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悟人生
3104600000004

第4章 历史人才(3)

秦国战胜楚国之后,下次进攻的目标就是魏国。赵国是秦国进行兼并战争中所剩下的唯一强敌。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率军长途奔袭,一路急行军,与赵、魏联军大战于华阳。秦军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敌阵。赵、魏联军听说与之对阵的是料敌如神、百战百胜的武安君白起,先已怯了三分,在秦军的迅猛攻击下,落荒而逃。秦军乘胜追击,俘虏魏军三名将领,斩首13万,乘势占领华阳。随后,白起指挥军队进攻贾偃率领的赵军。赵军失去魏军的支持,顿失信心,毫无斗志,与秦军交战不久,即大败而逃。秦军穷追不舍,最后有两万大军溺死在水中。

由上述战役可以看出,白起的战役是基本上都是凶残的对攻和杀戮,这也为他不能善终留下了编写故事的借口。他一生中最为著名的战役就是下面的长平之战了,他的才智在长平之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可以说,经此一战,奠定了白起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长平之战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秦相魏冉命白起为将,率军远征齐之刚、寿,扩充地盘。正在这时,魏国人范雎来到秦国,针对秦相魏冉舍近求远,劳师远征,得不偿失的做法,对秦王说道:“穰侯(魏冉封号)命武安君为将,越韩国、魏国而攻齐之刚、寿,其计差矣。齐地离秦甚远,中间夹有韩、魏二国。出兵太少,则不足以害齐,若出师太多,则对秦不利。昔日魏越赵而伐中山国,既克其地,旋即为赵占有。为什么呢?因为中山国与赵相连而远离魏国也。如今伐齐若不克,则为秦师之大辱;若伐齐而克,秦军班师,则所克之地就会被韩、魏所占,如赵之占中山也,于秦有何好处?”接着,范雎向秦王建议道:“于今之计,应施远交近攻之策略”。秦王听了范雎的巧言相对,龙颜大悦,乃细问如何施行远交近攻之策略。

范雎答道:“远交不如齐、楚,近攻不如韩、魏。既得韩、魏,齐、楚能独存乎?齐、楚已下,则燕国唾手可得,天下归一矣。”

秦王更是拍案叫绝,即拜范雎为客卿,号为张卿。不久又拜范雎为丞相,以代魏冉之职,号为应侯。听从范雎的建议,决定东伐韩、魏,命白起伐齐之师回朝。

在范雎“远交近攻”总原则指导下,公元前264年,秦昭王命白起率军攻韩,斩首5万,攻占了韩国重镇陉城等5座城池,一路又占领了晋南大部分地区。在接二连三的克敌制胜的情况下,白起再接再厉,把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发挥到了顶点,指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也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辉煌一笔——长平大战。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史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次战争。这次大战的第一仗,是上党之战。

公元前262年,白起攻韩,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野王城(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与韩国都城(今河南新郑)的联系通道,使驻守上党的韩军成为孤军,引起了韩国上下的恐慌。

上党守臣冯亭见大势已去,急中生智想出一条“嫁祸”之计,企图把秦国大军引向他国,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他对上党军民说道:“秦军占据野王,则上党非韩所有。与其降秦,不如降赵。一旦上党归赵,秦怒赵得地,必移兵于赵。赵受秦兵,必与韩结好,韩、赵同盟,共抗强秦,或许可以取胜。届时再见机行事,上党也许能再回到韩国手里。”这条建议得到了军民的支持。

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持书并上党地图,献于赵孝成王。

有一日,赵孝成王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身穿一件左右异色的新衣,正好有一条飞龙白天而降,来到自己身前,赵王乘之,龙就向天上飞去。正飞之际,自己突然从龙身掉了下来。落地之后,原以为必死,不料一点事都没有,睁开眼睛一看,见两旁有金玉两座大山,光彩夺目,闪着耀人的光辉。赵王正得意忘形之际,不料梦被惊醒,即召大夫赵禹,把异梦告诉了他。赵禹听后,对赵王说:“左右异色者,合穿也。乘龙上天,有升腾之象。坠地者,象征得地也。金玉成山者,象征货财充足也。大王眼下必有扩地增财之喜,此梦大吉。”

赵王听完之后非常高兴,但又不敢完全确定,又召专管卜筮的官吏敢来解梦。敢对赵王说:“异衣者,残也,乘龙上天,不至而坠者,事多中变,有名无实也。金玉成山,可观而不可用也。而此梦有不祥的预兆,请大王要慎重。”

赵王因相信赵禹所说的,对筮吏的话语并没完全放在心上。经过三日之后,上党太守冯亭派使者携书至赵。使者说明出使的意图,将书信呈给赵王,赵王打开书一看,书中略曰:“秦攻韩急,上党将入于秦矣。其吏民不愿附秦,而愿附赵。臣不敢违吏民之愿,谨将所辖十七城,再拜献之于大王。惟望大王辱收之!”

赵王看完后,非常高兴,说:“赵禹所言广地增财之喜,今日验证矣!”

平阳君赵豹谏阻道:“臣闻不劳而获,无故受利,必遭祸殃,请大王三思,接受韩国之礼一定要谨慎。”

赵王随声道:“上党之人惧怕强秦而心向赵国,故而来归,怎么能说无故受利?”

赵豹对道:“秦蚕食韩国土地,将攻占野王城。断绝上党与其国都之道,遂使联系中断。秦眼下自视上党为掌中之物,唾手可得。一旦上党为赵所有,秦干戈苦心经营数年,岂容他人坐收渔利,一定要对赵发动进攻。此臣所谓‘无故受利’也。且冯亭所以不纳地于秦,而纳于赵者,企图嫁祸于赵,以解韩之困也。惟大王详察。”

赵王再召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乃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平生最喜结交贤士、广收门客,门客最多时有数千人,他对他们始终待之以宾客,深受门客的欢迎。然而在这件事上他却十分疏忽,使赵国招致灭顶之灾。

他对赵王说道:“以前我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去攻打他国,经岁历年,甚至得不到一城一地。如今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得十七城,这样的好事,千载难逢,此时不得,更待何时?”

赵王道:“君之言,正合寡人之意。”

乃使平原君赵胜率兵5万,前往上党领取土地,封冯亭以三万户,号华陵君,仍为上党太守。其县令17人,各封以三千户,皆世袭称侯。

平原君来到冯亭府前,稍作停顿,让人通报冯亭。不料冯亭闭门而泣,拒见平原君。平原君不明其中缘由,坚决要求相见,冯亭让人传话道:“吾有三不义,不可以见使者。为主人守地未死即降,一不义也;卖主人之地而得富贵,二不义也;未得主人命令,擅自做主,将地献给赵国,三不义也。”平原君叹道:“冯亭真忠臣也!”遂在其府前等候三日,不肯离开。

平原君的诚意感动了冯亭,乃出来与之相见。见面时,犹垂泪不止。平原君对之抚慰一番,劝其保重身体,莫太内疚。冯亭表示感谢,并提出交出土地,辞去官职,请另选良守。

平原君竭力挽留道:“君之心事,胜已知之,胜深钦佩君之为人。除君之外,无人能孚上党吏民之望。故请君莫再推辞,仍为上党之守。”

冯亭见无法推辞,只得再领太守之印,但辞去了华陵君封号。

过了数日,交割手续了结,平原君将要离开回国。临别之际,冯亭对平原君说道:“上党所以能投降赵国,是因为上党韩军力量太小,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公子回国,还望奏闻赵王,速发大军,急遣名将,方为上策。”

平原君道:“请太守放心,我回到邯郸后,马上便向赵王奏请,请求发兵来上党。”

平原君回报赵王,赵王高兴万分,遂大摆筵席,一为平原君接风洗尘;二为赵国兵不血刃,不战而得韩国之地庆贺。他哪里料到,大祸即将降临到赵国头上了。

秦王得知冯亭投奔赵国,大怒,即命王龁率军进兵上党,下令一定要拿下上党,生擒冯亭。冯亭率上党军民,与秦军激战两个月,期待赵军前来增援。然赵军迟迟未至。最后,韩军最后支持不住,冯亭遂率残部向赵国方向退去。上党遂为秦军占领。

这时,赵王才拜廉颇为上将,率兵20万来援上党。行至长平关,遇见冯亭,才知上党被攻破,秦兵已紧紧追来。廉颇乃命在山下列营扎寨,东西各数十个,如列星之状。又分兵1万,使冯亭守光狼城(在高平县南25里)。再分兵2万,派都尉盖负、盖同分,守东西二鄣城,又使裨将赵茄探听秦军消息。

赵茄领军5000,出长平关向西20里,正遇秦军先锋司马梗,同时到达。赵茄见司马梗兵少,便催马上前与之搏斗。双方激战之际,秦军第二哨探张唐率兵赶到。赵茄见秦兵又至,一时心慌手慢,不知怎样为好,被司马梗一刀斩于马下。秦兵见主将得胜,士气大增,奋勇向前,乱杀赵兵。赵军四散溃逃。

廉颇闻报,知秦兵眼下正因胜利,锐不可当,不可与之争锋,遂传令各营:“用心把守,勿与秦战!”同时命士卒在营中掘上很深的土坑,并注满水,军中将领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图。

王龁大军赶到,距赵营所在金门山10里下寨。王龁先分军攻二鄣城,赵军盖负、盖同分别出战,接连失利,守东西鄣城之赵军全部投降。王龁乘胜攻光狼城,司马梗一马当先,大军随后掩杀。冯亭出兵与战,没有多久,即败下阵来,只得率残部奔金门山赵营而来,投到廉颇营中。

未几,探马来报,秦兵又来攻垒,廉颇传令:“出战者,虽胜亦斩!”王龁久攻不入,便把秦军大营向前推进,逼近赵营,仅5里左右。王龁又派秦兵前往赵营挑战,并百般在赵营前辱骂。但任凭秦兵如何,赵兵不为所动。正所谓: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秦兵按捺不住,图血气之勇想一举冲破赵营,还没靠近营寨,即被营内赵军弓弩手射杀一大片,只得退回,王龁见此,叹道:“廉颇老将,久经沙场,其行军持重,无隙可乘,未可破也!”

偏将王陵建议道:“金门山下有条小河,名曰杨谷,秦赵两军都从此河中取水饮用。赵、秦两营分在河之南、西水势自西而流向东南。若能断绝此水,使水不东流,断绝赵军水源,用不了几日,其军心必乱。届时乘乱击之,可破赵军。”

王龁听后,非常赞同,遂命军士将河水阻绝,改流他方。谁知廉颇事先预掘深坑,早已储蓄了足够的用水。王龀绝断河水,静等赵军缺水自乱。不料等了四个月,赵营依然如故,秩序井然。后来得知廉颇预掘深坑,有储积的水,乃大骂王陵,钦佩廉颇老谋深算,有先见之明。没办法,只得派人将情况入告秦王。

秦王接到报告,急忙召范雎商议对策。范雎道:“廉颇乃赵国良将。老谋深算。他知道秦军眼下士气正旺,不敢与之争锋,所以暂且避之。他以为秦军跨国远征,深入异地,不得地利,又失人和,粮饷、武器、兵源供应不上,故最利速战速决,最忌双方僵持。只要深沟高垒,待秦师力穷气竭,便可徐图之。依臣之见,此人不去,赵军难破矣!”

秦王道:“卿有何计,可以去廉颇?”

范雎悄声对秦王说:“要去廉颇,须用反间计,如此恁般;非费千金不可。”

秦王大喜,派人取千金交付范雎。范雎乃派其心腹门客,从间道入邯郸,先买通了赵王左右,让其到处传言,曰:“赵将惟马服君(赵奢)最善统兵打仗,闻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赵括为将,定能打败秦军。廉颇年老胆怯,屡战屡败,失亡赵卒三四万,今为秦兵所逼,不久将要投降秦国。”

赵王先闻赵茄等被秦兵斩杀,连失三城,使人往长平督促廉颇出战。廉颇坚决主张以守反攻,不肯出战,赵王被流言所惑又怀疑廉颇胆怯。遂召赵括问道:“卿能为我分忧,击败秦军乎?”

赵括似胸有成竹地说道:“秦若使武安君为将,尚费臣筹划,如王龁乳臭未干,不足道矣。”

王赵道:“为何?”

赵括道:“武安君白起为秦军名将,先败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再攻魏,取大小61城,又南攻楚,拔鄢、郢,定巫黔。又复攻魏,走芒卯,斩首13万。又攻韩,拔5城,斩首5万。又斩赵将贾偃,沉其卒2万人于河。战无不胜,其威名远播,军士畏其英名。臣若与对垒,胜负居半,故尚费筹划。如王龁新为秦将,乘廉颇胆怯,故敢于深入。若是臣,如秋叶之遇狂风。吾当速破秦兵!”

赵王听后,非常欣赏赵括,即刻拜赵括为上将,赐黄金彩帛,派赵括代替廉颇。同时再拨20万兵卒给赵括,命其率军前往长平。

赵括受封之后,归见其母。其母说道:“你父亲临终嘱咐,告诫你切勿为将,你难道忘了?还不快去向赵王辞之?”

赵括说道:“不是我不愿辞将,无奈朝中无人能胜任!”

赵母见劝不了儿子,乃上书谏曰:“我儿赵括徒能读其父之书,但缺乏变通。绝非将才,愿大王不要重用他。”

赵王召见其母,问其根由。其母对道:“括父奢为将,所得赏赐,尽赐予军吏。受命之日,即从于军,从不问及家事,与士卒同甘苦。每事必咨询大家,不敢独断专行。今赵括为将。所赐金帛悉归私家,为将岂能如此?其父临终曾告诫我曰:“括若为将,必败赵兵!我未敢忘其遗言,愿大王别选良将,切不可用括!”

赵王道:“寡人意决,请勿复言。”

赵括母道:“大王既不听我言,倘将来兵败,请免我一家连坐之罪。”

赵王答应赵母的要求。赵括遂引大军出邯郸,直向长平而去。

范雎所派门客,早已在邯郸打探消息,得知赵括向赵王所说之语,赵王已拜其为大将,择日启程,日夜兼程奔回咸阳报信。秦王与范雎商量道:“秦赵僵持长平,非武安君不能了结此事!”于是秦王委任白起为上将。王龁为副将,传令军中秘密其事,严令:“有敢泄漏武安君为将者,立斩不饶!”

再说赵括率军来至长平,廉颇看到代替符节后,即将军籍交付赵括,领亲兵百余人,回邯郸去了。赵括接掌帅印,尽改廉颇的做法,军垒合并成大营。时冯亭在军中,固谏不听。不仅如此赵括又以自己所带将士,易去旧将。严令秦兵若来,一定要争先出战,如果得胜,便行追逐,务使秦军一骑不返!

白起来到军中,听说赵括更改廉颇之令,先派三千秦兵出营挑战。赵括马上派出大军来迎战,秦兵大败而回。白起登高远望赵军,对王龁说:“我知道如何胜赵军了!”

赵括胜了一阵,不禁心中大喜,忘乎所以,使人至秦营下战书。白起使王龁批:“来日决战!”于是命退军十里,把大营扎在王龁旧屯之处。赵括哪知秦军退后是计,相反,笑道:“秦军害怕我矣!”乃命杀牛置酒,犒赏军中将士。同时传令:来日决战,定要生擒王龁,让白起为人耻笑。

为了更好地进一步迷惑敌人,滋长赵括的轻敌思想,白起向诸将发起号令:先命王贲、王陵率万人列阵,与赵括反复交战,假装敌不过赵括,引得赵兵来攻秦营,便算一功;命大将司马错、司马梗二人,各引兵一万五千,从间道绕到赵军之后,绝其粮道;命大将胡伤引兵二万,伏于间道,只等赵军开营追击秦军,便立即杀出,务将赵军截为二段;命大将蒙骜、王翦,各率轻骑五千,接应前军。白起与王龁坚守老营。部署完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白起脸上流露出一丝常人不易觉察的微笑,他要设计擒赵括。

再说赵括吩咐军中,四鼓造饭,五鼓收拾行装,平明列阵前进。行不到五里,便遇见秦兵,两军对垒。赵括派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接战。大战约三十余合,王贲假装不敌败走,傅豹不觉中计,纵马追之。赵括再命王容率军帮助,又遇秦将王陵。王陵略战数合,即败走。赵括见赵军连胜,乃亲率大军来追,企图一举击败秦军。上党守冯亭固谏道:“秦人多诈,恐怕是计。请元帅勿急于追赶!”赵括不听,急追十余里,直至秦军大营。

王贲、王陵绕营而走,秦营不开。赵括传令,一齐攻打,定要攻破秦营。连打数日,无奈秦营坚固,秦军亦顽强坚守,赵军死伤累累,秦营竟私豪未损,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