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3103000000012

第12章 常见蔬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8)

于扣棚、消毒:在定植前7~10天扣棚。然后在棚内用福尔马林或多菌灵熏蒸,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克拌上锯末与2~3千克硫磺粉混合点燃熏蒸,分10处点燃,密闭1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盂定植(播种)方式:豇豆根系易木栓化,再生能力较弱,因此苗龄不能过长,一般苗龄20~25天。在栽培畦上挖穴,选择叶龄3~4叶、无病虫害的秧苗移入穴内。春提早或冬春茬栽培应覆盖地膜。春提早栽培每亩栽3000~3500穴;秋延豇豆一般采用直播,每亩播3500~4000穴,每穴播种4~5粒,覆土3~4厘米,用工具拍实。播种时如土壤墒情不好,应提前2~3天浇水造墒后播种。出苗后每穴定苗2株。

(6)栽后管理

淤温度调控:定植(播种)后3~5天不通风,闷棚升温,促进缓苗或出苗。直播的豇豆,从播种到第一片复叶显露,其温度管理参见育苗部分。育苗移栽的缓苗期白天28~30益,晚上不低于18益;缓苗后和直播豇豆第一片复叶显露后,白天温度20~25益,夜间不低于15益;开花结荚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白天25~30益,夜间16~18益,当中午气温上升至35益时开始通风,下午温度下降至28益时关闭通风口,当气温已稳定在20益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于光照管理: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夏秋季节适当遮阳降温。

盂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定植后及时浇水,活棵后进行蹲苗,控制肥水,到第一花序结荚后要浇第一次水。此后仍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进花序形成。当主蔓上约2/3花序开花,再浇第二次水。浇水应根据土壤墒情,随追肥一起进行,结荚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根据豇豆长相和生育期长短,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活棵后蹲苗,控制肥水。当豇豆开始伸蔓,此时应开始追催荚肥,每亩追尿素8~10千克。第一次采收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地下根系大量形成,此时是需肥水最高时期,除吸收大量磷钾外,还需适量的氮肥。一般结荚期追施1~2次肥,在行间或穴间开浅沟,每亩施硫酸铵20~3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或复合肥20~25千克。进入结荚盛期,每采收2次豆荚,施1次肥,浇1次水,每亩每次施高效复合肥25~30千克。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需要可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不允许使用的肥料:在生产中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有机肥。

榆植株调整:

吊蔓:当蔓伸长到20厘米时即可吊蔓。吊蔓时,先按畦的方向固定1根8号铁丝,然后从植株根部引一条塑料绳,系在铁丝上,每穴1根。

整枝打杈:整枝打杈包括除底芽、除叶芽、摘心和打顶。

除底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

除叶芽:第一花序以上节位,多数既有花芽又有叶芽,及时将混合节位上的幼小叶芽摘除,促进花芽生长。

摘心: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则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

打顶:主蔓长到2~3米时及时打顶摘心,促进侧枝花序形成,以免养分消耗,同时方便果荚采收。

虞及时采收:豇豆豆荚长至标准长度,荚果柔软饱满,种子未明显膨大时为收获适期。采收初期3~5天采收1次,盛期2~3天采收1次。采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损伤花芽花序:豇豆每个花序通常有2~4对花芽,但一般只结1对荚,如果营养条件好可结4~6个荚,所以采收时一定要仔细,严防伤及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拽下来,要保护好花序,使之以后结果。

采收时间:采收宜在傍晚进行,并严格掌握标准,使采收下来的豇豆尽量整齐一致。

(7)病虫害防治

淤常见病害:主要病害有疫病、煤污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猝倒病、立枯病、菌核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根腐病等。

疫病:

揖主要症状铱主要危害茎蔓、叶片或豆荚。茎蔓染病,多发生在节部或节附近,尤以近地面处居多。最初病部呈水渍状不定形暗色斑,后绕茎扩展致茎蔓呈暗褐色缢缩,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生白霉。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周缘不明显,扩大后呈近圆形淡褐色斑,表面亦生稀疏白霉。荚染病多腐烂。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进行水旱轮作。

三是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1次,连续用药3~4次。

煤污病:

揖主要症状铱又称豇豆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

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且病健部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菌,严重时致早期落叶或蔓上仅残留数片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大减。该病自豇豆出现真叶后就开始发生,收获前发病最重,高温高湿易发病。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减轻病害蔓延。三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锈病:

揖主要症状铱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发病时多在叶片背面形成近黄白色小斑点,微隆起,扩大后发展成黄褐色突起病斑,破裂后散发出褐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在叶表产生褪绿斑,叶脉和茎产生的病斑为条状或近圆形,后期发病产生隆起的黑色孢斑,孢内含有黑色粉末状物为冬孢子。危害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干枯。高温高湿是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1次,连续用药2~3次。

白粉病:

揖主要症状铱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叶片染病,初于叶背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一层稀薄白粉。后病斑沿叶脉发展,白粉布满全叶,严重的叶面也显症状,致使叶片枯黄,引起大量落叶。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及时清除病残体。

三是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用药3~4次。

病毒病:

揖主要症状铱又称花叶病。以秋豇豆发病较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害。苗期被害,叶片呈花叶畸形,植株萎缩。

成株期被害,嫩叶上常出现黄绿色浓淡相间的花斑、明脉、畸形、褪绿,有些病株产生褐色凹陷条斑,叶肉或叶脉坏死。严重时,病株矮化,开花结荚少,豆粒上产生黄绿色花斑。该病可由种子传染,在田间由蚜虫传毒,田间叶片接触摩擦也有传毒作用。夏秋季节干旱,苗期缺水,蚜虫量大及管理差的地块,都会引起病毒病的严重发生。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干旱时浇水,以增加湿度,减轻发病。

二是夏季育苗时,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降低温度,减少病毒病的发生。三是增施底肥和磷肥、钾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四是实行轮作。五是及时用药剂防治蚜虫,方法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六是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用药3~4次。

根腐病:

揖主要症状铱此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到开花结荚期,病株下部叶片变黄,从叶缘开始枯萎,但病叶不脱落。病株易拔出,拔出病株可见茎的地下部及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将茎剖开,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病株的侧根很少或腐烂,主根全部腐烂时,病株即开始死亡。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与白菜或葱蒜类实行2年以上轮作。

二是防止田间积水。三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于常见虫害:主要虫害有豆荚螟、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白粉虱。

豆荚螟:

揖危害状铱又叫豆野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幼虫蛀食花蕾和早期果荚,造成落花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并堆有腐烂状的棕色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幼虫还能吐丝将叶片卷起,在内吞食叶肉。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二是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在卵孵盛期至幼虫2龄高峰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蚜虫:参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红蜘蛛:参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潜叶蝇:

揖危害状铱往往植株下部先危害,并且不断上移,成虫在叶片上刺一小孔,然后将卵散产在孔内,幼虫在叶肉组织内潜食危害,在叶表形成弯弯曲曲的虫道,仅在叶正面出现,一般不穿越叶脉,老熟的幼虫从潜道中爬出,在叶表或地上土缝中化蛹。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清洁田园。二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15%锐劲特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白粉虱:参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五)莴苣

1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莴苣是半耐寒的蔬菜,喜冷凉,稍耐霜冻,怕高温,炎热季节生长不良。种子在4益以上就可以发芽,最适温度是15~20益,30益以上高温发芽受到抑制;幼苗生长最适温度是12~20益,可耐-5益的低温,-6益时叶片才有冻伤,22~24益高温下易导致早期抽薹。高温强光引起的高地温,会对幼苗近地面的茎造成灼伤,出现倒苗现象。莲座期茎叶生长最适温度白天是20~25益,夜间10~15益;肉质茎形成期最适温度白天是18~22益,夜间12~15益,0益以下受冻;开花结实期最适温度是22~28益。莴苣属高温感应型植物,茎较粗大的植株对高温的感应性比茎较细小的植株强。长日照促进抽薹开花,在24小时日照下,不论15益或35益都能提早抽薹开花。高温长日照比低温长日更有利于抽薹开花。

光照充足,莴苣生长良好,叶片肥厚,嫩茎粗大;长期阴雨影响叶片和茎部生长。莴苣属于需光种子,催芽期间给予一定的散射光有利于出芽。

莴苣对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敏感,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种植。莴苣根系浅,吸肥能力弱,对氧要求高,种植莴苣的土壤以沙壤土、壤土为佳。

莴苣对土壤养分的要求较高,以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缺氮会抑制叶片分化,使叶片减少;幼苗缺磷,叶片小,叶色暗绿,植株小,生长衰退;缺钾影响品质;缺钙易引起“干烧心冶。

莴苣生长迅速,叶片多,蒸腾量大,不耐旱。但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种子发芽期要较高的水分;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不能过干过湿;发棵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向纵深生长;肉质茎形成期应水肥充足,此期缺水则茎小、味苦;到茎部膨大后期,水分不能过多,要适当控水,以免裂茎和病害发生。

2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1)茬口安排

淤大棚春提早栽培:一般是10月份播种育苗,11月份定植,翌年3月份上市。

于大棚秋延迟栽培:一般是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份上市。

(2)常用品种反季节莴苣栽培应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要求纯度逸90%,净度逸97%,发芽率逸96%,水分臆8%。每亩用种150~200克。

淤春提早栽培:需要选用耐寒性强的尖叶早熟品种。目前比较好的品种有科兴四号莴笋、红尖叶、挂丝红等。

科兴四号莴笋:为早春、越冬莴笋专用品种,耐寒力特强,高产,抗病。该品种为圆叶莴笋,叶色淡绿,叶面有少许蜡粉。

茎皮青绿色,皮薄。茎肉青绿色,净菜率高。

红尖叶:为尖叶莴笋,叶面微皱,叶面呈浅绿带紫红色。

茎长粗,呈直柱形。茎皮呈淡绿色带红色晕斑。茎肉翠绿色,香味浓,可食率高,品质优,宜作冬春莴笋栽培。

挂丝红:成都地方品种。早中熟,耐寒力强,不耐热,耐肥。叶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尖,叶缘有浅锯齿,叶面微皱、浅绿色,心叶尖端红色。茎皮浅绿色,带紫红色条斑。茎肉浅绿色,品质好。单茎重500克左右。

于秋延后栽培:秋延后栽培时,苗期正处于高温、长日照季节,容易出现先期抽薹的问题。各地经验表明,晚熟品种对高温、长日照反应不敏感,相对不易抽薹。所以应选用中晚熟品种,如夏秋王、二白皮、夏抗40等。

夏秋王:尖叶莴笋,耐热、耐湿、极抗高温,夏秋栽培最佳,不易抽薹。叶大披针形,浅绿色,皮薄,白皮,茎肉青绿色,嫩脆、商品性好。单株重06~1千克,亩产3500~4500千克。

二白皮:叶倒卵圆形,浅绿色,叶面微皱。茎粗,节密,茎肉浅绿色。品质好,耐热,不易抽薹。

夏抗40:耐热圆叶品种,茎粗,皮白。单株重075~1千克,生长适温22~32益,易获高产。生长后期可抗短期40益高温。定植后40天收获,上市早、效益高。

(3)育苗

淤种子处理:防治霜霉病、黑斑病可用种子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软腐病可用5~10克菜丰宁或专用种子包衣剂与15~20克种子拌种。

于浸种催芽:种子用20~30益温水浸种15~20小时,滤水后在20益条件下催芽24小时左右。由于莴苣种子为瘦果,有坚厚的果皮和种皮,在高温期间种子萌芽时呼吸作用旺盛,进入胚内的氧气不足,致使发芽困难,因此秋延后莴苣必须进行低温处理,以保证齐苗。具体方法是:种子浸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冰箱冷藏室或悬挂在水井离水面10厘米处,保持4~5益低温,处理24~28小时后,然后置于15~20益适温条件保湿催芽(未通过休眠期的种子晒一晒可提高发芽率)。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采用冷冻法:将浸泡24小时后的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中,在-3~-5益的温度下冷冻1昼夜,然后将冷冻的种子放在凉爽处,经2~3天种子即可发芽。

盂床土准备:由于莴苣种子小,前期生长缓慢,苗期占据了很长时间,种子价格又相对比较高,所以对床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苗床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肥沃沙壤土,于播种前7~10天深翻晒垡,然后按10平方米苗床施用充分腐熟优质农家肥10千克,磷酸二铵03千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均匀撒施地面,耕翻10~12厘米。每平方米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味散尽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