母乳而无合适代乳品,单以米糊等喂养;单纯母乳喂养时间过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辅食质量不佳;还有断乳过晚等,均会导致体重不足。此外,发热性疾病、呕吐、腹泻、过度哭闹喊叫、神经肌肉过于紧张等,也会使体重不足。对体重不足的婴儿应进行合理喂养或采取防治疾病措施,使其健康成长。

肥胖

婴儿肥胖可以从婴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的体重标准反映出来,但体重过重和肥胖不能等同。骨骼小、肌肉少的婴儿体重可以正常,但可能属于肥胖。而骨骼大、肌肉多的婴儿体重可超过正常,但并不肥胖。因此要测量肩胛下或三头肌皮褶厚度来诊断肥胖。婴儿肥胖多由于长期过量的能量摄入引起,其发生率与母乳喂养率呈负相关,而与人工喂养相平行。母乳喂养时根据婴儿的要求来决定是否需要喂奶。而人工喂养时母亲多让婴儿吃光瓶中或盘中的食物,常因担心婴儿吃不饱而过早、过多添加固体食物,养成婴儿过食的习惯,从而造成肥胖。肥胖婴儿不一定一直肥胖。但是,如果超重婴儿坚持过度喂养,肥胖即会持续。这种饮食习惯将对以后的肥胖起促进作用。

食物过敏

婴儿食物过敏是由食物中的某些过敏原渗入肠道黏膜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多见于出生后几个月内的小婴儿,与肠道黏膜发育尚不完善、通透性较强有关。轻度食物过敏仅表现为皮疹,重度则会引起呕吐、腹泻、肠绞痛等。牛奶是引起过敏的常见原因,婴儿喂牛奶后可突然阵发性大声哭吵,排泡沬黏液稀便,有的突然发生呕吐。牛奶过敏的婴儿可有肠道持续少量出血,甚至引起贫血。对于牛奶过敏的婴儿,应改用大豆类婴儿配方食品喂养。常引起婴儿过敏的其他食物有蛋清、海产品、小麦、坚果、玉米、豆类等,一般在婴儿出生最初几个月应避免使用。大米是含谷蛋白最低的谷物,变态反应性最小,因此专家建议以大米为最早给婴儿添加的谷物。食物变态反应可能不是永久性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观察嫛儿粪便

婴儿每天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和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大部分被小肠吸收。余下的少部分未被消化的食物、纤维素和消化液混均,成为残渣进入大肠内。其中大部分的水分被重新吸收,少数营养物质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细菌代谢产物中的维生素X和少量8族维生素,也可被肠壁重吸收、利用。观察婴儿粪便的次数、量、颜色、臭味、水分等,可以了解婴儿胃肠消化吸收情况,食物的摄入量与搭配是否适宜等。故粪便观察也是研究婴儿营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依婴幼儿年龄的差异和喂养方式的不同,粪便的性状也各不相同。

新生儿粪便

初生2-3日内,每日排泄粪便4-5次。粪便呈墨绿或黑棕色,无臭或略有酸味,呈黏稠状,为胎粪。胎粪的主要成分是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咽的羊水等。每日胎粪量为60-90克。出生后2-3日,若以母乳喂养,则粪色渐黄,无恶臭;若以牛奶喂养,则粪色淡黄,有臭味。出生后4-5日胎粪渐成为乳儿粪便。

人乳喂养儿粪便

凡未加辅食的婴儿,粪便大都是卵黄色,呈均匀糊状。有时带有呈颗粒状、灰色、柔软的乳凝块,无恶臭,略带酸味。每日排便1-6次不等。如平常每日1次大便,而忽然1日加到5、次者,则有可能属于便数太多。如每日排便4-6次以上,但体重同样正常增加者,则仍属正常,不需治疗。婴儿加辅食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1岁以后每日仅1次或2次。绿色粪便揭示婴幼儿肠蠕动较快,粪便偏酸性。健康乳儿偶排绿色粪便,不足为虑。但每天4-6次以上者,应请儿科医生查找原因。

人工喂养儿粪便

人工喂养的婴儿一般以牛、羊乳哺喂,粪便显然不同于人乳喂养彡。其粪便呈浅黄色、灰棕色或近似灰白色,水分较少,质地较硬,奶瓣颗粒较多。每次粪便量较多,一般每日1-2次,也有的每日5-6次。如乳中多加糖或掺有米汤,则大便次数可增加,质地也较柔软。

混合喂养儿粪便

人乳和牛奶混合喂养儿的粪便,基本上与人工喂养儿粪便相似,

但颜色较黄,质地柔软。如同时加入淀粉类食物,则粪便可为黄褐色,臭味增加,粪量增多,硬度减小。初加菜泥时,微量的绿色菜渣常从粪便排出,如果同时无腹泻及其他异常情况,则不必停食。待数曰后胃肠道适应,绿色就逐渐减少。当不断增加辅食品种和数量后,大便性状则逐渐接近成年人。

婴儿膳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粪便干燥,呈淡黄色,有凝块,反应呈碱性。婴儿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超过其吸收能力,则粪便呈淡黄色或水泥色,很油滑,不成形,反应呈酸性,有酸臭味或腥臭味。

婴儿膳食内所含糖量超过消化吸收能力,则粪便质软,呈糊状。初排时粪便为黄色,渐变绿色。如糖量摄入太多,则酸性产物也多,可造成腹泻,粪便反应呈酸性。

乳量不足及营养缺乏的婴儿,往往有少量的黏液性粪便,主要成分是肠道分泌物,色暗褐或暗绿。肠蠕动增多,有时大便次数也多,称为饥饿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