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师叔让他不要有所顾忌的口气,马麟还真有些被唬住了。
马麟也并没有吐气开声,使出全力,只是根据这小半年来的体悟,双手发力前推!
“咦?!”
本来弓步站得稳稳的吴浩明,身体一个倾斜,差一点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力”给推倒!只见他情急之下,赶忙以手抓住马麟的小手臂,才勉强稳住身形!
并且由于恼怒马麟这“不知轻重”的一推,吴浩明想要甩开马麟,给这小子一点儿颜色看看。没成想,却发现马麟微微松手之后,身体下沉,立刻就将他这情急之下的一甩给化解了。
马麟瞬间明白了不少,遂快速后撤,和吴浩明分了开来。
列为看官,你道这武林里推手能有多精彩,多神奇吗?肯定不是啊!不入道的和入了道的,双方试手表现形式几乎一致。
因为都是这般较量,所以才让人把真假分不清!
尤其是师兄弟及其众弟子之间,往往就是这围观的人都弄不懂的情形下便分出了胜负!
只要不是生死对决,高手之间的搭手,就绝不会精彩。但内在确实有凶险!高手之间谁先有了拿,谁就能在微微一动之间获得先机,这个先机往往能够决定对方的生死。只不过,他们搭手的时候,是拿而不发、不打而已!
庸手对决,生死之战,如若没有散打基础,那就如众位在现在的网络上所看到的,如廖白与陈小旺的对决。
双方互绕对手几圈,离得就是胳膊腿儿再长长一倍都够不着对手的距离上,游斗!然后,互相恭维着:“您厉害,您厉害。承让,承让!”
别说凶险了,就是连“凶一下”都没有!
话已挑明,就此打住。
“师叔,您厉害!”想要掩饰过去这尴尬,马麟急忙陪笑道。
憋得脸色通红的吴浩明,瞪了一眼马麟,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喘了一口粗气,转身就往座椅处回走。
“我说,吴师弟,你这是怎么啦?”
看着二人几秒钟就停了手,坐得有些远,凌晓峰并没有看清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听他略带疑惑地问道。
“没,没什么,今天吧,可能就是这个身体不舒服,让我找不着气感了。”红潮尚未褪去的吴浩明尴尬道。
“吴师叔,喝茶,喝茶。这茶可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从福建武夷山带来的。好茶呀!”递上刚刚倒好的茗茶,李俊峰想要转移话题。一看俩人默契的动作,他知道这二位师叔,又要开始对他和李吉华展开耳膜的狂轰滥炸了。
李吉华可能还好,毕竟他早就习惯了听凌晓峰和吴浩明吹牛。牛吹的都能上天了,他也听不出来好坏。因为,这些个大师,最厉害的并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有一个最厉害的老师,已故的老师!
不管这名老师是否有真功夫,只是因为已故,所以便可以为其各路徒弟做挡箭牌。活人是不可能和死人去较真、较量的。于是,这些做徒弟的,现在已经是大师的,便又可以活灵活现,舌绽莲花地狂喷唾沫星子了!
什么东西解释不了了,就推到“气”的未大功告成上。
自己示范不出来了,又想论证自己没错,就侃大山,祭出“牛气轰天”的已故的老师!
这就是套路!
当代的各路号称“大神”、“大宗师”的骗子们,早就将之运用的炉火纯青了!
这才是现代很多人越来越不信他们的原因!牛皮吹得震天价响,却看不到相应的真东西现世!
太极如此,形意如此,八卦如此,中医亦如此!抛开这些,整个中国,可被称作文化遗产的,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茶不错。”
轻呷一口茶的吴浩明不禁赞叹道。
茶确是好茶!
可惜,喝茶之人的关注点并没有在这茶上!
“吴师弟啊,我最近也对这个丹田理论感悟颇多呀。”接过吴浩明的大棒子,凌晓峰顺势开始谈论自己对这个丹田气的理解。
“你看,”说着,凌晓峰便站了起来,鼓鼓的大肚腩开始做收腹和鼓腹的动作。
“我的感觉是,这个气沉丹田,应该是沉在脐下三寸处。”晃动着肥硕的大肚腩,凌晓峰做着深呼吸。随着一呼一吸,他的肚子鼓动如波浪。
李俊峰有些无奈。他知道,自己让马麟站出来提醒这两位师叔的好意算是白费了。
二人陷得太深了!
关于这个气感和丹田气,林老曾经专门给坐下弟子解释过。
对于气感,就是人将意念关注到哪里,哪里便刻意绷紧去进行肌肉的收缩,于是产生热量,气感便逐渐产生。这就是有气感之后,感觉发热发胀的原因。
因为并不是意念关注哪里,哪里的肌肉就能一下子开始随意收缩的,即随意产生热量。所以,想要出现所谓的气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被关注的点(确切地说,是关注点的肌肉),来锻炼,来熟练的。
而且,人体的各个部位,并不是都有充足的肌肉可供你去产生收缩,发出热量的。所以,时常关注,便会将某些几乎没怎么活动过的部位,锻炼出一定的肌肉量,然后便能控制肌肉的收缩来产生热量,即所谓的气感了。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时常关注耳朵,必定会在某一天,可以让耳朵动上几动,明显的活动!
这就是人体某些部位容易产生气感,而另一些部位则较难产生气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而并非是某些大师所说的,气功修为尚缺火候,气便运行不到它该到的地方!
第二个,关于所谓的丹田气。练习气功的极其讲究顺逆腹式呼吸法。
有些人说,顺腹式呼吸法是基础,是低级功夫。而到了逆腹式呼吸法,便能够突破天人,成就金身!
还有些人蛊惑人心,说刚刚出生之胎儿就是逆腹式呼吸法,什么动物也都是逆腹式呼吸法。
这怎么可能?!
不管是谁,天生的都是顺腹式呼吸法!因为这个是下意识里的动作。如水之就下,就是本能的动作!
吸气了,由于有胸骨阻挡,肺泡便向下挤压隔膜,肚子随之突起。这是常识,竟然还有人胡说八道,讲人的先天是逆腹式呼吸法!
这是何其无知!!!
而且,顺逆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不管如何呼吸,都是在练习胸腹的鼓荡之气,即加强肠胃的蠕动速度,提高胃部的吸收营养、大小肠的排便等功能。这才是顺逆呼吸法的最重要,也最真实之作用!
之所以说内家拳能养生,道理就在这里。
因为人的平时锻炼,是不可能顾及到五脏六腑的,所以,就需要通过特殊的途径,比如有意识的呼吸,依靠腹部肌肉的鼓与缩,来刻意上下、左右和前后推挤它们。此,即可养生的功用!
如波浪一般鼓动的凌晓峰的肚子,让外行人看到,肯定是会感到稀奇。
可是,瑜伽里也有这些类似的动作的。甚至比凌晓峰更厉害的一些人,能够靠腹肌就将肚子挤压变换成各种怪形状,令人啧啧称奇!
西医解剖学里明确指出过,根本就没有丹田这种器官。而中医里也何曾说到过丹田之存在?!
说丹田存在的,也不过是讲究修身养性的道家先人。他们逐渐发现了深呼吸的好处,于是,腹部的鼓与收便引起了注意,遂结合中医里的气海穴创造出丹田之一说!
由于古代的医学较为落后,习武之人又大多懂些治跌打损伤的浅显医术,便自我理解出人身体或有可能存在丹田这一器官来。
这之后,佛教祖庭少林寺的和尚们也引用,其他各门各派也引用。遂导致气功的出现。
再然后,便有了脐下三寸处和一寸处的丹田之争!
其实,真正的顺逆呼吸法,其实就跟吸气有关系。如果想要顺呼吸,就不扩胸,这样自然就会鼓腹;想要逆呼吸,就扩胸,腹肌去有意收缩。
道理,如此而已!
——
坐着感言:我真的是坐着!
“作者的话”不让超过五百字,可我又想说过五百字,且还不想为了区区口舌之争,再另行辟出一章来。
哎,就只好将文字挪到这下边了:
看到评论区来了一号大神,说我的描述错了一半。
首先,关于五大太极拳的起源,我不想去争辩什么。毕竟,历史从来都是具有争议性的。
其次,关于这位大神所说的,内外之别。内家拳不传外姓人,所以叫做内家拳。我只能呵呵了。你的这种肤浅认知,已经到了极限,那我就是给你搬来座金山,你也不会换的。
再次,不是说,你有内练十八法,就是内家拳了。我创的王八拳,还有一万法呢!
最后,真想知道我的说法合不合道理,就认真看下去。姑且不说真正的内家拳是什么吧。你只要觉得我说的在理,就先如此认为。等到某一天,有哪位大神写出来,关于咱们功夫的巨著,你再换想法也不迟。
对了,梦入神机的龙蛇演义,我可是拜读过十几遍了。每次坐火车,这本小说就是我必看的书。从一百章往后,看得怕也不下五十遍。从最开始的轻信,到现在的全盘否定,也是随着我对太极拳的认知在不断加深而出现的。这也算是我写这本小说的一个原因吧。
我还想说的是,谢谢一直支持我的书友们,尤其是,“我就爱小说!”这位朋友(没提到其他读者朋友的,勿怪)。我劝您,一天九票没必要(苦笑的脸,代表我真心感谢您,但又有些复杂的小情绪)。这本小说写的都是违逆之词,想来不太会受传统保守派的待见。等到我发第二本的时候,和起点签约了,您再把票补回来,也行。
最后,这次是真的最后了,咱这本书虽然更新有些慢,但最起码不会是烂尾楼。这个,我可以保证(我曾说过,如果完本,一天几更都行。幸亏当时没有拍着胸脯子发毒誓,真要做到一天几更,因为如果还真的只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