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稻盛和夫的经营法宝
2984100000031

第31章 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高效益经营(4)

在制造业,假如通过各道工序建立一个阿米巴组织,那么就能够在阿米巴之间形成半成品的购销关系,这时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售价,因此必须要在阿米巴之间设定一个售价。如何在各道工序之间设定一个合理的售价,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从销售给客户的最终售价着手。比如,一项陶瓷产品的生产完成,要经过原料部门、成型部门、烧结部门和加工部门等各道工序,各阿米巴组织之间的售价应该是以订单金额作为基础,从最终工序的加工部门到烧结部门、成型部门、原料部门进行依次分配。但是,因为只有订单价格才是判断各道工序之间买卖价格唯一的客观标准,因此在价格设定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那么应该怎样来决定各阿米巴组织之间的售价呢?首先,原则是从最终售价倒推来对各道工序的价格作出决定,倘若在决定了某项产品的售价之后,那么就通过生产该产品所需要各道工序的“单位时间”对阿米巴之间的售价作决定。这项产品销售给客户的价格定下来以后,就从最终的加工部门到烧结部门、成型部门,再到原料部门,倒过来依次对各阿米巴之间的购销价格作出决定。

这时候,某个部门因为设置了较高的售价而有较高的核算,反之,另一部门因为售价低廉,不管怎样努力也没办法实现核算上的平衡,所以会使阿米巴之间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容易引起矛盾。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决定价格的时候,企业的经营者们必须制定使双方都能信服的相对公平的价格。在对阿米巴之间售价作出评判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究竟是哪一个部门产生的经费支出、劳动力、产品在技术上存在的难度、跟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定价比较等因素,最终作出公平的裁决。也就是说,判断阿米巴之间售价的经营者必须以公正和公平进行裁决,而且要言之有据,令大家能够信服。

另外,为了作出比较公平的判断,决定价格的经营者还应该清晰地了解关于劳动价值的一些社会性常识。社会性常识就是关于劳动价值的常识,举例来说,一项电子设备如果销售出去,需要有百分之几的毛利、从事这一领域的员工的工资每个小时要支出多少、倘若是外包,则需要多少工钱,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必须要全面掌握和了解。

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如果本公司生产的科技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因此每一道生产工序技术含量都非常高,但其中有一道生产工序相对简单,是由阿米巴A负责的。公司内部购销的定价是通过原则依据生产该产品的各道工序的阿米巴的相同“单位时间”来决定的,由于它本来就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因此所有工序都是根据高的“单位时间”进行定价的。

因此,单纯作业较多的阿米巴A也是根据高的“单位时间”进行定价的,跟外包费用做比较,阿米巴A应得的份额就会很高。假如阿米巴A的工作是一般市场行情的好几倍,那么即便是不努力也是稳赚不赔的。而其他工序的阿米巴B因为要付出高技术能力,而且在设备投资上还要增加各种费用,因此应该根据更高的附加价值进行合理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阿米巴A不贪图暴利,具有社会常识的经营者就应该将阿米巴A的售价调整在一定的市场行情范围之内。

这种阿米巴之间的定价,应该由深刻了解各阿米巴工作的经营管理者,以社会常识为根据准确地判断阿米巴所需的经费支出和劳动力,并相应作出公平的售价。

在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时,最重要的就是经常要追根溯源,不失做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良知,以正确的做事方法作为判断标准。稻盛和夫自从27岁开始创业,直至现在都坚持以这种思想去经营。

我们常说正确做人,小的时候,父母就说过的“不可以这样做”、“可以这样做”,上学的时候,老师会教导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都是些非常朴素的伦理观。简单来说,可以用公平、公正、正义、努力、勇气、博爱、谦虚、诚实等这类的词汇表达。

在经营过程中,在考虑经营策略之前,稻盛和夫首先考虑的是“应该怎么做人”,并且以此作为判断的基础。

假若对任何事物都不去追根溯源,只是一味地跟风盲从,觉得自己没必要负责任进行思考和判断。也许有人认为,不管如何,只要是跟着别人做,就会万无一失,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需要深入考虑。但是,经营者即使只有一点点这样的想法,很可能就会使企业走进谷底的深渊。无论多么细微的事,都应该追溯到原理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彻底的考虑,那样做可能会非常的辛苦,但是,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直做下去的,他始终都是以普遍正确的原则作为判断基准,因此他才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

在经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计也完全一样,不应该跟着会计常识和习惯做法作出判断,而且重新问什么是本质,根据会计的原理原则判断。因此,稻盛和夫一般都不盲信所谓的“适当的会计基准”,而是从经营角度出发,关注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本质又是什么?

针对在会计领域根据原理原则判断,稻盛和夫举了一个固定资产折中的使用寿命作为案例分析。

有一次,他问财务部的负责人员:“为何要折旧买这些机器?”

他们回答稻盛先生:“机器虽然经常使用,但也不会改变它的形态,不像原材料那样,如果使用的话就会改变其原来的形态,甚至会消失,而且买来的机器可以一直用上好几年都没问题,假如一次性扣除所有的费用是不合情理的。可是,不停地使用,到最后要报废时才对其费用进行一次性扣除,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正确做法是估计那机器可以好好运转多长时间、生产出多少产品,把费用划归到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稻盛和夫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关键是在财务常识上,使用寿命是根据所谓“法定使用寿命”来进行计算的,即参照日本大藏省颁布的一览表对折旧年限作出决定。

根据那张一览表,瓷粉成型设备应该归在“陶瓷黏土制品,耐火物品等的制造设备”一项,使用寿命被判定为12年。倘若依据这个规定,用于将硬度非常高的瓷粉成型因而造成磨损很严重的机器设备也要折旧12年。可是,磨砂糖和面粉用于做糕点的机器,磨损没有太过严重却归“面包或糕点类制造设备”,使用寿命仅有几年,甚至比陶瓷类的制造设备使用寿命还要短很多。

这是难以接受的,根据不同机器的正常使用寿命摊分费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实际上却要被迫按“法定使用寿命”分类,经营者怎么能够随便接受?

这个所谓的“法定使用寿命”,是为重视“公半课税”制定的,没有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就一律折旧。根据稻盛和夫的经验,如果一整天都开动设备磨瓷粉的话,即便是再小心的养护,机器最多可以支撑五六年时间。那么,折旧就应该根据设备实际使用寿命进行。

然而,财务、税务专家们会说:“尽管在结算处理时按6年折旧,但在税法上必须按12年折旧。”所以,假如那样做。前面6年的折旧费增加了,而利润却减少了。可是计算税的时候,又要根据法定使用寿命12年折旧,利润减少可是税不减少。

还有的专家觉得:“税务的使用寿命是由税法规定的,大家都应该遵循,特意做不同的事并不聪明。在实务上为小同折旧法做两本账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很多经营者就是在这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意见面前屈服了:“是这样啊,那就这样吧。”

稻盛和夫认为即便实务常识如此,依照经营和会计的原理原则,即使同时要交税也应该折旧。假如用了6年就不能再用的东西要按12年折旧,那就是为不能用的东西不断折旧,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的6年期间少算的折旧费,其实要在之后的6年折旧。

“不将产生的费用计算在内,只看到眼前的利润”,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经营原则和会计原则。公司若是一直这样经营下去,是不会有前途的,他们紧紧跟随着使用“法定使用寿命”的惯例,忘记了“什么是折旧”,“应该在经营上作出怎样的判断”这两个本质问题。

所以稻盛和夫决定,京瓷不遵循法定的使用寿命折旧,而是以设备的物理寿命、经济寿命作为标准,进行判断,定出“自主使用寿命”折旧。更新换代特别快的通信设备,税法上规定是10年的使用寿命,稻盛和夫也把它大幅缩短。此后,京瓷在会计上实行“有税折旧”,在税务上另按税法规定的使用寿命计算折旧。

8.灵活合理地进行价格定位

【稻盛和夫箴言】

定价是一种管理方式,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经营成败。

在产品经营过程中,适当的价格对于扩大产品销售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价格定得合理,就可以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反之,则会使产品滞销,增加库存,积压资金。所以,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有好的质量、好的推广方式,同时还要有一个适当的价格定位。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价格定位更是重中之重。价格定高了,就没有竞争优势了,价格定低了亏损的风险就产生了。究竟价格定位定在多少才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价格定位策略。

稻盛和夫认为,定价是一种管理方式,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经营成败。在京瓷公司的经营中,稻盛和夫极为重视对管理层人才的选拔,他希望录用具有商业头脑、懂得经营生意的人才与他一同管理公司。而在选聘京瓷公司的董事时,“是否能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就是他选聘的标准之一。

稻盛和夫提出了用“如何经营拉面夜排档”的实践性考题来选聘董事的构思。在这个构思中,公司可以提供给应聘者全面的筹备条件,包括购置面馆所需设备的资金,在几个月的面条生意经营中,看谁获利最多。公司通过这种竞争的方法将人才选拔出来。之所以构想这个试题,是因为稻盛和夫认为,在做面条生意的过程中,包含了经营的所有内容,如何做面条生意,浓缩了经营的各种要素,仅从如何定价一条,就可以判断出应试者是否具备商业才干。

在做面条生意的过程中,做何种面、选用何种材料决定了一碗面条的档次不同;面馆选址的地段不同,营业时间就不同,面对的顾客类型也不同,这些都体现着应试者的经营哲学。当这些定下来后,定价就成了影响经营的又一重要因素了。稻盛和夫认为,如果面馆开在学生街,就要薄利多销;如果开在闹市区,不妨做高档美味拉面,即使定价较高,卖得少照样可以赢利。

正是因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面馆经营却具备了经营的各种要素,所以稻盛和夫觉得这样的考题,能判断出候选者有无商才,从而能为选聘董事把关。当然,这只是一个考题构思而已,因为实施方面有难度,所以最终没有推行。但我们从稻盛和夫在试题中着重强调定价的这一点,就能明白,产品定价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的关键环节。

懂得经营才能看清产品在市场中的卖点,从而清楚应当如何定价。由洞悉市场、懂得经营企业高层为产品定价是企业定价的通行做法。如果不能看清全局、谨慎权衡,就极易导致定价错误,产生损失。比如,有家店铺,为了招揽顾客推出了很低的折扣,顾客是蜂拥而至了,可是,没多久这家店也宣告倒闭了。稻盛和夫说,这种结果就是由错误的价格策略,再加上管理上的疏忽导致的。由此可见,如果定价策略有误,企业经营将难以成功。

稻盛和夫的定价策略,体现了他在经营上的大智慧:对产品的合理定价,源于对市场、对顾客的全面把握,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在市场经济中站到双赢的高视角,才能兼顾顾客的最大满意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产品价格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制定价格的时候,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定价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成本加成定价法。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制定产品销售价格。加成的含义即一定比率的利润。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普遍,它的优点是可以简化定价程序,同时对买卖双方都比较公平。加成率的制定可以参考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的价格,既要保证企业获取利润,又不能大大高于同类产品价格。

(2)目标定价法。指根据估计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制定价格。首先,要估计各种不同时期的产量和总成本;其次,估计未来的销售量;最后,计算投资回报率。此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根据销售量制定价格,而价格恰恰是影响销售量的重要因素。

(3)认知价值定价法。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制定价格。此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产品所提供的市场认知价值。然后,在此价值及价格下估计销售数量,决定所需的产量、投资和单位成本,计算利润。

(4)随行就市定价法。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定价。此种方法是同质产品市场的惯用定价方法。在产品难以估算成本,企业打算与同行和平相处,如果另行定价,很难了解购买者和竞争者对本企业价格反应的情况下,经常采用此方法。

(5)公开投标法。这种价格是供货企业根据对竞争者的报价的估计制定的,而不是按照供货企业自己的成本费用或市场需求制定的。供货企业的目的在于赢得合同,所以它的报价应低于竞争对手的报价,但不能将其价格定得低于边际成本,以免使其经营状况恶化。

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市场,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实践中,定价决策的地位一度被忽视。据《商业周刊》的调查,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叶,高层营销主管才基本上认同定价决策是他们的主要职能之一。作为营销主管,应该经常研究定价政策,根据销售预测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小,来决定并采取对企业有利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