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愿时光不可再回首
3081000000001

第1章 愿时光不可再回首(一)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和其他年轻人有着同样的梦想,可是我又不同于他们。

我是一名医学毕业生。

在很多人的眼里,学医的都是好学生,学医的以后的前途很好,但我不这么认为。

说起学医,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简单是因为原因,复杂是因为结果。当时高三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那种喜欢是很纯粹的,很真实的。可是那个女孩得了一种无法根治的病,每次都要接受化疗,每次都是很痛苦。老天,总是嫉妒美丽的事物。看着她的难过,于是,我暗暗的发誓,自己一定要学医,一定要治好她的病。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医学院,我觉得只有那里才能让我和那个女孩更进一步。

家里人一开始很是反对,总是让我去填报一些我并不喜欢的东西。为此,我还特地跟父母辩论了几次。我告诉父母,我是真的想学医,我心软,脾气好,性格孤僻,成绩也不赖,而且还描述了工作后的种种好处,种种钱途,但我从没告诉过他们我学医的真正目的。

这就是简单。

当我兴冲冲的拿着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去找她表白的时候,我得知了一件让我很痛的事。她和她喜欢的一个男孩要去上海。那个时候,真的很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只想撕掉那张通知书,陪她去上海。她曾经告诉过我,她想去看海,她想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看海。身在北方的大多数孩子都没见过海,我也不列外。最后,我只能默默的祝福她。

这就是复杂。

当我踏进医学院的时候,心很冷,因为我又得知了一件事,她喜欢的那个男孩抛弃了她。男孩和另外一个女孩去了另外的一座城市。那一刻,我真的想陪在她身边,守护着她。可是我该怎么面对家里人?可是我如果去陪她,她的病怎么办?我想,那时的我是真的爱她。就这样,我踏进了医学院。

刚进去的时候,怎么想着也应该有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的,或者再不济也有中国的国土医学誓言,就像电视上那样,庄严、神圣。可是,一直等到我毕业,我也没有见过像样的宣誓。我想问一句,医学院到底在培养什么?

学医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一学期,刚刚发下来的书本就比高中的复习资料还要厚,比如我们常说的“三理一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对此我的想法便是:真是一本比一本厚!又好比说,人的身上一共有206快骨头,这是常识,可我如果问你,颅骨多少块?躯干骨多少块?四肢骨多少块?你知道吗?平常人只是记着常识就好,可是学习临床的人就要知道他们各自的形状、功能、位置。就比如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这需要我们每天每夜耗费大量的脑细胞去记忆,去理解。

随着课程的进展,很快,我们就到了解剖学实验课。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闯进了标本室,是的,是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在见到标本后没有一丝应有的崇敬之情,反而很是放肆的四处走动,随意摸看,很好奇这些标本是哪来的。毕竟,一行人想着,这些标本的主人都已经去世。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骨头标本。当老师怀揣敬畏之心讲完课程内容后,看着一行人期待的眼神,立马明白了。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标本有自愿捐献的、有死刑犯的、也有无人认领的尸体的,在标本室里,不论是看到什么,或者摸着什么,都要怀着一颗感激的心,而且不能戴手套。

不能戴手套这算是医学院的一个惯例吧,因为带着手套摸尸体,就是对尸体的大不敬!而我们却没有这么想,应该是老师为了锻炼我们,而让我们不带手套吧,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受,可到最后都慢慢习惯了。同时老师还让我们记住,他们是为了科学而献身。说完老师就走了,留下了不知所谓的我们。在中国人传统的封建思想下,对着死人干这种事实属大不敬。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古人都是半夜三更爬到乱葬岗去专研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