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人生全集
2987000000010

第10章 “移山”,适应环境比“愚公”的行为更值得称赞(1)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公平的环境,生活永远都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就试着去适应环境;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人,就试着去改变自己;如果你不能改变事情,就试着改变对事情的态度。这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换个方式来思考问题。别轻易学愚公去“移山”,适应环境比“愚公”的行为更值得称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适者生存!”

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我们自己

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我们自己/

周边的每件事都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

别因外在事物的改变而影响心境/

适应自己的环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平凡的岗位也能出成绩/

改变自己容易,改变环境难/

像水一样适应环境/

改变环境不如顺应环境/

适应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

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一味尝试去改变环境,还不如痛下决心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因为改变环境事倍功半,改变自己事半功倍。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紧盯着周围的环境,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扫净时,你会发现自己轻松了,环境也变得更宽松温馨了。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大感兴趣的领域里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还有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精英。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极具代表性的经历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生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她也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能够一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学得很认真,每学期各科成绩均很优异。毕业时苏珊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因成绩突出,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风云人物的她,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说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艾尔森博士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苏珊眼里闪着坚定的目光,“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没有理由草草应付,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在艾尔森随后的走访中,更多的成功人士所说的与苏珊说的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一份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而又一时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的选择。而那些成功,就是从那份对职业的忠实与认真中一点点地演绎出来的。

苏珊的话很耐人寻味——凝聚了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正是她的这种“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敬业精神,让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小草是渺小的,渺小到一个婴儿都能将它连根拔起;小草又是伟大的,伟大到它能从岩石缝里生出代表着生命的绿色。它不能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选择适应环境,绽放生命的美丽。

人,也理应如此,我们无需学“愚公”去移山,适应环境更显明智。因为,社会规律就是你只能适应环境,而不能要求环境适应你。

周边的每件事都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

环境可以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最终促使其向好或者向坏的方向发展。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圣经》。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读不懂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竹条上面已经没有煤灰了。

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和你读《圣经》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圣经》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多少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也就等于成全了自己。

别因外在事物的改变而影响心境

心境的控制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人在一生中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拥有某些东西,企图追求某些成就,目的是为了要满足内心的欲望,但若能了解欲望本是无底洞,对身外之物开怀,那么就未必需要拥有什么或者是获得什么外在事物才能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

一个周末,罗伯特去老朋友鲍勃家招呼他一起去钓鱼。到鲍勃家时,罗伯特见鲍勃一个人坐在新买的房子里对着一张报纸发呆,于是便问:“鲍勃,你不是说要去钓鱼吗?为什么不准备渔具,却坐在这里发呆呢?”

鲍勃看着手拿渔具兴致勃勃赶来找他去钓鱼的罗伯特,一脸惊讶地说:“罗伯特,你可真是好兴致呀。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去钓鱼?你没看到今天的报纸上说,现在不但新墨西哥州的房价在狂跌,就连整个美国的房价都跌疯了吗?”罗伯特不明白地问:“这跟钓鱼有什么关系吗?”鲍勃摊了摊双手说:“我真是搞不懂你!怎么没有关系?我刚刚花高价买了一套房子,房价便跌了下来,谁还有心思去钓鱼啊!”罗伯特依然不解地问:“难道你在做房地产生意?”鲍勃说:“不,我没有做房地产生意。但是,你想想,原来我住在一栋价值30万美元的房子里,一夜之间,我却住到了一栋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里,你难道不觉得我很亏吗?”罗伯特突然觉得鲍勃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也开始发愁,因为他也花30万美元在新墨西哥州买了一栋跟鲍勃一样的房子,可是现在它也只值20万美元了。

整整一个星期,两人愁得茶饭不思,更别说去钓鱼了。一天,罗伯特突然接到鲍勃的电话:“嗨,老伙计,我们去钓鱼吧。”罗伯特说:“你不是说,房价跌了,你没心情去钓鱼了吗?”鲍勃神秘地在电话里笑了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报纸上说,现在的房价又涨了,像我们那样的房子现在要35万美元才买得到。”罗伯特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真的?这么说,我们现在住在价值35万美元的房子里了。我们可真幸福啊!”鲍勃说:“是的,老伙计,我们真的很幸福,难道我们现在不应该去钓鱼吗?”

衡量幸福的标准不应该只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中国有一句俗话:“穷快乐,富忧愁。”这说明,一个人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拥有多少财物,而应该取决于其内心是否平和。衡量幸福的标准并不是身外物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而是内心能否知足。

适应自己的环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用一颗平易近人的心对待你周围的一切,不管对方是大国的公主还是四处漂泊的乞丐。你要知道,有时天使的面孔下装着的是一颗魔鬼的心,而让人厌恶的乞丐也许是刚参加完化装舞会的上帝。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夫,伸手推开厚重的汽车展示中心玻璃门。他一进来,迎面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很客气地询问老农夫:“大爷,我能为您做什么吗?”老农夫有点腼腆地说:“不用,只是外面天气热,我刚好路过这里,想进来吹吹冷气,马上就走了。”小姐听完后亲切地说:“就是啊,今天实在很热,气象局说有32℃呢,您一定热坏了,让我帮您倒杯水吧。”接着,她便请老农夫坐在柔软豪华的沙发上休息。老农夫不好意思地说:“可是,我们种田人衣服不太干净,会弄脏你们的沙发。”小姐边倒水边笑着说:“这有什么关系?沙发就是给客人坐的,否则,公司买它干什么?”喝完冰水,老农夫闲着没事便走向展示中心内的新货车东瞧瞧,西看看。这时,那位柜台小姐又走了过来:“大爷,这款车很有力哦,要不要我帮您介绍一下?”“不要!不要!”老农夫连忙说,“你不要误会了,我可没有钱买,种田人也用不到这种车。”“不买没关系,以后有机会您还是可以帮我们介绍啊。”然后,小姐便详细耐心地将货车的性能逐一解说给老农夫听。

听完后,老农夫突然从口袋中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白纸,交给这位小姐,并说:“这些是我要订的车型和数量,请你帮我核对一下。”小姐有点诧异地接过来一看,这位老农夫一次要订8台货车,她连忙紧张地说:“大爷,您一下订这么多车,我们经理不在,我必须找他回来和您谈,同时也要安排您先试车……”老农夫这时语气平稳地说:“小姐,你不用找你们经理了,我本来是种田的,由于和别人投资了货运生意,需要买一批货车,但我对车子外行,买车简单,最担心的是车子的售后服务及维修,因此我儿子教我用这个比较笨的方法来试探每一家汽车公司。这几天我走了好几家,每当我穿着同样的旧汗衫走进汽车销售厂,同时表明我没有钱买车时,常常会受到冷落,让我有点难过。而只有你们公司知道我不是你们的客户,还那么热心地接待我,为我服务,对于一个不是你们客户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你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