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花木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3121700000007

第7章 花木的主要虫害(5)

防治方法:钻蛀害虫在枝干内生活取食,不易发现,等到后期有明显的木屑及虫粪时,枝干内已蛀成千疮百孔,树木已受到损害或枯死,此时防治为时已太晚,使用一般方法防治,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钻蛀害虫的防治与其他类别害虫相比有一定难度,关键是抓早期防治,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①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修剪整枝,将有虫枝条剪去,集中烧毁,数量多的必须在翌年春季4月以前处理完毕;成虫发生前,在树干和主枝上涂白剂(配方是石灰1份,水4份,加盐少许),进行树干涂白,这样可防止天牛类成虫产卵。②成虫产卵期防治。对一些有趋光性的钻蛀害虫,如桑天牛、木蠹蛾,在害虫盛发期间,可以采用灯光诱杀,对没有趋光性的天牛种类,成虫白天不很活泼,飞翔距离亦不甚远,很易捕捉,仍不失为一可行的办法;有的天牛在产卵前咬成伤痕,有的产卵在树干翘皮缝隙处,前者可采用木锤敲击杀死卵和初孵幼虫,后者可以用刮削树皮的办法,去除卵和初孵幼虫,木蠹蛾、透翅蛾等,在初孵幼虫危害时,可将形成的萎蔫嫩头、嫩枝剪去,集中处理,剪除时要剪到枝条内无虫蛀痕迹为止。③幼虫期防治。先清除虫道中的虫粪及木屑,用浸蘸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50倍液的药棉团塞入虫道,或用上述药剂的200倍液,用注射器从虫道孔注入药液。用药后都要用泥团封口;可用熏蒸杀虫剂磷化铝片剂(每片3克)依虫孔大小,分别将磷化铝药片的1/6、1/4、1/2片,用镊子塞入虫孔,并立即用泥严密封孔,效果可达100%,此法简便有效,根据排粪孔排出的木屑、虫粪的颜色、粗细及湿润程度,确定蛀食部位后,用铁丝插入刺杀或钩出幼虫杀死。④天敌的利用。天牛幼虫期发现一种天牛肿腿蜂,可寄生在多种天牛幼虫及白杨透翅蛾幼虫体内。在1978~1999年进行了繁殖及放蜂试验,放蜂后64天检查,平均寄生率为64.4%,单株最高寄生率高达86.2%,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3.如何识别和防治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吉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等省、区。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蛀食后,被害部肿大,致使叶片发黄,果实脱落,被蛀食的茎蔓容易折断枯死。蛀枝口外常有呈条状的黏性虫粪。

各地均1年发生1代,以7~8月危害最重,10月以幼虫在葡萄枝蔓中越冬。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8~20毫米,翅展34毫米左右。全体黑褐色。头的前部及颈部黄色。触角紫黑色。后胸两侧黄色。前翅赤褐色,前缘及翅脉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以第4节的1条最宽,第6节次之,第5节最细。雄蛾腹部末端左右有长毛丛1束。

(2)卵椭圆形,略扁平,紫褐色,长约1.1毫米。

(3)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全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老熟时带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形纹,前方色淡。

(4)蛹体长18毫米左右,红褐色。圆筒形。腹部第3~6节背面有刺2行,第7~8节背面有刺1行,末节腹面有刺1列。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蔓,并及时销毁。②以铁丝疏通枝蔓上的蛀孔,插进1支熏杀棒或1个浸有80%敌敌畏100倍液的棉球,然后用黏土封孔。③掌握成虫期和幼虫孵化期,喷50%杀螟松1000~1500倍,或结合其他葡萄害虫的防治喷800~1000倍的敌敌畏或敌百虫。④6~8月,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枝进行处理。大枝受害,可直接注入50%敌敌畏500倍液,然后用黏土封闭。

蓟马类

44.兰花蓟马如何进行防治?

危害兰花的蓟马有花蓟马和黄胸蓟马等,属于缨翅目、蓟马科。黄胸蓟马雌成虫将产卵管插在花瓣或花蕊之表皮内产卵。虫体取食时,用口器挫破植物表皮吸取汁液,但口器并不锐利,只能在植物较幼嫩部位锉吸。在同一花朵中,有时有蓟马20~30头。蓟马食性杂,在不同植物间常可相互转移危害。花被害后常留下灰白色的点点食痕和产卵痕。危害严重时,造成花瓣卷缩而不能顺利展开,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①保护天敌,引进外来天敌,辅之以选用少量必须的杀虫杀螨剂,给天敌生存空间,抑制蓟马的密度。②用2.5%溴氰菊酯乳油在密闭室内熏蒸。③田间用银灰膜覆盖,对蓟马、蚜虫均有忌避作用。④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虫口数量变化,生长点出现1~3头时,首选40%七星宝乳油600~800倍液,隔5~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此外,还可选用25%喹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5%硫丹乳油1000倍液、1.2%烟·参碱8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1000~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5.危害晚香玉的黄胸花蓟马如何识别和防治?

黄胸花蓟马又名黄胸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该虫食性较杂,在不同植物间常可相互转移。高温干旱有利黄胸花蓟马盛发。常危害晚香玉、唐菖蒲、兰花、菊花、玫瑰等花卉。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物的花、子房及幼果汁液,花被害后常留下灰白色的点状食痕,危害浆果受害处现红色小点,后变黑,此外,还有产卵痕。危害严重的花瓣卷缩,致花提前凋谢,影响结实,失去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褐色,胸部橙黄色,体长1.2~1.4毫米,触角第3节黄色,其余各节褐色。翅两对,狭长如棒状,周缘具缨毛,前翅灰色,基部色淡。

(2)卵淡黄色,肾形。

(3)若虫体形较成虫小,色淡,无翅,触角节数较少。

防治方法:①清除花圃周围杂草,减少蓟马栖息繁殖场所。②保护原有天敌,引进外来天敌。③田间用银灰色膜覆盖,对蓟马、蚜虫均有忌避作用。用蓝色的粘虫带悬于植物间,具预测作用,又能大量诱捕,减少成虫数量。④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虫口数量变化,生长点出现1~3头时,及时施药。药剂种类与施药方法见第44题。

叶蜂类

46.杜鹃叶蜂如何危害杜鹃?如何防治?

杜鹃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杜鹃花的主要害虫。分布于广州、杭州等地。江浙一带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或落叶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化蛹和羽化。卵期5天。幼虫危害期在5月、8~10月,以幼虫蚕食杜鹃的叶片,虫口密度大时,能把大部分叶片吃光,影响生长发育、开花及观赏。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7~10毫米,宽约3毫米。有蓝黑色光泽,有光泽。触角3节,黑色,其上生有深褐色毛。胸背具钝形瘤状凸起,上生浅倒箭头形纹,下方具1横波纹。翅浅褐色,上密生褐色短毛。足蓝黑色,胸腹两面具细密的白短毛。

(2)卵浅绿色,透明。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7~19毫米,宽3~4毫米,体色嫩绿,体上具瘤突,其上具毛。

(4)蛹嫩黄色。茧长10毫米,丝质,淡褐色。

防治方法:①杜鹃叶蜂多发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因此栽植杜鹃花的周围要注意杂草的清除。②在虫害发生期,可选喷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40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1.25%烟参碱乳剂800倍液、50%灭幼脲3号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47.桂花叶蜂和杜鹃叶蜂是一种害虫吗?

桂花叶蜂和杜鹃叶蜂不是一种害虫,桂花叶蜂只危害桂花,而杜鹃叶蜂主要危害杜鹃,但两种害虫均属于膜翅目、叶蜂科。桂花叶蜂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福建、广西受害重。幼虫孵化后,成群地活动危害桂花的嫩叶,大发生时可将整株桂花的叶片和嫩梢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桂花挺拔秀丽的姿态和花香四溢的特性。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黑色,有光泽,体长6~8毫米,翅展1.5~2毫米。触角9节,丝状。复眼黑色,较大。胸部背面有瘤状突起,后胸有一个三角形浅凹陷区。翅膜质,透明,翅上有许多黑褐色细小短毛和许多黑褐色匀称的小斑点,翅脉黑色。足除腿节外,均为黑色,并附有黑褐色毛。

(2)卵黄绿色,半透明,椭圆形,长1.5~2.0毫米。

(3)幼虫初龄时黄绿色,老龄时黄色,半透明。体长18~20毫米,胸足3对,腹足7对,腹足较一般幼虫多2对,这是叶蜂类害虫的一个特征。

(4)蛹幼虫在土内泥茧中化蛹,泥茧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茧的颜色随泥土颜色而变化。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4月上旬前后,当此蜂大量产卵时,及时检查,将有卵的叶片摘除烧毁;当幼虫群栖危害时,可剪去被害枝叶烧掉。②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期,选用50%辛硫磷13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等喷施。

48.如何识别和防治月季叶蜂?

月季叶蜂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又名玫瑰三节叶蜂、蔷薇叶蜂。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十姊妹、黄刺玫等蔷薇科植物。该虫在公园、庭院月季上发生十分普遍,受害植株的叶片常被幼虫吃光,仅留主脉,致花卉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蜂体长10毫米左右。头、胸和足蓝黑色,有光泽。复眼和触角黑色。触角丝状,3节,第3节特长。头顶有3个小突起,中胸背面尖“X”形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2)卵淡黄色,椭圆形。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被金黄色绒毛,额颊区较密。单眼1对,黑色。触角棕色,3节,刚毛状。前额有一古钟状褐色斑。

(4)蛹蛹长9.5毫米,化于淡黄色的薄茧之中。

防治方法:①冬季在寄主植物周围松土,杀灭越冬虫蛹。②利用幼虫假死性,突然震动使其下跌,再加以杀灭。③幼虫危害期,可选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洒。④用来提取香料的玫瑰提倡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毫克/升。

地下害虫

49.如何防治蛴螬?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的一些种类,发生普遍危害最重。植食性蛴螬大多食性极杂,同一种蛴螬常可危害苗木的种子及幼苗。幼虫终生栖居土中,喜食刚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则喜食害果树、林木的叶和花器。是一类分布广、危害重的害虫。蛴螬的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苗圃花木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