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2986900000020

第20章 创新是区分领袖和追随者的准则(4)

如今,苹果公司每推出一个新产品,都会引起相关产业的大举跟风。因为眼红iPod的成功,微软也开发出了一款类似产品——Zune,微软副总裁Robbie Bach说:“微软的新版Zune可以成为苹果iPod播放器的替代品,值得用户重新选择。”乔布斯在MacWorld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出言讥讽:“Bach喝醉了吧?在你认识的朋友中,有人使用Zune播放器吗?” 乔布斯说此话当然底气十足,iPod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打败了其他那些老牌播放器生产商,在北美市场占到9成以上,没人能在这个市场上和乔布斯抗衡。连一向以电子产品著称的日本厂商,如索尼,也望尘莫及。

把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苹果的技术创新功不可没。创新是苹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凭借创新带来的力量,苹果不断在新的领域大展拳脚,并不断改变着相关市场的竞争格局。

iPhone作为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一种超级终端,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支点。由于集成了iPod功能,iPhone不仅在音乐和视频播放上成为用户的完美终端,而且还具有互联网通信功能,因而吸引了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加入进来,成为iPhone网络内容的供应商。加上iPhone用户规模的日益庞大,最终,形成了iPhone+iTunes+网络内容供应商(如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的新商业模式。

这一新商业模式蕴藏着无限商机,因而也引起了各方的觊觎,竞争十分惨烈,各方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力图从中争夺一块地盘,这种争夺既有联盟内的,也有来自另一阵营的。

2007年,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环球公司宣布与苹果公司谈判破裂,“我们将不再与苹果公司续约,停止在iTunes音乐商店销售其电视节目。”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与迪斯尼等娱乐产业的巨头们密切地注视着事情的进展,想知道乔布斯会作何对策,他们认为:“乔布斯谈判的姿态过高,苹果公司与一般渠道商并无差异,却要求特别定价、特别拆账。”如果时机成熟,他们可能会采取与环球公司类似的行动。

而与此同时,另一竞争对盟也发起大举进攻。2007年,亚马逊与美国环球唱片公司、索尼、华纳音乐公司以及EMI公司就音乐许可权问题进行了谈判,且进展顺利,并在当年夏天推出了数字音乐服务。而美国数字音乐公司Napster也在近期推出了Napster to go服务,目标直指苹果iTunes网络音乐下载市场。同时,Napster还与创新公司、戴尔、三星及irivel等数字音乐播放器生产商建立了战略联盟,以对抗以苹果公司为首的同盟。

不过,乔布斯已经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在iPhone刚上市时,苹果计算机公司不允许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在其上运行,现在,乔布斯决定开放iPhone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接口,所有第三方软件公司都可以为iPhone开发应用软件。

同时,乔布斯还在影视内容服务上采取了与此前不同的策略。他认为影视与歌曲有着根本的不同,歌曲可以反复听,因而用户愿意购买歌曲,而影视很少有人反复看,加上影视售价较高,所以用户更愿意租赁。因此,乔布斯决定在影视内容服务上采用租赁的新方式。但这种新方式让电影公司很担心,因为人们一旦能很便宜地租赁电影,谁还会进电影院呢?谁还会买他们的DVD呢?因此,外界也判断乔布斯不可能与主要的电影公司达成一致协议。但出人意料的是,乔布斯很快与福克斯、迪斯尼、华纳兄弟、派拉蒙和米高梅等主要电影公司达成了合作。原来,乔布斯再次想出了新方法,那就是在DVD上市一个月后,用户才能在iTunes上租到电影,且只能租赁24小时。租赁一部老片的价格是2.99美元,新片是3.99美元。很快,人们就看到迪斯尼的很多旧电影在iTunes开始出租了。其他公司马上明白过来,立刻跟进。

乔布斯往往能出其不意地与其他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不管是在销售模式还是合作模式上都大胆创新,完全牵着市场的鼻子走,这使得苹果在日益复杂的技术竞争背景下能够得到更多同盟者的支持,奠定自己领先者的地位。

创新乔布斯制胜的法宝。他凭借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策略创新,大大增强了苹果计算机公司的竞争力。凡是乔布斯涉足的领域,如电脑、智能手机、音乐播放器、零售业等市场,苹果的产品都是所向披靡,改变了相关产业的格局,把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们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那些曾经被以为是不可改变的东西,结果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乔布斯以他的创新精神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他大胆创新,突破了行业之间的界限,破除一切行业标准,战胜了在外界看来不可能战胜的对手。

乔布斯非常喜欢美国冰球明星韦恩·哥林斯卡的名言:“我溜向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在的地方”,这也是乔布斯的创造性所在。这对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极大的启示呢?不要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思考自己的观念,大胆创新,才能取得令人称道的进步。

创新是区分领袖和追随者的准则

来一次头脑风暴吧,扔掉那些呆板僵死的旧思维,让创新占领高地,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成为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

如今最有“人气”的企业家都锁定了两个字——创新,无论是以产品创新的李彦宏、以技术创新的邓中翰,还是以模式创新的江南春,他们所介绍的经验和发表的感慨也都浓缩成了两个字——创新。在他们不尽相同的成功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相同的脉络:是创新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之路。

当今世界谁最创新?除了乔布斯,谁敢当此称号?

与同样是奇才的比尔·盖茨相比,乔布斯的成功与创新更大胆,盖茨的成功则是一场商业比拼的传奇。显然,乔布斯的个人魅力更强,这一点从乔布斯每次出现都能引起粉丝的疯狂尖叫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众多苹果粉丝则以“乔帮主”爱称之。苹果与微软几度相争,微软曾一路领先。但是苹果公司在2010年一举超过了微软,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另外,微软在成功之路上,因模仿苹果不时遭到他人的诟病。2007年,两大巨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罕见地一起出现在“D·数字化大会”上。在此次大会上,比尔·盖茨称赞“史蒂夫所做的一切非常了不起”,向乔布斯对产业和创新精神所产生的影响表示敬意。

苹果公司无论从任何排名看,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公司,2008年的《商业周刊》和BCG创新学院第一次评选出的“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50强公司”——苹果公司被毫无争议地排在第一位。从2007至2010年,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165%,毛利率增长了18%,股票收益增长了96%。相形之下,其他业界巨头包括微软都黯然无光,苹果以领袖者的姿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苹果能做到这样的原因,是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iTune, iTouch, iPhone, iPad等。

乔布斯做事一向与众不同,苹果公司所做的事情与其他公司也都不一样。当员工初到苹果报到时,公司就希望他们立即做一件事,那就是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且忘得越彻底越好。因为无论是产品的设计风格、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公司的运营方式,苹果都是与众不同的,如果员工把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带到苹果来,反而是件麻烦的事,要知道,苹果是不同寻常的。

在苹果公司,每周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要在一起开两个完全不同的会议。一个是“头脑风暴会议”,每个人把自己各种疯狂的想法说出,不受任何限制,当然也不受什么道德、规矩的限制了,无论是新产品特性还是对已有产品的改进,大家随便说。另一个会议是“生产会议”,这个会议与头脑风暴会议截然相反,它是要把已选定的疯狂想法尽可能地细化,是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的落实过程。这两种会议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会反复切换。如果你听说乔布斯在最后一刻将一个即将完成的设计一脚踢掉,你就会理解,追求完美的DNA是贯穿在苹果的产品设计中的,这正是为什么苹果能成为领袖的原因所在。

说起来,个人电脑、mp3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都不是乔布斯发明的,但是在乔布斯的创新激情之下,这些产品无一不被加上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元素,都成为了革命性的产品。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凭借iPod和iPhone这两款革命性的产品,一举囊括了若干杰出企业家和最具创新公司的奖项,还重塑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市值。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的时候,股价只有16美元。2007年7月份,苹果公司股价达到了145美元。

可以说创新是苹果的秘密武器,但乔布斯并不笃信创新来自于一套现成的“系统”。苹果员工从不参加那些所谓的锻炼创新能力的研讨会,你当然也不会看到一群苹果员工在“创新咨询师”带领下参加精心设计的团队建设活动。乔布斯对这些老一套的做法很不屑。他曾对纽约时报的罗勃·沃克说:“我们从不说什么‘让我们来上个创新课’或者‘听好了,这就是创新的五法则’或者‘把这些创新宝典挂满公司’之类的话!”但沃克说很多公司都在试图采取一套方法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对此,乔布斯又流露出对模仿者的不屑,他回应道:“当然,这就像一个并不怎么酷的人拼命装酷,结果惨不忍睹……就像看着迈克尔·戴尔跳舞一样,真的很痛苦。”

只有领袖者才能说出或才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

有媒体这样评价乔布斯:“天赋和意志力完美结合,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使得乔布斯这个不太懂技术的人,能够成为苹果技术创新的灵魂。”

而完美主义者,恰恰是乔布斯对自己的评价。创新,就是区分领袖与追随者的准则。每当苹果的新产品上世,很快市场上就会出现一大堆模仿的产品,但苹果毕竟是苹果,你可以模仿,但很难超越。

其实,“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和潜质。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梦想的普通人,用创新方法所取得的成效,也不亚于科学家们的新发现。

因此,你也来一次头脑风暴吧,扔掉那些呆板僵死的旧思维,让创新占领高地,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引领者而非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