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实事求是(中华美德)
3123700000014

第14章 片片飞花(1)

中午和一位“准妈妈”同事散步时,她说发现孕妇挺多,我说“这是因为你怀孕了,才比较注意”。想想家中没有可爱的侄儿时,自己对小孩是不大注意的,可自从有了小家伙儿,就感觉街上的小孩真多。年纪相仿的还免不了暗中比较,回家甚至还品评一番:那个孩子眼睛大,小侄儿长得更结实;那孩子不认生,小侄儿有心眼儿……人就是这样,因为留心,所以关注。

妈喜欢我穿鲜艳的衣服,可我偏偏钟情于黑色。妈觉得我应该穿职业装,可我穿着休闲服感觉更舒服。妈说选丈夫首先是他爱你,而我的前提是我爱他。妈希望女儿做个淑女,可有时我要一点点叛逆……妈的想法不错,我的口味也没什么不好,时代不同,标准各异,与妈相比,我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仅此而已。

曾与友人探讨过“难于接受介绍的对象”这一话题,她和我均有同感。可几天后,她将一位心理学教师的话转达给我:“别人给的东西未必就不好”。想想妈让我买高档衣物的建议(耐用又不过时),想想朋友“不要过于直率”的劝说(容易伤人),想想主任“有关挫折”的举例证明(人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成长),的确有一定道理。

将下岗几年的友人介绍到广告公司工作,后打电话询问,她一改往日的低沉,语调轻快地说:“第一天去就能干点儿刚好学过的。”我又问她的感觉怎样?她说:“挺好,我很忙,同事、老板相处也融洽。”我说:“忙不等于愉快呀!”她说:“对我来说,忙就是愉快,好久没这么忙了。”她四五年不曾外出工作,忙和闲相比真可称得上愉快,她更能体会到忙里偷闲的乐趣。当然,这指的不是瞎忙,而是忙得有用处。

曾和一男友交往了三个月,他同我年龄、学历、家境等条件相当,他对我知冷知热关爱有加,甚至由粗心变得细心,连我爱吃的零食也暗自记下,可我和他在一起时却莫名的低调,话也不愿多说,总是甘当听者。我对他的付出看在眼里却未曾放在心上,反而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为如何提出分手而肝火上升影响了健康。父母看出我的心思大为不解,我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就是找不到恋爱的感觉。当我们不再相处后,心下释然。想来,不爱与爱同样地没有理由,在很多时候。

侄儿从刚会冒话起,其语言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见到奶瓶就说“喝”,想吃饭了说“饿”,甚至只是拍拍小肚儿表达意图。看到瓜子、花生喊的是“嗑”,抱着皮球叨咕“拍”,反正他的各种想法都是“一字定音”。待会说词语时,说的是:“喝水、吃果、汽车……”两字两字儿的往外蹦。后来渐渐地会学说话了,能说一整句话了,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哥嫂上班出门时,对他说上班挣钱去。我便问侄儿:“挣钱干啥?”侄儿便用稚嫩的童音说:“买吃买喝买房买车”,末了还拽拽小衣服,意思是买衣。细想仅用八个字就浓缩了人生中大半的物质需求。可虽然话语精辟,语意清楚,我却突然留恋起侄儿说“省略语”的阶段,那个惜言如金的小小孩童,在记忆里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了。

洗澡时发现胳膊上多了块青紫色,大概是不知何时的碰撞所致,反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也就不去多想。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膝盖蹭破点皮儿的孩子哇哇大哭,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是同样的嘴脸,禁不住在心里笑了一下。年幼时,对身体所受的一点点伤害都十分敏感,总爱用哭泣来表达不满及委屈,但一块糖果或是一件玩具立即就能让人破涕为笑,忘记刚刚的不快。长大后,并不在意身体所受的一点点摩擦,对些许的疼痛也不再敏感,可那伤害需过些时候才会消退,至于那些情感、心灵的伤痛,更是不经意间就停留了许久,或许一生也不能消失殆尽有天早上,想吃洋葱炒鸡蛋,就扒了洋葱皮儿,用菜刀从中间一切两半,然后再切,刚切两下还没什么反应,可几刀过后洋葱的辣气就呛得我眼泪直流,妈还在旁边打趣:“真爱哭鼻子”,看着镜中忍都忍不住的眼泪,索性痛快地哭了一回,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些特定的情境会勾起你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记忆。生活就像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你流泪。人生在世,难免有来自学业的、工作的、情感的、家庭的困惑和烦恼,任你人前如何硬撑刚强,在独处时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把泪流在脸上,有的人却只流在心里。

单位食堂每天的饭菜都不同,且荤素搭配,还备有汤及咸菜,虽谈不上色、香、味俱佳,但也算可口。但真就应了一句俗语:众口难调。总有人对饭菜挑三拣四、品头论足,不是说菜炒得过火了,就是说炖的肉太肥了,倘若菜还好吃,那饭必定是过软或过硬的,反正总有他挑剔的理由。联想到如果每个人都以挑食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此这般的高标准、严要求,那该是何等的精益求精呢自己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且朋友的性情、爱好也不大相同。有的性格直率,为人宽宏大度;有的话语圆滑,处事老道。直率的朋友,往往是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也许当时听来并不顺耳,但过后方觉入情入理。圆滑的朋友,在劝告或提醒时,会在头脑中将要说的话斟酌一番,让人易于接受,但这中听的话语往往因预先的过滤不能直击要害,从中可见“忠言逆耳利于行”之精辟。

同学小于是个聪明善良但性格直率的人,因搞不清领导间的复杂关系,有时会无意识地卷入别人的矛盾之中,这让他很是苦恼。在一次聚会上他谈起此事,不解地说:“人与人之间为何就不能和平相处,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该多好!”我说:“人所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生存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想以及心胸,你虽对人坦荡,但不能要求别人都回之以真诚,这就好比打台球时,有的人只盯着自己的球,找准目标直接打,而有的人见我自己不能进球,就设法给对方制造障碍,用自己的球挡住对方的球,使得对方也进不了球,这和为人处事是一个道理。”

有一天去交电话费,看到排队等待交费的人自动站成两排,一排有十几人,另一排有七八人,我就选择了人较少的那排,满以为会早些交完,谁知前面的几个人每人都交了两三份电话费,再加上操作员动作不够熟练,结果是另一排的十几人都交完了电话费,这会儿还没轮到我。有时最短的路往往不等于是最快的路。

上班时穿了条淡粉色的薄纱裙,走不多远,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妇女从身边经过时对我说:“这裙子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她虽不会形容“出水芙蓉”之类的文词儿,但喜爱之情发自内心。听了此话,我的心境豁然开朗,原来陌生人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自己一直不太注意对亲人、朋友加以赞扬,认为好像没这个必要,看来,我也需以此为例,不吝惜溢美之词才对。

那日去市中心办事,需乘坐105路小客儿,眼瞧着对面车来了,可此时眼前一辆辆车飞驰而过,阻挡我过不去马路;一会儿,对面又驶来一辆小客儿,我插空冲了过去,待到车前,才看清是22路。人生有时就如同乘车一样,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与无奈,你有明确的目标却或许走了许多弯路,你有既定的方向又或许搭错了车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