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69

第369章 踏青二

今天于望出来说是踏青,其实是出来巡查开平中屯卫各地的生产情况。

尽管自己手中有吏书司各种详细的报告,但是于望觉得有时候还是亲自下去看看为好。

又因为今天不过是视察开平城外的各乡屯的农业,平时那些富有的乡绅和商人总是哭着喊着求着肖先生引荐,要觐见自己,闹得肖先生烦不胜烦,于是索性就拉了这么一班人出来,就给予他们一次机会。

只不过今天肖先生身边多了几个文人,于望除了其中一人,其他也是不大认识。

这个于望所知道的人,倒是熟悉的紧,正是一直是朝廷任命的乐亭县令陈昌言。

这个陈昌言可谓是于望在军界崛起前彼此厉害关系打交道的朝廷文官第一人,自然是熟悉无比。

话说陈昌言如今在官场混的说是好,又是不好。要说好,因为每年他的政绩都是卓异,这每年朝廷该征收的赋税都给于望包办了,能不卓异么?

要说不好,一个他是作为空头父母官,治下实在是没有可治理的小民,第二个,年年卓异的政绩,本就该升官了,但是大明朝廷的德行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明冗官冗兵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个问题,就连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他娘的干吃饭不干活的官员实在太多了。就前两年,崇祯为了节流财政开支,试探着裁了南京的一批吃闲饭人,结果引起底下巨大的反弹,结果这个政策又是不了了之。

崇祯皇帝或许治国是勤奋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每当碰到棘手的问题,就不自觉的退回去。有头无尾,这也可算是他执政的败笔之一。

大明的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数的位置都是很多人在虎视眈眈,这个陈昌言既然上面没有关系,又没来得及刮地皮,于是就没有本钱去贿赂上官,如此一来,这个“万年县官”是做定了。

陈昌言这平时真是闲的蛋疼啊,好在大明文人的风气就是好空谈,好虚名,好抱团。为了彼此的利益,这大明的文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在野的,都免不了要拉帮结派,排资论辈。好比如官场上同科的官员便天然结成什么年兄关系圈···等等。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是对地方官而言,到了地方施政以后,都免不了要和乡绅文人打交道,因为不搞好地方文人乡绅的关系,没有他们的吹捧,这名声又从何而来?

所以,这陈昌言在平时就和肖先生来往有加,而肖先生毕竟是传统文人,也好这个,在空闲的时候,于是总是能看到一堆酸儒在夸夸其谈,在指点江山,在彼此聚会,彼此风花雪月的什么的。

对于这些事情,于望可是真心没有想过要管,这些酸人要感慨人生就让他们感慨去,要说到为国忧心忡忡继而痛泣大恸,涕泪俱下的,那也由他。

此刻肖先生身边的几个生脸正是郑启发、黄梨关、吕晚林三人。要说前段时间,自从这三人铁了心要投靠龙虎将军后,便是四处钻营关系。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迁安地界的吏书署的署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陈昌言的得力助手陈典吏。

这个陈典吏在于望当年荣升为乐亭操守,在肖先生到处广为招揽人手的时候,就果断的投身于汉家军旗下。

也许是他真的抓住了好时机,也正是因为这个陈典吏当年在见识了于望军营的大兵实力和一段惊心动魄的演讲后,便是对龙虎将军视为天人,从此下了死心投靠。

这几年他辛辛苦苦的“官场”耕耘又加上业务纯熟,如今的地位也不小了,居然能混到一县署长的职位。

在经过陈典吏的一纸引荐书后,郑启发三人马不停蹄的杀到乐亭拜访陈昌言。

而作为大明的县官,有远处文人慕名来访,岂不大喜?于是,陈昌言又大方的把这三人引荐给了肖先生。

对于这三人的来意,肖先生自然心知肚明。他只是按着平时接纳的态度,彼此交个朋友则可,不过这三人想着要直接在吏书司体系里谋职位,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也是郑启发三人走了狗/屎/运,平常的时候,不论谁花费千金也不得能见到龙虎将军的金面一次,今天由于大将军主动招呼,这三人居然也有了陪同出行的机会。

这里于望在漫步而行,后边一堆的人马在陪同,更远处更是官兵戒备的身影灼灼。

“大将军,此次我吏书司奔赴各地,各项民生建设开展总体还算是好的,就算是偏僻一隅,夹在燕山余脉之间,迁安所处的盆地,宜垦荒地面积广大,除去以往地方乡绅和武官漂没的土地不算,也轻易过五千顷。”

在于望身边,肖先生富有成稿,一些报告数据随口到来。

五千顷土地,这就是迁安吏书署在县城周边已经登记造册的田地数目,而其中的大部分,是今年新开垦的荒地。

可以说迁安吏书署这新开辟出来五千多顷地,就是肖先生用来证明自己屯田之功的功绩之一。

不过在这些新辟之地,照着肖先生的说法,意图今年收成高是不可能的。为了能用最快的度开垦出大量田地,迁安吏书署采用了完善的集体耕作方法,其中大量使用马骡来拉犁,并同时派出了建昌营的驻军协助,在此期间吏书司动用了整整六百匹驮马和两倍于此的耕牛。

好在如今的吏书司,由于汉家军上次征战,抢回的马骡众多,在这畜力资源上倒是绰绰有余,不像早年汉家屯刚起步的时候,于望搜罗了四大天王所有的私房钱,砸了仅有的钱财四处去购买。

其中吏书司按照成熟的条例,调拨了预定中要分给屯民的耕犁,畜力,各项资源,将这五千顷左右的荒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耕作完毕,并播下种子。

由于今年时间仓促,吏书司采用的是粗耕漫种的做法,这种种法能种一收五就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比如种下一百斤种子,能收上来两三百斤农作物就算是好事了。在吏书司的规划中,这抢农时播种的数量是第一位的。因为只要先开辟了足够多的田地,就算是广种薄收,多多少少都有了收获的底气。

关于收成多少的问题,可以等到日后时间宽裕,再推行精耕细作的技术,先解决有没有收获来打底子的问题,再考虑亩产好不好,这是这次吏书司全面开发永平府上下,吏员们秉持一致的观点。

同时因为前段时间那抢农时播种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肖先生的报告中,如今的迁安县正在大规模的安排人手在开发水利。

不过,在肖先生的话中,却是报告了在迁安一地,就有不少乡绅和财主都是私下集体反对和阴阳怪气。

虽然他们不敢明着阻扰,但是底下小动作不少。

于望问其原因,肖先生居然说是吏书司之所以想修点水利还遭到本地的那些地主财主的反对,是因为这些财主就想着趁年年旱灾、天灾来吞并别人的土地和放高利贷的好事。

“嘿嘿!”听到这简单的原因,连于望也是无语兼冷笑了:“本来他们有大量吞没的民田和隐田,本将没有和他们算账也就罢了,他们还敢自己跳出来找事?简直是好大的狗/胆!···且冷眼旁观,看看他们到底能蹦跶什么事情出来,就让他们闹,等该出场的都出场了,本将索性一次把他们一网打尽!”

对于这些跳梁小丑,肖先生自然也是啼笑皆非,因为在大将军的铁腕统治下,这些所谓的乡绅地主真可谓是瞎了眼,难道他们还真以为大将军是卑贱粗鄙的旧派武将,欺大将军不敢动手不成?

对于这点地方乡绅地主的小小骚动,于望简直是不放在眼中,随口一提就便是揭过。他关心的是另一个议题,所以于望现在漫步在田间地头,望着广袤的土地,问着肖先生道:“肖先生,关于棉花种植之事你打听到了多少?”

肖先生跟随在于望身后半步:“关于棉花,属下已是派出人手兼农政司的种田老农去了解过了···”

“要种棉花?”再跟在后面的马富贵虽然不习农事,但作为商人的他还是多少听说了一点大明棉花、棉布的行情的。

肖先生答道:“要说我大明的棉花种植,北方的山东府、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都有生产,皆因我大明棉布畅销四海,这种棉花,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在肖先生的详细报告中,现在大明之所以很多地方放弃种粮,特别是南方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连高产的水稻都不种了,十分之八九用来种棉花。原因就是种棉花的收入更高。

当然,如今天下农人重利不种粮,这也是如今大明粮荒的根底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天下大势,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于望和肖先生在随口讨论了一下,马富贵自然是听不懂,也懒得去花脑筋去分析。

对于他来说,能干好自己商人的老本行,能日进斗金,这便是他的美好幸福生活。

但是,肖先生在那里轻声细语,马富贵还是被雷到了,听着大将军的意思,在永平府各地是大力发展农屯,只能规定种植粮食的,但在大将军的规划中,吏书司又还是要设计大力发展种棉花计划的。

说起种棉花获利,嘿嘿,这个来钱快,马富贵是举双手双脚支持并响应的,不过大将军随口划分的种棉花地段居然就是长城以外的草原,先不说能不能种的出来,那可是北虏的地盘,我马富贵耳朵没有听错,没有出问题罢?