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2986900000026

第26章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距离只有01cm(1)

“在路上”的感觉很多人都感受过,那是一种充满热忱和期待的感觉,让人充满了活力,这就是你胜利的秘诀。

赢得胜利有时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苹果很酷,也很冷酷。它随时向世界大言不惭,在谈自己公司的内部运作时,它总是谎话连篇,通过博客和其他方式愚弄世人。

美国人汉弗莱·B·尼尔在《逆向思考的艺术》中说:“当所有人想的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反其道而行之,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

如今,大多数公司都通过博客和 Twitter 等途径增强与顾客之间的联系,而苹果公司却恰恰相反,反而刻意地保持着与媒体、股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距离。并且,大多数公司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广为人知,总是主动向外界提供产品的信息,或者砸重金在各种媒体上大做广告,让媒体来报道自己。而作为当今世界最酷的公司,苹果很少自己花钱去做广告,大部分都是媒体主动地、免费地为苹果做宣传。

为什么媒体愿意为苹果公司免费做宣传呢?这与乔布斯的“反传统”营销策略有关。

与其他公司不同,乔布斯为苹果公司创建了一种“保密文化”。放眼天下,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搞得比苹果公司更神秘了,如果员工胆大包天,视公司信息保密规章如无物,那将遭遇重罚。苹果公司的员工可能会因为泄露一些花边消息而被解雇,而苹果公司也一向以向自己的员工散播虚假的产品计划而闻名。《纽约时报》就曾撰文说:“苹果很酷,也很冷酷。它随时向世界大言不惭,在谈自己公司的内部运作时,它总是谎话连篇,通过博客和其他方式愚弄世人。”

“在涉及信息安全时,它把每个人搞得跟神经病似的。”曾在苹果公司从事 iPhone 触屏技术工作的马克·汉布林表示 ,“我从没在其他公司见过类似的情况。”爱德华·艾泽曼为苹果公司工作过4年,他现在自己开了个科技咨询公司,他说:“iPod推出时,我和我工作的同事都没见过面。”2005年,爱德华不慎向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透露了一些软件的信息,结果卷铺盖走人。爱德华说,苹果公司总是在招人和炒人。

2008年1月,苹果公司在一场官司中失利,法庭判决它向两家网站支付70万美元诉讼费。事件的起因是两家网站将开发代号为“小行星”的苹果公司的新产品信息发布在网上,苹果公司便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同时要求被告提供泄密者的姓名。这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商业秘密案件,但《连线》杂志在采访一位曾在苹果公司任职的人士后透露:“小行星”项目确实存在,但它并非苹果公司的新产品,而是乔布斯本人精心炮制的一个“金丝鸟笼”。 所谓“金丝鸟笼”,是反间谍工作的常用套路,其手法是向组织内的每个人传达不同的信息,最后根据被泄露的信息确定其源头,发现潜藏的泄密者。有人认为,乔布斯试图以并不存在的“小行星”项目诱骗对手上钩,然后顺藤摸瓜,揪出潜藏在苹果公司内部的泄密者。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乔布斯在故弄玄虚,吊外界的胃口,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人都在猜测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到底是什么。

iPhone未出,乔布斯就已经铺张渲染,勾起了世人的欲望。从2004年至iPhone面世前,外界关于苹果手机的外观图片和名字有着几十种版本,乔布斯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苹果手机的概念提前进入了用户的大脑。

2007年1月10日,苹果手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并给了人们两个惊喜:第一,谁也没猜中其外观;第二,谁都猜中了名字是“iPhone”,而且这个名字是苹果公司花重金从思科手里买回来的。

而且,在iPhone没上市之前,乔布斯又一次吊用户的胃口,让Google的CEO施密特先拿到真机,大肆给iPhone预热:“这是一款功能极其强大的新设备,当然也是Google提供应用的好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Google和苹果公司会在iPhone上有更多的合作。”

在iPhone研发和上市的过程中,乔布斯将保密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于有关乔布斯保密的各种小故事在硅谷四下流传,他本人也因此获得“间谍大师”这一业界少见的名称号,iPhone则被称为保密运作的典范。

乔布斯要求员工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所有项目都使用代号。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贯彻“需要才能知道”的保密原则——不同部门只知道对其业务来说必需的那些信息。

以iPod为例,在其发布之前,除公司高层外,只有广告部事先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因为要设计包装和外观),其他员工只知道iPod开发阶段的代号“洋琴”。而且,为了避免产品外观泄露,iPod在出厂之前的测试阶段一直被严密包裹,实际上iPod的大小与普通的MP3没什么区别,但测试包裹的体积超出了许多倍。

乔布斯为什么如此青睐保密?保密不但是保护创意的法宝,同时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每次苹果公司推出新产品之前,乔布斯都在保密上大做文章,以此来吸引外界眼球——不用苹果公司自己做公告,被保密吊起胃口的媒体心甘情愿地免费替苹果做广告,且是争相报道。

在乔布斯的引领下,苹果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销奇迹。他的“反传统”营销策略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分析师孟斯德研究了苹果公司5年,他说:“苹果不沟通,完全是个黑匣子。”他还举例说,4年前,一位苹果的管理者告诉他,苹果公司对开发一个便宜且不带屏幕的iPod毫无兴趣,然而不久之后,iPod Shuffle就诞生了。

德拉华大学的约翰·温伯格公司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说:“在现在的环境下,太透明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本来你给市场的信息越多越好,但如果是一家致力于创新的科技公司,不透明也可以理解。”

乔布斯的反传统营销思维给了我们极大启示,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思考和判断时,不能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保持自己思维的开创性最重要,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要反过来思考,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将取得别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每天对工作日充满期待

你属于哪一种人?如果心中有梦想,想要成就卓越,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工作日呢?要积极主动还是消极懈怠,相信你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工作的成绩。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我从不爱用那些总是抱怨自己的职务、待遇与自己才能不相称、认为怀才不遇的员工。我所喜欢的员工都是对工作充满了热忱和期待,充满了责任心的员工,他们即使本身能力并不是很出色,但是他们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对自己的工作不挑剔,能真正在工作上花力气,遇到困难和麻烦不会退缩。”

当你抱怨自己的工作时,你是否反省过自己:你是否因为每天的工作而充满激情和动力,是否每天对工作日充满期待?

乔布斯对工作一向充满期待和热忱,而且他也把这种期待和热忱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个员工。在接受《新闻周刊》的采访时,当被问及“如何培养苹果公司员工的工作动力”时,乔布斯这样回答道:“我们做的事情都是最疯狂、最伟大的事情。我们都选择用我们的一生去做这件事。我们要改变世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乔布斯就是用这种“改变世界”的哲学为员工不断补充动力,激起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和期待。乔布斯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信念,就像列昂诺夫的一句话:“生活里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但需要有强烈的愿望,必要时应该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