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不灭的火焰
3021200000048

第48章 厂子里的那些事儿

自从到了这里,谭家鸣觉得工作轻松、简单多了,不像在龙腾公司,又是早会,又是晚会,一天到晚拉满弓,瞪紧弦;在这里,很少开会,即使开会,也很干脆,安排安排就算完事。

谭家鸣一般八点之前就到了销售部,不一会儿,那些人也陆续来到,相互问好以后,王经理简单说了两句后,各人就忙各人的活。王经理让谭家鸣今天跟着大车去送货。谭家鸣爽快地答应着,心说,去外边转转也不错。

他们先到仓库装好了货,司机是赵东成,就是那个年纪大一点的业务员,有需要送货时就送货,没有货时也外出联系业务,同去的还有一个女孩,叫李芳芳,二十三岁,因为,货是她的顾客的,她负责的是城东郊区这一带。

半个小时后,车到了李店镇,这是一个处于市郊结合地带的乡镇,经济较为发达,店铺林立,商户众多。他们在十字大街向右一拐,在一个张家调味品老店旁边停了下来,下了车,向店里走去,一个系围裙的胖女人,大概是老板娘,个子不高,有五十出头,正在那摆弄货物,地上摆满了货,有榨菜、咸菜、酱油、醋、及各种干货,总之,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这里几乎应有尽有。

李芳芳喊了声:“大姨,给您送货来了。”

胖女人就迎了出来,笑着说:“哟,丫头,来得挺早呵,我刚摆好货。”

赵东成打了招呼,就开始卸货,谭家鸣也帮着。卸了一部分瓶装的酱油、醋,另外加上散装的酱油、醋,各300斤,以及一些咸菜、风味豆豉,他们卸完货后,李芳芳就和老板娘点货、算帐。谭家鸣就在那看这一屋子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时间不长,结完帐,老板娘还挺热情,要他们歇歇脚,喝口水再走,几个人婉谢了,上车又奔下一家去。看着这货就少了一小半,谭家鸣就对李芳芳说:“这一下就去了几乎一半,再有两家就完成任务了”

李芳芳边数钱边说:“就这一家要的多,那些要的就少了,要都像这一家,我这边得送两趟。”

她点完了钱,赵东成就问:“这次总共给了多少钱?”

李芳芳想了一下说:“这次一共1500元钱的货,给结了1000块,连上次的余额450元,一共收了1450元,剩下的就要等过完年了。”李芳芳似乎有些无奈的语气。

赵东成说:“行,能多要点就多要点,到年底发工资还是不成问题的。”

谭家鸣听了,就说:“怎么,给他们的货不是当场给钱啊?”

李芳芳说:“哪有唉,他们都押着一些,只给一部分,这家还算好的,是老客户了,每次能给三分之二的钱,别的客户,只给一半的钱,余下的要下回送货再给。”

赵东成接着说:“你别看这些店主对咱很热情,其实,都精明得很,都算得很透,拿着咱的货卖,挣钱是他的,卖不掉的,毁坏的,还是咱的。哪一回退回来的货都值几百块,你像这个东西本来利润就低,值不了多少钱,即使全是利润,又能挣几个钱。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产品质量一般,又不是名牌,只能这样销售,打开市场不是那么容易的。”

谭家鸣听了,心说,他们的业务倒好跑,只不过,回款率太低了,怪不得老板有时也很着急,货都弄出去了,可是钱却收不上来。员工有员工的担心,老板也有老板的难处啊。

走了约五里路,到了一个村上的小卖部,,卸了有二百块钱的货。走不多远,到了一个小超市,也是如此,要的不多。就这样,去了七、八个地方,才把货卸完。等回到厂子,正好也下班了。

在外面一个上午,谭家鸣觉得挺顺心,心说,自己大约是在外面跑的命,也可能是在外跑业务习惯了,不想在一个地方呆着。下午上班,王经理说车间有些忙,去车间帮忙吧,谭家鸣又去了车间。

谭家鸣到了包装车间,车间里人声嘈杂,上百平方米的车间里,二三十个人在忙碌着。有的装成瓶的酱油,有的装八宝豆豉,还有的装香辣肉丝,一边说着话,一边干着活,年轻人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走到人群内,谭家鸣就说:“我又来给你们帮忙了,哪边需要人?”

一个留着短发的女孩尖嗓门说:“哎,帅哥,去给朱玲玲帮忙吧,她正需要人手。”说完还朝其他人会心地点点头。

程兴来说:“那你过去吧。”

谭家鸣问道:“怎么,她一个人在那干,没有人帮忙。”

程兴来说:“没办法,都等着发货,就她那边不急着要。”

谭家鸣本打算上刘梅那边帮忙的,可是她那边实在不缺人,只好到了朱玲玲那边。

朱玲玲正在那里给装好瓶的香辣肉丝贴商标,贴完商标后再装箱,她一个人手忙脚乱的,面前积了一大堆。对于朱玲玲,他并不很熟,只知道每当和她说话时,她总是嘻嘻一笑,说的话并不多。听人说,她好像受了点刺激,有点神经兮兮,老爱重复一个话题。不过,他并没有感到异常。

谭家鸣去一边封了几个纸箱子,然后同她说:“我来给你帮忙了,你贴商标,我装箱,好不好?”

朱玲玲看见谭家鸣,仍是笑嘻嘻的,回答着:“好,好。”去贴她的商标。

谭家鸣一口气装了好几箱,这才把积存的货装完。这样,这活就轻松了。朱玲玲干的有点慢,谭家鸣还要帮着贴一会,再去装箱。

谭家鸣干着活就同朱玲玲说起话来,他问朱玲玲家是哪儿的,在厂子干多长时间了,一开始,谭家鸣问一句,她回答一句,后来,当谭家鸣问她原来在哪里干时,她却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

她说:“我原来在一家工厂的办公室做文员的,唉,我真倒霉,有一天,我收拾老板的办公桌时,不小心,把放在桌上的花瓶碰倒,掉地上摔碎了,老板非常生气,不光开除了我,还扣了我三个月的工资。他说,他是花了将近两千元从南方的瓷都买来的上等青瓷。他很喜欢这个瓷瓶,每天上班,他总要花很长时间去欣赏它。我也知道老板非常喜欢它,我也总是小心翼翼地擦拭它,但是不幸还是降临到我的头上,我那天的运气怎么这么糟呢?看来,我本不该在那儿干的。”

说完了,朱玲玲看了一眼谭家鸣,眼睛失神地看着前面,继续说:“唉,我真倒霉,那天上班的时候,就觉得眼皮直跳,预感有什么事要发生,那个花瓶其实不脏,本可以不擦的,我拿起来又放下了,谁知,鬼使神差的,我又忍不住拿了起来,然而,失手了,重重地掉在地上,就碎了,我顿时呆若木鸡,老板恰巧来了,老板怎么这么无情无义呢?我又不是故意的。”

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看到谭家鸣仍在耐心地听,又说:“是的,我太倒霉了,那天就不该..”刚说到这儿,旁边有个女孩打断她的话,说:“这回你不倒霉了,在这里,不要说你打碎一个瓶子,就是把这一捆都打碎了,老板也不会开除你的。”听到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朱玲玲呢?也不生气,就不说了,低下头去****的活。

谭家鸣想起了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经常说的一句话: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他明白了为什么那些人不愿和她一起干活的原因,像祥林嫂一样,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听一回,别人同情,听二回,别人叹息,听三回,别人就厌烦了。看样子,她不止讲过三回。可是祥林嫂是丧夫失子备受打击才变成那样的,这个年轻女孩受这点打击就变成这样吗?也未免太脆弱了吧。他感觉她还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也许她是发泄心中的郁闷吧。不管怎样,谭家鸣认为,决不能像别人那样去嘲讽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谭家鸣并不像别人那样去嘲讽冷落朱玲玲,反而尽力开导她。让她的心理上觉得没有受到排斥。等活干完了,谭家鸣要走了,那朱玲玲对他说,下回还给她帮忙,似有不舍之意。

出了车间,谭家鸣本想回销售部,可是一阵冷风吹来,让他又朝门头走去,那里生着憋气炉子,可以取暖。门头其实就是放样品的地方,当然也对附近的居民销售,有两个女孩在那看着,她们都是老板的亲戚。由于这里也归销售部管,谭家鸣也经常到这儿帮着发货,所以很熟。

两个女孩都向着炉子,在那取暖,见谭家鸣来了,招呼着,谭家鸣也围在炉子边。说了一阵子话,看到路上有不少人带着发的福利经过,又谈起了放假的话题。

今儿个是腊月二十三,也是民间所说的“小年”,往常在家的时候,开始准备过年了。想到这,不知怎的,谭家鸣的心里升起一股悲凉的情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