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3136100000020

第20章 婴儿科学喂养(1)

体格发育与营养

婴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不均衡。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可以说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体重

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0千克,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千克,至半岁时为初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千克,至1岁时增至9千克以上,超过出生体重的3倍。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千克,至2岁时体重约12千克,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体重增长在2,3千克左右,形成规律性的增长。

身长

婴儿出生时约50厘米,出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头围、胸围、上臂围

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

可见,婴儿期体格变化的速度很大,而营养是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蛋白质、脂肋、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作为最基本成分。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仅要满足能量及细胞组织更新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婴儿的营养需要不同于成人,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其营养需要比成人要多,且质量要好。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头6个月生长更快,这个时期营养需要量更大。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合理喂养,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脑的发育与营养

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进行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起着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机能活动的作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克,占体重的1/8左右,而成人脑重约1500克,占体重1/40。6个月时脑重约600-700克,2岁时达900-1000克,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妊娠后期和出生后第1年内,尤其是怀孕25周至出生后头6个月,为脑细胞激增期。6个月后增殖速度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可见怀孕后期至出生后前6个月(主要是哺乳期)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脑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各种营养素,营养缺乏将对脑发育过程产生不良影响,阻碍脑细胞的增殖、分化。脑细胞增殖、分化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故妊娠后期及产后前6个月期间的营养显得特别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也无法补偿,从而影响婴儿的智力至终身。

龟消化系统发育与营养

口腔

婴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伤。故应特别注重婴儿口腔清洁,不宜吃过烫、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婴儿双颊部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有助于吮吸活动。出生时婴儿已具有良好的吮吸能力,吞咽功能已十分成熟。到7-9个月,有的婴儿虽仍没有牙齿萌出,但已能做有节奏的咀嚼运动,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出生时婴儿睡液腺发育不够完善,睡液分泌量少。睡液中消化酶至少到半岁才开始丰富,淀粉酶量更低,至3-4个月时达成人量的1/3。故3个月以下婴儿不宜喂谷物等富含淀粉的食物。

牙齿

牙齿的生长可以促进婴儿的咀嚼功能。乳牙在出生后月开始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3岁时乳牙全部出齐。

食管和胃

婴儿食管较成人细而短,食管、胃壁黏膜和肌层都较薄嫩,易受损伤。婴儿胃呈水平位。婴儿时期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痊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初生儿胃纳量甚少,约30-35克,3个月时约100克,6个月时约200克,1岁时约300克。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如母乳为2-3小时,牛奶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基础胃酸分泌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已经产生,随后几个小时内逐渐增高。随着胃酸分泌的增高,胃蛋白酶的分泌也增高,到18个月时达成人水平。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胃分泌功能明显不全,但其胃功能完全适宜于消化人乳。

婴儿肠壁黏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通透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好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并运送至全身,为机体所利用。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肠蠕动比成人差,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时间较长,利于消化吸收。胎儿期肠乳糖酶发育较蔗糖酶迟,早产儿会发生乳糖吸收不良。肠淀粉酶出生时已有,要补充胰淀粉酶的不足。

胰腺

出生时胰腺重3-4克,1岁时为12克。在出生时及随后的4周内,十二指肠液中胰淀粉酶一直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其活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胰淀粉酶活性在6个月以下较低,以后增强,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过早地喂淀粉类食物。因胰腺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婴儿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尚不够完善。

肝脏

年龄越小,肝脏相对越大。新生儿肝重约为其体重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婴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婴儿期生长旺盛,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喂养不当,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适当添加辅食。婴儿随年龄增长,胃容量增大,消化功能增强,对各种食物耐受性提高,应给予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热能的供给

婴儿每日所需能量相对较成人高。

一般说来,男孩的能量需要多于女孩,而消瘦儿的能量需要相对要多于肥胖儿。

婴儿的能量消耗主要决定于其体格大小、

生理活动和生长速度。年龄越小,每千克体重的每日需要量越多。

婴儿的热能消耗包括以下5个方面:

维持基础代谢需要

婴儿时期基础代谢的需要约占总热能需要量的60。由于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组织所占比例大,故基础代谢率高于成年人。1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热能230千焦。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渐减。

生长需要

生长所需热能为婴儿所特有。每增加1克的体内新组织,约需18,4-23,8千焦的能量。1岁以内增长最快,此项所需约占总热能的25-30。初生数月以内的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的热能可高达167-209千焦,1岁时约需65千焦,以后逐渐减低。

活动所需

用于肌肉活动所需的热能极不一致。不同年龄组的婴儿、同一年龄组中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内所消耗的热能变化很大。活动所需热能决定于活动的类型、时间和强度。好动多哭的婴儿比年龄相仿的安静孩子,需要的热能可高3-4倍。

初生婴儿只能啼哭、吮吸,需要热能较少。长大后能行动玩耍,则需要增加。1岁以内婴儿,每千克体重约需热能63-84千焦。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即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婴儿期约有8“的总能量用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但因食物不同而有差异。哺人乳者最低,而哺牛奶或混合喂养者较高。

排泄的热能消耗

每天摄取的食物不能完全吸收,有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吸收就排泄于体外。摄取正常食物的婴儿此项损失通常在10“以内。

以上5项热能的总和,就是热能需要的总量。对婴儿来说,能量的需要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体格、年龄、性别一致的婴儿,其能量需要也有所不同。生理活动、基础代谢的差异,以及个体利用能量的效率不同等,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热能摄入量与热能消耗量是趋于平衡的,也即热能的消耗与机体的食欲相适应。当热能不足时,婴儿易感疲乏,逐渐不爱活动,以节约热能消耗。如较长时间供给不足,则使婴儿发育迟缓,体重不足。

相反,能量长期摄入过多可导致增重、早熟,最终导致肥胖症及其他潜在性不良影响。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是生命的基础。婴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机体不断增长。因此,除了需要补充每日蛋白质的消耗外,还要有更多的蛋白质供生长所用。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蛋白质需要量相对就越高。因此,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相对高于成年人。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生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

婴儿出生头2个月,50“的蛋白质用于长身体。出生后前4个月内,体内蛋白质平均每天增加35克,后8个月平均每天增加31克。1岁以后,随着生长速度的下降,用于生长的蛋白质比例逐渐降低。2-3岁时有11“的蛋白质用于生长发育。

婴儿摄入的蛋白质不仅数量要够,而且质量要好,满足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除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氨酸也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婴儿蛋白质供给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4克。哺人乳的婴儿每曰每千克体重只需2克蛋白质,因为人乳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例符合婴儿需要,吸收率高达90,其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价值较高。牛奶的蛋白质生理价值不如人乳,故喂牛奶的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35克蛋白质。

混合喂养的婴儿除人乳、牛奶外,还摄取豆、米等植物性食物,而植物性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人乳、牛奶要低,故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40克。

在婴儿的膳食中,优质蛋白质要求达到总量的1/2到2/3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摄入过量,对婴儿也是不利的,会加重未成熟的肾脏的负担。

脂舫的供给

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成分,动植物油均是脂肪的重要来源。

婴儿脂肪占体重的1/8,由脂肪所供能量约占总能量的35。婴儿对脂肪的需要量也高于成年人,新生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7克,2-3个月约需6克,6个月后约需4克,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渐减至3-3,5克。脂肪的来源主要为食物中的乳类、肉类、植物油等。人乳中脂肪的乳化较好,又含有脂肪酶,容易吸收。牛奶中脂肪的吸收率则较低。长期脂肪供给不足,会发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若供应过多,则易引起消化不良。

脂肪是产生热能最高的一种营养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供给婴儿热能。假若脂肪供给不足,而以蛋白质代替脂肪供热,就会增力口肾脏负担,导致高钠血症等。若以糖类代替,则会造成消化紊乱,导致腹泻。脂肪缺乏还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可导致缺乏维生素。脂肪摄入过多会带来过多的能量,而且有饱腻感,影响婴儿食欲,导致其他食物摄入减少。

必需脂肪酸

为生长发育所必需,对婴儿非常重要。实验证明,膳食缺乏亚油酸时,热能生理效价降低,新陈代谢率提高,生长发育迟缓。必需脂肪酸对髓鞘的形成和脑的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胎儿及婴儿期缺乏必需脂肪酸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新生儿组织中的必需脂肪酸很少,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体内储存较足月儿少,这些新生儿又往往由营养不良的母亲产出,故体内必需脂肪酸更低。牛奶中亚油酸含量很低,若持续用缺乏亚油酸的配方奶粉喂养婴儿,则会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另外,婴儿的热能需要量大,而体内糖和蛋白质的储存有限,当处于缺氧、应急状态或发生感染性疾病时,必须动用脂肪酸,因而增加了必需脂肪酸的消耗,也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

正常情况下,人乳含亚油酸是牛奶的4-5倍,一般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会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不过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构成受母亲膳食的影响,如果乳母营养不良,乳汁中脂肪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下降,当无足够辅食时,即会影响婴儿生长。孕妇和乳母经常摄食海产品,可保证胎儿和婴儿获得足够的不饱和脂肪酸,婴儿配方奶中也应考虑加入一定数量不饱和脂肪酸。

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皮肤会出现湿疹,皮肤干燥、脱屑、表皮增厚等症状,婴儿生长不良或生长停滞。缺乏脂肪酸时间过长,会引起大脑持久性损害。

糖类的供给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有助于完成脂肪氧化及节约蛋白质消耗,还是脑细胞代谢的基本物质。婴儿需要的糖类相对较多,1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2克,2岁以上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0克。饮食中糖类不足,则脂肪消耗增加。

若脂肪氧化不全,酮体必将堆积,会导致酸中毒。糖类过多时,则由于蛋白质、脂肪的不足,会引起水肿以及免疫力降低。

婴儿在出生的头几个月能消化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但缺乏淀粉酶,不易消化淀粉,故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应在3-4个月后再添加。乳类中所含乳糖对婴儿特别相宜,因乳糖可在肠道内全部溶解,易吸收,又可引起酸性发酵,有助于钙的吸收和促进乳酸杆菌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繁殖。

糖类的供给量应适宜,过多或过少都对机体不利。糖类缺乏时,无机盐分为宏量元素(例如钙、磷、钾、硫、钠、氯、镁等)和微量元素(例如铁、锌、砩等)。无机盐在人体中具有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是维持生命功能的重要物质。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很多,与婴儿营养关系最密切的有钙、磷、铁、铜、钠、钾、氯、碘、镁、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