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尺度,划清界限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谁都想让自己在做人和做事这两方面都顺顺利利,做人能让人尊重和欢迎,做事能恰到好处。在做人时一个人有没有社交能力和办事水平,这个则主要表现在能否把握住说话的尺度和办事的分寸上。如果我们在社交中能做到使用恰当的说话尺度和适宜的办事分寸,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实、美好。
在和人说话的时候,美好的言辞可以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而良好的行为则可以让别人相信我们。这就告诉我们,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掌握好了尺度,对自己成事是很重要的。
办事能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自己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这些都会涉及到各种利益、矛盾和关系,不管是公是私,为人为己,我们都离不开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从根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利益这个核心进行的。不管是长远利益还是眼前利益,不管是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若想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实现自己的愿望,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办事过程把一切运筹到自己手中。
虽然说大多数人都知道“为人处事和说话办事都要讲分寸”,但这个“分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底该如何把握“分寸”,这对很多人来说也并非都能做到,也并非都能说清。而能说清这两个字的人,必然很聪明,他们在社会上已经练就了很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凭着对人事的明达、老成和世故,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都已跻身于少有的成功者队伍中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每一条路上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分寸”二字,不管是与人说话、与人办事,都深深蕴藏着分寸的玄机。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置身于社会的大潮流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分寸的话,那么在说话、和办事上肯定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甚至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不想再和我们进行交往。所以,我们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应该在分寸上多下功夫。如果不识眉眼高低,怎么可能顺利地跨过成功的桥梁呢?世上能够把握分寸的人总占少数,也许这就是成功者总是少数的原因吧。
我们纵观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者,尤其是那些开国创业之君、霸业之主或那些历朝历代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人,哪个在社交上不是高手,哪个不懂轻重、不懂分寸?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听到的所谓“会说话”、“会办事”、“识体面”、“知礼节”“有人缘”等这些词语,它们几乎都是关于讲究分寸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讲分寸的楷模,无论是他的仪表,还是说话办事的风度,还是处理问题的刚毅,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敬仰。
事实上,“分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工作,做少了谓之懒,做多了谓之狂;给孩子爱少,谓之无情,多了谓之溺爱;炒菜的时候,盐多了谓之咸,盐少了谓之淡;裁衣,尺寸大了谓之肥,尺寸小了谓之瘦,等等。
所以说,我们要在为人处事中把握好分寸。如果你把握得好,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和谐圆融;如果把握的不好,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轻的话可能会让对方不高兴,对你怀恨在心;重的话就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人的一生,“将事情做到何种程度”是碰到最多的问题,当然也是值得我们终生研究的课题。只有将生理调节和自我调节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完美的人生,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我们要做到在得意时不忘形,在失意时不气馁;那些不该做的事,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去做,而对于自己的分内之事,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观的利益可图,但我们也应该去认真地做。
人际交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功课,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清晰的思路,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同时把握好做事的方向,尽职尽责,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说好自己该说的话。我们身边总会发生很多事,而每件事都有轻重缓急,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事情的分量,把握处理的火候,注意进退的分寸。涉及到利益的事情一定要衡量关系,放眼全局,以整体的稳定和谐为重。对于那些在自己分内的事,就要尽力而为,对于那些违背你的办事原则的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坚定立场,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
急于求成,得不偿失
在日常生活中,“先了解你要做什么,考虑成熟了再去做。”这句话对那些行事容易草率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任何事情在行动之前,都要对整个事情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要有个明确的目的和方法步骤。如果说决定和行动力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就要对自己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与判断,要让自己的行动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周围,总是有很多人办事的时候不进行认真的考虑,不讲求方式方法,特别是那些年纪轻、经验少的人,他们刚刚步入职场,办事有股冲劲是不错,可是容易对现实情况估计不足,急于求成,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就很冲动,甚至不计后果。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行事之前缺少计划,任性而为,心情好了就会多做点,心情不好了就破罐子破摔。这类人也许有着极强的自信心,但往往是这种过分的自信就可能把他们推进深渊。在他们看来,因为自己有实力,所以他们对办事前的一些辅助工作可能会不屑一顾,总是天真地认为即使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也同样能够马到功成。事实上,这种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这种急性子所害。一个草率行事、急于求成的人,在办事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毫无头序、混乱不堪、漏洞百出的情况。“行动之前先仔细看”这句话不代表一个人做事犹豫,没有决断。而是警示我们:采取行动千万不可鲁莽、仓促,要认清事实的真相再采取适当的方法。
所以,我们在行动前,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善于分析问题,当我们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好了应对的步骤,这样做起事来条理也就清晰了。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注重行动的过程,而且也很注重行动前的辅助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各方面都计划好了,做起事来能没有头绪吗?
我们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何种人,只要你付出了,当然会得到回报的。只要你曾经努力过,自己的汗水就不会白流。你的付出即使暂时看上去没有什么好的收益,但总有一天你的努力会为你换回美好的回报,这是事实,是没有什么需要怀疑的。但很多时候,人们总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有些操之过急,当自己付出了一点或做出了一些好事,就渴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让自己从中获益。可是,现实毕竟不是想象,总有一些事情不尽人意。这时候,急躁的人们就会怀疑,就会抱怨,可能连坚持下去的动力都会减弱甚至失去。谁都不是神仙,谁能保证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能成功,都能和自己的意愿所吻合?只有坚持下去了,才可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事情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可能说上一时刻做了,那么在下一时刻就会得到回报。就拿农民种地来说,如果今天撒上种子,那明天也不会有收获,这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因为时间还没有到。要是农民心急的话,第二天没有收获就去把种子挖出来,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有所收获,因为这种急于获取回报的心态和客观现实是完全相背离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严格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的。如果我们急于求成,就会破坏事物的规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最终还是两手空空。冲动是魔鬼,急于求成的这种冲动,不但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还会使人忙中生乱,错失机会而酿成大错。所以说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懂得坚持、学会坚持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一位农夫将两颗种子撒在了地里,很快它们生根发芽了,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就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这个时候,其中的一棵树就决心要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它便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用以滋润自己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它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正是由于韬光养晦的原因,这棵树在最初的几年并没有结出诱人的果实。看到这种情况农夫有点不高兴。而它身旁的另一棵树同样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但它并不是想长成参天大树,而是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对于自己的目标,它终于达到了,这使农夫倍感兴奋,并决定对它“精心照顾”——经常给它浇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打算长成参天大树的那棵树,因为养分充足,所以它的身体很强壮,在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在自身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走上了开花结果的道路,所以结出的果实又苦又涩,并不讨人喜欢,而且也因此而累弯了自己的腰。看到这种情况,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说了句“看来你并不是这块料”于是,便用斧头把它砍倒当柴烧了。
我们由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急于求成就会违背客观规律,最后只能是走上失败之路。所以对我们来说,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考虑得全面一点,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要懂得厚积薄发,当我们能做到这种程度,成功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眼前。
人生之路,充满了挑战。谁不想在人生的挑战中取得成功?可是成功之路,是艰辛的,是漫长的,随时都可能有绊脚石来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平稳的心态,懂得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终点,赢得成功。要是在奋斗的初期就浮躁,那么你必然不能达到终点,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牢记:稳重才能成就大事,做事要不得半点浮躁,急于求成只能让自己走向深渊。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美国宝洁公司为了将他们推出的产品“海飞丝”洗发水打入中国大陆市场,在设计广告情节时就采用了制造悬念的手法。该广告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告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妈妈说“妈妈,你的肩膀上有一粒粒白点。”其实,小孩说的白点就是头皮屑,这让年轻的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办呢?这就给观众制造了一个悬念。这时,画外音响起了妈妈的内心独白:“还好,我看到了海飞丝的广告。”就这样悬念把观众自然地引入正题,像是一位被头皮屑困扰的人正在向人们介绍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接着是画外音的继续——“4个星期后,用普通洗发水这边还有头皮屑,而用海飞丝这边就完全没有了。”至此,制造出的悬念也开始揭晓了,答案告知:“用海飞丝洗发水,护发去头屑,效果更胜一筹。”
最后则是一句强化公司形象的话:“宝洁,世界一流的产品,美化您的生活!”这则广告整体上用了不到100字的篇幅,却简洁明了地向观众描述了一个关于“海飞丝”功效的故事。当然可能人们未必能记住这个故事中的每一句话,但“海飞丝”这个产品形象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是因为广告中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提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让人们了解了“海飞丝”洗发水这个品牌。也让宝洁公司的形象得到了很自然的表现。
国内一家调查公司曾做过一次市场调查,当问消费者“你为何选用海飞丝而不选用质量并不差的国产洗发水?”这个问题时,竟然有80%左右的被调查者回答说:“因为我看到了海飞丝的广告,我觉得海飞丝就是好”。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全世界享有盛名的英国甲壳虫乐队,在成立初期曾一度打不开局面,除了在当地有点影响外,他们的唱片就连跻身英国畅销唱片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在当时,他们的这种风格和人们养成已久的欣赏习惯有着很大的冲突,他们乐队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一下子接受不了这种风格。
当时英国的一位乐队经纪人独具慧眼,看到了该乐队的潜力,于是他决意改变这种萧条的状况。他派了一批代理人去各个编制唱片目录的城市。这些人到了各自的城市之后,采取了一些方式,具体是这样的:他们在规定的同一时间里,从各个城市大量购买甲壳虫乐队的唱片,而且还故意到已缺货的商店三番五次地催问下一批唱片的到货时间,与此同时,他们还向电视台询问购买该唱片邮购商店的地址。
就这样这位经纪人从各地大量地收购了一批甲壳虫乐队的唱片,接下来他又把这些唱片通过自己的唱片商店转手批发和零售出去,通过这种方式伪造出甲壳虫乐队唱片十分走俏的“繁荣”景象,这种情况连续进行了几个月,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甲壳虫乐队的声望轰地一下子上去了,乐队的这种音乐风格很快就风靡了整个英国。不仅如此,甲壳虫效应甚至越出了英国国界,飘洋过海,迅速传到了许多国家,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流行音乐,从而影响了一代人,甲壳虫乐队走向世界的同时还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来收入。
我们来想想,流行是大众的趋向性思维和行为。思维可以是不自觉形成的,当然也可以是人为有意制造的,甚至可以是蓄意伪造出来的。甲壳虫乐队开始的名声大噪就是伪造的结果。在商业活动中,流行尤其重要,流行商品就意味着大批量的生产,广阔的市场和高额利润,因此,为了广开销路,在产品的流行上作些文章是值得的。其实,这种方式就是首先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让唱片走红。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为了让人们吃东西,只要我们想办法让他们感觉到饿,这样的话他们的欲望便会被勾起来,争先恐后地到处找吃的。这就是“吊胃口”的技巧,关键在于不让对方感到满足,使其欲罢不能。切记下钩要慢,收钩要缓,就好像鱼饵不能让鱼儿吃够吞饱一样。
从上面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启发: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暗示对方只要能办成事,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我们所说的并不是忽悠人的空口大话。这样不断的刺激,对方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办事也就站在了主动的地位上了。
事实上,人们总是珍惜难于得到的东西。很多人都不会欣赏容易得到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想让对方上钩,就要让他们去努力争取每样能得到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易让步而令对方从容取胜。
急功近利,办事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