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智囊悟人生
3105200000040

第40章 知微(5)

三国时期隶属于蜀汉管辖的南中地区,包括今天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古称“夷越之地”。由于东汉统治者的“赋敛烦扰”,激起了南中各族人民的反抗,残酷的镇压使得人民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而一部分少数民族奴隶主“夷帅”和汉族豪强地主“万士大姓”,时刻都在寻机激化矛盾,以便达到他们割据自雄的目的。由于上层分子雍恺、孟获等的造谣和煽动宣传,不少人受骗跑到叛军中去,叛乱几乎达到整个南中地区。

公元225年3月,经过近两年的“闭关息民”,在把内政外交各方面安排好后,诸葛亮感到出兵平定南中叛乱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自统领大军南下平叛。

诸葛亮采用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来平定南中之乱。诸葛亮采取反间计杀了叛乱首领雍恺、朱褒,全歼高定部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开始征讨孟获。孟获收雍恺等人的余部,继续与蜀军对峙。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孟获在南中为“夷汉所服”,是当地一位很有影响和威望的人物。诸葛亮决定收服孟获,然后使他从心里臣服蜀汉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中造成影响,以便长期稳定南中局势。

孟获在蜀汉大军到来时,聚集三洞元帅讨论,后派三位洞帅各领兵五万,分左、中、右三路来迎战。诸葛亮用激将法,使赵云、魏延两位老将军杀奔敌军营寨,大败蛮兵,斩了敌军中路元帅,左右两路敌军元帅从山路逃跑时也被埋伏的蜀军擒获。

诸葛亮命人解去两位洞主元帅的绳索,赐给酒食衣服,让两人各自归去。孟获闻知兵败,大怒,遂率兵进发。诸葛亮使王平诈败,引诱孟获军进入埋伏圈。孟获见蜀军旌旗四起,队伍杂乱,即生轻敌之意,驱兵追击王平。正追杀时,蜀将张嶷、张翼两路兵马突然杀出,截断后路。王平领兵杀回,赵云、魏延从两侧夹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诸葛亮让人解去被俘蛮兵的捆绑,安抚说:“你们都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蛊惑,今受惊吓了。我想你们的家人一定倚门而望,我今天全放你们回去,以安各自家人之心。”蛮兵深感其恩,哭着拜谢归家。诸葛亮对孟获不杀不辱,反而加以款待,让他观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孟获并未服气,声称自己是因为未知虚实而中了埋伏,并说再战必胜。诸葛亮便笑着放他回去,让他整顿军马再来交锋。结果孟获又一次兵败被捉。可是他还是不服气,于是诸葛亮又把他放回去。就这样,一捉一放,前后共七次。第七次孟获被捉住的时候,诸葛亮微笑说要放他回去,这时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返矣”。这就是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北伐曹魏,统一全国,复兴汉室,这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已定下的奋斗目标。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同实现这一目标分不开的。同东吴重修盟好,使北伐无东顾之忧;征抚南夷,使北伐既有安定的后方,又增强了国力;经过对朝政的大力治理,做到内部安定,国富兵强。经过这样一番努力,诸葛亮开始北伐了。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睿初继帝位。诸葛亮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把蜀中诸事安排妥后,第二年便率领大军开往汉中一带,准备北伐。临行,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章,表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应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选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府中,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阵营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平定中原。庶竭驽钝,镶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这就是后世名垂千古的《出师表》。通篇凝聚着诸葛亮公忠体国、励精图治的精神品格,无处不表现他北定中原、谋求统一的坚定信念,言出肺腑,情真意切,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正因为这样,此表传颂万古,光照后世。

正当北伐的战事朝着有利于蜀军方面迅速发展时,一个意外的事故却使整个局势发生急转直下的弯化。蜀军前锋马谡在街亭一带(今甘肃秦安西北)与魏军作战中,违背诸葛亮的意诣,又拒绝副将王平的劝阻,盲目自大,一意孤行,错误地丢弃城池不守,远离水源,把军队防守在孤立的山头上,结果被打得大败,致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前进的有利据点,致使整个战局向有利于魏军方面转化了。此时,赵云、邓芝也在东线失利。如果在这种被动不利局面下再继续作战,蜀军势必遭到更大损失。于是诸葛亮急忙调兵遣将,准备返归汉中。

诸葛亮分拨完毕,自己领着五千名士兵到西城县搬运粮草。这时司马懿浩浩荡荡率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无有大将,所领的五千军已有一半先运粮草走了,只剩下二千五百人在城中。如果弃城而奔,必不能远逃。众人都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诸葛亮却意气自若,令“军中偃旗息鼓,诸军各守城门,不许妄自出入,不许高声言语;四门大开,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领着两个小童子,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率军到了城下,看见如此模样,心中大疑,他素知诸葛亮生平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伏兵。于是引军尽皆逃退。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一切都在意料中,然后拔西城百姓还于汉中等待新的战事。后来司马懿再到西城时,仰天长叹:“我不如孔明!”

初战祁山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街亭的失守。马谡本来是一个只善纸上谈兵,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诸葛亮不禁想起刘备临终的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内心极为悔恨,错用马谡,致使整个战局失利。回到汉中,立即挥泪按军法把马谡斩首,然后上表后主,自贬丞相之职,贬秩三等为右将军,以明国法。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没有使诸葛亮丧失统一的信心。他一面奖赏有功人员,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一面总结教训,休整军队,励兵耕种,等待再次进兵中原的机会。公元228年冬天,曹魏大将曹休被东吴翻阳太守周鲂行使假降计,打得大败,魏军主力大部分被吸引东下,救助曹休。关中空虚。诸葛亮乘此时机,又亲率大军杀出散关,包围了陈仓。陈仓地险要,易守难攻,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陈仓魏军早有准备,因此蜀军遭到拼死抵抗。陈仓守将郝昭,有勇有谋,加上城池高大、坚固,所以仗打得异常激烈、艰苦。攻城蜀军架起的云梯被守军用火箭射中起火,攻城的冲车也被城上飞下来的巨石砸毁。然后蜀军搬土填平护城河,准备筑岗直攻,也没有成功。后来挖的地道也被城中魏军所挖的横沟截断而告失败。激烈的战斗一直打了二十多天,陈仓还是没有被攻破。诸葛亮眼看粮草将尽,又探得曹魏救兵也将赶到,只好下令退兵。魏国将军王双恃勇轻敌,领兵穷追,哪知诸葛亮早有安排,待王双进入埋伏圈后,一声令下,仗兵四起,立斩王双,然后从容退兵回到汉中。

公元229年春,稍事整顿后,诸葛亮开始了第三次北伐。鉴于前两次远攻失利,这次采取了近取固本的方案。他派部将陈式进兵攻取武都、阴平二郡,亲统大军继后,潜率军西上,以策应陈式。当魏国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起兵进击陈式时,诸葛亮大军突然兵临建威,惊走了郭淮,收复了二郡。诸葛亮留兵驻守,又对当地羌人做了一番安抚工作,然后收兵返归汉中。从此武都、阴平二郡正式并入蜀汉版图。

诸葛亮回到汉中后不久,后主降诏恢复了他丞相的官职。可就在这一年,赵云病逝,诸葛亮十分悲痛,跌足而哭道:“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我去一臂也!”众将无不痛哭流涕。同年四月,吴王孙权称帝,诸葛亮从大局出发,为了集中力量攻打曹魏,消除了内部一些人要与东吴断绝盟好的要求。派陈震为使到东吴去祝贺,从而使吴蜀联盟更加巩固。诸葛亮为再次出兵北伐,作了充分准备。在南郑筑汉城,成固筑乐城,以加强汉中防务。为了克服蜀道的艰险难行,解决战时的粮草运输困难,他设计建造了木牛流马来运送军粮,以确保与魏军长期作战。还改进制作了一种新式连弩箭,“一弩十矢俱发”,有较大杀伤力,是当时第一流武器。到了第三年秋天,诸葛亮还未出兵,却听说魏国大兴三路兵马杀奔汉中来了。

诸葛亮正在操练人马,学习八阵之法,达到精熟,听到魏军主动来犯,遂叫来张嶷、王平吩咐说:“你二人先领一千人去守陈仓古道,以阻魏兵;我率大军随后便来接应。”二将面面相觑,哀告说:“人报魏军四十万,诈称八十万,声势很大,我们领一千兵如何能抵挡?丞相欲杀我二人,就此请杀,只不敢去。”诸葛亮笑着说:“我夜观天文,知月内必有大雨,魏军加有四十万,怎敢深入险阻之地?我将大军在汉中屯居,以逸待劳,等到魏兵退时,随后掩杀,必获全胜。”二将听了大喜,拜辞而去。

不出诸葛亮所料,随后下了三十多天大雨,曹真军入子午谷,走了一个多月也没有走出谷口,司马懿早就在中途停下。这时,魏明帝下诏退兵,各路大军接到命令就立刻撤退了。蜀军众将都要追击,诸葛亮知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故暂令不追。果然几天后埋伏的魏兵撤去,诸葛亮随后兵分两路,一路出箕谷战司马懿,一路出斜谷攻曹真。因司马懿早有准备,打败蜀军,而曹真却被蜀军打得落花流水。诸葛亮写信给曹真,笑他不学无术,竟把曹真气死军中。魏主下诏催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与诸葛亮斗阵不过,大怒挥军交战,结果大败而逃,退到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后因苟安运粮误期被罚,投降魏军,司马懿令其潜回成都散布流言,使后主下诏命令退兵,诸葛亮长叹:“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即下令兵分五路,以增灶法依次而退,使司马懿疑有伏兵而不敢追,不折一人而回。司马懿后来知道后,仰天长叹:“孔明谋略,我不如也!”遂引大军回洛阳。

公元231年春天,诸葛亮在处理好蜀汉内部事务后,再次率兵开进祁山,开始第四次北伐。他命李严住汉中督办粮苦,供应前方,自己亲率大军北攻,团团包转了魏军固守的祁山。魏主曹睿得讯,立即派司马懿率大军火速去救。诸葛亮听后,果断地留下王平带部分精锐军马继续攻打祁山,而自己亲率蜀军主力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