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常识知道点
2986000000025

第25章 自然灾害(3)

为了做好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地矿部在今年3月公布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在本世纪末要查明我国各种地质灾害的状况,编制全国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建立全国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和政府预报制度。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放在人口密集、建设集中和对国家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城市、矿山、工程、交通干线、大江大河等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并抓好一些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典型工程,取得成效、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确定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针,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工作。要开展群众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要尽快制定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法规,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以避免和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产生。此外,国家还要切实保障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积极筹建国家防治地质灾害基金会。除了各级政府拨发大部分的经费外,还要采取“谁诱发,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办法,并接受海内外地区、团体、个人和各国的赞助以及发行防治灾害奖券。通过上述措施,以达到提高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夏日话冰雹

冰雹是给居民人身安全、国民经济、农作物及牲畜带来致命危害的严重气象灾害,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冰雹云中降落的直径达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有球状、锥状和不规则形状等,夏季或春夏季之交时最为常见。冰雹云是由水滴、过冷水滴、雪花、冰晶混合组成的。云中上升气流很强,过冷水滴与冰晶或与雪花碰撞在一起,逐渐增长而形成较大的冰粒,它将云体下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部成为过冷水滴,而成为冰雹的核心。由于云中含水量极为丰富,上升和下沉气流在云中不断地起伏运动,大量的冰核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循环往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增大的冰核时,就降落到地面,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冰雹具有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内陆多于沿海、高纬度地区多于低纬度地区、突发性和短时性,并且发展速度和移动速度都较快的特点。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冰雹,尽量减小损失。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识别冰雹云最有力的武器是雷达。利用雷达可以定量地观测到云的高度、厚度、雷达回波强度等要素,可以连续地监测云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及结构变化,以做出准确的预报。同时,市民应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冰雹预警预报,尽量减少外出,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人工防雹有两种方法:

爆炸法:(1)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影响冰雹云的气流,或使冰雹云改变移动方向。(2)爆炸冲击波使过冷的水滴冻结,从而抑制冰粒的增长,而小冰雹很容易化为雨,这样就起到了防雹的作用。

催化法:利用火箭或高炮将带有催化剂(碘化银)的弹头,射入冰雹云的积累区,产生大量的冰晶,药物的微粒起到了冰核的作用,迅速形成更多的水滴或冰粒,造成雹胚竞争水分的优势,过多的冰核分“食”过冷水而不让雹粒长大或拖延冰雹的增长时间,从而达到防雹的作用。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大海啸中的动物与人

在印度洋地震大海啸灾难中,许多人不幸遇难,但也有一些人因动物的救助而奇迹生还。

聪明大象拯救多人

在泰国的蔻立海滩,驯象人但格有8头大象,是用来专供游人骑着玩耍的。

那天,在海啸到来之前,他的大象突然骚动不安起来。大约是在大地震发生时(海啸还未到来),大象开始呜咽。36岁的但格和他24岁的妻子库拉达感到,大象是在用哭泣说着什么。但格说:“我感到吃惊,因为以前我从没听过大象哭泣。”很快,大象平静下来。但是约1小时后它们又再次嚎啕大哭,尽管驯象人试图使它们恢复平静,但它们就是平静不下来。大象用粗大的象鼻把游客从地上卷起,再把他们放到背上,当时没有工作的大象也挣脱了粗大的锁链。负责帮助游客骑上象背的阿尼瓦说:“大象不听驯象人的指挥,它们只管朝山上跑。”大象驮着10余名外国游客,奔向该度假海滩背后的山林中。而在海滩上,不久后便有至少3800人被淹死,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人。

就这样,大象凭着它们的预感救了那些游客的性命,使他们避免了与数以万计受害者同样的命运。

此外,在泰国普吉岛也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逃往安全的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女士说,当海啸引发的巨浪涌至普吉岛时,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救人英雄。大象的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将许多小孩抱到它的背上,使那些孩子成功逃生。

大蛇引路女子救出幼童

在印尼班达亚齐难民营中,26岁的女子雷扎讲述了她在一条大蛇引导下救出一对双胞胎女童的事情。那天,雷扎所住的村庄遭海啸侵袭,慌乱中,一名身受重伤的妇女请求雷扎带上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离开。于是,雷扎背起两名女童逃命。正当雷扎与急流搏斗、不知如何进退之时,她看见一条大蛇在水上滑行,便跟着大蛇向前走。大蛇好像是在有意地引导她,最后她到达了安全的地方。雷扎说:“很奇怪,我并不惊慌。感谢上苍,靠仅存的体力,我总算走到水位只有1米高的地方。”被她救出的双胞胎女孩只是受了一些擦伤和撞伤,而她们的母亲却下落不明。

蟑螂出洞夫妇保命

海啸到来之前,澳门一对夫妇正在泰国普吉岛度假,住在海边的小屋里。突然,他们发现小屋中有大量蟑螂从墙缝、地板缝中爬出来。他们认为小屋的卫生有问题,便向酒店反映了这一情况。店方对此现象难以解释,便把他们夫妇二人重新安排到离海岸300多米远的酒店客房中。

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夫妇进入酒店餐厅准备早餐后前往海边游泳时,海浪已经涌到海岸,并涌入酒店及附近地区。海水退却后,他们前往海边察看,发现原本入住的小屋已经无影无踪,现场情况触目惊心。

海洋灾害主要有哪几种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自然灾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两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大陆冰川或陆架洋滑入海中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上者称为冰山。1912年4月14日午夜“泰坦尼克”号轮即是在北大西洋首航中撞上这种冰山而沉没的。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优势和不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时却呈绿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人、畜、树木房屋建筑、港湾造成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防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风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五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人描写风的一首谜语诗,每句都不乏气候和物候的要素。

风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天气要素之一。春风和煦,风清月明,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景致;“风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陆游诗),风则是一种灾害。其实,科学地说,作为空气水平流动的风,是一种能量。据估算,地球表面大气每年自然产生的风能是1670万亿度,相当于全球每年烧煤产生的能量的1000倍。

人类对自然风的利用,最早莫过于船帆了。《周易》载:“伏羲氏刳木为舟。”《物原》载:“伏羲始乘桴……夏禹作舵加以篷帆樯。”可见,在父系氏族社会,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船和筏,到了夏禹时代,就开始使用帆。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上,也曾多次出现帆的象形文字。到了1405—1430年,郑和七下西洋所率的巨型船队,不仅帆多樯众,而且还善于利用季风规律,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要早出半个多世纪。

古代人类利用风能的另一项成果是风车。中国、埃及、古巴比伦是风车的发源地。传说公元前17世纪时,巴比伦国王曾打算制造能借助风力的风车,灌溉富饶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公元前3世纪,埃及英雄亚利山大设计了一种四叶片卧轴式风车。在我国辽阳出土的东汉墓壁画上,有许多风车的图形,可见,至少在1700年前,我国便有了风车。至于欧洲的风车,则是在十字军东征时(11世纪末至13世纪),由东方传至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后来又传到英国、荷兰和德国。享有“风车王国”之称的荷兰,其使用风车的历史并不太长。

风为古代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风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性工具。倘若地球上没有风,水汽就无法输送到大陆,陆地将很少有降水,久而久之,河川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也会日益枯竭。与此同时,因为没有风,高低纬度的热量不能交换,热带地区将更加炎热,寒冷地区也将愈趋寒冷。没有了生命不可缺少的水,没有了适宜的温度环境,人类还能生存下去吗?

当然,风也有发脾气的时候,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狂风卷起黄沙,吞没农田,毁坏道路,影响人民生活,“沙尘暴”已成为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气象灾害。而南方地区的夏秋季节,则常常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受害最明显的当属沿海地区。挟有巨大能量的台风,确有排山倒海之势,令人心惊胆颤;伴随台风的强降水、强对流(如雷暴、冰雹),常常让边境地区遭受灭顶之灾。不过,随着人工影响天气水平的日益提高,总有一天,人类会让风成为“乖孩子”,使之只能做好事,不会做坏事,为人类的文明再立新功。

台风为什么产生在热带海洋上

热带海洋是台风的老家,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当上升的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只有热带的海洋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正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

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的地区。

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是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