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3133200000011

第11章 评及估教体育制背的景社分会析文化(2)

除了教育的这些一般特征以外,我国目前的教育还有着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这些教育系统的特点也对教育评估产生一定影响,要求其作出相应的回应。首先是庞大的教育规模。我国教育事业的规模空前扩大,目前具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系统,而且各地教育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这一特点使任何采用一种标准和方案评估所有对象的想法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其次是教育体系基本健全。该体系由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四部分组成。目前,幼儿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等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管理制度基本齐备的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教育督导制度和政府主导的其他教育评估活动已有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任何教育评估方面的改革都应在原有的教育及评估系统之上进行。

第三个特点是办学体制基本成型。我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这样的办学体制使得具有较好的适切性的评估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各类教育的评估活动是应该相通的,而同时又不应该是相同的,应该建立起既能够跨越各级各类教育又能够满足不同需要的教育评估体制。

第四个特点是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但总体上来说,国家教育部是管理我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国家的重大政策和宏观规划,根据各自的权限制订具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对学校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管理体制方面的这个特点一方面要求评估体制与其相适应,同时要求评估体制的创新为其不断完善作出贡献。

第五个特点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开始进入了大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齐头并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在教育的数量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应该及时地将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质量上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而教育评估则是这一机制的核心。

第六个特点是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很大差距。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这就构成了我国教育发展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城乡、区域、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实施素质教育十分艰难,德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仍需大大提高。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和焦点的今天,我国仍然处于人才竞争的相对劣势,创新型人才明显不足,影响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必须通过教育改革予以破解和面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素质教育的老大难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办学问题、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问题等,均要求教育评估更好地作出反应。

四、教育评估与教育目标

“十五”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的战略要求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的愿景来看,我国的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相关国家报告和领导人的讲话等均对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首先,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要求高质量、有活力的国民教育。教育需要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注重生产、生活知识与工作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正规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之间互相贯通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我国以更有利的地位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提供支撑。

其次,经济社会及教育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使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系统的最大政治。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教育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地区,在一些地方和一些方面并还有进一步扩大差距的趋势,边远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还相当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教育权利仍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亟需提高,而对农民的培训明显滞后,这些都将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三农”(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迫切要求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与质量,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突破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农村教育成为引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源泉。所有这些挑战均需要教育得到更加均衡协调的发展。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呼唤更加普及、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均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如何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当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并保障其质量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四,人口高峰期的来临正对教育造成巨大压力。2000年~2010年间,我国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不同阶段学龄人口依此呈现峰谷交替的波动状态,其中学龄人口最高峰值分别相在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出现。由于人口高峰的影响,中学学生班额过大现象仍较严重。这对我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以更强的国家意志提供充分、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提出,到2010年,全国实现高质量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扫除15~24岁的文盲,基本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成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

二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教育发展三大任务。“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今后几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重点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重点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

同时要继续推进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推动非正规教育的发展,逐步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加快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教育发展面临的这些挑战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是确立教育评估改革目标的主要依据和开展教育评估活动的主要参照。从根本上讲,教育评估本身应该没有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评估体制改革,还是开展具体的教育评估活动,均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的。所以,确立教育评估目标时必须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教育评估必须有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水平,有利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完善。尽管评估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一样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所有教育评估的体制改革与具体活动的开展均应该关注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在具体实践中,教育评估的目标与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项评估可以为多项教育目标服务,反之亦然,多项评估同样可以同时为一项教育目标服务。所以,确定具体的评估目标时应该重视正当性和适切性,尽量避免盲目的、多余的和不适当的评估,防止评估目标扭曲教育目标。例如,教育的均衡化就不能通过“一视同仁”的评估来实现,而教育的大众化和办学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需要针对各级各类教育和各色各样的学校搞出无数种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案来。在评估体制创新过程中,建立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揽子系统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