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掉了赵豹,赵雍对于参与叛乱的邯郸将领和大臣并没有加罪。
但是这些官员们却惶惶不可终日。
肥义和巫仲分别觐见。
赵雍征求肥义的意见,肥义建议不要兴师问罪,暂且搁置起来,今后再做打算。
但是巫仲却认为,与其让这些人猜测,不如重罪轻罚。
赵雍非常感兴趣,让巫仲说出自己的想法。
巫仲建议对这些武将进行明升暗降的方式,成立征讨匈奴、楼烦、中山军事统帅,由赵雍亲自指挥,所有参与叛乱的将领任命为副指挥使,全部调到统帅部参与指挥,将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每个部队都重新划分为左中右三军,从军中提拔任命优秀下级军官为三军总指挥,直接负责军队的管理和指挥。这样原来将领虽然官职升了,但是没有实权,新提拔的将领手中的军队又相互制衡,规模也小了许多。
赵雍听后频频点图。
对于文官,巫仲建议全部罚俸,让他们自觉交出家财充当军费。
赵雍依计而行。
命令下去后,武将虽然觉得失去了实际指挥权,但是看到赵雍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也只好服从命令。
而那些贪官们纷纷的上缴大笔的钱财以保命,结果赵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一笔财富。
赵雍越发的看中巫仲的才能,随时都在宫中问政。
肥义看到赵雍稳定住了政局,心中稍安。随着韩赵区鼠之会的临近,肥义紧锣密鼓的进行了安排。
很快,一切准备停当,赵雍与韩宣王见面了。
除了两国交好,互为守望之外,联姻是两国相会最大的成果。
韩宣王乖乖的把自己的公主如假包换的嫁给了赵雍。
区鼠之会后,韩宣王回到国中马上安排送亲事宜。
赵雍回到国中,对于联姻的成功颇感欣慰。
他一方面听从肥义的建议,大张旗鼓的准备迎亲,另一方面却派出楼缓,从代郡选拔更多的优秀胡人将领充实到高级军官的队伍当中。
就在全国都沉浸在赵王大婚的大喜之事中的时候,巫仲却开始为赵雍谋划着另外一场更大的政局。
一场从上到下的调查正在悄悄的进行。
赵国的官员长期以来拉帮结派成分,赵雍在当太子之时局对此深恶痛绝。这几年更是目睹了大臣们与王公勾结,相互倾轧,尔虞我诈的丑态,赵雍决定肃清流毒,坚决铲除这种弊政。
巫仲自从通过上一次布局,稳住了武将,震慑了文官之后,就已经派出自己的大批人员对邯郸的各帮各派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巫仲长期以来网络了大批人才,现在均以各种身份做掩护,进入各个官员府中,或以侍女、或以家丁、或以厨师、或以马夫、或以门客等德国,潜伏其中,搜集情报。
由于邯郸官员的圈子和关系网根深蒂固,短期之内无法理清头绪,巫仲便向赵雍请示,要求大王按兵不动,在没有查清这些官员之间的利益结盟情况下,不要对任何利害关系人采取过激行动。
赵雍正好利用大婚一事,大赦天下,同时也对官员们相对宽容,从而麻痹了赵国的文臣武将,就连那些政敌们都觉得赵雍居然是一个仁君。
赵雍也正好利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开始考虑迎娶韩国公主之事。
太后一直在与肥义商量具体的细节和礼仪方面的排场,赵成跑前跑后成为最为热心的人。因为斩杀赵豹有功,赵成已经被任命为仅次于肥义的左相。
赵雍收回了所有邯郸驻军的军符,统一由自己掌控,可以说全国上下,没有他的王符,任何人都无法调动军队。
楼缓和仇液加紧招兵买马,大批的胡人士兵正在参与严格训练,代郡以北的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廉颇、赵奢等将领被赵雍任命为左右副指挥,职权在其他将领之上,成为赵雍的左膀右臂,同时也压服着其他邯郸地区的将领。赵雍对于父王重用的廉颇一直都很信任,此次从魏国边境调到邯郸帐下,就是要以他的威望来堵住那些曾经参与叛乱的将领的嘴。廉颇对赵国之功无人可比,来到赵雍身边更是不遗余力,忠心耿耿。军权基本控制在了赵雍手中。而赵奢本是一个低等军官,因为几次战功被发现,赵雍破格提拔,一直成为自己得力的一员战将。特别是上一次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赵奢战功显赫,此次作为右指挥,也是实至名归。
赵雍三步棋同时都在进行。楼缓和仇液的好消息不断。巫仲的进展也很顺利,每天晚上巫仲都要来宫中向赵雍密报情况。平日里上朝之时,赵雍以肥义、廉颇等人的国事为重,基本不问其他,赵国的军官将领和文臣贵族们渐渐的也放下心来。
大家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赵王大婚的典礼之上。
韩国也没有闲着,各种准备都在紧张的进行,眼看和亲的日子渐渐临近了。
韩国上下也都在议论着两国联姻之事。赵雍的各种传言和消息成为街头巷尾嘴热门的话题,当然公主府中,赵雍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赵国的风吹草动,马上就会传到公主耳中。
心急如焚的公主日夜盼望着早日到赵国完婚,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人却突然闯入了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